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手抄报 > 一年级迎新年春节手抄报资料

一年级迎新年春节手抄报资料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6W 次

  春节歌谣谚语,独特的风俗民情

一年级迎新年春节手抄报资料

春节期间,不少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民情,留意当地的一些俗语和歌谣,就能感受到这些风俗民情的一番味道。

晚辈给长辈拜年讨红包,这一春节习俗在大江南北大同小异。在福州,有儿歌唱道:“拜年拜年,要橘要钱”。“橘”在福州方言里与“吉”谐音,“要橘要钱”也就是“大吉大利,红包拿来”之意。在莆田,有谚语说:“初一早喝面汤,出门逢雨衣不干”,这恰好反映出,当地人正月初一吃面不喝汤的风俗。

“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首流行于闽南农村的歌谣唱出的是当地名为“过火群”的除夕习俗。除夕时分,闽南农村家家户户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男人们则依辈分跳过火焰,边跳边念。“过火群”的习俗寓意烧掉旧岁邪气,迎来大吉大利的新年。

在厦门,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正月初三这一天无客登门,晚起无妨。厦门的这一习俗相传始于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厦门官兵因过年而疏于守备,倭寇乘机攻城,厦门军民奋起抗敌,激战两天三夜,倭寇败退,但厦门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遗体,顾不上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厦门人把这一天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当地特有习俗。

描写春节的诗句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除夜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岁除夜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新年有感 〔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甲午元旦〔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更多热门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2016迎新年小学生手抄报

2.2016年小学生一年级元旦手抄报

3.一年级辞旧迎新春节手抄报资料

4.一年级猴年新年春节手抄报资料内容

5.2016年小学生关于新春迎新年手抄报资料

6.2016迎新年手抄报内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