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六年级教案 > 苏教版十一册《姥姥的剪纸》教后反思

苏教版十一册《姥姥的剪纸》教后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04W 次

  《姥姥的剪纸》教后反思之一

《姥姥的剪纸》这是一篇情感浓厚的文章,文章回忆了姥姥不仅剪纸的技艺高超,而且乐善好施,左邻右舍都喜欢张贴姥姥的剪纸。姥姥非常疼爱“我”,为“我”剪了很多老牛和兔子。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浓的祖孙亲情。在教学时,我主要围绕着两个方面来展开的:

苏教版十一册《姥姥的剪纸》教后反思

1、阅读文本,体会姥姥剪纸技艺高超。

在教学这一部分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姥姥的剪纸技术,我先让学生阅读文本,说说姥姥的剪纸受欢迎吗?学生们只要略微阅读课文之后,就能很快知道答案,接着让学生在文章中找找那些地方体现了姥姥的剪纸受欢迎?学生们可以从邻居们赞美姥姥的语言,以及对待姥姥的剪纸这两个方面体会,当然这也是比较明显的地方。比较困难的地方,学生们可能会遗漏,我及时提醒学生:姥姥的剪纸技术高超使她的剪纸深受邻居们的喜爱,还有其他原因让邻居们非常喜爱她剪纸的原因吗?这样一提醒,学生们自然就想到了姥姥的乐于助人使得人们对她的剪纸是爱不释手。

2、联系实际,体会浓浓的祖孙亲情。

对文章中浓浓的祖孙情也是学习的一个重点。文章在表现这一情感时主要是通过姥姥为“我”剪老牛和兔子图体现的。为了让学生体会姥姥对“我”的疼爱,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夏天时,你的姥姥为了不让你去游泳,她会怎么做呢?学生们各抒己见,学生们将自己的实际体验和文本中的故事相联系后,就能自然地体会到文中姥姥对“我“的疼爱。最后,再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一遍遍地朗读体会姥姥对“我”的疼爱。

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我最后又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们谢谢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谢谢他们对自己的`疼爱!

  《姥姥的剪纸》教后反思之二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是张菊燕老师上的。她为了校际交流反复试上,反复磨课。现把参与磨课的一些反思记录下来。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去感受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呢?在教学中,张老师紧紧抓住“剪纸”这条线索,带领学生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们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课堂片断:

师:“刁难”是什么意思?

生:故意为难别人。

师:文中的刁难是指——

生:一天,我用双手死死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黑剪窗花。这就是一次“刁难”。

师:挑剔

生:在细节中过分的找毛病。

师:耍赖

生:使用无赖的手段、抵赖。

师:调皮蛋

生:顽皮

师:为什么文中用这些词语?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反衬了姥姥剪纸的技艺娴熟……

对于以上四个词语的理解,光理解词语是浮于浅表的,老师应该深入地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的效果”。课文是“姥姥的剪纸“,作者着力描写的主要对象自然是姥姥。可作者为什么要花上较多的笔墨,用上“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词语,来表现“我”的顽皮、淘气甚至于近乎无赖呢?张老师切入时机,引导学生理解这里运用的是反衬手法,目的还是表现出姥姥的剪纸技艺,“我”的“刁难”、“挑剔”、“耍赖”,有力的证明“我”是个“调皮蛋”,而“我”越是调皮捣蛋,越是能够显示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其高超的剪纸技艺,非同寻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令人由衷赞叹。另外,“我”的“调皮蛋”形象地表现了“姥姥”的温顺、敦厚和慈祥。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渗透了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