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七年级教案 > 《拥你入睡》优质教学设计

《拥你入睡》优质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08K 次

 教材特点:

《拥你入睡》优质教学设计

本文位于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这是一个以“亲情”为话题的单元。

《拥你入睡》是一篇情文并茂的叙事散文,也是一篇自读课教材。文中父亲那份充满深爱的“温馨而矛盾的心思”传达出了特定时期父母们的共同心声,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理想素材;同时结合《风筝》一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领下,探究出散文鉴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学生特点:

学生此时和文中的“儿子”一样,正处在所谓的“心理断乳期”:一方面他们渴望独立,不满意父母的喋喋不休和百般呵护,开始学习关照自我的心灵世界,于是与父母有了一种有意识的疏离感;另一方面,他们自身的各方面能力还不成熟,常常出现偏激和较为强烈的情绪波动,内心深处还渴望着成人的帮助和引导。因此,这个特定时期中,亲子关系是令很多学生及家长感到棘手的普遍问题。

 教师特点:

教师自身作为一个九岁男孩的母亲,在人生经历上,在心理情感上与作者颇为契合,第一次配乐自读课文就潸然落泪,具备去感染和打动他人的条件。结合这三方面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预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感感染熏陶学生,加深对亲情美、人性美的理解认识。

2.通过研读文本的过程,联系《风筝》一课的教读,探究散文鉴赏的一般步骤及方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加深对亲情美、人性美的理解认识。

2.引导学生探究出散文鉴赏的一般步骤及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年龄与作者心境之间的差距决定了学生对文本解读时的难度,如何缩短甚至消除这一差距是个难点。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自读为主,适当点拨。

 教学流程:

 一、开发资源,前期准备

针对教学难点──学生年龄与作者心境之间的差距决定了学生对文本解读时的难度,开发了“家长”这一课程资源。利用期中考试家长会的机会,结合家长反映孩子难以沟通的问题,引导家长回去阅读《拥你入睡》一文,请家长将他们的读后感想以书信的形式送给孩子,但先不直接交给孩子阅读,而是封好,让孩子带到学校。因为这里存在一个教育时机的问题,等到上课前,将信提前放到每个学生的书箱内,待教育时机成熟再适时自读。

布置预习作业:查找肖复兴的人生经历以及创作追求;揣摩语言,体会情感。

 二、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提到父爱,自然联想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两篇文章有很多相似之处,采用以旧带新的导入方法再适合不过。

 三、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肖复兴的继母对其影响非常大,特别对其创作追求的影响更是深远。而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以及创作追求对理解文本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设想学生有可能找不到作家的创作追求的相关资料,因此可由教师介绍。

肖复兴如是说:

a) 散文则是第一人称的文学。它首先是写给自己的喃喃自语。散文最适合写自己。抽身自己于观众席上指手画脚或摄影录像,便等于抽掉了散文的灵魂。

b) 能够写出自己的也是读者朋友们心中平日所思所想的一闪念。

  四、配乐范读,理清文脉

通过带着思考题聆听教师的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进入品读和审美的情境,为理清文脉打好基础。两道思考题: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找出最能概括出作者主要思想感情的两个词语。

一边理叙事线,一边把相应的感情线理出来。可适当加以引导,尤其是几次在“虚”与“实”之间往返之处。

五、揣摩语言,品味真意

从修辞方法中比喻的运用、句式中散句的运用、表达方式与人称的变化以及词语等角度揣摩语言,进一步品味这些语言所表露出的情感。

  六、总结方法,作业迁移

引导学生梳理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在此基础上,联系《风筝》一课的教学,让学生总结出散文鉴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了解作者→理清文脉→揣摩语言→品味真意

布置作业:运用今天上课所学到的步骤、方法下课阅读肖复兴的《母亲》,将自己的鉴赏过程以及体会感悟如实记录在周记本上。七、自读家信,感悟人生

“润物细无声”,此时除了屏幕上傅天琳的那首诗和一点背景音乐外,课堂上应是静谧的,努力让学生用“心”去自读家长情真意切的话语。注重自读、自悟。(可找一两个学生谈谈个人感受)

  八、利用名言,激情勉励

在引用琼瑶的话的基础上,寄语: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当我们背负责任,怀揣梦想前行时别忘了背后那充满“爱”与“希望”的目光,记得常回家看看,回家谈谈,回家笑笑,因为我们的信赖与快乐就是爸爸妈妈最大的快慰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