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粽子优秀散文(通用23篇)

粽子优秀散文(通用23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94K 次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散文,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事件。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粽子优秀散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粽子优秀散文(通用23篇)

粽子优秀散文 篇1

早晨,下着雨,凉爽的空气。似乎一下子到了秋天,凉爽的秋风正吹着。昨天还是炎炎的烈日,在烈日里,我提着一篮从远方来的粽子,满脸的汗水,走在我曾经多么熟悉的地方,我将粽子送到了终点站,一个安静的院子,浓浓的树荫,院子的主人不在,刚刚出去,隔壁的热心人将粽子留下了。

我在烈日了里离开了,院子的外面是我曾经多么熟悉的花园,花园的小路上应该还留着我的脚印的,多想静静地走在小路上,看着我曾经多么熟悉的一棵棵绿色的树。我顶着烈日,转过身看着我曾经用手摸过的一棵棵高大的树,这些树现在已是这儿花园的主人了,它们在烈日下安静地待着,安静地生活着,多想一直待在这儿,看着这儿浓绿的树,看着花园里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远方。

有一天,当女儿长大了,我会再回到这儿,在这儿安静的生活,像这儿高高安静的树一样,我会陪着这些安静的树一起生活,我会再次摸着它们粗糙树杆,站在树下抬头看着它们的高大,它们的美丽的绿色。

现在,安静的院子里应该有飘出的阵阵的粽香,院子里的老人应该正在品尝着粽子的甜蜜,感受着远方带来的关爱,那个从远方的大山里长途跋涉而来的爱。

忽然觉得自己也很幸福,昨天我曾经是爱的传递着,我将一篮粽子从那个古老美丽的城市里带出,从老人的女儿那儿带出,他的女儿将粽子递给了我,带着淡淡的笑。我走远了,她还在远处目送着我,昨天的那一刻,我曾经觉得自己变得高大了,我要将一篮满满的爱提着,要送到爱要去的地方。那是她的婆婆包的粽子,要一定送给她的父亲的。

篮子里还有三个热乎乎的粽子,是她热好了给我的。粽子是长方形的,沉甸甸的。叶子不是真正的粽叶,是一种黄绿色的的叶子,叶子带着花边,很皮实。带着一种淡淡的香味,有点儿像粽子的味道,里面是软软粘粘的糯米,一个粽子就放满了一碗,撒上白糖,甜甜的很香、很甜,那是我觉得自己也很幸福,吃着远方的大山里的粽子,一个带着大山的味道的粽子 。

远方的大山里,一户人家的院子里飘出阵阵的粽香,一位老妇人认真地包着粽子,她的小孙女儿笑着说着围在她的身边,老人笑着,她正将自己的浓浓的爱包进了粽子里,她要将自己地对儿媳、对远方的亲家的爱包进粽子里。院子的四周都是高大的树,树下还应该有着厚厚的往年的落叶的了,踩上去应该是软绵绵的了,好像走在大山里,享受大山的安静和绿色。

院子里还应该有一只雪白的羊,羊是专属于她的女儿的,她的女儿是吃羊奶长大的,她的女儿应该是有两个母亲的,一个是她,一个是羊妈妈。

她的丈夫,端午节回家了,应该还是空手回家的,他带给女儿的只是山里人的朴实,他只将自己温暖而又宽广的怀抱带给了女儿。她曾经告诉我,有一次丈夫回家,她去超市买了两大袋水果和小孩子吃的食品,可她的丈夫却坚决不带回家,嫌麻烦,说家里什么都有。最后她将所有的水果和小孩爱吃的食品吃了。

远方绿色的大山里有她的女儿,她的朴实的婆婆,这边安静的院子里有他的父亲,他们虽然离得很远,可他们中间却有绿色的粽子,甜甜的粽子……

粽子优秀散文 篇2

端午节的脚步由远而近,我仿佛已闻到了家乡的粽子香。

江浙一带的粽子,从材料的多样性和程序的繁琐度,都远胜家乡。从鲜肉、板栗、蛋黄到豆沙等,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可,一到端午,我怀念的依然是家乡的粽子。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前几天,母亲便开始着手准备包粽子。最先需要准备的是粽叶,可以从街上买,也可以亲自到山上采摘。兄妹几人就着这由头有了去山上疯跑的机会,哪里会谦让,一放学,便已没了人影,比赛摘粽叶去了。我人小,个子不高,只能在比较平坦的地儿摘几片别人挑选剩下的嫩叶,而哥哥姐姐却总能摘回大且韧性极好的粽叶,这样的叶子据母亲讲,经过蒸煮后,会发出浓郁的香气,并能渗透到煮熟的粽子里。根据战果,我被罚在家里洗粽叶。虽然眼里满是对哥哥他们能去山上的羡慕之情,但也只能乖乖地蹲在水池边,将粽叶洗净,叠好,以备母亲选用;母亲也会在端午前夕将糯米浸泡一个晚上以备用。到了端午节,每每看到母亲开始卷起袖子和洗手的时候,我便也摩拳擦掌,像个没头苍蝇似的在母亲身边乱转,想参与,想在桌边占有一席之地。母亲拗不过我,便手把手地教我包粽子,我信心十足地学着母亲的样子,以为十分地容易。可,粽叶到了我的手上,便十分地顽皮,不听我使唤,不是这个角漏米,就是那个角不够尖,或者就是三个角被我包成了四个角。看着母亲的漂亮而结实的成果,我才明白,看似简单的事物,其实一样需要技巧与熟练度。

有时,母亲忙乎得太迟了,怕影响我们第二天上课,便让我们几兄妹先去睡,说等粽子一熟就叫醒我们。我们怕被父亲责骂,便一个个极不情愿地假装上床睡觉,眼睛却睁得比铜铃还大,心里计算着时间,只等母亲揭开锅,我们便呼啦一声全起床了,冲向灶台,冒着手被烫伤的危险,抓起一个粽子就开始品尝,母亲边笑骂着,边为我们准备着白糖。看着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母亲也笑得咧开了嘴。那一刻,母亲的满足与幸福,全在那一只只冒着热气的粽子里。

那时家里没有冰箱,为了让粽子能保存得长久些,母亲会将粽子一串一串地挂起。到放学归来,架着凳子扯下几个粽子来,还没等剥开,涎水已在舌尖打转,恨不得连粽叶一起吞下。一阵风吹来,那挂着的粽子在空中荡啊荡,像极了一串串风铃。只是,母亲的粽子风铃,飘出的不仅仅是美妙动听的音符,还有一缕缕醉人的zong香。以至于我在睡梦中,闻着那香味,还不停地砸吧着嘴和吞咽着口水。

记忆中的粽子,除了母亲的白米粽,还有街边的碱水粽。碱水粽的特点是在白花花的糯米里加入些许碱水,改变了白米粽的原汁原味,却又别有其独特的风味。待煮熟,剥开后呈淡黄色,晶莹剔透,甚是诱人。放学回家的路上,听着街边老奶奶的叫卖声,我是禁不住诱惑的。来到摊前,拿个小板凳坐着,老奶奶便开始熟练地剥粽子,完全剥开后,用一根竹签穿起,蘸上丝丝甜润的红糖,放到嘴边,从一开始的假装斯文到后面的狼吞虎咽,是我全部的写照。夕阳的余晖,斜照着板凳上的一老一小,将我的馋嘴、开心和老奶奶亲切的笑容一一定格,成了我挥之不去,时时念想的记忆。

家乡的粽子,包裹着儿时亲自参与的热情,包裹着母亲的爱,包裹着我路边童年的记忆,还包裹着我对家乡的思念与向往。

等着我,我会回来。

粽子优秀散文 篇3

当月季花开得耀眼红的时候,就该过端午吃粽子了。

母亲依然早早起了,悄悄扯扯我们其中的一个:哎,不是说好起来采“五树头”么?被拽出梦境的人揉着惺眼,猛然记起自已的使命,满脸惶急地穿衣下炕,趿着鞋就往外跑。母亲后边悄声喊,甭急,太阳出来还早呢。被喊的人却早跑没影儿了……

“五树头”就是五种树木的嫩芽,端午节带露采回,扔在屋顶晒干,据说能驱邪治病。说是“五树头”,其实采的是树头还是草头无关紧要,采五种采十种也都随你,但要紧的事项有三个:一,不能见光,须在太阳出来之前采回;二,须由不过十二岁的小孩采撷,家里没有小孩的,可委托邻家小孩代劳;三,整个采撷过程不能接生人语。有此三项指标,“五树头”才保灵验。

在乡里,不花钱又有大用的东西是没人错过的,端午节前的晚上,家里的大人把任务分派下去,第二天一大早,蒙蒙晨霭中的树口、河边、田野就倒处都是采“五树头”的孩子了。路上碰面,大家都不说话,只让眼睛亮亮地对闪一下,便错身而过,那情形犹如电影上的地下党秘密接头——这真是太有意思了,可是不能笑,你必须绷着,绷着跑回家,绷着把“五树头”交给母亲,绷着和母亲一起把“五树头”扔上房顶、墙头。然后,你就笑吧,像风摆杨柳也行,像喇叭花开放也行,想怎么张扬就怎么张扬。

我是喜欢这个活儿的,我认为它远比睡懒觉划算。试想想,你怀揣着一个有点神圣的使命,去完成一个带点神秘的任务,你暗暗和太阳较着劲,你碰到最好的伙伴也不能说话……这样好玩的事情一年能有几次?因此,每年端午节采“五树头”都是我主动要求,不用母亲费一点儿口舌。

我不喜欢那些无嗅无香粘粘糊糊的树头,我喜欢散发着药香的艾子、野菊,喜欢无嗅无香却开着胭色碎花的水红;喜欢有一丝丝清甜的蓑衣草,喜欢有一股怪味却修长优雅的臭蒲英……母亲也喜欢,接过去用力嗅嗅,顺手掐下一枝野菊或艾草别在鬓角,嘴里念念有词: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子,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

母亲笃信“五树头”能治病,年年用“五树头”煮鸡蛋给父亲吃,用“五树头”煮水给我们擦洗蚊虫叮咬的夏疮。是不是管用,没人知道。因为夏疮好了,父亲的病却总不见起色。其实,擦不擦“五树头”夏疮总会好的,夏天过去了,它没有理由赖着不走,而我们更祈盼的是父亲快快好起来。可是,吃了好多年“五树头煮蛋”,父亲还是早早离我们而去了,这让我们采“五树头”的心也变得懒懒地……

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包粽子、吃粽子。

过节前几天,各家的女人就开始为粽子忙开了。上碾碾米,赶集买zong叶,把平日不用的大木盆拖出来洗刷干净,zong叶是干的,要用宽水浸泡,泡的片片如生才好用。米也要泡,泡得粒粒饱满才好吃;母亲总是把zong叶和米同泡,泡过的水用它添锅,说是原水煮原粽,叶的清香、米的馥香都在粽里了。这样的粽一出锅,清香濡甜、松软适中,蘸白糖而食,能让你吃蒙了鼻子。小孩子胃口好,更喜欢吃凉粽,凉粽香滑爽口,剥皮也不粘手,别有一番风味,吃着还痛快!

