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三国演义读后感14篇(精华)

三国演义读后感14篇(精华)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2W 次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14篇(精华)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大家都认识曹操吧!人们对它的评价都是:罪恶滔天、恶霸、乱世之奸雄……其实,曹操有时也不坏,让人敬佩……

有一次,曹操来到一个城镇,便占领了这里,可有一些士兵却乱抢百姓的粮食,所以,这个城镇非常讨厌曹操的来到,几乎每一天,人们都死死地锁住门,一刻也不出门,生害怕士兵来抢粮食,有些百姓,想除掉曹操这个恶霸,可都偷袭失败了,每一次都被士兵给抓住了,还有的被当场凌迟了。一天,曹操准备出去散散步,结果刚出门,竟发现大街小巷上居然没有一个百姓的人影,只有自己的士兵正在巡逻,曹操很纳闷,便随手找来了一个属下问问,那位属下说:“因为有些士兵要抢百姓的粮食,所以不肯出门。”曹操一听完,火冒三丈,因为曹操知道,只要百姓不顺他,那就打不了胜仗,因为百姓随时都可能要造反,而且必须要有顺于他的百姓,这样才会有打仗的粮食。于是曹操马上召集士兵,命令士兵不许动百姓的'粮食和财务,就连踩一下也不行,违者砍头后凌迟处理!士兵一听,吓得都成了缩头乌龟,都不敢欺压百姓了,百姓自然就放心了。

一天,曹操骑着一匹马经过一个稻谷田时,突然,飞来了一只鸟,他的宝马一吓,把蹄子给抬了起来,曹操也被宝马给吓着了,一夹马背,马便跑进了稻谷田,踩死了许多稻穗,曹操见自己违反了自己定的军令,便跪下马来,摘下头盔,准备拔剑自刎,读到这儿,我吓出了一身冷汗,曹操真不愧是厉害,说到做到!周围的百姓和士兵连忙劝阻,才保了曹操的性命。曹操用宝剑把自己的头发给割了,因为在那时候,割头发就相当于砍头,所以,曹操用割发代替了砍头。

从此,百姓就更加钦佩曹操了!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在寒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它是明朝著名作家罗贯中的作品,这本书深深地吸引着我。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有虎背熊腰的张飞,宽厚仁爱的刘备,和神态英武、魁梧非凡的关羽等人物。书中每个人物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看了这本书,我感悟到和朋友同心同德,才可以成为人生赢家。

我觉得最精彩的是第一回——《桃园结义》。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公元3世纪,朝廷腐败无能,朝廷为了挽救危局,不得不贴出皇榜,招揽人才。刘备和他认识的张飞、关羽,到了张飞家后院的桃花林,结拜成异姓兄弟,一起报效国家。刘备、张飞和关羽带着军队打败了张宝、张梁和张角,刘备当了官。几个月后,朝廷派了一个督邮前来观察,但他要罢免刘备的`官。张飞打了那个督邮。刘备只好带着两兄弟到伐州刘恢那去了,刘恢又把他们举推到了幽州刘虞那边。刘备立了大功,朝廷就任命刘备为别部司马驻守平原县。从此以后,刘备也正式拥有了自己的军队。我真羡慕他们可以结拜成异姓兄弟,一起打江山。

在人生道路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朋友,但要选择同心同德的人做朋友。有一句名言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句话讲出了,只要兄弟同心同德,就算是黄金也可以弄断;兄弟齐心协力,凝聚的力量就像锋利的刀,能斩断金属;智趣相投,同心同德的人,齐心合力的力量就会很大,就可以干大事。所以我们和朋友也要像刘备、张飞、关羽一样同心同德,一起去干大事。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朋友是在你失败的时候来安慰你的人,是你跌进深渊的时候,会将你推到出口的人。对朋友要真情,而对国家也要忠诚,朋友之间要同心同德,这样你的未来才会前途无限。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今又读《三国演义》,不觉感悟颇深,中间的不少情节都让人敬佩不已,《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不觉对他可贵的精神感到敬佩,心想:要是现在人与他一样,社会将会多么和谐。

