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素材 > 最新个性类作文素材

最新个性类作文素材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28K 次

不打扰张爱玲

最新个性类作文素材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到美国定居。数年后,她经朋友介绍到柏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就职,学校安排台湾学者陈少聪给张爱玲当助手,两个人同在一个办公室办公,中间只隔着一层薄板。陈少聪在外间,张爱玲在里间。陈少聪发现,也许是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张爱玲很自闭,极不喜欢与人交往,刻意躲避着人群。了解了张爱玲的这种心理,陈少聪便刻意减少和张爱玲接触的机会,"我尽量识相地按捺住自己,不去骚扰她的清静,除非她主动叫我做什么。"

陈少聪总是把需要给张爱玲的资料卡片整理好,用橡皮筋扣好,隔一段时间,趁张爱玲不在的时候,放在她的办公桌上,以此种方式来减少和张爱玲的接触。因为张爱玲的办公室在里间屋,陈少聪的办公室在外间屋,所以张爱玲每天来上班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和陈少聪打个照面,不得不微笑一下或点头致意,但陈少聪发现,即使这种场面上的微笑和点头,张爱玲也极不情愿。于是陈少聪又采取了一个措施,每天接近她到达之时,便索性避开一下,暂时溜到图书室里去找别人闲聊,直到确定她已经稳妥地进入她的孤独王国,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

【多维解读】

1.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的时候不影响他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陈少聪的行为,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格的另一种魅力。

2.融入社会。不管有多大的成就,也不管曾经遭遇了多大的挫折,将自己禁锢在与世隔绝的世界里,总不是好事。融入社会,或许生命才会是另一种精彩。

【适应话题】

尊重、关爱、细节、沟通、交流、个性、人格。

做好事何必张扬

从当年的当红小生到今天的三栖明星,温兆伦一直保持着相当的热度。这位素有慈善家美称的香港影视界巨星,前段时间却遇上了一场与前所未有的尴尬。据媒体介绍,温兆伦到四川广安为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小女孩捐款,不过向捐款箱里投进的红包不超过150元。和他动辄上百万的收入相比,真是完全不成正比。这样的数字,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引起了不少网友的不满。一时间,称温兆伦太吝啬的言论,在网络上铺天盖地。

面对采访,他告诉记者,自己做了很多善事,都是非常低调进行的,他并不是一个求名的人。他认为艺人做善事的目的,是为了呼吁更多的人来做好事,而不是在乎明星拿出多少钱来。网友们后来才知道,那天做的事情,都是主办方安排好的,他根本不知道里面有多少钱。得知那个女孩子的病还要花很多钱,他表示以后会继续帮助她。对于熟悉他的人来说,知道他其实早已将慈善作为毕生事业。早在2002年,就开始担任中华骨髓库的形象大使,并且一直坚持了九年。他表示,如果有一天老天要我走了,我的器官还能帮助到别人,我觉得非常值得。2011,他就获得了"最佳公益慈善形象大使"称号。

【多维解读】

1.弘扬正气。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去献爱心,却喜欢对献爱心的人进行无端指责。与那些人相比,低调的温兆伦,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慈善。

2.低调之美。不同的态度,往往决定着人格的高低。有的人虽然做着好事,却只是为了博取他人的喝彩;有的人虽然在默默付出,却只是为了内心的安宁。

【适应话题】

低调、人格、善良、关心、冷静、正气、帮助、付出。

"您也十分渺小"

徐悲鸿小时虽然家境贫寒,但他聪明好学,六岁时便跟着父亲读四书五经,后来又学绘画,进步很快。随着阅历的增加,徐悲鸿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绘画技艺方面的匮乏,于是决定拜师学艺。有一天,他兴冲冲地拿着自己的画作,找到一位非常有名的画家门下,想请自己敬仰的前辈画家指点一二。这位画家看着眼前这个无名小卒谦卑的表情以及朴素的装扮,连画轴都没打开,便傲慢地说:"我事务缠身,没有时间应付,你请回吧。"