老家的粽子都是苇叶三角粽,三、两片叶片顺排,折成三角,装米进去,顺角对叠,剩两段尾巴打成小结,一只玲珑三角粽就成了。看着容易做着难,不谙此道的人,折来折去,把苇叶折磨成条缕碎片,也难让米顺遂地待在叶里。抬头再看别人,一顺一折一结,简单得要命。低头效仿,却手僵指硬额头冒汗,怎么也不能把叶与米撮合成粽。因此,碰上家里“送闺女”,非提早请人不可。

“送闺女”是端午节的一个风俗,新嫁女儿回门,做娘的好饭好茶供到端午节,末了,还得包一大宗粽子,带人连粽于节前给人家婆家送回去,谓之“送闺女”。

“送闺女”粽子多多益善,越多越体面。家境好,又要脸面的人家一包就是十斤、二十斤米。新婚燕尔的闺女还不满足,仍撒娇耍赖地要娘多准备几份,说家里有一群小姑子等着呢!为娘的一边戳着女儿的额头骂“白眼狼”,一边屁颠屁颠积极筹备。米没有那么多,就向四邻八舍撮兑告借,反正大家都蓄有“白眼狼”,“赔送闺女搭上粽”是早晚的事儿。

包这么多粽,要想不手忙脚乱,非请村里包粽的好手不可。我们胡同小锁娘就是这样一个好手。小锁的娘出名的好吃懒做,却生了双巧手,粗活重活脏活一概不会,精活细活艺术活却样样精通。比如画鞋样,比如绣鞋垫,比如剪窗花,比如给新媳妇开脸,比如做供馍喜饺,比如包粽子……同样一盆米,别人吭吭哧哧包半天,小锁娘说笑间就把一盆米婉转成两盆粽。而且,她包出的粽子三角匀称,大小相同,从没有“跑米”事故发生。因此,每年端午节,小锁的娘总要风光忙碌那么一次。帮忙的谢仪自然也是粽子,五只、十只不等。总之,有三、五家来请,小锁家的黍米基本就省下了。

可叹的是,包了不知多少“送闺女”粽的小锁娘,轮到自已“送闺女”了,却没有排上用场。因为女儿小锁突然痴巴了!据说是因为一块花布,做新褂子的。端午节早晨凉在院子里,中午回来就不见了。花布没了,人就痴了。长大了,虽然也糊糊涂涂嫁了,可一个痴痴傻傻地闺女有什么好送的,“送闺女”原本是一件风光体面的事情!

那时候,北方没有大米,我们的粽子只有黄米和红米两种。黄米就是黍米,比小米肥硕,油性大、粘度高,煮粥、发糕,都是难得的美食,用它包粽自是上上之选。只是黍米属低产作物,种植又不多,数量极少,平日里基本上吃不到,只有在端午节这天,它才作为粽子隆重登场。

红米就是高梁米。老乡莫言在他的成名作《红高染家族》里把红高梁渲染得异常壮美,给人以极大的视觉享受与精神满足。秋野里的红高梁的确是美的,但说到吃,却难让人有溢美之辞。它枯涩干硬的颗粒好像小沙子,吃进去不仅不能安慰饥肠,还把胃壁原本不多的油脂也刮了去。一餐红米饭之后,胃便要灼烧好几天。现在说起,我的胃还有一种火剌剌的感觉。拿它来作填充粽子的材料,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粽”的无奈之举。可是,一家大小盼星星盼月亮似地盼来了一个吃粽的日子,却因为米少而不能以解馋吻,没有比这更让一家之妇沮丧难过的了。于是,惯于在粗茶淡饭中周旋的主妇们就拉来了红红的红高粱。她们发现,红米单独吃是糙糠,与黄米搭配却有质的不同。黄米的软中和了红米的硬,红米的艳又濡染了黄米的黄,两相搭配,天造地设,不只味美,还有色香。不过,红米的比例一定不能过半,三之一最好。

原以为天下的粽皆如我老家的苇叶三角粽,精巧清丽如艺术品,不仅慰口腹,还可养眼目。因此,看到婆婆家巨大丑陋的波萝粽时,我真是大大地吃了一惊。那粽由波萝叶裹成老式枕头状,中间一道草腰子捆着,又黑又破又粘又腌脏。解开稻草,老枕头开了,竟是两只,两只枕头合抱——掂掂,足有一斤重!

我把一只“枕头粽”放在一只平盘里,咧着嘴、翘着指,一层层扯它的烂外衣,扯了一盘子碎皮烂缕,粽子出来了,也是黍米,但米的金黄却被波萝叶染成了苔绿,混混浊浊,斑斑点点,看着实在可疑,里面横七竖八嵌满了花生大枣栗子核桃仁——实惠倒实惠,可,这也叫粽?我扎煞着两只手看着这毫无美感的“大枕头”说。

那个吃“枕头粽”长大的人不高兴了,反唇相讥:不比你们的“三寸金莲”强?抠抠吃吃一丁点儿,还无滋无味!光好看,有啥用?

丑陋粗糙的“枕头粽”味道果然不差,尤其是波萝叶的醇郁浓香,不单是闻,而是实实在在地吃到嘴里去了。我见过生时的波萝叶,阔大厚实,生机勃然,类似梧桐叶。它不像竹和苇那么有个性,吃完了粽,除颜色变褐了,还是原形原状。它太实在了,一煮就烂,一烂就化,不管不顾地把自已变成烂布片,滋滋味味全都渗入米里。这很容易让我想起一年年为儿女包着粽、又一年年老去的女人们。

婆婆知我喜食她的波萝粽,总是于端午节前夕就包好,再托人辗转捎来。而且一捎定是一大包。我便上顿粽、下顿粽,一只只认真享受。吃腻了,吃够了,就塞进冰箱,什么时候想了,就去拎出一只。有时清理冰箱,能从角落里拽出黑黑的一坨,而那个“有时”,也许是第二年的端午节了。

吃了若干年婆婆的“枕头粽”,渐渐地忘了它的丑,渐渐地觉得它就是粽、粽就是它了。有时候与母亲捎来的苇叶粽同吃,真觉得那曾经美味无比的苇叶粽有些寡淡。只是,这种感觉打死也不肯说出来。

什么时候,粽已不是端午节的专利了,而是作为小吃的一种,随时随地供给那些喜食它的人。我虽然喜欢,却因为怕肥,极少碰它。但如出差外地,碰到新品种还是不会错过。一路尝下来,粗算也有十几种。像北京的糯米白粽、小枣粽,湖州的八宝粽、豆沙粽,上海的鲜肉粽,四川的椒盐四角粽……各地的风味不同形容不一,却各具其妙。其中,我最不能接受的是鲜肉粽,以为粽乃素具素食,或清丽或馥郁,皆属天然。裹进肉类,油乎乎意腻腻,便失却了粽子的本质原韵。

吃过最难忘的粽是友人从遥远的屈原故里寄来的,因聊天时偶尔聊起,便寄来了。青竹紫米粽,20只,菱角大小,青碧碧串结成串。虽用的是特快专递,总是易变之物,辗转数千里,外缘已酶,仅中心可食,全部剥完,只有一小碗。

吃着这样的粽,你好像只能望着天空发呆:千里寄粽,世上怎么还有这样的痴人呢?

粽子优秀散文 篇4

母亲打电话来,说嫂子从家里带来了一些粽子,要不要给你递一些去,我楞了楞才感觉到时间真快,转眼间已经都五月了,麦子黄了,而包粽子的粽叶也就开始上市,赶早的人家就已经包粽子了。

中国的节日很多,而传统的节日里,只有端午节似乎是为小孩子准备的,因为在端午的这天,小孩子不仅要穿新衣服,还要在脖子上,手腕上缠上花线,一般的人家,还会给孩子带上长命锁,早上起来的时候还得煮一些鸡蛋鸭蛋,给孩子吃和带,其实小孩子家总是吃的少,玩得多。我小时候,就喜欢用五彩的丝钱编个网子,挂在胸前装了鸡蛋去学校,和同学们比谁的鸡蛋硬,互相撞着玩。但在端午节,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zong子了,小时候极喜欢吃甜食,所以,过春节的时候喜欢吃汤圆,而端午节就是吃粽子了。清香的zong子剥开,放在雪白的盘子里,沾些糖,真是美味一绝。小时候,吃粽子也不懂得要限制,也不怕吃多了糖会发胖,所以一直能吃到反胃不想吃才止。而现在,总是又要保持身材,又怕糖吃多了血糖高,所以,一年里已经很少去吃这些过甜的东西了。女人嘛,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岁月给我们带来不仅是成熟,更是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现在的女人们,大概早已经少了儿时那份吃的快乐。

南方人包粽子比较讲究,不仅讲形状,更讲究粽子的馅料,我们这里的zong子,以肉粽,花生粽,豆沙粽,香肠粽,红枣粽,白米粽为主,形状一般以三角粽居多,但也有人家包斧头zong,还有一种长长的,直直的粽子,说不上什么名字,但是因为形状不同,所以也让人觉得新鲜。我比较喜欢三角粽,三角粽不象其它的粽子包的那么紧,吃起来太硬,三角粽吃起来松软可口,煮起来也比其它的粽子方便许多。

