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5儿童家园调研报告

2015儿童家园调研报告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8W 次

  一、 基本情况

2015儿童家园调研报告

洪泽位于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畔,1956年建县,因湖设置,借湖得名。现辖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2个镇,124个村(居)委会,是国务院妇儿工委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实施的“留守儿童”社会干预项目的五个试点县之一。全县总人口390653人,儿童总数59813人,其中男孩31251人,女孩28562人;留守儿童8461人,其中男孩4408人,女孩4053人,父母均在外4534人,父母一方在外3336人,和祖父母生活4026人,寄住他处592人;单亲儿童1211人,其中男孩608人,女孩603人;残疾儿童356人,其中男孩195人,女孩161人;贫困儿童1400人,其中男孩715人,女孩685人。

  二、 不同类型的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需求

  1、留守儿童类型

  (1)0至6岁留守儿童及成因

——科学喂养问题。近15%的务工父母在儿童1岁前外出,其中20%在儿童出生1—3个月外出,相当数量的农村留守婴儿由于母亲外出得不到足够时间的母乳喂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祖父母大多年长,识字不多,对科学养育知识更为缺乏。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问题。0—6周岁留守幼儿有55%和祖辈或其他人一起生活,由于缺少父母亲情呵护与亲子交流,对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都会有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2)7至13岁年龄段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安全和青春期教育缺乏。父母外出导致对孩子的监管弱化,留守儿童特别是留守女童受到侵害的风险更大。

——寄宿制教育需加强和规范。目前寄宿制学校在一些地方还不能满足农村儿童包括留守儿童的需求,教育资源有限,监护范围、监护现状也达不到要求。

  (3)14至18岁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父母流动对学业完成具有一定影响。数据显示15-18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中,在校比例大幅度下降,辍学比例上升。而目前流入地政府有关促进流动儿童就学的配套政策基本以小学阶段的教育为主,初中阶段以后流动儿童的就学存在不少政策限制。中考高考制度、城乡教材和科目设立的不同等,也阻碍着留守儿童跟随父母进城就读。

——多数农村大龄留守儿童就业层次较低、缺乏社会保障。部分农村大龄留守儿童在结束了初中教育之后即进入了劳动力市场。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学历上处于劣势,多数只能进入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子承父业或延续低层次就业和边缘化的社会地位,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

——大龄留守女童的性侵害问题值得关注。留守女童除了面临和其他留守儿童相同的安全问题之外,还有着特殊的困扰与危机,近年来,留守女童遭受性侵害的案件屡有曝光,而家庭、学校及社区往往缺乏对留守女童的有效保护以及性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

  2.单亲儿童类型

单亲儿童面临的问题基本上与普通留守儿童差不多,但较普通留守儿童更加突出的是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单亲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单亲家庭的儿童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饱受家庭动荡所带来的磨难,形成了心理上的残缺,从而导致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造成心理偏差,也更有可能影响了行为偏差。

  3.残疾儿童类型

  (1)0至6岁残疾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0至6岁的残疾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安全问题。因其自身保护能力相对最低,相对正常儿童,需要更多的照顾,而往往因为自身的缺陷,面受到冷落忽视,得不到妥善的照顾。

  (2)7至13岁年龄段残疾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7至13岁年龄段残疾儿童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入学难问题。因残疾儿童自身条件限制,很多学校不愿接受,面可以接受的专门学校因数量、条件有限,也不能全面的接受,致使很多残疾儿童失学。

  (3)14至18岁残疾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14至18岁残疾儿童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心理问题。此阶段的儿童正值生理、心理发育期,因自身的缺陷,容易产生自卑感,从而对其心理及行为的产生不良影响。另外,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尤其是就业歧视压力,也是残疾青少年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4.贫困儿童类型

贫困儿童面临的问题显而易见,最大的问题当然是贫困。各年龄段的贫困儿童面临的问题基本相同。经济压力使儿童不能正常的接受教育或得不到高质量的教育。且在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上是也容易出现的偏差。贫困儿童生活环境困苦,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影响其行为。很多贫困儿童由于家庭贫困,失学在家,过早的走上社会,也容易沾染上不良习惯。

