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关于母亲母爱的散文

关于母亲母爱的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1W 次

“三七”祭母(写在中秋)

关于母亲母爱的散文

今夜,中秋团圆;今夜,秋雨绵绵。下雨的中秋亦如我下雨的心情。今夜,我的心中一片黯淡,因为那指引我人生一路前行的明月已不在,她,就是我的母亲。母亲是我人生路上的明月,指引我前行,她教会了我很多,小时候她教会了我怎么做事,长大后她教会了我怎么做人。今夜没有了母亲的陪伴,今年的中秋注定是一个伤感的中秋,以后的中秋注定是一个思念母亲的节日

母亲不幸身患重疾因医治无效于2014年8月18日20时35分不幸辞世,享年70岁,到今天她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1天了。虽然当我们知道母亲的病情后都明白我们与母亲相处的日子不会很长。但,我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一天会这么快到来,而且是那样的急促,让我们无法面对和接受。事后想想,这一定是弥留之际的母亲不忍心她所深爱的子女为她劳累所以才这样匆匆地走了。直到今天我老有一种感觉,我有时感觉母亲好像并没有离开我们,她好像出远门了,过段时间她就会回来,可当静下来的时候,我知道这一切只是我的妄想,母亲走了,走到了一个我今生无法再见的世界里。从今以后,我的身边不会再出现母亲的身影,我的耳旁不会再响起母亲的笑声,我的世界也将永远失去母亲的关爱;我知道,我的泪水换不来母亲的重生,我的千言万语也说不尽对母亲的思念,我只能劝慰自己要学着坚强,跟母亲一样坚强。今夜,爱我的母亲已去了天堂,我只能任由泪水无声的流,并通过键盘寄托我对母亲的思念。

母亲一生平凡伟大,她为我们这个家倾注了毕生心血,靠着父亲的微薄工资养育了四个子女。她勤劳坚强,乐观开朗,善待友邻,受人尊敬,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她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她用毕生的精力和辛勤的汗水,营造了我们美满的家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正当我们要报答她的养育之恩时,她却撒手人寰,如今天各一方,我们再也无法看到她的笑颜,聆听到她的声音。

母亲嫁给父亲时,父亲家里很穷,兄弟姊妹八个,父亲又是家里的老大,因此母亲嫁过来后的情况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母亲没有怨言,她和父亲义不容辞地担起了这个担子,父亲因为要上班,所以家里的一切都要母亲去做。母亲个性要强,有不服输的性格,她白天在田间辛勤耕作,晚上在家里纺线织布,虽然辛苦,但家里的日子还算过得去。母亲的勤劳能干是大家公认的,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里,母亲没让我们受过一天冻,挨过一天饿。她可以把大人的旧衣服给我们改了做成样式好看的新衣服;她可以把地里的野菜给我们做成香甜可口的麦饭。冬季我们的棉衣棉鞋总是最暖和的,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母亲却还总能给我们每人拿出不知什么时候又做好的新衣新鞋。母亲心灵手巧,手脚麻利。还记得7月份和我们同游马嵬驿时,当时她已身患重疾,但示范引导同行游客手摇纺车,仍熟练洒脱,大家都说母亲是个老把式,我清楚地记得母亲当时脸上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那个笑容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这也许是对我一生的一个安慰。在母亲当时的病情下,我们做儿女的也许能做的只能是让她在剩余的时间里每天都能开心一些,再开心一些。

我要感谢我的母亲,因为她不但让我们享受到了浓浓的母爱,还言传身教地让我们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做饭洗衣,缝缝补补的我们都会。

