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读后感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读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9K 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选自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是“农民诗人”臧克家(zāng kè jiā)所作, 原名《“说和作──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 入选初中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改为此名称。 这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读后感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读后感(1)

从下册的语文书里看到了一篇臧克家先生所写的一篇回忆录。写的是闻一多先生。文中写到“在30年代国力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臧克家先生在写此作文时已是75岁高龄,但面对这些往事,他仍然历历在目。

闻一多先生总是头发零乱,但他是无暇及此的。我认为闻一多先生与杜甫有着相同的经历,在抗战爆发前,闻一多先生曾是过着一段宁静的书斋生活,但当他亲眼目睹了下层人的苦难生活,也如杜甫般逐渐形成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我从查阅的资料里知道了了闻一多先生不仅是优秀的诗人,还是大勇的烈士,更是中华名族的骄傲。还有臧克家与闻一多既是朋友又是师生,臧克家常说若没有闻一多先生便没有他的今天,他们俩共同有着爱国情怀,那是潜移默化的。

闻一多先生吃的是精神的粮食,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他在最后一次演讲中,慷慨淋漓地大骂特务,那是心的释放,是代表全中华民族的反抗。勇敢、不堕落!闻一多先生忍受着饥饿带来的折磨,在发表了着名的《最后一次演讲》一文后,当天就被国民党的特务杀害了,

从这篇短文中我明白了有再大的成绩不要骄傲。不要惧怕势力。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读后感(2)

今天我们学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民主战士的言行举止。的写作手法令我感受很深。

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手法是:1从人的言行举止来写2精选典型事迹。从这两点可以让读者充分认识这个人。通过读这篇课文,我知道了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对工作一丝不苟、勤勤恳恳、刻苦钻研,言行一致的人。作者把这篇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他先做后说;第二部分写的是他先说后做。不过这两部分的共同点是说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

举例说吧,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什么事情先说了,可是呢,却没有做。有一些人承诺着要完成默项计划,可是到头来还是不能坚持到底。而这一课里的闻一多先生却不是这样的,他是言行一致,只要说到的就能做到,做到的也不一定说。真可谓是祖国的栋梁之材。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言行一致,对学习认真负责,不能草率行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读后感(3)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先生是湖北人,是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是闻一多先生曾说过的两句话。的确,他做到了。他潜心研究古代典籍,以天下为己任,从文化研究上探求救国的方法。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十年艰辛,《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赫然而出。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他却锲而不舍,依然是那样的全神贯注,依然是那样的心会神凝,成为“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就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闻一多先生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说”了,跟着是“做”了。他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在国民党当局蓄意杀害闻一多先生的信号多次出现后,他仍大无畏的站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声震天地!在生死关头,他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昂首挺胸,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他的“行”!

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的,闻一多先生虽然早已牺牲,但他仍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向闻一多先生致敬!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读后感(4)

他,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辉煌的作家。

他,不是有着风流艳史可以让后人拿来反复炒做的文人。

但是,没有人可以忽视他的风骨;没有人能忽视他在中国文学研究上做出的杰出贡献;即使是只读过他一篇演讲词的人,也要为他的精神所折服!他——就是闻一多先生。

工作要求,再读臧克家先生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再次为先生的精神和气节所折服!

臧先生说到:“别人是说了再做,闻先生是做了再说,甚至是做了也不说。”是啊,当闻一多先生从写诗转向古文史研究后,在生活上,他对自己的要求降低再降低,甚至有点象一个野人。发的修饰,忽略了;吃的饭食,不计较;足不出户,目不斜视;只有“漂白了的四壁”,陪伴着他,写出了《唐诗杂论》,写出了《楚辞校补》,写出了《古典新义》……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先生自己,却什么也没有说!

先生做为革命家的气节,即便他什么都没有做,《最后一次讲演》也能表现一切,对此,除了深深的敬意,我们作为后人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现在是和平年代,我们离革命有相当的距离。但是文人,却是在每个时代都存在的。可是文人的风骨,却未免越来越远了。闻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而现在呢?多数文人却是先说再做,说了也不做。繁华的浮世让人心不再安定,哪里还有一间安静的书屋?哪里还有一个做了也不说的安心做学问的文人?论文,互联网上多的是嘛,拿来改改换换拼拼凑凑就是自己的,文人的良心?先放一放好了!科研成果,可以做假嘛。被发现了大不了认罪就是,发现不了说不定能得诺贝尔奖呢!从政的文人,就更不用提了。大约早已经忘记了说出来的话是要做的,话就是说的嘛,说过了忘记就好了!至于怎么做嘛,那不是你们老百姓该知道的,都叫你们知道了,官员的尊严何在?

不知闻先生在泉下看到这些,会做何感慨?

别人,是管不到的。现如今能做的,只能是管住自己!反省自己!浮华的心态混蛋的事情,从前一点也没比别人少。那么,从领悟过闻先生的精神后,就克制自己,就告诫自己吧。静下心来,安安静静的做些事情,莫管别人如何如何,要记住,虽然学问不大,但,你是一个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