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问答 > 求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教案

求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教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25K 次

【教学目标】

求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教案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4、体会掌握过渡段的作用。

【教学重点】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教学准备】

学生:朗读全文,预习生字词,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教学设想】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的好“做人要有做人的原则”,就是说为人处事要有自己的主见、方法和准则。这个单元记载的都是名人,他们身上都有一些闪光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来学习臧克家的文章,了解一下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并且思考一下,我们应学习他怎样的精神。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介绍作者和闻一多

(让学生先说,老师补充。不用讲得过尽,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进去。)

2、字词(读一读、写一写生字词,并积累词语。)

衰微赫然迭起高标

锲而不舍兀兀穷年呕心沥血

潜心贯注心凝神会迥乎不同

一反既而慷慨淋漓气冲斗牛

无暇顾及目不窥园仰之弥高

三、听课文录音,整体了解全文大意

四、整体感悟(想一想)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五、作业

1、熟读全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生字词)

二、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领起全文,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对比写法。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

2、闻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

三件事例:《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3、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

“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4、“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是什么意思?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5、闻一多向古代典籍钻探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他想吃尽、消化尽......文化史”“他要给我们......文化药方”

6、“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

7、“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一句该怎样理解?

“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8、“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怎样的研究态度和精神?

专心致志的研究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

9、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这句是什么意思?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它”指深夜灯火。“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一脉相承。

10、“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该怎样理解?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

三、小结第一部分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思考·研讨

课文前后两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这些话是怎样起到过渡作用的?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二、朗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后半部分是仅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吗?

不仅是写再“说”。而是把“说”和“做”糅合起来写。

正如课文所写: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2、作者选取哪几件事表现闻一多作为革命家这一方面的特点?

⑴搞政治传单

⑵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大骂特务

⑶参加游行示威

3、文中哪些内容分别说明闻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以及在追悼会上演讲等内容说明他是“口的巨人”;“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等内容说明他是“行的高标”。

三、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前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后期: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卓越的学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伟大的爱国斗士)

四、出示“说”和“做”表格

五、问题探究: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

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

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六、找一找,圈点勾画

这一部分对闻一多先生的叙述中,穿插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试用横线画出来并加以分析,说说体现了他哪些精神和品格。

1、分析下列描写的作用

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

⑵“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

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

⑶“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2、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七、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还有细节描写。

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八、请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

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废寝忘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治学严谨、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十、总结全文

1、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

2、我们要学习他怎样的精神?

我们要学习他始终如一、言行一致和用一颗赤诚的心爱国的崇高品质。

3、课文结构分析

4、中心思想: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十一、作业

1、课外阅读《最后一次演讲》。

2、课外阅读《死水》,再次体味作者的爱国情感。

【教学后记】

此份教案力图体现新课改的新理念,注重引导学生对语言的品味,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体验;力图引导学生探究质疑,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标题导入

1、介绍臧克家及闻一多:

臧克家(1905~2004)。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他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1899~1946),五四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留学。1925年留学回国后,曾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抗战开始后,随清华大学南迁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1946年7月15日,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

,用鲜血和生命写完了自己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时年47岁。

知遇相惜亦师亦友──臧克家和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革命家: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板书课题)

2、标题导入:从标题看,文章主要写了闻一多的哪两个方面?

是啊,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说和做”,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必修课,闻一多堪称这方面的表率。下面,让我们再次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整体感悟

1、学生朗读课文,师生纠正字音;并思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2、教师再读课文,学生谈谈听后感受:文章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

(为了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思考: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各自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回答。

(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

2、四人一组讨论:作为学者,为何要先做再说?作为革命家又为何要边说边做?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用“闻一多是一个______的人,我从______这里可以看出。”的句式回答。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澎湃执著的救国热情无私无畏的民主战士。)

四、品味语言

1、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

教师准备:

⑴“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⑵“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⑶“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⑷“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⑸“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⑹“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⑺“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2、学生提问有不懂之处,全班交流解决。

五、拓展延伸

1、总结: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

2、拓展延伸:

⑴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⑵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解释。

2、熟读课文,并完成《作业本》。

3、预习《孙权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