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推荐作文 > 那一年的回忆作文示例

那一年的回忆作文示例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1W 次

秋高气爽,催我归心似箭回到湘西苗乡,“西晃晴云”,伴我一路漂浮尽情放声歌唱。青松成荫,绿杉排行,牛羊结群,瓜果飘香,心情格外的舒畅。我边走边轻吟着今年清明节时,为“中国长寿之乡”,“ 中国冰糖橙之乡”,“中国民间绘画画乡” 的麻阳苗族自治县,描写的一首新清明上河图词,《清平乐?长河情》:

那一年的回忆作文

风雨桥上,莫道君行早。

吊脚楼里茶逍遥,人间处处正道。

千里长河妖娆,水岸明珠冲霄。

外滩游乐热闹,人水和谐欢笑。

是啊,湘西麻阳苗族自治县,这些年的变化,使我这个地地道道的麻阳苗子感到无比的欣慰,不由自主的昂首挺胸,精神振奋,同时,也加快了步伐。转过了一道弯,绕过了一条河,再上了一道梁,就是我少年时代居住成长的地方。高高的山坳上,有一排排吊脚旧木楼房,村庄背后,还有一片一望无际的参天红枫树林,那是一个偏僻、幽静、鲜为人知的美丽地方。有一件陈年往事,不为人晓,但我终身难忘……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第三个秋天。深秋的湘西麻阳苗乡,在那个年代,还没有如今满山遍野桔正黄,瓜果飘香丰收忙的景象。那时,属农闲季节。武陵山脉的延伸地,有一座“离天三尺三”的西晃山,俗称“天下第一寿山”,山脚下有一个村庄, 三十来户人家,一模一样的用杉树皮盖着的吊脚楼房,依山伴水的款款点缀着那里的层层桑田,村民们大多在家休闲的纺车织布,储藏粮食、修补房屋、搞配套建设,以准备过冬。我家住在村庄的东面,一位风水先生说过,那是一个“双龙抢宝”的好地方, 也正因为如此,那里特别的当风。在那个年代里,冬天的北风显得特别的大,特别的冷,尤其是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北风啸啸会把屋架吹得“吱吱”作响,有时会把盖在吊脚楼上的杉树皮吹得满天飞,使得当地的人们都会感觉到冬天的严寒,甚至感觉到有点怕过冬天。

那年, 我家下放已经四个年头了,加上兄弟姐妹已经渐渐长大,一栋房屋不够住,准备在正屋前面配建一栋三柱三的吊脚楼。一来可以解决几个兄弟姐妹的住房问题,二来也可以挡住寒冬腊月飘来的雪花,同时,还可以点缀、美画、完善整个房屋的建筑。于是,请来了当地有名的木匠师傅做工,管吃管住管工钱。当年,来的是俩位木匠师傅,一老一少,年长的师傅姓田,看上去有四、五十岁了,皮肤黝黑,话不是很多;年少的师傅姓杨,大概只有十八、九岁,浓眉大眼,见人微微笑。他,就是当今大名鼎鼎、驰名中外的书画大师石翔先生。那时,石翔先生还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木匠。我们管他叫小杨师傅。

小杨师傅做起木工来生龙活虎,虽然,他年少做工还有点毛糙,但是,他聪明灵活,肯学肯干,他的手脚从来就不停歇过,哪怕是在做工期间的小休片刻,师傅抽袋烟功夫,他也不停歇,拿起竹笔在屋柱、行条上写写画画。有一天,吃过午饭后,小杨师傅在屋柱上用竹笔画了一条龙,在挑梁上画了一只凤。他兴高彩烈的对着一个比他小四岁,而又天真无知的我,会声会色说:“这根屋柱,就好象一条龙,承担起整个屋架的重心,这个挑梁,就好象一只凤凰,展翅飞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龙凤呈祥!”他边说边用手比划着,好象尽量让我听懂他的意思。然而,他确实让我听懂了,并且在我年少好奇的眼里,他就是在龙飞凤舞,并且,很有点诗情画意的情趣和风度。我站在他的身边打量着:小杨师傅的形象很有点像七品芝蔴官徐九斤,他的肩膀一边高一边低,但是,小杨师傅要比徐九斤高大,身材要魁伟得多,同时,小扬师傅的眉宇间流露出少有的睿智,很有锐气。

深秋的苗乡,格外气爽。师徒两人很是勤快,他们起早贪黑,只几板斧,十来天功夫,屋柱、行条就砍好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请来了当地的风水先生, 苗乡人叫“阴阳先生”,选定日子,看好时辰。于是,在一个晴朗明媚的早晨,伴随着煸炮声中竖屋合拢开始了。那天,我站在高高的屋梁上对接行条,小杨师傅在屋下,他拿起木榔头用力敲打屋柱。只听到“筐咚”、“筐咚”的敲打声不断。结果,不知道敲打了多少声,也不知道究竞是因为师傅指挥不当,还是因为小杨师傅敲打时用力过猛,再加上当时人手不多,屋架向一边倾斜倒了。我还沒有反映过来就从五米高的屋梁上摔了下来,紧接着又从地上摔到三米高的田坎下,已经摔得不醒人事,晕死过去了。