母亲知书达理,富有爱心,待人真诚,重视教育。我们常开玩笑说母亲的骨子里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外公家原来是地主,母亲也应该算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她生前和叔婶、邻里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不管谁家有事,只要是母亲知道她都会去帮忙。记得小时候每次开学报名时家里总会有人过来借钱给孩子交学费,没见母亲回绝过一次,我知道母亲再难也不会让娃娃们半路辍学,她喜欢孩子们读书,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我始终认为母亲是一个优秀的母亲、一个成功的母亲,她的教育方法只有两个字,严、慈。小时候我们顽皮犯错后写下的检讨书至今还在芦席下留存不少;小时候家里的农活再多,母亲没有让我们拉过一天课,每次放学回家我们四个总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在那样艰苦的岁月,她和父亲要把四个孩子抚养成人,其间所吃的苦,所受的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她和父亲一个农民,一个工人,平平凡凡、简简单单,却让我们姐弟四个都走出了农门,这在农村实属少见,这也是她一生中最为骄傲和自豪的一件事,所以我想说,我的母亲是一个智慧的女人,我感谢我的母亲。

母亲一生把她的爱无私地给了我们,那份爱是那么深沉和厚重,她爱她的所有子女,也包括女婿、媳妇,她把女婿当儿子一样看待,所以他们对母亲也非常孝顺,特别是在母亲生病住院的这段时间,我们每个人日夜守在母亲的身边,只是为了多陪陪她,让她在生命的最后一程不会孤单,无情的病魔吞噬着她的身体,我们眼睁睁的看着她痛,看着她苦,看着她熬,看着她一天天的消瘦下去,我们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我们的悉心照顾没有感动老天,母亲还是走了。弥留之际,母亲对生命充满了无限的留恋,她放不下她所疼爱的子女,她放不下这人世间的亲情,但她又是带着微笑走的,因为她是乐观的,她不会在别人面前表露她的痛苦,她带给我们的永远是欢笑和豁达。在她离开的最后时间里,她没有表现出一丝的恐惧,正如她说过的,她对死亡无所畏惧,因为她所疼爱的子女一个个都已成家立业,孙子孙女一个个积极上进,她此生无憾。母亲走了,留在我们心中的是宽容,是勤劳,是善良,这些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

写到这儿,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恍惚间母亲的声音在我耳旁响起,“小时候就你爱哭鼻子,这么大了还不改,坚强点”。当我回过头想要去看时,却什么也看不到,只有冰冷的墙壁和台灯下我的身影。擦干泪,我告诉自己不能哭,要像母亲一样乐观坚强,永远把微笑留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母亲,请您放心,我们会继承您的坚强,会遵循您的遗愿,姐弟团结,和睦共处,我们会把在您身上没有尽完的孝道在父亲身上延续下去。您留给我们的母爱足以温暖我们一生,您这轮明月也足以照亮我们的一生。

中年遐思

走在滨河新区湖边。湖水中央竟然形成明显的分界线,水中形成一河流。所谓河流是有细平的波纹与周围层层涟漪的不同造成的视角感受。同样是水波荡漾,从湖的四周激荡起的涟漪更加壮阔一些,夹在中央处水的波浪显得缓慢而细柔,仿若湖心有一道河流。

湖边翠微层叠,各种树木一片一片错落有秩,各色的花儿妍姿艳质,此起彼伏地绽放。每在这样的时刻,心中溢出“面朝大海,春暧花开”,虽然,这是一处人工湖,湖边是种植的花草,给人的美感不亚于海子最美好的想象。

去年此时,每天傍晚带着小狗点点,绕湖而行。为着锻炼身体,其实更因那是非常愉快的陪伴。喜欢湖边璀璨斑斓的美丽,风的轻柔,道路的平坦、安静,夕阳的绚烂。

此时无声胜有声。陪伴,不需要太多语言,只要在一起。

有一只小狗陪着是那样的快慰。人,有时只是需要一种无声的陪伴。什么也不用说,陪伴就是最好的语言,最温暖的慰藉,最贴心的关怀,最是安稳踏实。愿意看小狗欢蹦乱跳忽前忽后或左或右地跟随,它绝对忠诚,不离不弃,不烦不恼。不管它有多淘气,它会关注你,一如你关注它一样,还因它会尊重你的意愿,随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这是与人做伴最大的不同。人,因为思想意愿的不同会产生分歧,与小狗不会。

生活里有好多事,不是我们想做就能做。就连养一只小狗的愿望也得等待。因为上班,没有时间照顾它。它有生命,同样需要陪伴,我不能整天将它锁在家中,那样它也会不快,会可着劲的闹腾,折腾得家中乱七八糟,让你气恼却又不忍心将它丢弃。