徐悲鸿看着那位画家,一字一顿地说:"大师,您现在站在山顶,往下俯视我辈无名小卒,的确十分渺小;但您也应该知道,我从山下往上看,您也十分渺小!"徐悲鸿谦虚而不失尊严的话语,让这位大师顿时刮目相看。他从这位不卑不亢的年轻人身上,看到了一股非凡的力量,感觉徐悲鸿绝非常人,一定大有前途。于是真诚地握着徐悲鸿的手说:"小伙子,有前途,我看好你。"经过画家的辅导,徐悲鸿画技得到了快速提高,后来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再加上自身的勤奋,()人生的命运得到了彻底地改变,成为了中国艺术绘画界的顶级大师。

【多维解读】

1.保持尊严。有的时候,你即使刻意地放低自己,也无法博得他人的一次回眸。生活就是这样,若无平视,就永无对等。2.帮助他人。或许你只是一次不经意的付出,他人得到的却是柳暗花明的幸福。能帮就帮吧,要知道,你帮助了他人,自己也会收获心灵的快乐!

【适应话题】

平等、尊重、自尊、力量、改变、成功、请教。

不一样的日本作家

大江健三郎,一位世界级作家,也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后第二位访华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与诸多来华的大师不同,他选择与中学生谈心。面对北大附中的师生,他讲到自己在智障的儿子身上重拾的希望,讲到因日本领导人参拜神社而被阻碍的和平的希望,讲到他拖着老迈之躯四处宣讲和平未来的不灭的希望。他说,"这些话必须要对年青一代讲,甚至是尚处于孩童年龄的年青一代讲。"言语之中流露出的中国情结,令人动容。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华裔旅日作家毛丹青撰文,追忆了一个小故事。十多年前,文学大师大江健三郎来到北京时,准备前去拜访中国作家莫言,有个摄制组跟踪拍摄。那天北京的天气虽然晴好,但是气温极低,呵气成霜,在王府井大街上,大师正在接受摄制组采访。这时,旁边不远处站着一个人,他一直静静地看着大师接受采访。尽管天寒地冻,但是他只是把大衣时不时地裹一裹,继续等待,直到大师完成了采访,他才上前与大师握手。大师这才知道,原来这个人就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后来,大师在赠给崔永元的书籍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我看到你在人群中长久等待,从中我感到了你的忍耐力。"大师还向随行翻译毛丹青表达着对崔永元的赞赏,他说:"他是位绅士。"

【多维解读】

1.悲天悯人。对于生活,普通人只拥有一双常常会熟视无睹的眼睛,而大师往往拥有一颗时刻都能悲天悯人的心灵。两件小事,让我们见识了伟人的情怀。

2.细节出彩。要展示人格的魅力,其实无须你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或许只是几句寻常的话语,或许只是几个寻常的动作,便树起了自己美好的形象。

【适应话题】

细节、小事、寻常、美好、感动、情怀、形象。

为音乐下跪

李宗盛作为华语流行乐坛的首席金牌制作人,不仅创作了《真心英雄》《爱如潮水》等大量经典歌曲,还发掘了莫文蔚、品冠、梁静茹等一批知名歌手,有华语流行音乐教父之美称。当年滚石公司签约了比他晚出道几年的赵传,请李宗盛亲自出山写歌。李宗盛了解到赵传刚刚失恋,便结合他高亢沙哑的嗓音以及略显"沧桑"的长相,打造了一首《我终于还是失去了你》。

歌词写好之后,在如何演绎上两人发生了严重分歧,谁也不肯让步,争执达到了白热化。固执的赵传在录音棚里,坚持要按自己的想法演唱这首歌曲。李宗盛特别生气。好不容易等到休息时,他怒气冲冲地闯进录音棚,把现场所有的人都被吓坏了,大家以为两人一定会打起来。出乎意料的是,李宗盛大步流星走到赵传面前,一言不发,竟然"咕咚"地跪了下来。赵传一时愣住了,他没有想到,李宗盛老师对音乐会是如此执着,也不由"咕咚"一声跪了下来,两人抱头痛哭。待平静之后,两人又手挽手站起来,继续一起商讨。经过两人反复精心的打磨,歌曲一经推出,立刻受到无数歌迷的追捧。多年之后,赵传回忆起当年和李宗盛的那次争执,他饱含深情地说:"我们都视作品为自己的孩子,我们跪的并不是彼此,而是对艺术的执着。"