在湘西苗乡早就流传这样一种说法,“木匠难打翻天凿,木匠怕竖吊脚楼。”原因是:吊脚楼,它是一扇屋只有两只脚落地,而且是一只脚长一只脚短,重心不匀,稍有不慎,就会倾倒。这次真的是验证了这样-句老话。我母亲说:“这孩子,这一次算是真的完了,至少,他也得终身残废。”在这之前,我曾经有过两次凶险了。第一次是在山上砍柴,站在高高的山坡上一根松树枝上砍枯枝,松树受压力过大,连树带根一起倒塌翻滚掉落在二十多米的山坡下,幸好沒有摔在石头上,下面全是草坪,只是摔晕了几分钟, 坐在地上休息了一下就好了。第二次是在自家屋楼上取东西,不小心脚踏空了楼板,结果摔了下来,当时,也沒有伤筋断骨,只是摔晕死一会儿,母亲把我扶上床休息一会儿就苏醒过来了。 这一次就不见得有那么好运气了。我已经晕死了近十个小时还没有苏醒过来。母亲看着趟在床上的我,急得团团转。在当时那个年代,湘西麻阳苗乡的医术不是很发达,交通又不方便,加上我家经济也不富裕,只有在家用草药治疗。木匠田师傅是一个长年累月在外面走江湖的人,经过的风雨多,见过的识面广,他说:“用未满月童子的尿水能医治摔打内伤”。那时,我的一个侄儿刚好出生才二十几天,因此,接来侄儿的尿水治我的'内伤。不多久,我也就苏醒了。

过不了几天,我真的奇迹般的恢复了健康,可以上山砍柴,下地干活了。因为,那时的我才十四周岁,正值青春年华,正是长身体的大好时机,恢复力应该相当的强。半个月后,一切感觉良好,和正常人一模一样。但是,只是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就出来了,每逢阴天下雨时,我就会有反映,就会感到不舒服,心慌,有时还容易发皮气,甚至有时身上还伴随着有点腰酸腿痛的感觉。苗乡的老人们都说:这是“捉天” 。直到一九七九年改革的春风吹进了苗乡, 政策落实,我家搬回了县城,这时的医术技术也发达了很多,到医院照片检查才发现,那次摔下来的时候已经断了三根筋骨,痕迹如今隐约可现。

后来,听母亲说:“小杨师傅在那次事故中也受了伤,一扇屋梁把他压塌倒在地上,他用强健的胸膛顶断了挂栓,并掀开了屋柱,很快的爬了起来。”小杨师傅只是胸膛受了点小伤,瘀血了一坨,但他那时年轻力壮,血气方刚,不碍大事,熬上两付苗乡草药,大概过了两天就好了。

第二年的春天,小杨师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奇迹般的遇到了名师指点,他毅然弃匠从艺,在当地县文化馆里搞书画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与不懈努力,渐渐地,他看到了书画艺术的光明。从此,小杨师傅取艺名石翔,并且渐渐地踏上了书画人生的征途……

悠悠岁月,磋砣人生,真可谓峥嵘岁月稠!我如今已经是一个五十岁的人了,在湘西的一个县城的事业单位工作,身体一直还算可以,生活得有滋有味。石翔先生他,转世神童,书画有成,程鹏万里,已经成为一代名人。昔日徐九斤式的小木匠,如今享有“中华神笔”,“世界艺坛奇才”,先后获得第三届、第五届国际书画艺术金奖,“二十世纪国际书画名家教授成就大奖”等,他的书画珍藏于人民大会堂、中国军事博物管、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湘西苗家儿子的成长历史,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下的卓越奇迹,同时,还验证了一个人生哲理:那就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往事的回忆,情景的再现,我的心情无比的激动,无限的向往,仿佛又回到了我青春年少的那个年代。当年的湘西麻阳苗乡, 天是那么的蓝,地是那么的绿,就连空气都是那么的新鲜,一切的感觉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神奇,那么憧景。 尤其是到了初一十五的晚上,山里山外火把通明,砣螺飞舞,芦笛声声,苗歌悠杨, 时不时还会听到“高脚马”碰撞声和看到“跳秧歌”,舞龙灯的热闹场面,最使我难已忘怀的还是那儿时的“照黄鳝,”“抓螃蟹”,“放风筝”,“捉迷藏” 的情趣,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真的是回味无穷!

吊脚楼上留下我数不清的脚印和太多太多的记忆,在那里,有我少年的梦,有我青春的情,有我美好的回忆和梦唤般的希望。如今,村庄背后的那片一望无际的参天红枫树林,依然是枝繁叶茂,高高崇立,银飞凤舞的款款点缀着那里的山山水水和层层梯田, 同时也染红了山间的苗家小村庄。一阵阵秋风吹来,非常的凉爽。

这个时候,村庄背后的红枫树林里传来了三声清翠的“嘎、嘎、嘎”喜鹊叫声,仿佛是在欢迎久违了的客人。我站在高高的吊脚楼上,眺望着远方,面前,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泥公路缓缓伸向远方,公路两旁,现在立有一排排红砖碧瓦楼房,那是新建的苗家村庄。我抚摸着身边的屋柱、行条的痕迹,找寻当年的忧伤,勾起我太多的遐想;如果不是有缘,如果不是有幸,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和石翔先生还能有今天吗?我沉思着……真可谓:

人间晚情五十还,

怎不叫我忆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