母亲包zong子比较讲究,糯米要选上好的,特糯的那种,粽叶也是趁着早市买回来,一根根的理好,仔细地剪去头和尾,用流动的水洗干净了,再用热水烫一下,烫的水温很重要,不能烫黄了,也不能烫的太嫩了,太嫩了不好包,烫老了,粽叶就黄了,包出来的粽子但不好看,香味也就不浓了。母亲一般包的粽子只有两种形状,三角粽和斧头粽,小时候,很想跟母亲学包粽子,但母亲却总是认为我手劲不够,包出来的粽子不够紧,煮的时候容易散开,所以,一直不给我插手,总是让我在一旁看的心里痒痒的,那个急呀。现在想来,母亲说的也不无道理,粽子一旦煮散了,就会给其它的好粽子都粘上白白的糯米,既不好看,也不好剥了。所以,小时候的我就只有看和吃的份儿了。

有时候想想,中国的先人真是聪明,发明出粽叶裹米居然能包出如此香糯的粽子来,真是让我们后人有所不及。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继承了先人的吃的文化,但是我们不得不佩服先人给我们带来的巨大财富,这种财富,不仅是物质上,更是精神上的,历史是前进的历史,但是,无论历史前进的多远,我们还是能听到过去留下的声音,比如,这些传统的节日,总让我们想起汩罗江的屈原,想起它吟颂长诗的情景,也许只有这样,粽子才会被赋以历史的东西传承下来,中国人总是喜欢怀古的,以物示人,所以,粽子即使是现在有很多的人不大喜欢吃它,但还是被节日所包围着,让人不能放弃。

今年的端午,一定要吃几个粽子,不为别的,就为了怀念过去那种单纯的吃的快乐!!!

粽子优秀散文 篇5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儿媳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说法。

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时至端午到来之际,满街满巷粽子飘香。有时候看着有些店铺现做现卖,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凑上前去看个究竟,你看,他们首先,将两片竹叶叠起来,折叠成漏斗形状。旁边还有师傅提醒着,注意,卷的时候要尽量地紧,否则煮的时候会漏米。

然后放入糯米,师傅又叮嘱:不要放得太满。如果喜欢吃红粽子,可以在里面放一两颗小红枣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点水,然后将余下的粽子叶盖在漏斗的大口上,现在粽子变成了一个三角锥形,再用剩下的粽子叶把粽子裹紧。最后用绳子或马兰叶把粽子绑紧。

其中有一位小师傅一本正经的自言自语,这一步非常关键,说着简单,做起来难。小小的粽子叶很“调皮”,就是不听话,“捉弄”你好半天。就在你想把粽子裹紧时,里头总是有米漏出来,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包好了粽子。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与屈原相关,屈原,名平,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秭归(今湖北宜昌),是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楚怀王时,屈原官至三闾大夫,掌管王族事务。又任左徒,经常参与国家内政外交大事的决策。他提倡“美政”,主张举贤任能,修明法度,以图振兴楚国。但因受贵族排挤毁谤,被楚怀王免职流放于汉北山野。至楚顷襄王时,又被流放到湖南。

屈原流放湖南后,先是过洞庭溯沅水西行,一直到达湘西的溆浦。溆浦是沅水中上游最大的河谷盆地,四周是崇山峻岭,中部是开阔的平地,物产颇为丰富,是楚国黔中郡的重镇。黔中郡位于楚国西南部,出产的黄金、丹砂、铜等物资,是楚国经济的生命线。同时,黔中郡又是阻挡秦国取道巴蜀包抄楚国的军事要冲,拱卫郢都的后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公元前311年,秦国曾提出用武关外的商於之地(今陕西商洛),交换楚国的黔中郡,被楚怀王拒绝。公元前299年,秦国骗楚怀王到武关会盟,将其扣为人质,逼迫他割让黔中郡和巫郡赎身,但楚怀王宁死不从,最后客死秦国。因此,屈原来沅陵、溆浦的目的,极有可能是想看看楚怀王用生命保护的这个地方。在溆浦待了数年之后,屈原经沅水返回到洞庭,又溯湘水而上,先后到达衡山和九嶷山。然后再回到洞庭,居住在汨罗江畔。汨罗江畔的罗子国遗民,与屈原同宗。

屈原流放湖南十余载,辗转于沅水、湘水各地,沿途考察民情风俗,结合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悲惨命运,写下了许多不朽鸿篇巨著。其流传下来的作品共有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1篇。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陷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楚顷襄王仓皇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消息传来,屈原悲伤至极,于公元前277年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一生忧国忧民,并为此而上下求索,赢得了人们的爱戴。传说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纷纷划船去捞救,但竞相营救的船只一直追寻到洞庭湖上,始终不见屈原的遗体。于是百姓又向江中投放食物,希望鱼虾吃了食物就不会去伤害屈原的遗体。此后,人们将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定为端午节,并用划龙舟、包粽子等再现营救屈原场景的方式,来纪念屈原。

粽子优秀散文 篇6

石榴花染红了五月,栀子醇厚的香气袅袅袭来,大地里的艾草疯长一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粽叶和艾蒿的缕缕清香,端午节来到了。

随着时间的流去,孩童时代盼望端午的心情早已不再。但是,在淡淡的粽叶和艾蒿的清香里,留着我童年回忆里的点点滴滴。小时,我和母亲一起,提前一天把粘米泡上,把粽叶放在锅里煮透,在水的滋润下,泡涨的糯米干干净净浸在水里,捞起一把湿漉漉的米,装在淡绿色粽叶的漏斗里,加上红枣,捏紧粽叶在委角处折一下,用线绳牢牢扎住,一个有棱有角的粽子就包好了,同时也把节日的热情包进了粽里。待全部包完,就把粽子和红皮鸡蛋一同摆放在大锅里,加上足够的水,盖上锅盖,大火煮开一会,然后慢火不断,不知过了多久,屋里早已飘满了粽子和鸡蛋的香美味道,妈妈把粽子和鸡蛋从锅里捞到凉水盆里,弟弟们一边吃着粽子,一边扒着鸡蛋,跑到大门外,和小伙伴们玩的热烈,跑着,笑着,那蛋黄在颠跑的震列中抖落到地上,几只母鸡歪着头盯看见了地上点点的黄灿灿,一溜烟的跑过去啄食,小孩剥过粽子的手黏黏的,托着粽叶吃尽每一个粘附在粽叶上的米粒,粽子上那粘稠的米糊挂在了唇角,慢慢在风中风干,翘起了薄如蝉翼的皮,看着他们可爱的模样觉得好笑,想着童年里的端午节,每一次都是一年中可以把鸡蛋当饭吃的日子,最不能忘怀的就是快乐。

现在我把包粽子的快乐教给女儿,也是要她在童年里有一个美好的记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包粽子,煮鸡蛋,挂葫芦,在手脖脚脖扎五彩线绳,把艾叶悬在门上,每一年都是那么快乐的重复。我和女儿提前一天泡好了糯米,洗净了粽叶,买来了蜜枣,准备好捆扎粽子的线绳,一切准备就绪,就和老公领着女儿一起围着桌子而坐,开始包粽子。给女儿做示范,将两片粽叶同时弯好一个三角形,在角的地方放一粒枣,在里面加上糯米,用筷子在米里插几下,目的是要米的空隙越紧密越好,然后在利用余下的粽叶盖住上面,进行缠绕,女儿看着简单,马上伸手包起来,粽叶在女儿纤细的小手里总是俏皮的或弯或弹,围不好角度,也裹不住糯米,包的不严实, 粽叶在女儿的小手里不听调遣,糯米沾得手心手背都是,女儿学着我的样子认真的包着,挽着,抿着,涡着,卷着,欲是极力的想包好,欲是裹不住米粒,散的稀里哗啦,刀痕斑驳的蜜枣剔透着黑红的身姿,一个前滚翻从女儿的手里滑落进了米里,迸溅的水花落在了她的小脸上,惊悚的笑声似风铃般清脆,在我的帮助下,她终于包好了一个歪歪扭扭的粽子,粽叶错开的缝隙挤出了糯米,为了它的密闭,就用线绳来捆扎,使粽子紧实得不漏米粒,女儿就在极丑的粽子身上缠啊缠啊的,值到那个粽子在线绳密密的缠绕下,终于滚瓜溜圆了,我说;做你的粽子真好,竟能这样得到赏识,你把它反复的缠啊绕的,知道的这是粽子,不知道的以为是缠丝兔哪,我们看着那个粽子笑的开心,她用小手掂量着那个五花大绑的宝贝说,妈,这个我吃,嗯,我应声说,这个粽子是你最喜欢吃的,因为出自你的手,并且是第一个,女儿的小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快乐。

端午节,一个留存在记忆里的快乐节日。

粽子优秀散文 篇7

儿时,故乡多水,河道七纵八横,湿地苇塘颇多。

临近端午,娘就说又要包粽子了。

“夜儿个下洼时瞅见西洼塘里的苇子长一人多高了,今儿你下学后叫上几个伴儿去打些苇叶子来,要那宽边儿大叶子的,明个娘给你包粽子吃。”

听了娘的话,我便在下学后约了几个伴儿去西洼塘打苇子叶。

西洼塘里的那片苇塘虽比不得白洋淀那么大,可方圆五十里也算的上最大的了。苇子周身是宝,可以造纸、编织、药用、美食。春天至初夏苇塘皆绿色,身临其境时上有如梦如幻的感觉。那深深厚厚的茂密的苇叶丛给你由远至近,呈现的先是绿,而后衔着墨绿,在远远望去是黑洞洞的世界。

走进苇塘不深就瞅不见人影儿了。

虽说有伴儿,心里还是不免胆怯,可大家都装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儿来。我们在大片的苇塘丛中穿行着,谁也不离开谁,一边走一边用随身带的镰刀和木棍儿开出一条道儿来。苇塘被风一吹,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偶尔惊起几只野鸭子,会吓得大家一哆嗦。

