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九年级教案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精品」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精品」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6W 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精品」

1.知识与技能:在第一课时疏通文义的基础上,欣赏品析邹忌的讽谏艺术,深入理解邹忌旷世谋臣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分析邹忌劝谏艺术的同时,学会结合生活实际总结出劝说他人行之有效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古代勇士敢于讽谏的胆识、善于讽谏的交际艺术及古代君王从善如流的广阔胸襟。(2)学习人际交往中以互相尊重为前提,站在他人立场上,用委婉的方式劝说他人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

1.体味品析邹忌的讽谏艺术,总结他讽谏成功的原因。

2.结合课前的视频资料,学会知识的迁移,归纳出劝说他人的行之有效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

品析邹忌劝谏艺术的同时归纳总结出劝说他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播放动画视频《比干劝谏》。(时长4分钟)。

  2.结合视频内容,教师导入新课,开始第二课时的学习。(2分钟)

(新课导入)回顾历史,在过去那个“批龙鳞、逆圣听、犯龙颜”的时代,臣子劝谏君王是有着极大风险的一项活动。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看到了比干因劝谏纣王惨遭挖心,历史上跟比干遭遇相同或相似的人比比皆是。我们感叹他们成为劝谏牺牲品的同时却也惊奇地发现,更有这样一些臣子,不仅成功劝谏了君王,更拉近了君臣之间的关系。邹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那么,同样是劝谏,为何会迎来截然不同的命运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邹忌讽齐王纳谏》,零距离地接触邹忌,看看这位名冠一方的美男子如何缔造成功劝谏的神话?

 3.自主学习,探究邹忌劝谏成功的表现。(3分钟)

师:邹忌在劝说齐威王这件事情上大获全胜,表现出他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臣形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结合老师展示出的成功劝说的标准,想一想他的成功表现在哪儿?

(幻灯片上展出成功劝说的标准:成功的劝谏者在于让对方采纳自己的建议并付诸行动,经过努力实现自己对他的期待。)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结合教师展示出的成功劝谏的标准,经过自己的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采纳自己的建议――“善”;齐王付诸行动――下令“三赏”;经过努力――发生“三变”;邹忌的期待――战胜于朝廷。

(注:以上答案是教师课前的预设,学生在实际学习当中,可能会有所不同,只要意思对即可。)

  4.合作学习,通过填写表格的方式探究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15分钟)

师:根据刚才所学,我们看到邹忌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带领齐国走上了强国之路,缔造了“战胜于朝廷的”神话。那么,为什么他能成功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

生:合作学习。任务分配如下:1号学生负责记录。2号和3号学生每人回答3个项目的问题。4号学生进行补充,并担任发言的任务。

(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积极参与。聆听学生的回答,并适时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五分钟,五分钟后班内展示,完成后的表格如下(加粗部分为填写内容):

师生共同分析,探究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

(1)由自己的比美之事联想到国家大事――具有爱国情怀;

(2)我受妻、妾、客的欺骗和大王受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蒙蔽其实是一回事――善于发现问题,并抓住问题的本质;

(3)在邹忌看来大王受蒙蔽的原因是“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站在威王立场上,不正面说威王的错误,语气委婉;

补充:比干劝谏时所用的语言,试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劝谏语言必须委婉的重要性:a.您怎么能对我们这些大臣的.劝谏置之不理,只顾喝酒享乐呢?b.您不要总是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c.您应该重用那些勇于进谏的臣子,而不是只会逢迎献媚的美女。d.我们的国家将会灭亡在您这样的昏君手里。

(4)邹忌不怕在朝堂之上诉说自己的比美之事,借此劝说威王用亲身经历剖析,态度诚恳;

教师对刚才和学生一起分析的内容作总结,并指出以上都是邹忌劝谏成功的内在原因。

(5)“善!”。教师提问:a.朝堂之上该谈论什么样的事?b.我是君,你是臣,你的比美小事岂能与我的国家大事相提并论?c.王之蔽甚矣。这岂不是间接说我昏庸无道?

