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问答 > 求苏教版初一语文寒假作业的答案(2016)

求苏教版初一语文寒假作业的答案(2016)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5W 次

  苏教版初一语文寒假作业的答案(2016)

求苏教版初一语文寒假作业的答案(2016)

(一)

一、略

二、二、.a我不是燃烧在繁华街市的烟火,而是宁静书桌上的一只蜡烛———为深沉的夜晚照亮一丝光明。

三、b、人们都爱莲花,爱她的亭亭玉立,爱她的不蔓不枝,爱她的香远益清。/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3.d

四、(1)停泊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七律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秋思 秋天黄昏景色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五、(1)霜叶红于二月花。《山 行》杜牧

(2)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李白

(3)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二)

一、批注(略)

知识卡片:1.消逝 2.消失了的 3.消释放 4.消失了的 5.消逝

(三)

1.略 2.d 3.c 4.a 5.d 6.d 7.d

(四)

1.“光秃秃”或“不长草木” 2.⑥ 3.⑤段与⑥段之间

4.寓情于景 5.(山峰)、( 电线杆 )(太阳)(阳光))、( 大地 ),对比

6.遮抹一切。 使人颓唐阑珊。

7.例如:第②段,通过写黑暗中的灯火,抒发了不满现实、向往光明的感情;

第⑥段,通过写宁要寒风和冰雪,抒发了不愿颓唐,渴望奋斗的感情;

第⑦段,通过写红鲤鱼的跳跃,抒发了不堪沉闷,要奋起抗争的感情。

8.1、随风直到夜郎西。2、何当共剪西窗烛 3、一曲新词酒一杯 4、夜泊秦淮近酒家

5、闻道龙标过五溪 6、无可奈何花落去 7、则是不信;则是无礼

(五)

二、1、b 2、无 3、b 4、d 5、a

三、《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六)

1、(1)春季: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

(2)夏季: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

(3)秋季: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

2、①用苇叶、柳条可以做成“乐器”吹奏;

②假日苇塘边劳动的快乐;

③神秘的“呱呱迪”的叫声和它的窝;

④有可供解馋的野草;

⑤从苇塘花花草草的变化中欣赏自然之乐。

3、 挑逗、招惹的意思。这一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大人们被我们的欢乐与希望所感染(吸引)的情状。

4、a句: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苇芽的尖锐之态,突出其生命力之强。

b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一些花儿在春天竞相开放之态,凸显出春天的美丽和给人的愉悦之情。

5、要寻找苇塘,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已经消失在了高高低低的屋舍下了;表达了因苇塘的消失而产生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启示:围绕“自然之乐”或“童心”谈均可。

快乐点击:(门)外(汉) (东)道(主) (书)呆(子) (读)书(郎) (地)方(官)

(泡)网(吧) (空)城(记) (乡)下(人) (马)后(炮) (奥)运(会) (狗)腿(子)

(七)

二、1、b 2、c 3、b

4、巍峨的高山挺立着身姿,那是在教我们高远;忙碌的蜜蜂采撷着花蜜,那是在教我们勤劳。5、略

三、古诗默写: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八)

文学作品阅读:

1、浮躁 猝不及防 谛听 静谧

2、从冬天开始孕育,来得缓慢。 标志::小草发芽、杨柳吐絮、春燕南飞、春江水暖等。

3、(1)秋天有钴蓝的天空。(2)有人画的菊花。(3)有温情的声音。(4)还可以剥蟹煮酒。

4、“抿”字活画了舍不得大口喝,只是品尝地呷一小口的情状。“吐”字写出了喝进菊花茶之后呼出一口

气的无比惬意之感。“染”更写出了菊花与自己的呼吸都揉和在一起的温馨。这几个词称赞喝菊花茶时的忘我情态。

5、总结上文,以生动地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伟大母亲般的胸怀,赞美了秋天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九)

一(略)

二、1、a 2、c

3、 白色是天真,纯洁无暇;蓝色是宁静,深沉幽雅(或者: 黑色是沉重,冷漠无声;

紫色是神秘,深邃悠远)

四、默写: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知识卡片:1.琅琅上口口声声 2.琅琅上口或朗朗上口 3.琅琅上口 4.琅琅上口或朗朗上口

(十)

批注(略)

(十一)

一、略

二、1. c 2. 欧阳修、关汉卿、王羲之、杜甫、张仲景、关羽、陆羽、吴道子

3.①家父 ②小女或犬子 ③令郎 4.b

5.头上是蔚蓝的天空

6.见到奔腾的江河,你只盼无愧地做浪花里晶莹的一滴;虽是一滴,却能滋润禾苗

(十二)

一、25.另一个丢包人的无端猜忌、怀疑与丢包的女士形成对比(说对丢包的女士起“衬托”、“反衬”或“烘托”作用亦可)(1分),突出了丢包的女士的真诚待人和尊重他人的鲜明个性(1分)。