我们走一会儿,便会停下来,一来打些宽厚的苇叶,二来静下屏住呼吸,观察观察地形,静听着蝈蝈、蛤蟆的叫声,那声音时远时近,声音和谐的很。

苇塘里大片的苇子,随风而摆却朝着一个方向起舞,它们裹着滚动的一大团一大团的带有泥土味儿清香。

仰头远望,透过苇丛是那蓝蓝的天。

野鸭、大雁、鸟儿在天上飞,遨游着无边无际的天宇。风儿看着自己的作品得意,就像抚爱着孩子一样抚摸着苇叶摆动,发出沙沙的轻微的声响,它们分明是在幸福的欢唱。

打好许多苇叶,抱着它,拨着挤着从那苇海里出来的时候,尽管鞋子上沾满了泥泞,身上毛毛草草,心里却充满了喜乐。小小的我已不再担心于密苇中迷失方向,已将惶恐置于脑后,带着劳动和收获的喜悦冲出苇塘。

苇叶打的差不多了,我们也会手拉着手,拿着棍子拨打着苇叶往苇塘的深处再走走,去找野菜和野鸭蛋。苇根下的小草,就像躲在温室里的大棚菜,翠嫩翠嫩的,只有到了秋季苇叶子落了,它们才黄黄的铺满塘底。

在苇塘里,运气好的话会有很多的收获,野鸭蛋一堆一堆的,偶尔也会抓的几只窝里的鹌鹑。虽如此,我们高兴之余还是小心翼翼的,担心有长虫爬出来。

苇塘里有许多的大长虫。

我们最害怕的是那身体雪白,背上有三条红线的大长虫。

二蛋子憋不住了,褪了裤子掏出“小鸟”撒尿。撒着撒着,他觉得脚后跟凉飕飕的,开始他还以为鞋跟儿破了,进了洼塘的水,他也没在意。一旁边的狗剩子眼尖。“嗷”的一嗓子,二蛋子,快跑,大白长虫就在你的脚跟儿吐信子那。狗剩子这一嗓子不要紧,我们几个可就炸了窝了,撅眼子尦着高儿的蹿起来……

苇塘外是一片明光的天地,脚板与土地的摩擦,使我的内心十分的惬意,原野上那熟悉的味道,也使我感到异常的亲切起来,像燕儿般无忧无虑的一溜烟似的飞回家去了。

打回家的苇叶,娘都会煮一下,达到柔软的韧度才能包粽子。

有时候,包粽子时我也会给娘搭个下手,娘便叮嘱我如何拿苇叶包住米,如何用马兰草把包好的粽子扎紧,以防煮漏了。包好的粽子娘会把它们放在院子里的大铁锅里,文火煮上一夜。

晚去晨来,当我睡眼惺忪的从土炕上爬起来时,娘已经将煮好的粽子放在盆儿里用凉水拔着端在了我的眼前……

打苇叶包粽子,已经是幼时发生在故乡的往事。

往事并不如烟。

回味中的苇塘、回味中的粽子,纯纯碧野,那么静,那么香甜。凄清的苇塘,绵绵的黄土,就是刮起大风来也不觉得脏。

多少年过去了,岁月的潮汐隐没了我的身影,所有的昨日浓缩成一个遥远的背影。走过了都市无数繁华宽阔的长街大道,飞越过长空中许多美丽的缥缈的云白雾红,回首忆念牵动我心旌的却是故乡那碧海般的苇塘。

端午节又要到了,我又想走进故乡的苇塘,吃娘包的故乡的粽子。我的眼里有了一种久违的深润感动。我晓得,直到我重返乡村,并在那住上一段时日,这种怀土情感才会苏醒开来。

粽子优秀散文 篇8

今天是五月初一,房东姐姐起了个大早去庙里上香,顺便给了我两个粽子,说是在庙里供过的,吃了好。看到粽子,恍然端午节要到了。又是一年端午节,除了令人感叹时光匆匆之外,也生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小时候,端午节是很隆重的节日。不仅意味着有好吃的,也意味着有新衣服穿,还可以去看赛龙舟。记得那时候家里经济并不宽裕,每年端午节我们却都能穿上漂亮的花裙子,父母的那份深情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每逢端午节,母亲都会包粽子。有鲜肉粽,也有豆zong。那时候估计嘴还没这么叼,粽子都能吃上好几个。这几年端午节,都不怎么吃粽子了。尽管如此,母亲还是会在端午节照旧包上几个粽子。

其实,我更喜欢吃白水煮蛋。端午节的时候,桌子上一盘水煮蛋是少不了的,这是新鲜的鸡蛋或者鸭蛋。印象中,鸭蛋偏少。咸鸭蛋是有的,母亲总会提前一个月左右做一些咸鸭蛋,端午节刚好吃。我不喜欢吃咸鸭蛋,更喜欢吃新鲜的水煮蛋。

除此之外,一顿丰盛的午餐是免不了的。父母会置办一些鱼肉食材,做成可口的佳肴,让我们饱餐一顿。吃完午饭后,穿上漂亮的新衣,和小伙伴们走几公里去看赛龙舟。那时候喜欢去看赛龙舟,但不是真的看龙舟,只是喜欢那份热闹。父母会给些零钱,我们可以买些零食吃。

印象中,父亲端午节都是要出工的,母亲端午节也要去卖些冰棍之类的,只有我们无忧无虑。那时候日子的清苦,我们是完全体会不到的。隔了这么些年,回头想想,真是苦了他们了。时至今日,依然是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多,我们为他们做的少。的确,父母是世间最伟大的。

基本上,端午节我都会选择和父母一起过,今年也不例外。昨儿个跟老爸视频,他说老妈还是要包粽子的。虽然外面粽子卖的很多,一年到头随时都可以吃上,但我还是期待老妈包的粽子。

去年老妈包的粽子我只吃了一两个,今年多吃几个,不枉老妈一番辛苦。就不知道老妈会包什么馅的,还是鲜肉吗?

粽子优秀散文 篇9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妻说:你包些粽子吧,给亲朋好友送些去,免得他们到街上去买,也给自己的家里弄点过节的气氛。我欣然应诺。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一个古老的习俗,为的是纪念楚国大夫屈原,有着很浓厚很久远的传统文化底韵。然而,这一古老习俗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步阀与时俱进。相反,有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的可能。我已年近四十,会包粽子竟然成了一大奇事!确实,与我同龄的人群中,真的几乎没有会包粽子的。甚至于,我的父辈,大多不会包粽子。

粽子送到了亲朋好友的家里后,一片赞誉之声,纷纷打来电话,说:这粽子包得好看极了,又秀气又美观,一个个大小几乎一样,且绝大多数只用了一片粽叶,解开来享用,一点也不费事,很是便捷。你们家江南真是奇人啊!他那学的?

除了妻子一脸的幸福之外,我的心里也是受用不尽,美滋滋的,脸上却装着没有事似的,好象这样的事对我来说,很平常不过了。妻打趣说:你看,还是我对你好吧,我又成功地把你炒作了一回,现在亲朋好友都知道你是个奇人呢!等你发迹了,你可不要抛妻弃女哟!我笑笑,回道:你得了吧,谁还不知道你的愚夫之策?!你就是要让我再包一些嘛,去准备东西呀,我接着包就是了。什么时候你都没有忘记损我呀。

也许是得益于遗传,对于传统的东西,总是有着深深的偏爱。酷爱古典的父亲,包起粽子来堪称一绝,又快又好,还能任意包出不脱离粽子主题形状的形状不一的粽子。我的手艺,便是父亲耐心教出来的结果。应该说,我是得到父亲的真传的。

父亲一直是我的偶像,无论做什么物件,处理什么事情,总是很漂亮。他的聪明与能干,在十里八方无人不知,许多年前的一首童谣里,有一句,就是讲我的父亲的。可惜,这点父亲却没有很好地遗传给我。更可惜的是父亲去世的早,我没有机会认真地聆听他的教诲,小时候有机会,却又不懂事。

由于父亲的重视,小时候的这些传统佳节总是过特别开心,特别有意思。如今,我也快四十岁了,女儿已是邻家有女初长,可我却没能给她营造一个浓浓的过节的氛围。包着粽子,QQ与UC则挂在网上,网友豆豆发来了信息。

“忙什么呢?”

“包粽子呢?”

“你还会包粽子?”

“对呀,很奇怪吗?”

“不奇怪,真是好男人!”

“呵呵”

“我也会包呢,你信不?”

“信!那你包些。”

“不包!”

“这什么?”

“就我儿子一个人爱吃,包得没有劲!他要吃,我就去街上买好了。”

“那怎么行?!现在是过节耶,以前,我从不重视这些的,过年过节的日子与平常的日子,没啥两样。今天早上,女儿对我说了好几遍快要过端午节了,我用惊奇的眼光看着她,在木然中明白,女儿已经长大了,现在有了过年过节的意识了,所以,我决定,要弄点过节的气氛来。强烈建议你去自己亲自动手为儿子包几个粽子给他吃,你是会包的,不要嫌麻烦!自己包的与在街上买的那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情感!现在正是你赚取儿子情感的最佳时机,若干年后,儿子一定会时常回忆你这个母亲亲自动手为他包的粽子。”

“嗯,有道理,谢谢你,江南,我这就去办!886”

豆豆在我的一番真情劝诱下,果然去买二斤糯米,做成各种糯馅。包给儿子吃。豆豆对我说:儿子乐坏了,看来你是对的!