国家的统治不仅需要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智慧无人能比,连聪慧的司马懿也称绝

曹操从积极的方面为结束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和军阀混战做了杰出的贡献,曹操治下政治清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他打击了地方的士族门阀加强中央权力,奠定了当时的'社会秩序,暂缓了土地兼并的压力.但是他生性多疑,为人严厉且头顶汉贼大帽,而且曾经有过盗墓,拿人肉充做军粮的丑闻.故历来为中国的文人和传统价值观所唾弃,这些都无法掩饰他作为一个英雄的光辉,这就是一个奸雄的一生。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放寒假了,我又把妈妈给我买的《三国演义》看了一遍,书中有许多英雄人物是我喜欢的。

诸葛亮,字孔明,干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舌战群儒,巧借东风,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真是足智多谋,他用过好多计策,比如:空城计,疑兵计,火攻之计,激将法……

关羽,字云长,武功绝顶,义气深重,也深有谋略。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辉煌事迹。

刘备,字玄德,他用人有方,使天下许多英雄都投到他的旗下。他三顾茅庐,使诸葛亮出山,定三分天下之计。

这真是一本好书啊!

读三国演义有感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的确,关羽自始至终都不失一个英雄的本色。

关云长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伤,……都将关羽的忠义之举,智勇之能,一展无遗,其虎牢关的`英勇,白门楼上的恩义,令赤兔马都为之殉命,何况人乎?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麦城之战失利,关羽面临着心与血的生死抉择,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富贵权力会一涌而至,“玉可碎不可损其白,竹可破不可毁其节”他背负着忠君的沧桑与巍峨,透着不尽的壮烈与苍凉,留给世人一个从容赴死的背影,赤诚,隽永……

其实在当时,见风使舵已成气候,哪国强大就降哪国的亦不少见,像马超,姜维,张松……或许在当时会威名远扬,但当历史沉淀到今日,他们也就暗淡无光了。一臣侍二主可以长安乐,但关羽宁死不降,蜀国的耻辱就是关羽的耻辱,这时,体面的义无反顾是唯一的。因为,中国人不仅活在生命的百年里,还注重活在千年的历史中。

余秋雨说过:“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关羽的悲剧,又蕴含着多少沧桑的感伤和无尽的苍凉!都说胜者为王,我却一直在心里称他为“失败了的英雄”,不管定语为何,他依然盈满炎黄脉搏的英雄本色。

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

忠义永存,英雄无愧!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5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是罗贯中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创作的。

这本书刚开始是一首词,这首词是明代大才子杨慎所作。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书中有很多很多的人物,他们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刘备的仁义善良,为人谦和;曹操的阴险,奸诈;关羽的重情重义;张飞的鲁莽、粗暴;诸葛亮的料事如神;周瑜的心胸狭窄等。

在这本书中让我有深刻记忆的故事是火烧赤壁和三顾茅庐。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攻打吴国,因魏军不善水性,所以诸葛亮决定火攻。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锁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周瑜假装打黄盖,然后黄盖假装投靠曹操,还带了数十条船,里面装满了柴草。快接近魏军的.时候,黄盖点燃了柴草,火借助风向向魏军烧去。魏军不善水性,船又连在一起,最后惨败,死伤无数。

三国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诸葛亮。他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成为他的军师,也是蜀国丞相。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他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上演空城计等。书中是这样描写诸葛亮的: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诸葛亮病死与五丈原,他的死令人惋惜。

书中很多英雄都是惨死。比如,庞统,军师中郎将;献连环计,议取西蜀,最后被张任射死与落凤坡。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最后被诸葛亮气死。曹植,曹操之子;七步成诗,最后忧郁而死。黄忠,定理山斩夏侯渊,最后中马忠埋伏,被流箭射中肩窝,后箭疮迸裂而死。三国里还有很多英雄惨死。

看完这本书之后,又让我想起了,书最开始的那首词。回过头去再看,原来那首词就是这本书的写照。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6

放不下的三国——读《三国演义》有感

在一个烽火连天,狼烟四起的年代,英雄辈出,逐鹿中原,连年征伐,最终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这不就是罗贯中先生笔下的《三国演义》里描写的内容吗?