结合教师的问题,师生一同探讨,得出结论:邹忌三次冒犯齐王,但齐王没有动怒,反而采纳了他的建议。这说明齐王是一个虚心纳谏的君王。

教师总结邹忌劝谏成功的外在原因是有一个虚心纳谏的君王。

(6)教师提问:在上课之前,我们所看的视频当中,比干在一位上谏的臣子被纣王宣布腰斩的时候上殿劝谏纣王,此时纣王正与爱妃妲己饮酒作乐。想一想,比干劝谏的时机是否合适?由此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围绕劝谏应选对时机进行。

  5.学以致用。(6分钟)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劝谏策略。但是劝谏主要是下级对上级的一种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和我们相依相伴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我们需要的就不再是劝谏,而是劝说。劝谏和劝说其实大致相同,只是发生的对象不同而已。下面我们动手将刚才所学的劝谏技巧进行修改、补充,让它对我们的劝说行为更具指导意义。

更改如下:劝谏技巧→劝说技巧;具有爱国情怀→具有关心他人真情;发现问题并抓住问题的本质→发现问题并抓住问题本质;站在威王立场上不正面说威王的错误,语气委婉→站在受劝者立场上,不正面说受劝者错误,语气委婉;用亲身经历剖析,态度诚恳→有具体事例,态度诚恳;有虚心纳谏的君王→有虚心接受的受劝者;抓住劝谏的时机→选好劝说的时机。

 6.实战演练。(10分钟)

师:刚才我们学习并总结了很多劝说的技巧,不知道同学们学会了没有?下面我们就试试身手,看看同学们谁学得快、学得好。请同学们帮帮老师,劝劝小刚和小强吧。

师:结合教师提供的两则素材,任选其一,利用今天所学的劝说知识进行劝说。准备好的学生当堂口头表述。

素材一:九年三班的班主任老师很着急,因为厌学的小刚又从学校跑了,中考复习在即,班主任老师既操心他的学习,又担心他的安全。你在学校附近看到了他,请使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助九年三班班主任老师劝他回归校园。

素材二:你的好朋友小强在卫生间偷偷吸烟,正巧被你看到,出于朋友道义,深知吸烟危害的你如何劝刚刚学会吸烟的他戒烟,主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思考四分钟之后,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成果。教师对每一个发言同学的情况认真作出评价,以便全班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总结。(5分钟)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第二课时,在这一课里,我们跟随邹忌和比干学习了讽谏艺术,结合生活实际,我们扩大劝谏范围,变成了更贴近生活的劝说,并进行了实战演练。从今天的课上来看,我相信大部分同学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收获。当然45分钟的课堂不能包罗万象,劝说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一门艺术,我们今天所学只是冰山一角。这堂课虽然结束了,但我希望你们学习的脚步永远不要停下,因为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

  六、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劝谏艺术:具有爱国情怀

发现问题并抓住问题的本质

站在威王立场上不正面说威王的错误,语气委婉

用亲身经历剖析,态度诚恳

有虚心纳谏的君王

劝说艺术:具关心他人真情

发现问题并抓住问题本质

站在受劝者立场上,不正面说受劝者错误,语气委婉

有具体事例,态度诚恳

有虚心接受的受劝者

选好劝说的时机

  七、作业布置

略。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品读课文,体味本文写作技巧之妙,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2、 质疑解疑,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联系实际,对照反思,掌握人际交往艺术。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精巧的结构方式和形象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思考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以谏臣魏征与比干的不同下场引出课题,揭示本课重点。

  二、导学探究

(一)、破题设悬,激发兴趣。

(二)、品读课文,鉴赏写作技巧之妙,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1、鉴赏写作技巧之妙

提问:《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被人称赞有加的有两点,一为精彩的对话,一为精巧的结构。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1)精彩的对话

品味邹忌的三问,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妾:“吾孰与徐公美?”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第一问的背景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试想一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对着镜子一照,问他的: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心里应该是对自己的美貌充满信心,并且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结果。所以,这第一问的语气应充满自信,且沾沾自喜的。