【多维解读】

1.相互沟通。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与生俱来的朋友,也没有不可调和的敌人。只要你肯放下所谓的自尊,坦诚面对,没有越不过的鸿沟。

2.执着追求。对音乐的执着,不仅让两位音乐巨星找到了深厚的友谊,更让他们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宽,谱写出了与众不同的辉煌。【适应话题】

感动、追求、梦想、个性、打磨、交流、沟通、道路。

"我没有什么了不起"

有一次,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到基层调研。就在他快离开的时候,一个小孩不顾保安人员的阻拦,挤到了总统面前。克林顿弯下腰来,拍了拍他的肩说:"小伙子,你有什么事?"小家伙挠了挠头,怯怯地说:"我想得到您的签名!"克林顿高兴地答应了孩子的要求。可拿到签名后,孩子没有说一声感谢,也根本没有离开的意思,没有人知道小孩想干什么。这时小孩伸出手,急切地说:"总统先生,我还想要三张签名。"

"还签三张",克林顿一时愣住了,他不明白,小孩要那么多签名干什么。孩子说:"我只要一张,不过我想拿另外三张去换一张迈克尔·乔丹的签名照。"孩子猛然说出来的这句话,让在场的人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当克林顿明白了孩子的用意后,很快笑着说:"当然可以。我的侄子也很喜欢迈克尔·乔丹,我给你签六张,请你替我侄子也换一张他的签名照,好吗?"这时人群中响起了愉快的笑声。回到总统府后,克林顿给夫人希拉里饶有兴致地讲述了这件事。希拉里说:"先生,我佩服您的聪明,也佩服你的低姿态,不过我想提醒您的是,做人做事要看清自己——你没什么了不起!"后来,在克林顿办公桌上,多了一块醒目的提示牌,上面写着:"Idonothaveanythingremarkable."

【多维解读】

1.放低姿态。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不在于你位置的贵贱与财富的多少。有时你自命不凡,他人却嗤之以鼻;你低到尘埃,他人却能将你捧在手心。

2.清醒认识。在这个世界上,绝于完美的圣人,亦无无缺的总统。能够从一件小事中认识到自我的不足,这便是克林顿不同寻常的地方。

【适应话题】

清醒、认识自己、改变、转身、成熟、成长、提醒。

一种文化的痛苦

随着《后会无期》的热播,韩寒再一次成为争议的焦点。曾几何时,在不经意间韩寒就如同遭遇了他不喜欢的刘谦魔法,一下子变成了公共知识分子。许多媒体和网站封他为"年度风云人物","80后意见领袖"、"当代鲁迅".短时间内能够获得如此多的桂冠,只是因为近两年他在博客上发表了一些小杂文,内容涉及了公共社会中的公共事务和公众瞩目的一些问题。

大家或许还记得,韩寒与陈丹青在湖南卫视《零点锋云》节目中炮轰众多文学大师的情景。韩寒说:"老舍和茅盾,他们的文笔都很差。"事后韩寒又在博客上解释说,自己把老舍和巴金搞混了。《亚洲周刊》记者采访他,问他是否读哲学和社会学方面的书,他回答说,这类书我完全看不下去,这七八年我已经很少看书了,还说初中时读过《十万个为什么》。虽然韩寒写过一些小说,销量也很可观,有很多"粉丝",而充当公共知识分子是另一回事。以《十万个为什么》打基础,怎么能影响社会舆论的形成与走向呢?怎么能对随时发生的社会重大事件正确表态呢?当韩寒被捧为"大师"的时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的痛苦。有人认为,韩寒还谈不上是什么公共知识分子,只不过是80后少年通俗作家,当然他还是一名优秀的赛车手。

【多维解读】

1.扎实根基。我们并不排斥韩寒在文化领域取得的一些成就,但这些成就的取得,断然不是拒绝阅读或排斥传统文化的结果。学习传统文化,尊敬文化前辈,进一步奠定基石,或许是韩寒突破自我的新方向。

2.正视自我。在这个崇尚个性张扬的年代,被人称为"大师"或"领袖"并非难事。不过这仅仅是一种称谓,与真正的"大师"或"领袖"或许是两码事。

【适应话题】

文化、传统、尊重、阅读、个性、清醒、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