记得小时候,爸爸给我买了儿童版的《三国演义》。自从我看了那本书后,便喜欢上了三国的'历史,喜欢上了那个群雄争霸的年代。之后的一个暑假,我经常打开电视,看着1994年版的《三国演义》。那么多集的电视剧很快就被我看完了。

如今,我终于可以开始阅读原版的《三国演义》了。跟儿童版比起来,文字古朴洗练,情节更加丰富。它总是让我忍不住想继续看下去,不忍释卷。每当我拿起它看的时候,就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年代。观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看刘玄德白帝城托孤。

我特别喜欢书中的诸葛亮。更钦佩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为最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火烧新野,草船借箭都是靠他的谋略才得以成功。可惜他在第六次北伐中不幸病死于五丈原。后人曾用一对对联来慨括他一生功绩: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我还喜欢勇武忠诚的赵云。他单骑救主,计取桂阳,年过七旬还能力斩五将。最后他在诸葛亮初出祁山时失利,退回汉中,不久病逝,不禁让人扼腕叹惜。

合上了这本《三国演义》,闭上眼,可里面的情景还在我的脑海里浮现着,让我难以忘怀……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陽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话说天下大事,久分久合,自汉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分为三国,分别是西蜀、东吴、曹魏,最终被司马氏一统天下,改国号为晋。这就是《三国演义》的故事。

在这个暑假里,我打开《三国演义》这本书,读了一遍之后,我深深地被书中的精彩故事所吸引,禁不住又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了几遍。读过之后,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长坂坡》这一部分。在这一回中,赵云、张飞二将各显神威,在得知小主人阿斗不见后,赵云心急如焚,急忙去寻找。赵云在八十万曹军中横冲直撞,所向披靡,杀死曹营名将五十多员。后人有诗道:“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陽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在与曹军交锋时,张飞不惧对方人数远胜自己,长坂桥上大喝一声,吓得曹兵连连败退。后人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槍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要像赵云、张飞这样,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勇往直前,知难而进,这样才会成功。

在这篇小说中,还有上百个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如:诸葛亮、刘备、关羽、黄忠、吕蒙……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又称“卧龙”,深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曾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诸葛亮不仅机智过人,而且忠心耿耿。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伟大,值得后世人万代敬仰。

从《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我不仅学到了怎样做事,还学会了怎样做人。读一本好书,让我受益匪浅。今后,我还要挤出时间,读更多的好书,正如台湾作家林海音所说:“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书籍,将伴我共成长。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8

茫茫宇宙,千万颗星星,细心寻找,便能找到闪亮一颗;五彩花圃,有无数鲜花,细细闻闻,就能发现清香一株。我已读过许多名著,在脑海中仔细搜寻,让我最难以忘怀的还是要数《三国演义》。

记得小学二年级时,我就已初读《三国演义》,不过那时还很小,总搞不明白为什么老是要打打杀杀,要么战胜就仰天长笑,要么战败就跪地哭泣,这对于我一个小小女孩来说,未免太过于血腥、太过于恐怖。

但自从五年级我们学了《草船借箭》,就被诸葛亮的聪明睿智、鲁肃的忠诚老实、周瑜的奸诈狡猾所吸引,所折服。于是,我又再次捧起了《三国演义》,从中读到了正义、奸邪、忠诚、睿智、狡诈……读到了从未有过的感受和意义。