第二问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所以对自己的美貌略有怀疑。因此,应带有疑虑,并且急于知道结果,另外,考虑到所问的对象是小妾。因此,语气是严肃、疑虑、急切的。

第三问的背景是:“且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客,外人,看问题可能更客观,但问这样的问题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问,也是试探着小声问。

小结:这三问,看似平常,普通,问的都是“和徐公比美”问题,但由于问的对象不同,问的背景情况不同,因此问的语气与神态都会不同。

品味妻、妾、客三答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情人眼里出西施。答得自然非常肯定。妾。地位低下,回答时自然要有所顾忌,否则的话可能会失宠,所以就用反问的语句。表达更加肯定的语气。客,他是有事拜访,有求于邹忌,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所以回答总得让对方满意,其实客人是能分辨谁更美的,从他的语气中能体会到,客的回答较为平淡。比不上妻妾那样中肯有力。上边三种答法的意思基本是一样的。但由于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们的回答、语气与神态也就有差别,此所谓“言为心声”。这些对话看似平常,但含意隽永,耐人寻味。

(2)精巧的结构

《邹忌讽齐王纳涑》一文被人称赞的应为结构上的“三叠法”了:三问,三答(与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赏(齐王纳谏);三变(结果)。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但承转全文并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应该是这两个字:一是“思”。邹忌在三问之后。从妻、妾、客得到美于徐公的答案。可在事实面前,“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白视,又弗如远甚”。此时,他—没有妒忌,要知道他对白己的容貌是相当看重的;二没有大怒,不因为自己比不上人而生气。也没有因此而迁怒于人。要知道妻妾都骗了他。相反的,他却是“寝而思之”。并能比较客观地总结山个中的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更难得的是,他能进而类推到治理齐国的大王身上,指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点正如《古文观止》编者的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评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可以说这一“思”是文章的深化,而且凸现了邹忌的智者形象。二是“善”。齐王在听完邹忌的进言之后的神情、态度在这一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齐王在听了邹忌的闺房小语之后。一没有怪邹忌在朝廷上谈闺中如此不庄重之事;二没有追究邹忌与自己相提并沦之罪;三不掩饰自己深受蒙蔽之事实。相反,他只说一“善”字,多么痛快,多么干脆。也正是有了这一“善”字,才有下面的“三赏”与“三变”,才有“战胜于朝廷”的盛况。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君的高大形象。这一“思”一“善”可以说是解读本文的枢纽:正是有了“思”才会有下面的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由不值一谈的闺中小事转向了国家大事;而“善”可算是全文的高潮,一次充满危机进谏君王的险事至此已化为君臣思想相通的喜事,揭开了齐国走向强盛的序幕。

2.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学生悉心揣摩,讨论交流。成果展示: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悦目的。

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

3.讨论交流: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明确: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三、拓展延伸,质疑解疑

1.学生自由质疑,或指名同学回答。或全班讨论,教师相机诱导、点拨。

2.教师收集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研讨解决。

如:邹忌劝谏成功,仅仅因为有较高的劝说技巧吗?《战国策》中庞恭的“三人成虎”的进谏、百里奚的“唇亡齿寒”的进谏,可以说与邹忌的方法不相上下。为什么失败了呢?

学生讨论,明确:唐代魏征没有讽谏艺术,每每获得成功。看来劝谏能否成功。其决定因素在于谏对象——王。由于君与臣之间的绝对不平衡,导致君主成为在这一过程中的绝对权威。而臣下如履薄冰,稍有差错,轻者丢官失命,重者株连九族。邹忌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齐威王的英明,齐威王才是最大的赢家,他赢得了名声,也赢得了国家强盛。

作者的目的是强调游说之士的作用,所以有些地方未必合乎史实,但邹忌的讽谏术值得我们学习。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明确: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更多话题作文优秀范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实录、备课资料、同步试卷、美文、高考模拟试卷、文学欣赏尽在语文轩网站/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四、课堂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五、布置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册相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