我与豆豆相识多年,她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小女子,生活美丽的扬州城。温柔贤惠一直是我对她的印象。会包粽子却让我大为诧异,殊不知,豆豆比我小好几岁呢。我不知道豆豆,她有个什么样的家庭背景。但愿她不是因为家庭原因,而是因为一种传承的风气使得她在这样的年龄还会一些古老的东西。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扬州可就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粽子优秀散文 篇10

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母亲都会包粽子。那时的粽子不如现在的讲究,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种味道。母亲通常包的都是红豆粽子。

母亲先是把糯米和红豆洗干净用清水泡起来,然后再把从集市上买回来的粽叶正反两面洗净,放在竹匾里晾着,再准备些捆绑粽子用的绳子,绳子通常都是用爸爸从单位拿出来的棉纱。母亲把棉纱一条条撸好,用一根棉纱扎紧撸好的一把棉纱一头,用的时候从棉纱的另一头一抽就能抽出长短一致的棉纱线来了。

等把一切准备妥当以后,母亲便把泡好的掺了红豆的糯米连盆端过来放在厨房门口的地上,再把盛粽叶的竹匾也拿过来放在糯米盆的旁边,然后把那把棉纱线绑在厨房的门栓上。做完这些后,母亲从灶头上拿了把大汤勺,再搬了把小板凳在糯米盆和竹匾中间坐了下来。

母亲先是把两、三片翠绿的粽叶叠在一起,将粽叶折成一个三角形的锥状,然后用勺子舀一勺糯米倒进锥形的zong叶里,然后用手把糯米按平,再熟练地折起粽叶长出的部分,折两三个来回后,母亲从门栓上抽出一根棉纱线在粽子中间拦腰一绑,粽子就被扎紧绑好了,于是,一个被绑得结结实实的三角形粽子便乖巧地被放进了事先准备好一个空锅里。拿粽叶、装糯米、折粽叶、绑棉线,这一系列动作母亲一气呵成,粽叶在母亲的手中柔软服帖,一团揉熟的面团似的,任由母亲折来叠去,不出一分钟的时间,一个秀气而又好看的粽子便被母亲包了出来。看得眼馋时,我会缠着母亲让她也教我学学包粽子。

母亲包完手中的粽子后,便拿起一片粽叶递给我,她自己也拿起一片粽叶,母亲让我看她的动作,先折叠再拉紧,把粽叶折成三角形的锥状后,她又教我如何装糯米,如何判断糯米放得多少,如何折好长出的zong叶,如何扎紧棉线,照着母亲教的方法,一个有模有样的粽子经过多次的返工后在我的手中也慢慢成了形,但是和母亲饭粽子放在一起,一眼便能看出哪个是母亲包的,哪个是我包的。

刚开始包的时候,我总是掌握不好折叠粽叶的大小,母亲便告诉我粽叶两头对叠,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形状,放后糯米后,母亲又告诉我要将两片粽叶再折叠成出一个直角来然后粽子就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形状。说时,母亲先是用自己手上的粽叶给我做示范,看我还是不会时就放下手中的粽叶,拿起我的手,手把手地教我她说的每一个步骤,直到了成功地包好我人生的第一个粽子子。母亲说,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性急,学习要有耐心,并且还要细心,做人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生活中要学会多倾听,多听才能多学。学会倾听才能学会思考,学会倾听才能学会尊重他人。家庭中,倾听有助于家庭生活的和睦;朋友间,倾听有助于赢得朋友的信任和重视。想要了解一个人,就得学会倾听他的看法;想成为别人的朋友,就得学会倾听他的烦恼与快乐。那时,我的专注力只在粽子上,对母亲的话似懂非懂,但却装作很认真的样子不停地点头,表示我在听着。

粽子包完后,母亲挨个检查了一遍我包的粽子,扎得不结实的,母亲又让我拆了重新包过,直到她检查全部合格后,才把用剩下的棉纱线从门栓上拿下放在装粽叶的竹匾里端起来放在桌上,然后把刚才坐的板凳放在靠墙角摆好,最后才端起装粽子的锅,接好水后把它直接放在炉子上开大火煮。

粽子煮熟大概要两到三个钟头的时间,那段时间对于贪吃的我来说,其实是倍受煎熬的,但无论我怎样围着锅边转,母亲都不会允许我开锅的,同时还会再次告诉我,要记得做事要有耐心。直到满屋飘满粽香时,母亲才会走到炉前揭开锅盖,用筷子夹出一个粽子剥开来放在盘子里,再倒些白糖放在zong子旁边,示意我尝尝粽子熟透了没有时,我才敢放肆地大口吃粽子。那时,夹一片粽子沾一点白糖,粽子入口,我便陶醉在了香甜美味的粽子世界里,清香软糯的粽子蘸上甜甜的白糖,我觉得人间的美味不过如此,一口粽子吃完,我会舔舔嘴唇说,嗯,真好吃。“慢点吃,小心烫!”看着我贪吃的样子,母亲站在一旁偷偷地掩嘴而笑的同时又不断地提醒着我,小心烫着嘴。如今回想起当时的温暖情景,画面依然清晰如昨日。

每年粽叶飄香时,无论外面的粽子内容多么丰富,味道多么可口,母亲包的红豆粽子却依然是我心目中最渴望吃到的美食,因为它隐含了人间最无私的母爱与珍贵的亲情。想起端午,便又念起粽子,念起粽子,便又想到了母亲。每一次,一闻到浓郁的粽香味,对母亲的那份思念便会悄然而至,那是一种无比幸福的记忆,记忆停留在母亲巧手蒸就的粽子里,记忆里弥漫着漾满了母爱的粽子香味。

不知不觉中,五月已过半,翻看日历,细数着一年中除了周末外的几个假期。其实从过完五一劳动节开始,我就已经在期盼着下一个节日端午节的来临,不是盼着zong子,也不是盼着那多一天的休息日,只是觉得这么盼着盼着,仿佛日子才会过得更充实。

现在的粽子包装精美,花样繁多,口味独特,且不再是只有端午才能吃到的应节食品,一年四季只要你想吃,随时都可以在超市或街边的早餐店里买到粽子,但各种粽子无论怎么吃却都吃不出小时候母亲包的红豆粽子特有的那种清香味。

粽子这东西,少吃是美味,吃多了却很难消化。虽说母亲告诉过我这些,但我却依旧对粽子情有独钟满是期待。小学时,端午节那天,我母亲会早早地煮好鸡蛋还有粽子,并用袋子装好放进我的书包里。那天,我会早早地赶到学校,操场上,三五个同学围着我的粽子和鸡蛋随意地往地上一蹲,欢快的笑声便传遍了校园里。初中时,我变得含蓄内敛了,端午节虽然也会带粽子,但却只是悄悄地和要好的同学分享属于我们的节日美食。高中,我开始住校,那时不比现在端午节有假放,因此,那些年,能在家过端午节便成了一种奢望,不过周末回去,母亲为我留的端午粽子却总是那么安安静静地躺在那口熟悉的锅里等待着我,那种见到粽子的惊喜,至今想起仍是内心甜蜜。再后来,大学、工作、离家,越来越少机会陪母亲过端午节,也越来越难吃到母亲包的端午粽子,每到端午节打电话回去时,母亲总会说起我小时候,也总会念叨起我的急性子,并告诉她又包了我爱吃的红豆粽子,她还说她已经把粽子放在了冰箱里,我随时回去都可以吃。那一刻,我的泪水又开始不听话地汹涌而出。

想起读书时,每个端午节都能和母亲在一起过,吃母亲包的粽子,和母亲说自己开心快乐的事,那是段多么幸福的日子。可如今,为了生活,我不得不远离母亲,没有母亲在身边的端午节,吃不到母亲包的端午粽子,听不到母亲的叮咛,看不见母亲的身影,心中的思念无时无刻地不在提醒着自己,趁着你还年轻,趁着母亲还能听你唠叨,记得一定要常常回去陪陪母亲。

从小到大,虽然对粽子情有独钟,且每当看到超市里琳琅满目口味不一的粽子时也会有种发自内心的欢喜,但是,内心深处,却一直爱着母亲包的简单却又装进了满满爱的红豆粽子,因为那是母亲用爱包出来的,即使不吃,闻起来也是香香甜甜的。

如今,远离家乡多年,但母亲巧手包就的红豆粽子那粽香味,仿佛一缕香,一直萦绕在记忆里。想起母亲电话里的那句:“我又包了你爱吃的红豆粽子,有空就回来吃。”时,瞬间,我的眼泪又混进了口水里……

有人说记忆是流年里的花,不曾绚丽,就已在风中寂灭,而我却以为回忆是含泪的微笑。每当我忆起曾经的点点滴滴,尽管眼中会噙泪,可嘴角却会上扬着露出淡淡的笑意。因为在那段挥之不去的记忆里,我不仅收获了亲情还收获了人生宝贵的处世哲理。

每年粽叶飄香时,无论外面的粽子内容多么丰富,味道多么可口,母亲包的红豆粽子却依然是我心目中最渴望吃到的美食,因为它隐含了人间最无私的母爱!

粽子优秀散文 篇11

包粽子是一件细致的'工作,首先是洗粽子叶。因为粽子叶煮了一个夜晚,已经很柔韧了,任凭你怎么冲洗都不会随便破碎。

我记得我妈妈原来总是事先把各种豆豆在水里泡涨,糯米也是提前泡在水里。但是我觉得,粽子要煮一夜,豆子一定能煮熟的,就没提前泡。我先把米和豆浸在水中,用一个大一点的盆里盛了水,放进一部分粽子叶,待用。一片雨子叶(就是芦苇叶)托在手心里,取一片槲叶子,在水里蘸一下,放在雨子叶上面,这样相邻的两片叶子因为有水粘着就不会散开了。如果槲叶子不够大的话,可以多放几个,拼成面积大一点的,最中间放一片槲叶子,米和豆就直接放在这片叶子上。滩成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米堆的大小就决定了粽子的大小。先后对折进长的两个边,再把两边握进来,雨子叶就在外面压住槲叶子了,因为蘸了水,叶子们粘在一起,米不会漏出来的。这时候就用马恋草轻轻一系……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粽子们一个挨着一个,整整齐齐码放进大锅里,最上面要压一个竹净被,竹净被上面压一块石头,这样大火煮的时候粽子才不会被水浪冲散。我没有准备石头,就找了好几个不用的瓷盘子压住。一锅粽子放在火炉上,大火烧煮一个两个小时。这时候开了锅盖,拿去压着的石头(或者盘子),改用慢火煮了。家人看完了电视剧,准备休息了,火炉就关得很小很小,不管它了。家人们就在弥漫着粽子的馨香里入梦了……老家人特别实在,包的粽子都特别大,人们戏称商洛粽子是“麻鞋底”。地里干活的人回来饿了拿两个粽子,就绽满满一老碗(你想象那个粽子有多大),他们就觉得冷冷粽子吃着过瘾,好吃。我家十二三岁的臭小子大清早吃两个,玩到吃饭时间回来再吃一个。中午回来悄悄再吃两个,去伙伴家里看见人家吃呢,就回来再吃一个……一天下来就把二斤米的粽子下肚喽……我给他说不敢一个劲的光吃粽子,小心把你肚子吃的不合适了。他说;“谁叫你故意把粽子叶煮一天,再把粽子煮一天,香气把我熏得,让我都馋了好几天了,还不得美美吃个够嘛……”他一边说一边拿个粽子跑远了。

粽子优秀散文 篇12

每逢到了端午,按习俗便要吃粽子了,钱家的粽子却一直包不起来。钱家的女主人是个智残,男主人手拙,而钱家的女儿恰恰继承了其父的手拙劲儿。于是,每逢端午,钱家吃粽子,便成了奢侈的事儿。

可过端午过端午,过的便是粽子啊,钱家吃不上自己包的粽子,那便只能去镇上买。镇上离村里八里路,钱家男主人早晨起来骑着自行车到镇上,买上十几个粽子回家来,和智残的媳妇还有可爱的女儿一起吃,也便算过端午佳节了。

邻居二嫂子取笑说,钱家没有人包粽子,可每年不见人家落下什么节!