宽厚仁德、谦虚谨慎的蜀国之主刘备;声似巨雷、势若奔马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挟天子而令诸侯”,奸诈狡猾的曹操;矫勇善战、有勇无谋的吕布;心胸狭窄、生性多疑的周瑜;内忌而外宽、猜忌而多变的司马懿;智勇双全、宁死不屈的姜维……

三国中,那无休止的`战争无时不在进行着,长矛挥动、乱箭飞舞,时刻都要精心防备,时刻都要竭力进攻,时刻都要变幻战略,战火硝烟,无处不在,不管高山、平地、江边、城外,不论是将领、军师、士兵,都在浴血拼搏、奋斗之中。那一派战前擂鼓声势浩大,战中怒吼气壮山河,战后场面萧条破败的景象,永远都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之中。“一统山河大地”,这简单的六个字,道来虽似容易,但其中之理,又有谁能真正知晓?为了统一山河大地,我们的先辈生活在战乱纷飞的时代中;为了统一山河大地,我们的先辈付出了血的代价;为了统一山河大地,我们的先辈将冰冷的泪水洒在具具战死的尸体上……

三国中,无数英雄尽显英勇才智,风骚轩昂,让其后无数英雄竞折腰。《三国演义》,真是壮志豪情,气吞山河的千古绝作。

其实,读过《三国演义》,让我更多的懂得了正义、忠诚、睿智,让我更多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9

《三国演义》这本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没错,它就是中国经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书。

《三国演义》中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到公元280年之间的历史,这本书以陈寿的《三国志》为模板,经过罗贯中先生的大胆创作而完成,作者运用生动、有趣的艺术表现形成,使历史以另一个姿态展现于我们的`面前。仔细阅读这本书,你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巧妙用心,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七擒孟获、借东风、火烧赤壁等耳熟能详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并让人沉醉其中。

书中有许多精彩绝伦的情节,但我觉得,书里最精彩、最令人回味的故事是“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刘备三次去请诸葛亮出山,最终诸葛亮还是被刘备的坚持与真心给打动了,决定出山去帮助刘备。

我看完这个故事以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坚持的意义。

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不太坚持的小男孩。周末,我原本很开心地去学画画,但没过几分钟,我就觉得很无聊、枯味,于是又大吵大闹着要回家去、不想学了,每次母亲让我去时,我就会编出各种理由:手疼、没画纸、笔坏了……

有一天,我无意中又翻开了这本书,一次次阅读刘备的故事,看到他胸怀大志、屡败屡战、从不言弃。我想:我的这点困难算什么?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想到这儿,成功克服了心中的障碍,开始认真地学习绘画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有了用心的投入,我的兴趣也越来越浓。绘画技能自然也提高很快,还被老师推荐去参观省级大赛,获得了一等奖呢!

瞧!书籍就如一位良师,引领着我们不断努力向前。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每每看到这些诗词,我就会想起让我百读不厌的《三国演义》这部名著。

