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课文 > 别无长物的典故

别无长物的典故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6W 次

长物: 多余的东西。除一身必不可少的东西而外,没有别的多余之物了。源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别无长物的典故

东晋时,有两个人在社会上都很有名气。一个叫王恭(字孝伯,曾历任大官),一个叫王大(即王忱,字元达,小字佛大,亦称阿大)。王大与王恭同族,王大辈分高,王恭是他的族子。按当时的习惯,王大辈分高,称王恭为“卿”。

有一次,王恭从盛产竹子的会(kuài)稽(今浙江绍兴)回到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王大去看望他,见他坐的一张大竹席子舒适、美观,心想,他从盛产竹子的`地方来,这样的好席子一定带回不少,于是请王恭送一张给他。

王大走了以后,王恭便让人把竹席给王大送去。其实王恭仅有这一张竹席,此后,读书、吃饭仍坐在草席上。王大知道后,十分吃惊,他找到王恭,非常抱歉地对他说:“我原以为你有多余的竹席,所以才开口向你要一条,想不到你只有这么一条。”王恭回答说:“你还不怎么了解我。我在生活上是不十分考究的,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后来,人们从“无长物”引申出“别无长物”一语,形容某人生活简陋,或称赞人清正廉洁

又作“身无长物”“家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