  (1)0至6岁贫困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家庭生活困难,居住环境较差,有自卑感,童年生活单调,缺少幸福感。贫困儿童的家庭生活普遍都比较困难,缺乏正常固定的收入,只能满足一日三餐的温饱问题,没有多余的钱来改善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瘠,生存质量相对较低。

  (2)7至13岁年龄段贫困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亲情关爱缺失,渴望得到足够的关怀。容易产生封闭、孤僻、自卑、不合群、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等个性心理。贫困儿童也存在心理状态的偏差失衡,大部分贫困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抚慰,缺乏与家人的沟通交流,特别是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儿童,他们大多有祖父母辈管教,祖父母文化低,往往忽视对孩子精神上思想品德上的教育,使孩子产生孤独的心理。

  (3)14至18岁贫困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文化教育缺失,多数儿童承担了家里很多家务和农活,不能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有的家庭由于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只满足孩子的物质渴求,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或缺失,导致孩子厌学心理。

  三、 当前主要做法

  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各种问题:

1、构建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格局。建成了覆盖全县所有留守儿童的五大主体关爱网络,构建了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成立了家长学校和隔代家长学校37个,建立了一支6000多人的“爱心妈妈”、“爱心姐姐”第二家长监护队伍;以基层政府为主体的村(居)管护网络,明确了镇村党组织管护职责;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爱护网络,在全国率先建立寄宿制小学,建立了县、镇、校和具体管理人员的四级责任体系;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组织社会各界妇女200名,担任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爱心姐姐”;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标准维护网络,配备了37名法制副校长,设立了46个留守儿童维权岗。

2、引进项目,增加本地就业岗位。洪泽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多上项目、多上好项目,使农民工能够在本地找到适合的工作。同时,还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让日益兴起的外出务工潮流变成回乡创业潮,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3、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留守儿童还处在性格未定型的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洪泽县加大校园周边游戏厅、歌舞厅、网吧等场所的整治力度,广泛开展教育活动,坚决杜绝毒品、邪教进入校园。常抓“扫黄打非”工作,整治向学生兜售有害卡通画册、淫秽书刊等不法行为。派出所定期于学生下晚自习后在校园周边巡逻,发现情况及时制止和处理,为他们完成学业、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针对各类孤困残儿童存在的问题:

1、注重宣传,扩大救助困境儿童的影响力为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积极救助困境儿童,充分利用“三八”、“六一”等社会关注妇女儿童的热点时期,广泛宣传救助困境儿童的重大意义,大力宣传热心公益事业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大力弘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营造关爱孤困残特殊儿童发展的和谐氛围,不断扩大关爱儿童工作的影响度和美誉度。

2、强化管理,赢得广泛的社会信誉儿童救助工作。真实把握困境儿童的实际情况,对困境儿童的家庭状况及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建立完善“困境儿童数据库”,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跟踪掌握救助情况,定期以座谈会、汇报会的形式了解、检查救助工作开展情况。对受助儿童实行了跟踪联系制度,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并对受助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鼓励受助儿童与捐助者加强联系交流,确保救助工作取得实效。

3、加大对这类弱势儿童的关注。利用节假日开展关注孤困残儿童等活动,慰问中小学,为贫困子女送上慰问金;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并定期举办爷爷奶奶班、家长学校;做好“春蕾计划”活动,为春蕾女童广泛争取社会关注和资金资助,组织贫困学生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结对;在各村为他们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以及爱心妈妈农家大院;成立关爱儿童志愿者队伍,在节假日举行读书活动、乒乓球比赛等,培养他们的业余兴趣,丰富儿童的节假日生活,给予帮扶儿童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关心,家庭上的照顾,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诚实做人。

  四、 进一步做好儿童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留守儿童:

1、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要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2、加快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就当前我镇来讲,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增加农民收入,加速提高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并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创造就业岗位,让农民工就近务工,从而减少留守儿童。

3、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阶段寄宿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起义务制教育阶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学校,使寄宿学校变成留守儿童暂时的家,使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儿童教育的空白。

4、家长要转变观念,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多渠道寻找就业门路。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家长及监护人要树立教育新理念,提高解决儿童成长中遇到困惑的能力,正确对待儿童存在的问题,学会换位思考,与孩子一起“成长”。

5、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