多种版本的《三国演义》我大都读过,对小说中塑造的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形象几乎烂熟于心,智勇双全的赵子龙,运筹帷幄的诸葛孔明,忠义善战的关云长,大智若愚的鲁子敬……在众多英雄人物中,要说武官将才的话,我最喜欢赵子龙。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单枪匹马冲入曹军大营,杀了个天昏地暗,救回后主刘禅,并把他安全送到刘备那里。他不是莽撞,也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对自己救刘禅有十足的把握,才有了单骑救主的佳话。当然,他的智勇不是一般人能敌的!最终,一代豪杰因病而亡,将星陨落,让我悲叹不已。但他的英雄形象永远留在我的心中,他智勇精神永远激励我。要说文官谋士的话,我还是喜欢诸葛亮,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大摆空城计的故事。诸葛亮错用马谡,街亭失守,被迫后退。因为诸葛亮知道,只要街亭一失守,死守城池也没有用了,只能去西城搬运粮草,退守汉中。可刚到西城不久,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压境,兵临城下,情况十分紧急。而现在的.西城仅有五千兵马,还有一半的精兵都去搬运粮草了,剩下守城的都是些老弱病残,正面交战必定一败涂地,于是诸葛亮急中生智,摆下空城计。诸葛亮镇定地在城头上优雅地弹着琴,城门大开,城内士兵扮着百姓清扫街道……司马懿一见,恐城内有重兵驻守,立马下令撤兵,跑了。因为司马懿深知诸葛亮一向做事小心谨慎,决不肯冒险。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击退十五万大军,妙哉!诸葛亮的智慧谋略,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读了这本书,每每想起这些英雄人物,我内心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升起,赵子龙的智勇,让我无惧困难,遇到难题,想尽办法解决;诸葛亮的智谋,让我喜欢学习,鞭策我博览群书,争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1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这本书中不但有真人真事,而且还有虚幻情节,深深的刻画了200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建立晋朝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精彩故事,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在《三国演义》中,我比较喜欢的是蜀国的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在桃园中,他们三人那庄严的誓词,兄弟之间坚不可摧的深厚情意,是值得我们去崇敬和学习的,他们三人使我明白了朋友是在困难时给予帮助的人,是在伤心时给予鼓励的人。在三兄弟中我比较欣赏的人物要数关羽了,关羽武功高强,待人忠诚,对刘备忠心耿耿,曹操一直很希望关羽能投奔到他的麾下,还把自己比较心爱的赤兔马送给了关羽,但关羽并没有接受,在一次与曹操的大战中,关羽因为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靠。正是有了关羽,张飞得帮助才使胸有大志,关爱百姓的刘备成就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如果论三国里谁比较有智谋,那首当其冲的是诸葛亮,曹操,司马懿和周瑜了,但曹操和司马懿都有性格上致命的缺点:曹操生性多疑,司马懿十分阴险。诸葛亮那不仅有过人的机智,非常熟练兵阵步法,而且对刘备忠诚不二,帮助刘备赢得了好几次关键性的战役。吴国的周瑜,少年得志,熟读兵书,现场上的'布阵排兵,但他心胸过于狭窄,比较终还是败在诸葛亮的智谋之下。

从《三国演义》这些人物中很容易看出人物的性格关系着成功与否,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关羽,诸葛亮这些人物一样对朋友,对国家忠诚,要讲诚信,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诚信,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有了这些也是次要的,没有诚信,大家私底下对你的不诚信行为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读三国,只诚信,让我们从小就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2

在我的脑海里,有许多精彩的文学作品。比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鲁宾逊漂流记》……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了。

罗贯中是元末清初的小说家,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有人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仗义、有勇有谋的人物。有的人喜欢刘备;有的人喜欢关羽;还有的人喜欢张飞,可我却喜欢最聪明的人——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政治家。他自幼十分聪明,博览群书,知天文,晓地理,无所不能!在这本书中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更为精彩: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做好了准备,要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打败曹操。但周瑜忙中出错,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是西北风没有东南风。如果就着西北风放火,曹军处于上头,刚好烧了自己,烧不到曹军,周瑜想不到办法病倒了。诸葛亮知道周瑜的病因,开了药方:欲破曹军,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让他“借”来东风,诸葛亮马上答应了。于是周瑜让人建起七星坛,诸葛亮在上面借东风。到了那天,果然东风大起,曹军大败。诸葛亮巧妙地利用了他的智慧,重创曹军。其实诸葛亮只是善于预测天气,知道这一天有东南风的,根本就不是“借”来的。诸葛亮的'这种呼风唤雨的本领使我惊叹不已。他经常为刘备出谋划策,让刘备的军队在战场上打了许多胜仗。他在刘备死后,辅助刘禅管理蜀国,可不久因过度劳累病死在五丈原,真可惜!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啊!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不是有句俗语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嘛!如果我们想成为诸葛亮那样聪明的话,就要博览群书,掌握各种知识,成为新一代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书籍典藏更是举不胜举。我喜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诸子百家”,常阅豪放如山、柔情似水的“唐诗宋词”,尤其对情节生动、底蕴深度的“四大名著”爱不释手,一本《三国演义》总能让我回到那战火纷飞、群雄逐鹿的乱世战场。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位位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勇双全的关羽,“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他们都为自己的梦想而浴血奋战,他们在魏、蜀、吴三国争霸中上演着你死我活,可歌可泣的故事。

