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六年级教案 > 人教六上:《伯牙绝弦》教学案例与反思

人教六上:《伯牙绝弦》教学案例与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46K 次

朋友易得,知己难求;伯牙子期,千古佳话。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其知音之情令古往今来多少人唏嘘感叹。两位主人公成为了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人教六上:《伯牙绝弦》教学案例与反思

带着对这个美好故事的向往,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备课。上完课后,觉得有点心得,于是记录下来,以备他日之需。

  案例一:开课导入

(课伊始)师:孩子们,我们来做个游戏,说说这样的词语:杨柳依依,你能说哪些呢?

生:凉风习习

生:白云悠悠

生:流水淙淙

师再出示一些:炊烟袅袅、春雨绵绵、明月皎皎、白雪皑皑、清风徐徐。生读。

反思:本课是一篇文言文,重在朗读感悟,其间我设计了语言运用环节,让生仿照钟子期称赞伯牙琴声的话:“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来说话。这就涉及到这样的描绘自然景物的重叠词。故在开课时通过这样一个小游戏,了解学生的词汇量,也丰富学生的积累,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案例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

3.指名一句一句地读,学生评议停顿是否得当,师相机指导。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生画出节奏。

5.齐读。重点指导“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反思: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二篇文言文,比起第一篇——五年级时学过的《杨氏之子》来讲,长些,难些。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文言文应该说是很有难度的。因此,学生要想很好地理解感悟,必须进行反复的朗读,要读正确,读流利。在初读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5次朗读,每一次朗读的目的不同,由读准到读出节奏,正确的停顿有助于学生的理解。鉴于学生有一点古文基础,故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看该怎么读,老师再介入,加以指导,行学后教,有针对性地指导,既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案例三:品味知音之情

师:伯牙琴艺高超,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如何赞叹?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声音较小)

师:泰山多么雄伟呀,孩子,你再读一读。

生:再读(声音大了,有点气势了)

师:这是钟子期在由衷在赞美伯牙,读出赞美之情。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面带微笑,声音洪亮,很有韵味)

师:来,我们一齐来赞叹。生齐读

师: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学生朗读(同上,略)

(师生分角色读,生生分角色读)

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运用)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如果你是子期,你听到了会怎样赞叹呢?(引导学生想象,并说出类似的句子)

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我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生:伯牙鼓琴,志在清风,我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生:伯牙鼓琴,志在春雨,我曰:善哉,绵绵兮若春雨!

生:伯牙鼓琴,志在杨柳,我曰: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

师: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来,我们一齐读一读2——4句,感受这知音之情。

反思: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在初步理解了古文意思后,我引导学生品味二人的知音之情,主要也是通过感情朗读来感受的。朗读时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这篇古文共有5句,重点是2、3句,具体描绘了两幅动人的场景,以表现二人是如何心意相通的。这两句要读出钟子期由衷的赞叹之情,所以我进行了细致的指导,生个别读,齐读,师生分角色读,生生分角色读,于是学生也从读得一般到渐渐读好,经历了这样一个朗读的过程,学生的感情理解便自然加深。接着再创设情境,转换角色,让学生想象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这不仅是承接开课时的游戏,同是更是给予学生一个创作表达的空间,古文教学也可以读写结合。学生由于有了铺垫,又进行了朗读训练,所以课堂效果非常好,很活跃。想象丰富,语言优美,还朗诵出了古文的韵味,课堂上,孩子们学得很快乐,很轻松。这样一篇文章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也比较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