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日志 > 做人应当稳住心气,宠辱不惊经典日志

做人应当稳住心气,宠辱不惊经典日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4.15K 次

成功时不要居功自傲,要学会宠辱不惊。功成名就时更要稳住心气,能够适当地将荣耀会给其他人一些,甚至为了明哲保身,功成身退也不失为良策。

做人应当稳住心气,宠辱不惊经典日志

——-题记/飞

人生就是受苦受难的过程,这个观点不知道有多少人认同,但要谋求发展,必须“稳步前进,谦虚谨慎,宠辱不惊”是每个人都毋庸置疑的。因为成大事者必备的就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沉着。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智慧超群,谋略过人的谋士——荀攸,他辅佐曹操二十余年。期间讨袁绍、擒吕布、定乌桓,他从容不迫地谋划战争策略,处理军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直到辅佐曹操统一北方,他始终在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处于稳定地位,原因就在于他能够稳住心气,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他都不会乱了方向。

曹操曾对荀攸这种底调做人的心态用一段话作出了精辟的总结:“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通过也。”由此可见,荀攸的智慧过人,他对内对外,表现的.迥然不同。对内,他用过人智慧连出妙策;对外,他用坚强的意志奋勇当先,不屈不挠。但却从不邀功,不争权位,表现的谦虚谨慎,宠辱不惊,甚至还掩盖他的功绩。

在曹操谋取袁绍冀州时,荀攸前后谋略了十二种策略,使得曹操顺利的打败袁绍。但当有人问起他当时的情况时,他的回答极其出人意料,他说他什么都没做。即使史家称赞他是“张良、陈平第二”时,他仍然闭口不提自己的卓著功勋。

也是由于他的宠辱不惊的心态,才使他深受曹操宠信二十余年,直到建安十九年在从征中善终而死,还是没有一人在曹操面前谗言陷害,更没有让曹操不悦的行为,这在历史上非常罕见。在他死后,曹操痛哭流涕,说:“孤与荀公达周游二十余年,无毫毛可非者。”

宠辱不惊的底调处世方式,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不知喜怒哀乐。事实上,它是通过多做事少说话、沉着冷静的将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宠辱不惊,稳住心气还能够保命安身,得以善终,这又何乐不为呢?

西汉初年,在连年战争导致人口锐减,经济萧条,国家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汉高祖赐予功勋卓著张良,富饶的齐地三万户为封邑。张良在这种情况下,毫不犹豫地婉言谢绝了高祖的厚赐,这种明哲保身的良苦用心堪称至极。高官厚禄的确诱人,但是低调做人的本色不能丢弃。如果你拥有名利就沾沾自喜,失去名利就黯然神伤,那么,你永远也只是外物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