头戴纶巾的诸葛亮轻摇扇在隆中为刘备“三分刘下”;“草船借箭”气周瑜;一袋锦囊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借东风、苦肉计、赤壁一把大火,烧的'魏国丢盔弃甲,烧出蜀国半壁江山。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便是挥泪斩马谡,也难免救不了蜀国,最终节节败退,那个扶不起的阿斗更让诸葛亮一生才华付之东流,英雄末路,让人无限伤感!

红脸的关羽,手捋长鬓,跨赤兔,举长刀,“过五关,斩六将”只为桃园那忠肝义胆的一拜,顶天立地男子汉!华容道上艰难抉择,放“曹”归“魏”,只为那英雄相惜的知遇之恩。“放”不忠,“捉”不义,始终而取义,有情有义大丈夫!然而,自古英雄气短,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遭吕蒙捉杀,身首异处,令人惋惜!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在这个旌旗猎猎的乱世,战争谁对谁错,又有谁都说的明白!他用诗歌与战火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统一中华的报复,让人民不再遭受战争的疾苦。然而一代枭雄也难料身后世事,“三国归晋”,只留下“人生朝露”的仰天长叹!

品味《三国演义》,在那个“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年代里,一个又一个的英雄站起,一个又一个的英雄倒下,只留下远去的背影让我们思考,让我们追念。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4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写的前史小说。剧中向咱们展们示了许多英豪,也向咱们描绘出了许多奸臣。

写出了刘备的仁慈仁慈、礼贤下士、有正人之风,不过妇人之仁,感情用事。曹操的阴恶、多疑、奸滑,不过有宏愿大概,军事政治上都十分超卓,靠自己打拼发明自己的工作,在《三国演义》中是奸雄,但在前史上是英豪。关羽能够说是忠义勇的化生,武力不是最高但被称为“武圣”,他自视甚高,他的结局告知了咱们,虚心使人前进,骄傲使人落后。张飞骁勇可是十分的鲁莽、鲁莽、粗犷,可是偶然的`仔细就会让人刮目相看,对义兄向来都是一条心。诸葛亮能够说是才智的化生,鲁迅的点评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诸葛亮却是具有非人的才智,简直到了料事如神、料事如神的境地,后期他为了报答刘备,尽心竭力,鞠躬尽瘁。赵云是三国中一流的武将,长坂婆一战成名,汉水一战获得了“一身是胆”的美誉。至于道德,自从跟随刘备后,一向粉身碎骨,出死入生,并且为人正直,刘备有这种人的跟随真是吉星高照呀。孙权是一位明主,在他治下的江东,人才辈出,最终更是越来越强盛。曹操对他的点评是“生子当如孙仲谋”,我以为曹操对他的点评十分对。周瑜在《三国演义》中胸怀狭窄,嫉恨贤达,其实前史上的周瑜雄姿英发,是不亚于诸葛亮的人才。

在三国中让我的回忆十分深入的故事是火烧赤壁和草船借箭。

火烧赤壁讲的是,公元208年,曹操带领大军攻击吴国,吴蜀联合抗曹军。因魏军不善水战,孙明、周瑜决议火攻。庞统假意投靠曹操,主张魏军船舶用铁索连在一同抵挡风波;周瑜伪装打黄盖,后者伪装屈服于魏;孙明推测出春风将至。黄盖假带了数十条船向魏屈服船里装满了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着了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同,死伤无数。

在《三国演义》中我了解了许多英豪人物的故事,做什么事都要多方面考虑,要将成功率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