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九年级教案 > 冰心《谈生命》教案精品课程设计

冰心《谈生命》教案精品课程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67K 次

 谈生命~冰心

冰心《谈生命》教案精品课程设计

  第 一 课 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诵读课文,感受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首级材料整理材料的能力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

[教学方法]

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知识内容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 解题:1.作者:(由学生介绍所收集的资料)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3年8月赴美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读书,不久因病住疗养院七个月。这时期代表作有《悟》、《寄小读者》等。1926年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返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平女子文理学院。1931年的小说《分》、1934年的《冬儿姑娘》等作品中都表现出对于“爱的哲学”的深化和突破。1946年,与丈夫吴文藻同往日本,应邀在东京大学教课。l951年秋回国。解放以来相继出版散文、小说、诗歌集《小桔灯》、《樱花赞》、《再寄小读者》等。自1954年以来,当选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现为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冰心除创作外,还翻译过一些外国文学作品。

2. 体裁:散文。

二、 掌握下列生字词:云翳(yì)岩(chán) 羞怯(qiè)心魂惊骇(hài)休憩(qì)骄奢(shē)枭鸟(xiāo)荫庇(yìn)芳馨(xīn)朔风(shuò)丛莽(mǎng)

一、 课前指导:学生活动要求:收集学习本课有关的资料1、作者及写作背景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

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地球养育着无数生命,但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中,你常常感觉不到他的不平凡,更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哲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以散文的形式揭示这一人生哲理的。教师有感情诵读导入语。

(二)自读课文(学生活动)要求:一读课文,找出文中有价值的字词推荐给同学;二读课文,提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两个问题推荐给同学;三读课文,提出学习本文的最佳方式。要求有助于掌握课文内容,有助于更深入的理解课文的主旨。(三)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学生活动)要求:1、每人组内必须发言,将自己的自学内容提供给同学参考;2、聆听组内其他同学的建议,补充完善自学内容;3、综合同学的建议,提出本组的学习方案

(四)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的学习情况和推荐内容要求:1、组内同学课以补充、提示。2、 意接收别组的学习信息。

(五)教师引导同学综合各组的建议,明确本课书的学习目的1. 理解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领会文章主旨。2.把握文章层次划分,正确理解文义。3.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4.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六)由学生配乐朗诵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

作业布置:诵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

  第 二 课 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材料的能力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体会本课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领会文章主旨。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

[教学方法]

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知识内容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层次板书:㈠(“我不敢说……像什么”)揭示话题。㈡(“生命像……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㈢(“生命又像……不敢信来生”)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㈣(“宇宙是……结尾”)总结全文,揭示生命的本质。

二、参考答案(一)分析“一江春水”部分1、“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具有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2、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3、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二)“一棵小树”部分1、生长顺序。2、四季的不同状态。3、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一、 复习导入二、 诵读课文,尝试给文章分层并归纳层意三、 课文研读第一层:思考:为什么作者用了“像”字,而不使用“用”字?第二层:(一)分析“一江春水”部分:(课件)1. 默读课文并思考:“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2.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3.行程的终结”预示着生命的终结,此时你认为“春水”心态是怎样的?4.在这一段文字中,你最喜爱哪个句子?请你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并说说为什么?(二)请学生朗读“一棵小树”部分:1、思考讨论如下问题:2、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一棵树”?树的一生中有怎样的经历?(课件)3、在生命的历程中,小树是如何度过生命的每一个阶段的?4、面对死亡,小树作何反应?5、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作业布置:完成质量检测

课后反思:

授课内容: 谈生命(第三课时)

主备课人:刘玉坤 授课时间:

知识目标: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材料的能力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本课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领会文章主旨。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

知识内容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答案提示1、“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2、生命来之不易:顺利与坎坷,成功与失败是相伴随的。惟其如此,才构成灿烂多彩的人生。故此,我们应珍爱生命,善待人生,享受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切。3、1.选择合适的载体:描述“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的行进和生长现象,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2.语言明朗、灵动、蕴藉,有韵味:描绘了两幅跨越时空的滚动条画,贯穿两幅画面始终的是作者对生命深刻的感悟和由衷的礼赞。3. 本文在章法上颇具匠心,使用间隔反复的手法:让“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一语构成明线,两幅画后面,作者都用了“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整齐的形式。稍有变化的语句,既归结了每段内容,又共同强调了生命最终回归大自然怀抱和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使两幅画在内容上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 复习导入二、 研读作品最后一层:1.学生齐读最后一段。2.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⑴你能从这一段中找出一位世纪老人的肺腑之言吗?⑵这两句话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真谛,你觉得是什么?⑶这一段中有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3、讨论:作为一篇散文,本文所涉及的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那么作者是如何将它生动化、形象化的?三、说说学过这一课,你对生命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将如何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四、 置作业:1. 完成相关练习册。2. 摘录课文中你喜爱的语句段落。3.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谈生命

(“我不敢说……像什么”)揭示话题。

(“生命像……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生命又像……不敢信来生”)写“一棵小树” 的全部生命历程。

(“宇宙是……结尾”)总结全文,揭示生命的本质。

课后反思:

授课内容: 谈生命(第四课时)

主备课人:刘玉坤 授课时间:

知识目标:巩固本课的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的能力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本课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

学法指导:教师点拨指导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

  点拨内容提示:

一、 关于字音字意

清吟:声调抑扬地念诵吟咏。这里指鸣叫。

荫庇:遮盖 惊骇:惊惧

岩:高而险 芳馨:散布得远的香气

枭鸟:猫头鹰之类的鸟

峭壁:直立的山岩,像削过的一样

二、 词语辨识

1、长出 伸出 2、承受 享受 3、吟唱 低吟 4、跳舞 跳跃 5、骄奢 娇美

6、鲜花 繁花 7、盘绕 围绕 8、欣赏 赞赏

三、 关于语句排序

1、 先找总起句或总结句

2、 注意句语句之间的语义衔接和内在的联系

排序的理由:描写一课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预示着人的生命历程。

四、 文章中所写的快乐的事情:

看夹岸的桃花,小树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小树最终解出累累果实。

五、 课内阅读

2、形容波浪平静,旨在生命形成中战胜艰难险阻后的那种愉悦从容的心态。

3、雨水、或从外界吸取生命营养。

6、不矛盾,“光明”指“以江春水”历经欢乐和痛苦终于到达目的地——辽阔而伟大的大海;“黑暗”指春水奔流入海,已经到了行程的终结,暗喻生命的终结。

六、 课外阅读

第一部分:写出青春发出呼唤,赞颂青春充满活力和希望。

第二部分:我向青春发出呼唤,我反思和自责,青春瞬间即逝,一去不复返,要珍惜青春。

文中破折号的用法:1、表示它后面是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话

2、表示语意的递进,

3、表示语义的转折

4、表示声音的中断或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