忽然有一年,钱家男主人去不了镇上了,他患了腰疼病,骑不了车子。智残的媳妇还是吵着要吃粽子,他一气之下,就打了她一巴掌,她哭喊着跑了出去……

她的哭声惊动了钱家的本家婶子,她把这个呆傻的女人接进了屋子,拿出几个小巧玲珑的粽子逗她,呆傻媳妇拿了粽子就往外走。她问,你干吗去?呆傻媳妇说,家里小奎(丈夫名)和小丫都还没吃呢!本家婶子愣了下,只好又拿出几个哄着她离去了。

后来,钱家的小丫开始给本家婶子做伴,智残的女人开始频繁地穿梭在婶子的小院里,而男主人便隔三差五给本家婶子干些零活,这本来不是一家人的关系反而处得挺好了。

本家婶子有一双巧手,包饺子时那饺子包得如同元宝,个个精致可爱,包粽子时那粽子也是非常小巧的,可以直接拿到集上卖。每逢端午,她便泡好米、粽叶,开始包粽子,每逢这个时候,智残媳妇就特别高兴,本家婶子煮好的粽子总会给她带回去十几个,钱家又开始吃到粽子了。

后来,钱家的小丫长大了,本家的婶子也老了,村里开始进来大声吆喝的货郎。粽子便由小丫买给父母和奶奶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粽子只剩了象征意义,再没有了那份记忆里的甜腻劲儿。

本家婶子走的那天,小丫从城里赶了回来,天下着小雨,她拿着两个大大的花圈,走在队伍中间,一不留神,美丽的裙子便沾上了黄色的泥土。

又过端午了,小丫又回村里了,只是这一年的粽子只有父母吃得到了。

粽子优秀散文 篇13

离端午节还有多半个月呢,今年不是第一次见到粽子了,其实超市里天天都有粽子,想吃随时就可以买上。那种粽子,在电锅里冒着热腾腾的白气,其实不到节令,吃什么都是没有滋味的,比如说西红柿,在大冬天吃就淡然无味了。

今年最早吃到自己做的粽子就是在前几天,孩子的姑姑送来了的。宽宽的油绿绿的粽叶包裹着白白的糯米,软软的甜甜的,中间是红枣也是甜乎乎的。北方的粽子大抵如此,粽子中间多是白色糯米或者黄色黍米,添加之物多为红豆红枣。在南方第一次见到肉粽很是诧异。那种甜甜腻腻咸咸的味道总是不如北方的粽子耐人品味。

前几天上午正在忙着,有一个家长打电话说是给孩子买了一身衣服。我告诉她等孩子下课再送,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小孩子,妈妈不在身边,偶尔才可以看看他,所以尽管孩子在学校穿不着多少衣服,校服就够了,我还是允许这个家长探视的。

十分钟的会面之后就是第四节课,我还在忙碌中,这几天一直都很忙碌,忙起来真是找不到东南西北,直到手头的东西处理的差不多了,也响起了放学的铃声。在教室前的走廊里,孩子用手指捏着一个粽子。

“老师,给你!”他不敢看我,扭扭捏捏地晃动着身子,比我还高一头的男孩子一直低着头。

“你妈妈给你送的,你留着吧!”

“老师,好几个呢!就给你一个。”孩子有些着急,语速飞快。

我还在犹豫。

“是你妈妈让送给老师的,还是你自己送给老师的?”

“是我自己送给老师的。”他说的很是坚定。

我接过来这只粽子。被手捏的都有些变形了,粽叶外面还露着白白的糯米!想着就在昨天我还刚刚表扬他。因为月考时上午场次刚刚考完,家福就告诉我他在教室里丢了210元,我看看时间是11:40,这个时间之前都是其他班里的学生在我班考试,我班里没有一个学生在自己班里考。去哪里找?

一边批评家福,告诉他让返校时把钱冲入饭卡,就是不听话。钱丢了,你自己说怎么办吧!你说气人不气人!

班主任就是侦探和警察的化身。说归说,该找钱还得去找钱,尽管我一百二十个不情愿,还是在班里说了一下,并且问了学生,谁见到主动交上来。然后就去调监控去了,还没有找到我班监控,紫阳一头汗水的跑过来。

“钱找到了,在家福书包里呢!”

“家福,看看你,自己放的自己都忘了,感谢紫阳吧!”

家福摸摸自己的脑袋低下了头。

不管怎样,钱找到了,我是不再去追究什么了,这里面或许还有故事,为了保护孩子们,有些事情是不可以深究的,这个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但是和家长通电话时我会把我的想法如实告诉家长的。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但是知错能改的孩子,在我眼里都是好孩子。

粽子的故事还在继续,粽子就在我办公桌上放着,两个放学的孙二宝来到办公室里。

“吃不吃粽子?”

“粽子,尝一尝吧!”

看着两个小女孩免为其难的样子,很是可爱啊!

“我只有一个小碗、一个勺子,咋吃?”

“姑姑,你真笨,我们俩猜拳!”大孙二宝嘻嘻笑着说。

“阿姨,我俩一拳一口。”小孙二宝伶牙俐齿。

“那好吧!”这一次是我免为其难了。

“石头、剪刀、布。”一轮接一轮,小拳头比上了。赢的张着大嘴很夸张地去吃。

“好不好吃?”嘴里都塞满了,只能点头,俩马尾辫也一点一点的。

看我拍照,俩孩子顾不上吃了,跑到我这里看照片。

“这张一看就知道谁是主角谁是配角,看拍的我多模糊哦。”小孙二宝有些不满意。

“下一张你是主角,看你划拳多认真啊!”

俩人一看自己的样子,更是哈哈大笑,快乐的小孩子会感染大人的情绪,连着几天的忙碌,也暂时忘却了。

普通而平凡的日子因为一只粽子都连缀了起来,不是吗?

那是亲情、师生情、友情的完美体现,有时间坐下来回想一天的事情,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那么珍惜当下,珍惜眼前的人和事,有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粽子优秀散文 篇14

端午节到了。

每逢这个节日,我就会想起年少时,妈妈从山上,田野间或者岩边采摘半搂子粽叶,然后泡了糯米,装在一个带柄的木桶里,在木桶柄上扎一束粗粗的绵线,端一个矮凳子,在院坝里一坐就是差不多两个小时左右,包了好几十个综子,掉在木桶柄上,沉甸甸的,像丰收了的高粱杆上悬着的穂子,只是更沉、更大,也没有像掉弯高粱杆那样掉弯她的木桶柄,但却“吊弯”了妈妈的脊梁。

妈妈慢慢地站起身,捶了捶她被粽子压弯了的背脊,将那一拢粽子从木桶柄上取下,放进我们那口直径足够有五十公分的铁锅里,舀了一瓢又一瓢直到漫过了所有粽子的足够深的水后,这才盖上锅盖,坐到灶前,卷起一把柴,划燃一根火柴,‘’茲‘的一声’点着手上的细柴,熟练的送进灶里,熊熊的炉火顶着锅底热烈地炙烤着直到这些个粽子在锅盖下被沸腾的水冲起来而疯狂地喘出的气息,弥散在我稚嫩的鼻翼四周并演绎着它的成熟。

那个成熟的味儿,和着综叶的清香、糯米的优香和夹杂在糯米里腊肉的岁月浓香,把我的鼻孔拉得很低很低,眼看着我的头跟着鼻子一并要掉进锅里时,妈妈手上的一根稻草狠狠地却没有点点重量地拍在我的头上:

“你猴急什么啊,小心烫着”。

看着微笑着的妈妈,我调皮地赶紧把头收回去,一扭身跑到院里,拉开嗓门:

“爸,老姐,弟弟,过端午节了,吃粽子了”。

然后再折腾回去,帮妈妈把粽子用斗碗装了,端到桌上。

看着被妈妈扎得结结实实的综子,还没等其他人上桌就拿了一个综子想要撕来粽叶(其实粽叶是用不着撕的,只是我不知道该如何剥离罢了),不曾想综子烫得我想丟却舍不得放下最后啪嗒一生掉在地上像石头一样在地上打了几个滚才停了下来。

这个狼狈的样子,又被妈妈看见,她赶紧从地上捡起来用水清洗了下还裹着综叶的粽子,然后拨去粽叶替我放到碗里淋上红糖水,爱怜的笑着说:

“吃吧,不急,多的是”。

我感激地看了一下妈妈,就把筷子直接扎进粽子然后把筷子一挑就将粽子送到了嘴边。

我闻了闻后,由于粽子太大已经大过了我的拳头,就把综子的一只小角送到嘴边,轻轻的咬了一口:

“哇,好香”。

我细细的,慢慢的品着,满口都是丝丝的惬意,牵绕着我一身的幸福。

时过境迁,离开妈妈,外出读书、参加工作,后来有了儿子,为了儿子,相隔许多年,每一个端午节,就都再也没回家,没能再感受从前妈妈带给我的那股悠长悠长的节日幸福了。

妈妈早已离开农村搬到了我身边。由于父亲突变去世,妈妈就一人与我和她的儿媳、孙儿一家四口共享天伦。

许是父亲去世的缘故,几年了,妈妈极少很开心地笑过。

今年端午节到了,突然想让妈妈给我们包粽子吃了,就给妈妈讲了。妈妈抽时间上街买了食材回来,端午节前两天,妈妈开始着手给我们包粽子。

适逢我休假在家,就准备帮妈妈包粽子。

但是几十年了,我从来就没学习过如何包粽子,所以从来就不会包。

这次,我想是像妈妈学习的时候了,也是还继承她老手艺的时候了,于是给妈妈提出我的想法,妈妈就让我跟着学了。

妈妈开始给我示范了两个。在我看来,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于是我拿了两张粽叶,叠好,两