26.拾提包——(还空包)——(送票据)

27.例句:“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

简析:天色逐渐变晚,而丢失的提包毫无着落,烘托了丢包的女士焦急的心情。(分析突出了景物特色和人物心理特征1分。

29.【示例】只有真诚和善意才能消除隔阂。【示例】对每一个卑微的善举都应该心怀感恩。【示例】善意终归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二、默写: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知识卡片:请给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多音字注音。(注意:题目中忘了加点,烦请对照此处加点)

患上口角炎后会出现嘴角周围发红、发痒,接着出现糜烂裂口、嘴角干疼等情况。( jiǎo)

从口角到握手,米卢和希丁克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jué )

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对象将集中供养。( gōng )

城主担心佛到城里后,所有的人都阪依了佛,自己就无法受尊重了。于是下令:“若有人敢供养佛陀的话,就要课五百钱税金。”( gòng )

陷人我军包围的敌人累累如丧家之犬,早已无心应战。( léi )

望着漫山遍野的累累硕果,果农们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léi )

频繁受到伤病的困扰,杨晨谢晖成为难兄难弟。(nàn )

他希望能得到他那在赌场里鬼混的`难兄难弟的帮助。( nán )

(十三)

一、 略

二、选择题

1.c 2.(1)覆—履 (2)卸—御 (3)永—勇 (4)急—及

3.c 4.a 5.b

(十四)

一、默写: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阅读题

1.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2.(1)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事物。 (2)心神不定。

3.(1)外貌描写。(2)心理描写。

4.过渡,或:承上启下。

5.乞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意思对即可)。

6.在神圣的母爱面前,老猎人良心受到谴责,他内疚、悔恨、决心不再杀害无辜的生灵。

7.略(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知识卡片:(1)③、 (2)①、 (3)④、 (4)⑤、 (5)②

(十五)

一、略

二、1、d 2、b 3、d

4.⑴用途:这是供你洗浴后穿的衣服。⑵要求:这件衣服你不能带走。⑶建议:你若想要这种衣服得自己去买。⑷地点:二楼购物中心有卖。⑸价格:每件价格为2800日元。

(十六)

1.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形状、颜色、大小

评分:共5个要点,答对两个得1分,答对四个得2分,全对得3分。

2.①不任人摆布②不禁锢自己③不固守现状

评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3.第④段描写秋后山野的灰褐、天空的铅灰、紫燕和鸿雁的归去、松柏的褪色、檀竹的落魄等,反衬出野菊花的勇敢和进取;第⑤段描写庭院、公园、花盆里被人驯化、供人玩赏的名菊,反衬出野菊花桀骜不驯的野性美。

4.答案示例:句子: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理由:本句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野菊花与恶劣环境不屈斗争、为胜利而自豪的战胜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且排比句的运用使得语言节奏感很强,极富感染力。

5.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样有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要在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

6.默写(略)

  苏教版初一语文寒假作业的答案(2016)

1.①诠 ②憧 ③裨 ④危 ⑤浏 ⑥纳 ⑦昧 ⑧坠

2.

错别字

改 正

3.C 4.D 5.B

6.示例:一回回送行,一天天守望,母亲的牵挂如岁月般的绵长。

(要求符合语境,句式基本相同,比喻恰当。)

7. C

8. A

9.例: “留着、留着” “一只一只”,强调不停的留、不停的叠这些动作,表现诗人的执拗劲,由此寄托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10. “不灰心”不仅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思念的浓烈,而且表达了思念必将通过纸船传递给母亲的执著信念; “每天”既让人感受到叠纸船次数之多,又表现作者对母亲思念之持久和浓烈。(意思对即可)

11.①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②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③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

12.母亲对读书的痴迷影响了“我”,“我”对读书的痴迷影响了女儿;读书不但充盈了“我”一家三代人的心灵,而且还给予“我们”内心极大的快乐;读书让“我”一家三代人的生命得以浸润。

13.词语运用生动形象、准确到位,如“时时”表达出对读书的渴望是一种常态;“饥饿”形象地描绘出对书的强烈渴求。“如蚁附膻”“蚕吞桑叶”“蜂儿采蜜”运用比喻手法,把“我”读书时如饥似渴的情态刻画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14.回忆了“我”青少年时代一次买书的经历,表达了“我”对书的钟爱之情,喜欢的书买不到,有一种失落感,就像失去一个至爱的朋友一样,所以心中才有一种说不出的疼痛。

15. “我”觉得能通过自己的影响,让读书成为女儿生命中的组成部分,成为生存之需求,继而快乐其生命,润泽其生命,这便是“我”最大的成就。

16.答案略。(可举例说明阅读带给自己的影响,或谈某一部文学作品给自己带来的启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