养育过的每一只小狗送人,都很纠结很不舍,但又无奈。自从去年将养育时间最长的一只小狗送人,一直想念。因为,人到中年,多多少少有点落寞寂寥,有这一阶段的情感起伏。父母年迈或是远离,总在一种欠疚或是思念间徘徊;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在他们的年龄还不能理解父母希望他们常回家的愿望,因为年轻时我也不懂;最好的朋友也没有了曾经常聚的热情;青春远去和健康渐变小恙不断,时常被这样那样的不适困扰;思绪不由自主地会沦陷在回忆中,越是这样越是忧伤浸染;还有一颗年轻略显躁动的心,总是向往远方的美丽,却又身不由已或无力远行,这样那样的牵绊,抑或仅仅是心裹足不前。就连年轻时一些朦胧的梦想,似乎也变得凄慌不安,总想趁着还有精力想要实现,可现实还是逐多限制;兄弟姐妹谁有谁的家,谁忙谁的事,都在为了生活奔波。除了工作,只与老公一起,只有他的陪伴是无怨无悔的,可是,两人相处久了,总是凸显出话不投机半句多,要么争吵要么不语,知道他很大度,对我也是无微不至,但那种莫名的孤独还是挥之不去。这也许就是更年期吧,无事生非的年龄。想想,除了老公,又有谁能受得了这样的情绪无常。竭力调整自己,不要伤害陪伴在身边的人,要知道,有一天剩下自己那该是多么的凄凉。这是一个多少有些焦虑的阶段,总是担忧,看着渐渐苍老的母亲,怕她生病,怕她不快,也因时常没有去陪陪她而内疚。也因懂得了父亲不在时母亲的孤独寂寞,常常内心不安。有时母亲总是担心这个牵挂那个,无论哪个子女有点不愉快的事都会给她添堵,知道在母亲的年龄已经无力承受。母亲是盼着谁都好,可生活那能都随人愿。小妹的婚姻带给母亲很大伤痛和烦恼,这是父亲走后对母亲打击最大的事。时常劝慰母亲,她几十岁的人了,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您管不了,别再操心了。这些说教太过苍白,如何又抵得了亲情难舍。无数次地告诫母亲再不要染发了,对身体不好,可却不敢看不染发时异常沧桑衰老的母亲。难怪妹妹们经常给母亲染发,她们只是不想看到母亲的衰老,是怕那一份沧桑让自己不安。

人到中年,看得太透,懂得太多,时光加速,这是存在心里的感触,正因如此,才多了一些凄婉、感叹和悲凉。但身体日渐衰老时,想轻松自在,随遇而安地度日,却又特别希望儿孙绕膝,甘愿为了儿孙忙碌不停,因为那是一份快乐,一份能驱走孤寂的愉悦。都说儿孙自有儿孙富,不为儿孙做马牛,可有几人能改变帮着儿女领孙子的老年生活。道理不错,养儿方知父母恩,爷爷奶奶会宠坏孙子,可中国目前的现状,但凡有工作的年轻人,为了糊口,谁又能为了孩子,随随便便放弃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所以,道理归道理,现实不容忽视。闲散在家的父母不帮工作忙碌的子女带孩子,说不过去,也有伤亲情,也少了老来时的那点快乐。但也有子女不考虑父母的身体状态和想法,认为这是父母必须的义务,这就错了。父母的义务是将儿女培养成人,没有将孙子养育成人的义务。有些子女觉得父母不给他们带孩子,他们将来也不孝敬父母。知道吗,父母生你养你培育你,给你一个家,这已经是尽心尽力了。父母的一生,大半辈子,除了工作,多是为了儿女。任何一个儿女,可以将最好的好不吝啬地给儿女,却不一定能给父母。向下延伸的爱。谁都要做父母,谁都会老,子欲孝而亲不待,这些道理都明白。所以,爱不要只是向下,向下延伸的爱有更多机会,向上的爱,机会渐行渐少,珍惜吧。要想不留太多遗憾,那就从现在开始,多关注自己的父母,多陪伴他们,多与他们聊聊天。