手拿着粽叶的两端,同时各自顺、逆时针由外向内合并在一起,先做一个漏斗形状但不能见孔,然后舀两勺子糯米~这次其间混合了腊肉和绿豆两个味儿,再用粽叶的末端包抄盖住糯米,还得做成三角型。就在我包抄和成型时,左手几根手指整么都协调不起来,要不是散了,就是漏了,或者干脆做成了一个四方型的用妈妈的话说叫住饼。

这样,自己反反复复做了几个,妈妈也手把手教了几个,一个都没能成功。

妈妈见我这样,没有埋怨,而是露出了十分开心的大笑。

见妈妈这么开心,我也是愣了一下。

近三年了,这是妈妈第一次开心、开怀、不带任何杂质、完全就是她年轻时候我所见到的那个纯粹的、单纯的、爽朗的,富有童心的笑。

这笑声,传染给了我。我跟着笑了,除了我的脸上,我的内心也笑了。

粽子优秀散文 篇15

突然,我听见厨房里有奇怪的的声音,便一下子警惕起来。以为有了老鼠。我抄起一根棍子偷偷溜进了厨房。哦,原先就是外婆在包粽子。嘿,有事做了!我立即甩掉棍子,扑上前去,一把抓过一张粽叶,一板一眼的学起包粽子来。

我把粽叶留意翼翼对折后,叠成一个圆锥形,再放入些许米,夹入用酱油浸透的鲜肉,再撒上些米,直到把肉全部盖住。咦,就是不就是米放太多了,zong叶外衣不够大,老包不住?外婆一瞧,乐开了花:“囡囡,米太多,zong叶太小,米还不往外逃呀,你看台面上全就是米粒。此时肉也太多,你就是不就是想自已吞呀!”嘿,我连忙给zong叶减负,穿好衣服,再系上腰带,一个可爱的粽子宝宝就诞生啦!嗨!你还真别说,包出来的粽子还真像那么回事。

我留意翼翼地呵护着我的粽子宝贝,还给它们编号。(1)、(2)、(3)......粽子宝贝越来越多,我都懒得去数了。当然,越就是后面,粽子宝贝也就越漂亮,因为我的手艺在一点点长进,包到之后,自然驾轻就熟了。

欣赏着自我亲手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这次包粽子,不但让我学会了怎样包,更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

粽子优秀散文 篇16

听说明日要举行包粽子,我们都很高兴,蹦蹦跳跳的。当然,我也做好了包粽子的准备。可就是我还不会包粽子呀!哎——!有了!在放学的路上我问妈妈粽子就是怎样包的,妈妈就把包粽子的材料和怎样包粽子的要领大概意思给说了一遍,我半信半疑。

第二天,我高兴的来到了学校。我打开书包,那出糯米,在拿出粽叶,粽针、花生米、水、线……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说:“我们此刻开始包粽子,不会的能够和我学。”说完,此时就走到唐子豪的面前。拿起四片粽叶,左手抓住粽叶的中心,右手抓住粽叶最粗糙的一头,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的筒,老师说;“那里的顶端必须要尖。”之后,老师在用手托者粽叶,在里面放米,馅,在从上往下一盖,在按顺序转动,大约留下个四厘米的时候,在拿粽针向粽叶前面扎过去,在穿过粽针前面的孔,大约留一半下来,在从下一拉。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你们别看粽子这么小,可包它的时候,就是很麻烦的哦!

粽子优秀散文 篇17

明日就是端午节,我和妈妈一齐到婆婆家包粽子,可我不会包粽子,我只想立刻吃到粽子。

到了婆婆家,客厅里放满了大小盆子,有的盆子里有白白的糯米,此时有的盆子就是黄黄的小米,有的盆子里就是红红的枣,还有的就是豆子,高高的桶里放满了粽叶,婆婆已经开始包了,他先把粽叶包成三角形,放上一把米和豆子,再放上一颗枣,然后再放入少许的水,在一叠、一裹,最后扎紧就能够了。可就是我来没帮上婆婆的忙,可我明白了,小小的粽子做起来也挺不容易的。

粽子优秀散文 篇18

我在家没事的时候,打开冰箱,想拿瓶饮料,突然,我看到冰箱里冻着的粽子,便想起那天我和妈妈包粽子的时候,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妈妈以前没包过粽子,所以这天我和妈妈共同学习包粽子。我们先把材料准备好—糯米、粽叶、红枣、花生。一切准备就绪,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两张粽叶,把它卷成一个圆锥形,此时放一些糯米,再放一颗大枣,然后又放了一些糯米盖好。我心里想,包粽子这么简单呀,可就是接下来我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小小的粽叶太调皮了,一点不听我的话,当我捏住左边,右边开了;捏住右边,左边开了;捏住中间,两边又都开了。哎!这时我恨不得变成章鱼哥!最后在妈妈的共同努力下,最后包好了一个粽子,只就是那形状真有点对不起观众。妈妈其实包的也不怎样样,我不想就这样轻易放下,继续留意的包着粽子。因为这种坚持不懈的力量,我和妈妈最后把所有的粽子包完了!吃着自我包的粽子,我感到十分幸福。

包粽子真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同学们,你们也来一下包粽子的乐趣吧!

粽子优秀散文 篇19

这天,就是一个值得纪念又值得回味的日子。在“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此时我们的教室里回荡着一阵阵爽朗而经久不息的笑声,教室里回荡着一股清新的粽子香。我们包粽子了。

这天我们都按照老师的安排,带来了各自需要带的东西:米、芦叶、馅、勺子、线、盆子……

我也不例外,拿起搭好的芦叶,小手轻轻一扣,一个粽子的“馅地”就出来了,我心想“嘿!这点小活对我而言就是小菜一碟。”之后,开始放馅了,我拿出勺子勺了米,放入馅地,就在我得意之时,一个疏忽,米都逃了出来。哎!只好重来了!

这次,我谨言慎行,征服重重“关卡”,来到最后阶段——绑线,此时绑线就是包粽子中最难的,它讲究方法,技巧。一开始,我也乱了手脚,心里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我极力让自我冷静下来。开始试验,找出技巧,透过多次试验,我最后明白,绑线时要扎紧,还要把一些口扎紧,才能保证粽子在煮时不会变成芦叶粥。

老师把我们包的粽子送到食堂去煮。傍晚,我吃着自我包的粽子,真开心呀!与此同时,此时我最后体会到了包粽子的麻烦,也明白了外婆平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光包粽子给我吃有多么不易,我以后必须也包粽子给外婆吃。

到了傍晚,老师端来了一盆粽子,粽子的香味飘满了教室,此时也飘进了我们的心里……

透过包粽子这件事,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冷静,要去试验,要去发现。

粽子优秀散文 篇20

快到端午节了,不由又想起小时吃粽子的情景。

我家祖辈以农为生,没钱买糯米包粽子。解放前,村里只有地主富农才包粽子吃。那时粽子是身份的象征。解放后,我家分到土地和房屋,生活改善了。1952考入保定二中,阴历五月初的一个星期天回家,母亲从锅里端出一个饭碗,里面有粽子,我好奇地问哪来的?母亲说在保定城隍庙街卖布的汪义给他们家捎回二斤糯米,给了咱家一些。母亲到村西河边撇了些苇叶,包了枣儿粽子。母亲说今年全家算是过了个有粽子吃的端午节。又说,你爸要是还活着多好,到死都没吃上个粽子……

后来每年过端午节,我都会想起上中学时吃粽子的这档事。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每到端午节,南方北方的各地粽子口味不同,各种各样馅料的粽子应有尽有。枣馅、豆沙馅、肉馅、猪肉加栗子馅,甚至还有鱼翅、干贝、鲍鱼馅的,据说还有没馅的粽子。林林总总,想吃啥馅都有。平时也常见卖粽子的,早年稀罕的粽子已成大众食品。

粽子优秀散文 篇21

一提起减肥,就有各种赌咒发誓,各种悔恨交加。然而一提起吃,又忘了减肥,何况,又到端午了呢,又有各种粽子出来施虐了呢。还有艾叶,招摇招摇的,安的是什么心!

本地尽管是水乡,泉水密布,每一寸土地都是水汪汪的,连墙壁都是一摸一手的水,但没有一条搁得下船的河,从古至今没有划龙舟这一说,以至于我到及笄之年,还没有看到过真正的船。后来见沈从文所描写的划龙舟,于锣鼓喧天的喜庆中,扑面而来一种曲终人散,乐极生悲的苍凉。读着读着,便觉得遍地都是风潇潇兮易水寒了。这龙舟,没有也罢!

我们虽然没有龙舟,但是有一桩书上不太提及的习俗,杀鸭子。想必鸭子养到这时节,该长肥的地方长肥了,该生的蛋也生完了,再养下去徒耗粮食,正好杀了祭节。鸭子的命运,握在我们手心。我们的命运,握在谁的手心?

大家都在感谢屈原,因为有了他,才有端午节,才有了端午假。浮生能得几日闲?因此屈原对于天下苍生,也许是恩重如山的。但事实上屈原投江,是否就是端午节的开头呢,这个已经证无可证了。我更相信它起源于祭祀,按照从前对于万物有灵,祖先有灵的理解,是完全有可能的。

如果说物以稀为贵,那么我同样觉得,食物稍微欠缺些,才觉得美好。譬如食物不太丰足的童年,一根筷子,插着一个黄灿灿的粽子,沾满半透明的白糖,又糯又香,粽叶的清香自口舌间溢出,觉得全世界满是甜蜜欢愉,招得大公鸡拼着性命也来童口夺食。包粽子老费工夫,煮粽子也大不容易,我们等不及粽子出锅,便已经睡死了。深更半夜里睡眼朦胧的被母亲从床上叫醒,爱怜地递过来一只剥好的粽子,我立即狠吞虎咽,快乐到心尖尖。哪像现在的大姑娘小媳妇,又担心消化不良,又担心身材走样,咬一口还要估算热量。吃东西如果吃到这个份上,还有什么趣味呢?

