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日志 > 观察细胞日记(通用5篇)

观察细胞日记(通用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3K 次

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体会吧,立即行动起来写一篇日记吧。那么日记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察细胞日记,欢迎大家分享。

观察细胞日记(通用5篇)

观察细胞日记 1

大家一定都没有见过细胞吧!细胞是只有用显微镜才能够看到的。自从学习了生物这门学科后,我对细胞有了更深的了解。

那节课上,生物老师(我们都称他为“干爹”)带领我们做了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准备(洋葱鳞片叶或新鲜黄瓜,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盖玻片,显微镜)后,我们开始了实验。

实验过程如下

第一步: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第二步: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第三步: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内侧撕下一小片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载入玻片上的清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第四步: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影响观察。

第五步: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第六步: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侵润标本的'全部。

“干爹”带领我们快乐地做完了前六步实验,最后一步就是观察了。我迫不及待的想看一下植物的细胞,我猜了又猜,还是想不出植物细胞将会是怎样的,不管长什么样子,一定很有趣。经过了慢长的等待,终于到我了。听前面的同学说,植物的细胞非常的好看。我睁开左眼,对准显微镜的目镜,朝里面看去。哇塞!我叫了起来,显微镜里简直是一个新的视野,里面有黄色的道道和黄色的斑点,其它地方都是白色的,真是太好看了。唉,真是可惜,我只能够看一眼,要是能多看一会儿该多好啊!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显微镜。

没想到这看不见的小东西也这么的漂亮。真是生活处处皆学问啊!

观察细胞日记 2

10月14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就在这天,我第一次看到了细胞!

那天的生物课在下午。当我得知我们今天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我高兴得几乎把手中的生物书给抛起来。要知道,我这人天生对生物感兴趣,小时候就爱蹲着看蚂蚁;长大了,我更是对生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所以,能看到细胞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喜讯。

下午,我早早地来到了生物实验室。很多同学已经在实验室里面了,都在叽叽喳喳地谈笑着。我来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我看到前面有一盘实验材料,是一片洋葱,一块番茄和一小片儿黄瓜。摆在正中的当然是老大显微镜啦!显微镜旁边,还有一小瓶碘稀液,一个烧杯和一支滴管。另有载玻片和盖玻片各三片。

老师讲完实验步骤之后,就到了做实验的时候了。我激动极了!首先,我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起一块载玻片,用纱布擦净;接着,我把烧杯装满水,用滴管吸出一些水,小心地在载片中央滴了一滴水。做完这些后,就要取实验材料了。我又拿出镊子,从盘子里拿了洋葱,在洋葱的.内表皮处撕下了一片薄如蝉翼的表皮。把洋葱表皮放置在载玻片的的水滴上后,我用纱布擦净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边小心地接触水滴,然后才慢慢地盖上盖玻片。然后,就到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染色。按同样的方法,我用滴管从碘稀液中吸取了一小滴,然后滴在了玻片标本的一边。现在就要用吸水纸从一边吸引,使碘稀液均匀地浸润标本的全部。这样,一个玻片标本就做好了,

现在就可以观察细胞了!我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双眼从目镜里看着,调好了聚焦。我迫不及待地从目镜里看去——我看到细胞了!它们一个一个地整齐地排列着,就像一块块的城砖,使我不由得想起长城的城墙。每个“墙砖”的中间,都有一个黄色的小点儿。这就是细胞核了!我久久地凝视着那“城墙”,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我看到了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微观世界”!

即使那堂课过去了很久,我心里还总是不忘那微观世界。它就像一块磁石强烈地吸引着我。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科学的魅力”!

观察细胞日记 3

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做过许多实验,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实验名叫‘‘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在实验开始前,老师先教我们如何制作:先用小刀割下一片指甲盖大小的‘‘井’’形洋葱皮,把它放到载玻片上,再在载玻片上滴几滴水,把盖玻片盖到载玻片上,接着用吸水纸把载玻片旁的水吸干,再调一下显微镜就完成了。过了一会儿,老师说:‘‘你们猜猜会看到什么?同学们有的说会看到细菌;有的.说会看到细胞?总之,同学们是各执己见,谁也不肯让谁。老师听了我们各自的见解后,笑了笑,说:‘‘下面开始实验。’’同学们高兴极了,组上的同学更是积极,有的调反光镜,有的割洋葱皮,个个忙的不亦乐乎。可是,实验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在割洋葱皮时就遇到了困难。割洋葱皮的那名同学一下割的太厚,一下又割的太薄,一下又被辣出了泪。组上的同学都被急的大眼瞪小眼,我也急了,把小刀和洋葱抢了过来,随便割了几刀,竟然成功了,我高兴的手舞足蹈。但我们没想到,割洋葱皮更难,负责这部分的同学不论怎样调,目镜里始终是黑黝黝的,什么也看不见,组上的同学也都试了试,都不行。我们只好厚着脸皮去请教别的组的同学,他们说:‘‘要先把反光镜对准光,再?’’‘‘哦,对呀,着么重要的一步怎么被我们给忘了呢?’’组上的同学顿时恍然大悟,连忙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做。突然,我听到一位组员大叫:‘‘我看见了,看见了,你们快来看呀!’’我连忙凑了过去,看见了许多蜘蛛网似的小网,我急忙把老师叫了过来,老师看了,说:‘‘真不错,你们组是第一个用显微镜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的组。’’我们听了,觉得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我非常喜欢这次实验,因为这次实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认真思考,敢于实验,不管做什么事都一定能成功。