跟随时光的脚步,一直向前,不知不觉就会失去很多。父母不能一直陪我们走下去,我们也不能陪儿女一直走下去,所以,失去是必然的,珍重在一起的时光。

一包花生米的故事

那个年代,做小买卖的人家不多,一个小门脸就是一家人糊口的营生。

城北沿街就是商铺,铺和家连为一体,家既是铺,铺也是家。在偏远的城镇还能见到这样的家庭商铺。

孩子们喜欢上街玩耍。看见一个宽门小铺面,店面里一位老者在卖小食品,孩子眼睛有准星似的紧盯着摊上油炸花生米,在阳光下散出诱人的香味,小孩一边看,一边馋得流口水。捏捏口袋里的钱,怯生地向摊位靠近,靠近。最后勇敢地举起手中的钱,递到老者的面前。买2元一包的花生米。

老者接过钱,上下打量着那个满面脏兮兮的小孩,心里顿生猜疑。不会是偷拿家里的钱吧。

他的脸上堆着商人惯常有的笑容,说:家人让你来的?

孩子不懂得说谎艺术,一句话问得无言回答,迟疑片刻,还是点了点头。

那个年代人们都很穷,父母很少陪孩子上街,怕孩子嘴馋,买吃的;怕孩子手痒,要玩具。每一分钱都有计划和安排,囊中羞涩会让孩子没面子,父母脸也少了光彩。

宁买亏心物,不买便宜嘴。东西买贵了,明天东西还在,还能使用;食品买的便宜,吃完,明天什么也没留下。这是那个年代人的流行消费观。

那位老者看懂了孩子的心,这桩买卖并非家长安排。

老者脸上依然挂着笑地说,那我见见你家大人好不。

老者包好花生米,拿上5块钱和要找的零钱。

老者侧前半步走,孩子拖后一步跟,两只脚很不情愿,但又不能不跟着往前挪。他想转身跑掉,钱还在那人手里捏着。心里想说,我不买了,不吃了,把钱还我,让我走。心思想着,回家肯定挨打,责骂,不大工夫,来到了自家门前。

这是你家的孩子吧,都一样爱吃零嘴。家长数落着孩子不懂事,算是赔情。

老者说着话,钱递到家长手里,顺手抓出10多粒油炸花生米,塞到孩子手里。转身,他走了。一趟辛苦,一分钱没赚。他没让孩子身上的“错”延续,救赎一个顽童的心灵。孩子的成长各种各样的错误也在生长,小错误会在孩子心里萌动,发芽,你把它掐灭了,孩子就告别了邪念。

不能赚的钱,绝不伸手,那是一种境界;今天,只要有机会,赚钱绝不放弃,又是另一种境界。还孩子一个干净的心灵空间比赚钱更重要。

不能拿孩子的错赚钱,商家的良心不能卖,也许是那一位老者的信条。偷偷拿家里的钱是孩子常犯的错。自那件以后,孩子在家里,见到摆在明面上的钱,他再也不伸手了。那老者一次没有成交的买卖,永远在他心里留下了记忆。

卖花生米的老人早已作古,他慈祥的模样,那能穿透人心的眼神,像是还在眼前,就如同发生在昨天。他的故事还让人记在心里,2元的花生米,有着金钱所不能衡量出来的价值。卖花生米的老人,没有赚到钱,赢的是品德。

母爱如灯

傍晚,当夕阳最后一抹云彩散去,街头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依次亮起,小城变成了灯的世界,灯的海洋。不知怎的,每当漫步街头,我便想起家乡的灯火。

上世纪80年代前,农村没有电灯。一盏小小的煤油灯,成了父母纺花织布、做针线活以及学生们读书写字的必备之物。

煤油灯的制作方法很简单:一个空墨水瓶,一小块薄铁皮砸成直径约半厘米的圆筒状灯杆,串上棉线灯芯,一个圆形铁片做成灯盖,再将瓶里灌入廉价的煤油,一盏能够照亮农村孩子人生历程的煤油灯就诞生了。那时,我们把它叫做洋油灯。在煤油灯下读书,第二天一准会咳出一大口黑色的浓痰来。

