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淅川八记的散文

淅川八记的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5W 次

说到淅川,一定不能忘记的一个历史名人就是范蠡。

淅川八记的散文

范蠡公元前536年出生于宛地三户邑,也就是现在的淅川。大约在25岁的时候,他邀文种一起来到了越国。但直到42岁的时候,勾践兵败于会稽山,才开始重用他和文种。第二年,他就和勾践一起入吴为奴。从此,他陪同勾践忍辱负重于前,与文种施兴越灭吴九术于后,终于在公元前473年助勾践灭掉了吴国。所谓灭吴九术,大家知道最多的就是让西施使“美人计”了。至公元前468年,越王勾践成功实现了霸业,此时范蠡已68岁。功成名就的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于是激流勇退,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

后来,他到了齐国,更名鸱夷子皮,父子一起勤勉耕作,并做些生意,没几年就积累起数十万家产。齐人对范蠡的德才非常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相。但只干了3年,他再次激流勇退,向齐王归还相印,散尽家财离去。

范蠡辞去相职后,来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这个地方定居。在这里,范蠡操计然之术治产,也就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结果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称“陶朱公”,当地民众把他尊为财神。范蠡也因此被认为是开创道德经商传统的儒商鼻祖,尊为“商圣”。

对于范蠡的一生,司马迁说:“范蠡三迁皆有荣名。”世人也称赞范蠡“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的成功,固然与其有过人的胆识和智谋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能看透事物的本质,并扫除了一般人难以克服的贪念。范蠡倡“道”、“气”,主“恒”、“常”,重“持盈”、“定倾”、“节事”。用现代的观点解释,就是对“运动”、“矛盾”、“发展”这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有深刻认识。他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时势必有盛衰,顺其自然,待机而动,才能取胜。可以说,他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兴越灭吴,到齐国务农致相,到陶经商致富,端赖于此。不仅如此,对于人生的荣辱浮沉,他同样能以这样的观念来对待。所以,当勾践许诺分给他半个国家以挽留他时,他不为所动,并劝和他一起从南阳到越国扶佐勾践的文种一起离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但处在大功告成喜悦中的文种,不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最终被迫自尽于勾践所赐的'剑下。以半国许之,共坐天下,是很多不得志的帝王笼络人才常用的招数,因为这些帝王知道半国对一个男人的诱惑有多大。历史上很多才华横溢的著名人物都曾中了这一招。结果,没有一个帝王会兑现自己的承诺,而中招的这些高人却很少能得善终。所谓日中则移,月盁则亏,物极必返,这个辩证法范蠡是早早就搞明白了,所以他没有中招,不会让勾践用仅使了三招的灭吴九术中剩下的招术来对付自己。还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他及时辞去了齐相,在他看来:“治家能致千金,居官致于卿相;于一布衣,已至极。久受尊名,恐非吉祥之兆。”也正因此,范蠡能活到88岁并得善终,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社会,是难得的高寿了。

所以,范蠡之高人处,在于他不只拥有把事情做成功的聪明和胆识,更有洞悉事物本质辩证关系从而知进识退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