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鳌山石散文随笔

鳌山石散文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7W 次

石头是死的,也是活的,且别说,远古从石头里就蹦出个金猴孙悟空。就是捡回几个奇石,在厅堂的窗台、书案或院里摆设摆设,霎时野趣横生,宛如身在山壑之中。

鳌山石散文随笔

鳌山以石奇闻名遐迩。形似死,神犹活。仅以几尊为佐证。

石船。在鳌山发现“石船”的第一人是周#。公元1186年,他到崖州(古称吉阳郡)任郡守,有一日率属僚寻访山水到鳌山,发现有一石,长二丈、阔三尺,极像一叶扁舟,便摩崖石刻“石船”二字和《石船记》157字。石船,形似死物一尊,但被古人诗赋点拨,便栩栩如生。清代康熙年间任崖州学正的尹之逵挥笔写下七律《石船》:“何时陆地似乘流?泊近南山山岭头。岂是补天余五色?代将刳木作扁舟。空帆不落秋江影,离岸难逢春水浮。千古仙航元不朽,登临如泛判溪游。”诗人观石联想到女娲用黄土造人、提炼五色石补天的远古年代,石船是不是在这个时代用补天遗石代替木材造成的?多少万年了,这艘仙船还是那么坚实,自始至终永不磨灭。这样比拟描述,石之神活了,立于人们面前的不是一块石,而是值得世人膜拜的一尊永垂不朽的神物。与此同时,任崖州训导的卢昭也给石船写了一首诗:“依稀一石似扁舟,长泊南山小洞头。风送雨声惊过浪,月移标影讶乘流。中虚不载江湖物,外实无烦斧凿修。借向茫茫名利客,往来频度几时休?”显然诗之神韵已在石外了。你看,石船是那样寡欲无私:终日风风雨雨里一心为载客而载客,决然不载“江湖物”;石船是那样守朴无争,“外实无烦斧凿修”。难道世上那些无休无止追名逐利的“名利客”在石船面前得不到教益吗?立意多积极、多厚重,石之神令人肃然起敬。

试剑峰。鳌山腰一山峰兀然耸立。然而,形之怪哉,只见一半山体在那里撑着,石面平滑,古日“试剑峰”。相传马伏波将军曾在山中试剑,神剑一挥,把坚实的山峰劈成两半。马伏波将军,名马援,是汉光武帝时出师海南平定叛乱的一名将军。此人骁勇善战,威震天下,开拓南疆,历史功绩灼灼生辉。尹之逵有诗《马伏波将军》赞日:“大将威名出汉家,随山航海未云遐。但期铜柱能铭鼎,不必珍珠始满车。几度鸢飞将欲堕,一时马革岂转夸?功成自古多豪杰,握胜何曾恃莫邪?”古人据山之形编造出这样一段神话故事来,目的之一是纪念马伏波将军,二来我想也是声扬马伏波将军的形象。“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甚用不穷。”在功成名就之时,戒戒骄躁,安居弱下,苦练过硬本领;“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在受诬陷之时(有人污陷他从海南拉回一车珍珠),百忍而不争,守静而无言,胸怀“国家昏乱,有忠臣”的理念,默默地试剑,再立新功。这样穿透在神话故事里的山峰,成为一尊既威风凛凛,又永远保持谦虚谨慎、学无止境的历史巨人。

小月湾石群。位于山沿南海之湄的小月湾,简直是一泓石湾。仪态万千的磊石一个挨一个,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直铺盖几公里长。礁石如此之多,从何而来?有非常多的传说。有说是远古时各方神仙、道士、信徒听说鳌山“至虚极”,特赶来“守静笃”。个个坐忘归途,便变成山石尊尊;有说远古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应四极,鳌即鳌山,石群是补天后遗留下来的;有说那是佛教经典有记载,观音菩萨为救度众生,发了十二个愿,其中第三愿便是“常居南海”,便派广利龙王到南海镇守。石群就是观音菩萨建龙王殿的备料石……

各路传说非常美,十分动听,信不信由你。有些传说,也许过于牵强附会,如女娲一则,“鳌”也许不是指这里的鳌山。然而,真的假的,却把石神说活了。倘若按道家“道法自然”法则更往深层联想,这石群滩可变成一个敌对双方争斗激烈的战场。一方是石头,坚强的代表;一方是水,柔弱的代表。也许斗了亿万年了。显然,水是胜方,迄今水依然自由自在地穿梭于石缝之中;败方,是石头,原先的巨石被水冲刷裂变为大小不等的石群。形成的'原因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柔弱胜坚强。”这一自然法则告诫世人:“上善若水”,最有道德的人,就要像水一样,“安于弱下”,戒骄戒躁,虚心谨慎才是。否则,自作骄矜之态,仗势欺人,总有一天会被那些自认为是弱势群体的冲刷得身败名裂。

鳌山不愧是个道家之地,每块石头都有自己的生命力。平平凡凡的石面上每当刻上古今名人的警句或编造出一段神话故事,石头便变成敲击人们心灵的鼓点,给予人们处事做人的启迪,或者寄寓美好的愿望。如“寿”、“#”、“仙梯”、“毂神”、“占鳌头”、“钓台”等。有一块奇石,立于山径之中,人们称之为“转运石”,相传是哪位神仙升天前留下的受戒石。据说,很灵。摸一摸,发官运;摸二摸,发财运;摸三摸,桃花运;摸四摸,怀上孕。几百年来,人们进山必摸,如今已摸得圆圆滑滑。古人崇信堪舆学说,姑且不说其中夹杂着多少迷信风水成分,但大家一摸,寄寓一些隐情逸意是个安慰。再说,玩一玩找出个乐趣来,也是个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