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六年级教案 > 《伯牙绝弦》片断及反思

《伯牙绝弦》片断及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07W 次

师:什么地方看出伯牙善鼓琴,钟于期善听?

《伯牙绝弦》片断及反思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生: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志在高山——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志在流水——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生:钟子期就好象看到巍峨的泰山。

师:伯牙鼓琴志在流水——

生:钟子期就象看到了浩荡的江河。

师:伯牙是个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表现高山流水,还会表现哪些景色呢? 生:还会有皎皎明月、皑皑白雪、芳草萋萋、大海汹涌……

师:是呀,还会有这些动人的情景。(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师:伯牙鼓琴志在杨柳——

生: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师: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钟子期。伯牙所念——

生:钟子期必得之。

师: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

生:是知音。

师:是真正的知音,伯牙当时已是一位有名的音乐家,在遇到钟子期前会缺少赞美吗?

生:不会,但他听到的可能只是些恭维的话。

生:只是在恭维他,说他弹的琴声太好听了,却没弄懂到底好在哪儿。

师:他需要这样的恭维,表面上的赞美吗?

生:不需要。

生:只有钟子期能明白他的心。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那样说——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没有人会说——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当他听到的是毫无意义的赞美时,心情怎样?

生:失落。生:伤心。 生:忧郁。

师:他的心里一定会发出呼唤,呼唤什么?

生:我的知音,你在哪儿呀?

师:后来,他找到了知音,面对子期,他的心情怎样?

生:激动。 生:欢乐。 生:兴奋。

师:万千感慨化作一句话,会说什么?

生:你是我的知音。

生:知我者,子期也。(师补充介绍伯牙与子期的故事。)

师:他们俩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生:不,他们是心灵相通的兄弟。

生:是人生的知音。

师:想象知音相聚时那融洽、欢乐的场面,再来感受他们之间的情感。(学生齐读前四句。个别朗读,评价。)

“妙哉,石老师所念,学生必得之。”在这样诗意的课堂里学生与教师的心灵是相通的。

  教学反思:

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孩子的心灵,伯牙绝弦谢知音令人感伤,令人钦佩,可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件让人无法理解、不可思议的事。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理解了“知音难觅”,而且还学会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知音。之所以能打动学生,是因为我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多向感受,让学生把心放进课文里,身临其境地去读,去想,让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书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同文本真切地畅谈,与教师真情互动,在课堂上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情感波澜,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收获了对生命的感悟。这样的课堂有着灵动的生命,深沉的人文内涵。课堂的精彩源于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源于教师对语文的满腔热情,源于教师充满魅力的才气,源于教师“读书就是生活”的理念。可以肯定,有了这样的文言文启蒙教学,学生会爱上这难啃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