现在粽子不如以前的香,并不因为怀旧。它至少存在两个事实,一则原材料简化,粽叶不新鲜,也不用草灰水来泡。扎线用尼龙绳,这个不但带来口感之灾,简直叫人不敢吃了,几个小时的高温蒸煮,谁知道这尼龙绳发生了什么。二则美味佳肴太多了,味蕾难以复苏,何况这粽子像个小妇人,一味温软甜糯,拿什么去刺激胃口的重新膨胀呢?

各地都有粽子,但它们只有一个相同点,都来源于糯米,味道和形状则大相庭径。我向来不大待见别地的粽子,总觉得不是吃粽子而是吃糯米饭。而我们的粽子,闻起来是有竹风雅韵的,那是从粽叶叶脉间焕发出来的清香。在形体上,也是有肩有腰有细长的脚,足有一尺多长的身材。再小,就要被别人笑小家子气了,小家子气的粽子不能拿到岳母娘家去,否则岳母娘嫌恶你一辈子,她跟别人吐槽的开头必定是:“有一次,我家女婿来送端午,瞧他拿的那个粽子,啧啧……”

不过,现在的粽子都缩水了,因为若维持原来的标准,大家都觉得一次吃不完。我点我很是不解,何以人们胃容量越来越小,而腰身却越来越粗了呢。我总觉得,原来霸气十足的粽子才好吃,就如包子要实一点才好吃一样。现在如果要满足这一点愿望,非得翻过几座大山,到屈原所写过的溆浦去,他们的端午节不是五月初五,而是五月十五,正好吃了这边吃那边。他们的粽子,比我们本地的更有原始的粗犷风貌,不惜成本,一味往大里做,便是我这样的吃货,也仅能勉强吃完一只。顺便打个广告,他们的糍粑,也是很憨厚憨厚的。

似乎该说艾叶了,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再说也是老生常谈。但艾团是非说不可的,大家已经不相信艾叶能驱鬼辟邪,驱鬼还得靠跆拳道,但是相信艾叶有药用价值,在食品安全危机席卷九州的宏大背景下,能有艾叶这样一种无需纠结的东西,多么不容易啊,何况艾团还真是色香味一样不差的,怎么宠它都不嫌多。

人生一世,吃穿两字。我到底是念叨一个节日呢,还是念叨吃呢。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满劳绩,可还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大地之上。我说:人生充满欲望,可我们还是故作优雅地生活在滚滚红尘里。

粽子优秀散文 篇22

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没有一个一妈一妈一不是偏心的。

哥哥比他大一岁。从小两个人在家里什么都是相同的。一样的碗筷,一样的床铺,一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饭菜。只是在位置上,哥哥习惯一性一地在左,他在右。

家里穷,买不起小孩子们喜一爱一的玩具,也买不起小孩子们喜一爱一的零嘴。可一妈一妈一从田里干活儿归来,会捉两只一模一样的蚂蚱给他们玩耍。也会从兜里掏出一把酸甜的野浆果,洗干净放在盘子里,然后哥哥吃左边的,他吃右边的。

然而,这样相同的环境和条件长大的孩子,一性一格和体质却是迥然不同的。哥哥似乎生来就弱一些,瘦瘦的,总是一爱一生病,一性一格看起来也偏内向,像温室中的小幼苗,像城里没有见过阳光备受呵护的小王子。而他却是虎蹿着长的,又黑又结实,整天没心没肺地又说又笑,树林子里奔跑,小河中摸鱼。皮实健壮的他看起来更像是哥哥,哥哥也成了他的跟屁虫。

一妈一妈一总是对他说,你哥哥不如你强势,你是他的亲人,你要让着他啊。一妈一妈一也总是会对哥哥说,你是哥哥,你要知道一爱一护弟弟啊。

一妈一妈一的担心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从小没有不打架的兄弟,不过他们哥俩的感情倒是不错。即使上了学,他们也在一起,成了同桌,哥哥坐在左边,弟弟坐在右边。一起回家,一起写作业,一起看一本故事书。

穷人家的孩子多半都知道刻苦,他们也不例外,学习上的事情从来都不让父母一操一心。转眼间,他们都读到了高中。那一年,爸爸却摔伤了腿,不能再出去打工挣钱了,光靠几亩薄田是无法供他们读书的。月底回家,一妈一妈一犹豫了很久,还是透露出了担忧。他们很懂事,他说让哥哥继续读吧,而哥哥坚持说自己是老大,理当撑起这个家,让弟弟读书。

这是弟兄俩长大以来第一次最强烈的争执,哥哥急得脸都红了。一妈一妈一看着桌上昨天一个亲戚送来的一兜糯米,一把蜜枣,突然有了主意。她对他们说,你们哥俩别争了,我晚上把糯米泡上,明天早上给你们包粽子,吃中蜜枣粽的那个继续上学。

他们都点了点头,这对他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第二天早上吃饭的时候,饭桌上就多了一盘粽子。哥哥向来有早起的习惯,已经坐在桌前等他了。像往常那样,哥哥吃左边的粽子,弟弟吃右边的粽子。

当他吃完一个,又打开一个,刚咬了一口,就吃出了蜜枣。他愣住了,一妈一妈一一时也愣住了,甚至有几分惊讶。哥哥却高兴极了,似乎是他意料中的事,说,你看,老天爷都要让你读书,你还跟我争。

一妈一妈一那天只说了一句话,行,就你读吧。然后就去忙着干活了。

对于他去读书的事实,在亲戚邻居们看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他和哥哥的命运却是在这件事情上越走越远。哥哥为了照顾爸一妈一,没有选择出外打工,跟着邻居学起了养鸡。他用一妈一妈一和哥哥种地养鸡的钱读完了高中,又读完了大学,然后留在了城市,有了一个体面的工作。

后来,一妈一妈一生病,需要输血,哥哥把他叫回来,他才知道原来哥哥身上流的竟不是爸一妈一的血。哥哥是爸爸同事的孩子。当年,爸爸和哥哥的爸爸同在一个地方干活,而哥哥的爸一妈一因为一次意外不幸离世。爸爸回来和一妈一妈一商量,一妈一妈一觉得这个孩子可怜,就收养了他。

哥哥很早就从亲戚的口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可他只把这个秘密紧紧地藏在心里,不曾问过爸一妈一,更不会对弟弟说。他心里知道,爸一妈一对他真好,比对自己的孩子都好。

那个蜜枣粽的选择其实是有意的。一妈一妈一在那个包着蜜枣的粽子上是做了记号的。她觉得羸弱的哥哥更适合去读书,所以悄悄地把蜜枣粽放在了哥哥的那边。而恰巧早起的哥哥看到了一妈一妈一的纠结和痛苦,他趁一妈一妈一离开的刹那,又悄悄地动了手脚。然后,弟弟就自然而然地吃到了蜜枣粽。

一妈一妈一到底是偏心了,她的天平偏到了最需要一爱一的那一端,而哥哥把这份本来就属于弟弟的一爱一又还给了他。

粽子优秀散文 篇23

回老家的公车上,碰到一个老乡,他和我弟一般年龄,不久前刚迎娶了自己的新娘子,虽然俩人都有诸多的缺陷,但总算月缺终得圆满。闲聊几句后,彼此觉得无话可说。我让目光透过浑浊的窗玻璃,看着外边行色匆匆的人流和大甲壳虫似地车流,老乡提着一个红色的塑料袋,袋里装着几个刚出锅的热粽子,在封闭的空间里,热粽子发出浓烈的香甜的气味。他的新娘子坐在隔壁的座上东张西望,一副随时熟络的样子。听他们说话的口气,是从妇幼医院检查回来,好像已经有了身孕,俩人都一脸幸福的样子。

一个身着红色羽绒服的中年妇女拉着一个六七岁的男孩上来了,几抹红色的胭脂涂在她略显突兀的颧骨上,眼角雏菊正待强烈开放,总之一身的红色主题,好像刘姥姥返老还青,走下经典,来到人间。小孩的脸脏兮兮的,头发黏黏的,顽劣的模样分明是刘姥姥强行拽着的孙子板儿。

小孩一站定脚跟,就被粽子的香气吸引,眼睛随着鼻子四处搜寻起来。

新娘子需要享受一枚粽子,老乡适时地解开塑料袋拿出来递过去。

小孩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粽子,抓住时机开口问道:这是啥?

小孩他妈呀地叫了一声,并且打了他胳膊一下,企图阻止他丢脸的不良企图,但小孩的意志很顽强,将身子强拧过来,继续问道:这是啥?

新娘子礼貌地说:粽子,红枣粽子。

小孩问:粽子能吃么?

新娘子:能吃,但小孩不能吃的。

小孩问:为啥小孩不能吃。

新娘子吃吃地笑了一下,说:小孩吃了消化不了。

小孩不屈不挠:那大人为啥能吃呢?

新娘子:大人能消化。

说着,新娘子已经香香地吃起来。

小孩他妈终于忍受不住,在儿子的头上打了一下,将他再次强行拖走,并给了新娘子一个背身。或许平日受教训惯了,小孩竟然没哭,算是给了全车的大人十足的面子。

我想起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场景。小孩正津津有味地吃糖——当然了,他必然是在公开场合才肯吃的。他吃得鼻涎邋遢的,哈喇子混着糖汁,溢满嘴角。大人逗小孩玩,说:你吃啥呢?小孩说:糖。大人说:你把糖给我尝尝。小孩子立刻做出很苦的样子,言语夸张地说:这是药药,很孬的。

今天仅仅角色换位,趣味就不同了。

碰巧的是,回县城的时候,我竟然和这娘俩又见面了。我们互打招呼,小孩手多了一桶罐装饮料,喝得有滋有味,咂咂有声,直到饮料桶都摇不出声音了,小孩还不时地仰着头咂着里面可能残留的汁液。

下得车来,我和这娘俩打再次打个招呼,分头东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