那时,上好的煤油灯,叫美孚灯,又叫罩子灯。罩子灯下面有一个玻璃灯座,中间有一个小小的旋钮,可以调节灯芯的高度,一个俗称“蛤蟆嘴”的金属物紧扣在灯芯上,最上面是一个圆筒状的'玻璃灯罩。这样的灯比起我们土法制作的煤油灯来,异常明亮。谁拥有这样的一盏灯,便觉得格外自豪。不过,那时罩子灯大多是新娘子的陪嫁之物进入家庭的。像我家一拉溜五六个破小子,家里穷得叮当响,是不敢有此奢望的。那时,即使用墨水瓶制作的土煤油灯,灯里也是常常缺油的。所以,我在那摇曳的煤油灯光下读书时,耳边常常回响着纺车的“嗡嗡”声。母亲用一双充满沧桑的手在如豆的灯光里牵拉出岁月,描绘着希望。母亲说,等你上了高中,就不用在煤油灯下读书了。微弱的灯光下,母亲瘦弱的身躯在空旷的墙壁上留下高大的影子。在煤油灯的映照下,在母亲的呵护下,我走过了童年、少年,读完了小学、初中,升入了县高中。直到那时,我才在亮如白昼的日光灯下读书。

而我的学费以及身上的衣服大都是靠母亲在那盏荧荧如豆的灯光下纺花织布所换来的钱供应的。母亲50岁不到,就已满头白发,而且早早地就驼了背。

母爱如灯。多年来,孱弱的母亲像那盏羸弱的煤油灯一样一直在我人生的路途中照亮我前进的路。我常想,啥时间家乡也能用上这锃光瓦亮的电灯就好了,母亲再也不用在这昏暗的灯光下纺花织布了。

在人们殷切的期盼里,电线杆一根根地立了起来,到了村头,到了家门口,我村家家安装了电灯。很快,电就成了村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元素。

不幸的是,我家安上电灯不久,母亲就离我们而去。但是,母亲像那盏煤油灯一样仍然照亮着我前进的每一段路程。

妈妈的故事

妈妈是一个平平常的农村妇女,不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但在我的印象中,妈妈身上有读不完的故事。

妈妈19岁那年,经过一个远房亲戚介绍,认识了比她小一岁的爸爸。那天,妈妈躲在门后远远地看了爸爸,心里十二分的不愿意,嫌爸爸个子太低。那个远房亲戚安慰妈妈:“别看他现在个子低,还正在长呢!再说了,嫁人要嫁个人品好的,这人心眼好着呢,而且还是高中毕业呢?”。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程度的妈妈含含糊糊就答应了这门亲事。尽管到后来爸爸个子一直都没妈妈个子高,妈妈还是和爸爸结了婚。

结婚的时候妈妈20岁。她嫁给了出身清贫,从小失去母爱的爸爸,从此,爸爸和爷爷告别了缺衣少穿的生活。爸爸在村里做民办教师,爷爷又年迈,种地的活都是妈妈一个人完成。她白天种地,晚上纺线,织布,织好布就可以给爸爸和爷爷做衣服,而在这之前,爸爸和爷爷的衣服要不是邻居给的,要么是补了又补的破衣服。一直到我们姐弟三个上小学,一直都穿的妈妈纯手工制作的粗布衣服,虽然不是很好看,但是非常干净。

