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课文 >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9W 次

《哈姆雷特(Hamlet)》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1] 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内容简介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就读时突然接到父亲的死讯,回国奔丧时接连遇到了叔父克劳迪斯即位和叔父与母亲乔特鲁德在父亲葬礼后一个月匆忙结婚的一连串事变,这使哈姆雷特充满了疑惑和不满。紧接着,在霍拉旭和勃那多站岗时出现了父亲老哈姆雷特的鬼魂,说明自己是被克劳迪斯毒死并要求哈姆雷特为自己复仇。随后,哈姆雷特利用装疯掩护自己并通过"戏中戏"证实了自己的叔父的确是杀父仇人。由于错误地杀死了心爱的奥菲莉亚的父亲波罗涅斯,克劳迪斯试图借英王手除掉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趁机逃回丹麦,却得知奥菲莉亚自杀并不得不接受了与其兄雷欧提斯的决斗。决斗中哈姆雷特的母亲乔特鲁德因误喝克劳迪斯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而中毒死去,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也双双中了毒剑,得知中毒原委的哈姆雷特在临死前杀死了克劳迪斯并嘱托朋友霍拉旭将自己的故事告诉后来人。

  创作背景

十六、十七世纪之交,英国正处在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是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转折。

伊丽莎白统治的繁荣时期,资产阶级支持王权,而王权正好利用资产阶级,两方面不仅不对立,还结成了暂时的同盟。由于政局比较稳定,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这种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虽然加速了封建社会的崩溃,却仍然是依靠残酷地剥削农民来进行的。詹姆斯一世继位以后,专制集权被进一步推行,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抗遭到了大肆镇压。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秩序,同时为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莎士比亚的创作正是对这个时代的艺术的深刻的反映。

《哈姆雷特》是借丹麦八世纪的历史反映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当时的英国,如前所述,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而《哈姆雷特》正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剧中哈姆雷特与克劳迪斯的斗争,象征着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与反动的封建王权代表的斗争。通过这一斗争,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同英国黑暗的封建现实之间的矛盾,揭露了英国封建贵族地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殊死较量,批判了王权与封建邪恶势力的罪恶行径。[4]

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进入了“人”的觉醒的时代,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开始动摇。在“个性解放”的旗帜下“为所欲为”,这是当时的一种时代风尚。这一方面是思想的大解放,从而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大发展;另一方面,尤其是到了文艺复兴的 晚期,随之产生的是私欲的泛滥和社会的混乱。面对这样一个热情而又混乱的时代,人到中年的莎士比亚,已不像早期那样沉湎于人文主义的.理想给人带来的乐观与浪漫,而表现出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哈姆莱特》正是他对充满隐患而又混乱的社会的一种审美观照。

  《哈姆雷特》经典台词

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a question.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世上本无所谓好和坏,思想使然。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我们常装出信仰的表情和虔诚的举动,却用糖衣来包裹恶魔的本性。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成功的骗子,不必再以说谎为生,因为被骗的人已经成为他的拥护者,我再说什么也是枉然。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凡事需多听但少言;(Give every man thy ear, but few thy voice;)

聆听他人之意见,但保留自己之判断。(Take each man's censure, but reserve thy judgment.)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当悲伤来临的时候,不是单个来的,而是成群结队的。(When sorrows come, they come not single spies, - but in battalions.)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我可残酷,但不可无良心;(Let me be cruel, not unnatural;)

我可用语言的利剑来刺戳她,但决不用真刃。(I will speak daggers to her, but use none.)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少量的邪恶足以抵销全部高贵的品质,害得人声名狼藉。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不要只因一次挫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一切事情都不能永远保持良好,因为过度的善反会摧毁它的本身,正像一个人因充血而死去一样。想做的,想到了就该做,因为旁人弄舌插足、老天节外生枝,这些都会消磨延宕想做的愿望和行动;该做的事情一经耽搁就像那声声感慨,越是长吁短叹越会销蚀人的精力和志气。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