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七年级教案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9W 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希望能帮到大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成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臧克家、闻一多。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3、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和过程】

课时1

一、以《七子之歌——澳门》导入新课。

闻一多先生(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抗战不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

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二、感知课文内容。

(一)生字词。

地壳(qiào ) 仰之弥(mí )高 兀兀(wù)穷年 校(jiào )补

锲(qiè )而不舍 沥(lì )尽心血 赫(hè )然 炯炯(iǒng )目光

群蚁排衙(yá ) 函(hán )寄 目不窥(kuī )园 迥(jiǒng )乎不同

漂(piǎo )白 警报迭(dié )起 气冲斗(dǒu )牛

(二)解词。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三)讨论交流。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学者闻一多: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战士闻一多:

◎1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2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件事?(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板书表格:

结构第一部分(1—7)第二部分(8—20)

内容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特征“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说”了就“做”,既“说”又“做”

具体表现从唐诗入手,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 论》的硕果;十年艰辛撰写了楚词“补校”;又向“古典新义”迈进。起草政治传单;在李公仆先生的追悼会上作《最后一次讲演》,壮烈献身。

目的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 化药方。献身民主事业。

三、朗读·思考·研讨:

◎课文前后两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这些话是怎样起到过渡作用的?

(7、8、9段为过渡段。它着眼局部,放眼全篇。总承上文,总起下文

相提并论,对比鲜明。)

◎默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 闻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做”了再“说” 、“做”了也不 “说”,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三个事例:《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2、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整体把握:

1、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并说说这

样选材的好处。

3、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闻一多先生的高尚品质与精神?

前期: 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后期: 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是卓越的学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伟大的爱国斗士。)

三本书(学者):《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三件事(革命家):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示威游行。

(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4、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5、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四、新课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