妈妈一共生养了姐姐、我和弟弟三个孩子。我出生的那天,刚好是正午,屋子里传来响亮的哭声,爷爷高兴地告诉爸爸“这是个男孩,午时子,长大保准有出息”。我三岁那年,爸爸被检查出肝硬化腹水,送到镇上医院的时候,镇医院不愿意接收,妈妈一下慌了手脚。一边是六岁的姐姐和三岁的我,一边是已经病得有气无力的爸爸,还有唉声叹气的爷爷,手边连给爸爸看病钱都没有,我可以想象妈妈当时是多么的无奈与无助。妈妈找家住镇上,条件稍好一点的姑妈商量,最后爸爸送到了离家三十公里的县医院。托了熟人县医院才给爸爸安排了床位,由煤矿退休的姑父照料。安排好后,妈妈就匆匆忙忙回了家,要生产劳动,还要照顾爷爷、姐姐和我。在爸爸住院的那段日子里,妈妈几乎没有时间熬煎,因为她要照顾好爷爷、姐姐和我,还要种地、纺线。两个月后爸爸出院坐长途汽车回到镇上,那天下着小雨,妈妈借了一辆自行车把爸爸从镇上接回来,走进村里,远远望着我和姐姐牵着手踩着泥泞的土路迎面走来,妈妈和爸爸顿时泪流满面。

我相信,好人有好报。小时候家里日子尽管不算富足,但是妈妈爸爸知道节俭过日子,供我们姐弟三个上学。

有一年,妈妈在自己地里洒了一块钱的白萝卜籽,那年雨水特别好,家里收获了不少的白萝卜,简直多得吃不完,妈妈用个架子车,把多余的白萝卜推到镇上去卖,居然卖了十多块钱。就这样无意中妈妈发现种菜比单纯种庄稼来钱快,于是,就种了莲花白、辣椒、黄瓜、萝卜,是家里的经济条件改变了不少。家里不管多苦多忙,妈妈都不忘记鼓励我们姐弟三人好好读书,我们也算没辜负妈妈的苦心,先后都考上大学。

现在,我们姐弟三人都定居在西安,妈妈也慢慢地不再年轻了。不知道是家乡水土的原因还是遗传原因,妈妈的牙齿居然掉了不少,甚至不能吃稍微硬一点的食物,我们多次劝妈妈换上假牙,可妈妈总是以太贵为由拒绝。那年,弟弟买房子手里钱倒不开,我和姐姐都给他资助了点,妈妈知道后,也送来了三万块钱,真不知道她和爸爸怎么攒了那么多钱。妈妈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有点小病都舍不得看医生,一下子拿出来那么多钱,弟弟哭了,说一定要让妈妈过上好日子。

去年,妈妈一下子变老了,稀疏的牙齿已经挡不住唏嘘,我和弟弟专门把妈妈爸爸接到西安,花钱在给妈妈换了假牙,适应期过了以后,妈妈说她想吃花生,媳妇专门跑到市场买了花生,干炒的那种。那天下午,我和妈妈坐在沙发上吃花生,唠着家常,和暖的阳光洒在屋子里,我感觉坐在妈妈身边特别幸福,看着妈妈吃着花生,我还开玩笑:“妈妈您这几年牙齿不好,不敢吃硬东西,这下好了,开始报复性吃花生,逗得妈妈爸爸直乐!”

妈妈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辛苦了一辈子,却从无怨言。我成人了,妈妈也老了。我和媳妇儿商量过了,就让妈妈爸爸住在城里,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这样就好。