观察细胞日记 4

自从那天汤老师给我们讲显微镜起,我就一直对那个新鲜玩意儿充满了期待和兴奋。今天,汤老师要带着我们去实验室使用显微镜来观察细胞,我们全班都高兴极了!

一路上,大家都满怀期待,我也不例外。想到上次汤老师带到教室里的显微镜,自己马上就能亲手操作它了,心里不免有一点小激动。

怀着这份激动的心情,我们来到了实验室。大家纷纷就座,只是眼睛都好奇地注视着桌子上带有包装盒的显微镜,有些同学则忍不住地触碰了一下,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第一次见鸡蛋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好奇,这样的兴奋。渐渐地,教室安静下来,汤老师站在讲台上,细心地重复着操作显微镜的`步骤以及实验的部分用具如何使用,她还特地再次为我们讲解如何操作实验汤老师把准备工作都做全了,我们依着步骤,开始做实验了。

首先是将显微镜拿出来对光。我们小心翼翼地拿出显微镜,将它对准窗户阳光正好射进来的方向,将它放在桌子上。接着,就开始对光了。我们让一个同学来将显微镜进行对光的调节移动,只见她一只眼对着显微镜上的目镜,一手拿着镜臂,另一只手将反光镜轻轻地移动,忽上忽下的,嘴里还说着:我怎么没看见光圈?哎呀,怎么搞的?经过一番努力的寻找、对光,她终于看到了个亮光圈,我们长舒了一口气,继续实验。我们将已经制作好了的洋葱表皮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再慢慢地移动显微镜上的调节旋钮,这移动的方向和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我们将物镜调焦完毕后,便进行了观察,我对准显微镜的目镜,清楚地看见了洋葱内表皮上一格一格排列非常整齐而且有秩序的小格子,每个格子上似乎都有一颗近似圆形的东西,我兴奋极了!但还伴随着不解和疑惑,我在心里想着:这内表皮上到底是什么东西?那圆形是什么?细胞呢?还有

实验完后,汤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原来,这内表皮上的小圆点就是细胞核,那一格一格的其实就是细胞,细胞的细胞壁就是那一条条分隔开的线条,细胞里还有细胞液听了汤老师这一系列的详细解说,我们个个都受益匪浅。通过这次的实验,让我们收获很多。

这次动手实验,不仅让我们大开眼界,还让我们增长了不少的知识,对科学产生了愈来愈浓的兴趣。

观察细胞日记 5

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有细胞,而别的生物也不例外。上次我们在科学课上观察了各种细胞,血液细胞是像糖一样,而在水中的微生物的细胞却大不相同。

但是细胞要怎么观察到呢?绝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微小,超出人的视力极限。观察细胞必须用显微镜。但是,在认识到细胞的客观存在之前,还无法知道在显微镜下观 察到的对象就是细胞。所以 1677年列文虎克用自己制造的简单显微镜观察到动物的“精虫”时,并不知道这是一个细胞。细胞(cell,源于拉丁文cella原意为空隙、 小室)一词是1667年R.胡克在观察软木塞的切片时看到软木中含有一个个小室而以之命名的。其实这些小室并不是活的结构,而是细胞壁所构成的空隙,但细 胞这个名词就此被沿用下来。在细胞学的启蒙时期,用简单显微镜虽然也观察到许多细小的物体──例如细菌、纤毛虫等,但目的主要是观察一些发育现象,例如蝴 蝶的变态,精子和卵子的结构等。

由于受当时的显微镜的局限,观察不够精确,加上宗教信念的束缚,这些观察结果反而支持了先成论的教条。有的人声称在精子中 看到了具体而微的'“小人”,认为由此发展成将来的个体──唯精论者;也有的人认为“小人”存在于卵子中──唯卵论者。先成论的影响持续了100多年,阻碍 了人们在R.胡克的基础上对细胞进一步了解,直到1827年К.M.贝尔发现哺乳类的卵子,才开始对细胞本身进行认真的观察。在这前后研制出的无色差物 镜,引进洋红(carmine)和苏木精作为使细胞核着色的染料以及切片机和切片技术的初创,都为对细胞进行更精细的观察创造了有利条件。

所以要观察细胞,得先会使用显微镜。显微镜要在合适的光源下观看,先低倍镜确定位置,在高倍镜仔细观察确定位置时,物体左偏向左移,右偏向右移。细胞还蕴藏着我们许多还不知道的知识,所以还需要自己去学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