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谚语 > 关于古代美食的谚语

关于古代美食的谚语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2W 次

刚刚过去的正月初七,你吃了“七样羹”变“后生”(年轻)了吗?美食当前,除了刺激味蕾外,也让人们舌尖大动,妙语连珠。自古以来,岭南就有为数众多的关于美食的俗语及谚语。广府文化的粤语方言中,我们常听到“年晚煎堆——人有我有”“鼎湖上素——好斋”而在潮汕方言中,也有“七样羹——食后变后生(年轻)”的说法。

关于古代美食的谚语

这一期的“语出岭南”,本报记者将带您走入俗语与美食之间的故事,好吃好玩又好看,千万别错过啦!

  千叟欢宴

昨日,佛山一年一度的千叟欢宴和花灯祈福在南海狮山罗村举行。作为当地传统习俗,1000多名长者齐聚在罗村孝德湖畔共享千叟宴;乐安花灯展吸引了佛山五区甚至是珠三角其他城市的市民前来。而罗村第八届孝德文化节也于昨日闭幕。

  “七样羹,食后变后生”

通古:

正月初七是“人日”,潮汕地区在这一天有食“七样羹”的传统,即将七种蔬菜煮成一锅羹。这种特殊的吃法,还衍生出“七样羹,食后变后生(年轻)”这句俗语。

相传,这种习俗源于古时的荆楚文化,在魏晋之时已有相关记载,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晋时,南人以七样菜为羹”。同时,这也可以说是潮汕群众在长期的饮食实践中,有关饮食卫生,或者说是食疗方面总结出来的经验。每年从大年三十夜至新春初七,按潮汕地区的习俗,都是新年桌、团圆桌,酒菜筵席、大鱼大肉不断。鱼肉类食物属酸性,所以到了初七以后,就应该多吃一些属碱性的蔬菜,使体内酸碱平衡。此外,蔬菜类食物富含维生素,在大量吃食肉类之后,再多吃蔬菜,能起到消食开胃、清肠通便的作用。

一般用来煮七样羹的蔬菜也有讲究:大(芥)菜意喻发大财,厚合是合家平安,芹菜是勤快、勤劳致富,青蒜表示会算数、有钱藏,春菜代表春回大地,韭菜象征长长久久。这些都是取潮汕话的谐音。

论今:

现在,这句俗语都是在正月初七当天使用,寄托了潮汕人对于身体健康永葆青春的美好愿望。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通古:

自古以来,逢年过节,岭南地区无论是广府人家、客家人还是潮汕人,各家各户都流行自己做糖莲子、九层糕、炸角仔等。

而在佛山南海,煎堆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样。年三十前,家家户户都要炸煎堆,把糯米粉做成空心“铅球”状,外粘花生、芝麻用油炸,表示“生机盎然、团圆兴旺”;爆谷从里到外,寓意“花开富贵”。

在过去,无论生活多么艰难的穷人家,到了除夕夜,怎样都要想办法炸煎堆。正因为如此,“年晚煎堆——人有我有”这句俗语就逐渐形成了。

论今:

在过去,“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的意思是别人有的,我不能没有,如果没有,想法子也要办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句俗语的含义也逐渐含有消极成分,代表随大流。

  “鼎湖上素——好斋”

通古:

鼎湖上素是肇庆鼎湖山养生宴(一共9道名菜)上的一道名菜,是肇庆特色斋菜的代表。民间盛传,当年清代慈禧太后品尝“鼎湖上素”后大喜,下旨把“鼎湖上素”归入满汉全席,成为满汉全席108道大菜中的一道名菜。

“上素”是高级素菜之意,“鼎湖上素”创于明朝永历年间,选取上好的冬菇、草菇、蘑菇和雪耳,配上笋干等,用鼎湖山的泉水烹制而成,色泽鲜艳,芳香扑鼻,吃起来甘香脆口、爽滑鲜甜。经过多年发展,“鼎湖上素”已从过去的一道斋菜,派生发展出今天拥有160多种的斋菜系列。

市面上一些大酒楼中很多烧鸡、烧鹅、烧猪、烧乳鸽、烧鱼、叉烧、鲍鱼海鲜等菜色,在斋宴的餐桌上应有尽有,制作非常精美,味道素而不淡,但所用原料是大豆、粉葛、野生菌、面筋等,且用的都是植物油,低胆固醇、低脂肪。

论今:

过去用来形容上好的素菜,既然是斋菜、素食,自然就引申出“没有油水”的含义了。

如今的含义为单一、单调的事物,或者是没有什么油水可捞的生意、差事等。

  “春鳊秋鲤夏三黎”

通古:

过去岭南水乡水网密布,渔民们深谙食鱼之道,肇庆形成了“春鳊秋鲤夏三黎”的谚语。春天鳊鱼肥美,正是最适合吃的时节。“鳊”古亦称鲂,共有长春鳊、三角鲂、团头鲂三个品种,广东鲂俗名河鳊、海鳊、花鳊,为珠江水系特有的经济鱼类。“春鳊秋鲤夏三黎”中的“鳊”就是广东鲂,目前基本只出现在德庆和郁南两县交界的绿水社区以及上游的封开地区。

夏天,渔民们认为,三黎鱼正当季,最好吃。“三黎鱼”就是鲥鱼,是一种“出水就死”的深水洄游鱼类,长期以来都只有靠捕获野生的供应市场。肇庆目前已经人工养殖三黎鱼并获得成功。秋天鲤鱼最肥最好吃。鲤鱼,肇庆有文庆鲤、麦溪鲤等,都是著名的特产。

论今:

本意为到了特定的季节,吃特定的鱼。后来引申为干特定的事情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温饱思词”

将美好心愿寄托于美食中

自古以来,关于岭南美食的成语及俗语从来不在少数,从生食到熟食,从炊具到餐具,从正餐到小吃,从飞禽到走兽,从五谷杂粮到瓜果梨桃……都在岭南地区的民间语言中留下了深刻印记,层层积淀后流传至今。佛山民俗专家余婉韶表示,民间语言的一大特点正是其丰富性,人们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总结出了一些道理,在民间推而广之成为语言习惯。余婉韶表示,关于美食的成语及俗语中,往往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及盼望,因此包含了一些美好的祝愿。同时,美食的运用,也为成语及俗语的生动形象及趣味性增添了色彩。正因为如此,这些来自民间的语言更受到民间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