一个人的雨季

四月,清明,小雨,山路。

折柳为笛,一声声婉转悠扬的笛音在空荡荡的山路上蜿蜒。

燕儿双双,在水平如镜的湖面轻掠而过。

杨柳依依,把心事折成纸船,放飞在碧绿的湖面,孤孤单单地飘泊。

绿柳,绿湖,绿水悠悠。墨燕,墨字,墨香醇醇。如此幽静的秀色,如此宁淡的美景,在清明时节,纷拥而来。

顺流而上,沿着折折曲曲的小路前行。小雨蒙蒙,山雾渺渺,人烟茫茫。

又到了一个人的季节,一个人思念的季节,一个人缅怀先人的季节。

一束束来自五湖四海的心香,随意飘洒在寂静的天空。各种颜色的鲜花纸钱,四处可见,简约朴实的追悼方式已经成为清明时节对先人的礼节。

山路弯弯,草长树密,花香水清,又是亲近大自然的良好时节,又是适合一个人治疗伤口的良好时机。

上山,寻找灵堂角落里的熟悉面孔,妈妈那写满等待的相片被潮湿的空气遮住了笑颜。轻轻试去照片上的湿气,哽咽的思念已经泣不成声。

抽出写上妈妈姓名的纸钱,缓缓放在那个小小的窗口,摆出妈妈生前最爱吃的果品,翻开雨季里的层层思念。

命运就像一场无法预料的大雨,总在晴天时突然来袭,让你措手不及,来不及带上雨伞,来不及撑开生命里的保护伞,你已经被淋漓的大雨全身湿透。

一段被时光遗弃很久很久的记忆,在这个湿答答的雨季,不经意地被提起。

小时的记忆总是很轻很淡,轻得就像一阵风,淡得就像一场雾,还没有细细品尝童年的无邪稚气,青春的脚步已经步步逼近。

那些与大雨亲密接触的画面,历历在目,因了家境的贫寒,因了条件的简陋,在大雨纷飞的日子里,只能赤着脚飞步跑在粗糙不平的小路上,生怕一不留神会被雨婆婆捉了个正着,留下什么病根。

可能穷孩子的生命力总是特别顽强,在大雨倾盆的早晨,在狂风暴雨的黄昏,几次次与雨婆婆玩你追我赶的游戏。雨势稍大时,便马上冲进人家的屋檐下躲雨,雨势略小时,立刻在雨帘里奔跑。当跑跑停停后,回到家被妈妈骂便成为了家常便饭。

“怎么那么笨?下雨了,怎么不等雨停了再回家?”妈妈总会有意掩饰脸上的担忧,狠狠地责备我。

“我怕太晚回家,你会担心嘛!”我总会拉住妈妈的手,不停地撒娇,直到她脸上的怒火消失为止。

“以后,下雨了,在学校等着,如果雨不停,妈妈会去学校接你回来!”妈妈终于发话了,而且是我最想听,最爱听的承诺。每次下雨天看到同学有的带雨伞,有的穿雨衣,有的则有家长接送,唯有自己什么都没有,心里总感觉酸溜溜的。

妈妈向来说到做到。事过不久,果然接连几天下起了大雨,有一次,我被豆大的雨点吓坏了,生怕冒雨回家会感冒,便一个人留在班里等。那天等到六点多,就在我以为妈妈不会来学校时,我顶起了书包,冲出了教室。

当我跑到校门口时,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在校门口徘徊,啊,是妈妈!我激动极了,迅速跑上去,紧紧地抱住了妈妈。妈妈拉着我的小手,把雨伞往我这边遮,自己的身子都淋湿了……

“妈妈,香快点完了!”儿子的叫声把我从往事中拉回。

捧起心里的缕缕思念,我把涟涟爱意放进康乃馨里,朵朵含苞欲放的花儿,含露如泣,串起我内心的丝丝苦楚。

“妈妈,不知不觉,你已经离开我们快一年了!这一年里,我们都过得很不开心,时常想到你,梦到你,我们真希望能看到你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得幸福快乐!”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希望妈妈能够保佑父亲在一个人的日子里,更加健康地生活下去!

雨声,鞭炮声,哭泣声,声声把心蒸。

烟香,鲜花香,金纸香,缕缕断人肠。

时光的脚步从未停止前进,月复一月,日复一日,又到了清明这个欲断魂的伤感时节,又到了一个人追忆先人,凭悼过往的季节。

生老病死向来是人生字典里不可更替的常用名词,作为一个失去挚亲疼爱的女儿,我每天都以双倍的感恩在这个红尘游荡,我愿意倾尽一腔柔情,交付身边的每一位朋友,期盼梦海的款款深情能够温暖每个孤单寂寞的人。

梦海的思念潺潺不断,流经三月的烟雨,流经四月的红尘,流经春天里的每一处角落。带着阳光般的微笑,与真挚的友爱相融合,不欺不骗,不暧不昧,唯愿自己的真心能够换取友人的三分真心,唯愿自己的真情能够换取友人的三分真情。

亲情之泉在生命里永远流淌,友情之树在生命里永远常绿,爱情之花在生命里永远不谢。带着纯真美好的愿望,我在一个人的雨季里踌躇,渴望再次遇见那个错过的背影,渴望再次遇到那份牵挂的情缘,渴望再次遇到那段隽秀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