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设计 >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热门】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热门】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3W 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热门】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2.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

2.领悟其中的道理,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得到启示的习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手指》。

2.齐读课题。

3.引导全班读“导读”。

4.指名反馈:读懂这篇文章,就是要弄懂哪两个问题呢?

二、同桌交流,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初读,解除字词障碍。

2.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出示提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3.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感受内涵。

过渡:文章主要写了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具姿态,各有长短,那么他们各自都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1.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找句子,理解,同时完成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启示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1)找出写各手指长处的句子,读一读,并理解。

(重点体会表现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特点的句子:a抓住“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等词语;b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这里起的作用;c感情朗读。其余句子略加点拨。)

(2)找出写各手指短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师简单点拨。

2.议一议:

(1)你喜欢其中哪个手指头?为什么?那么让你只保留这个,其他不要怎么样?为什么?

(2)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你现在还认为你说的那根手指最有用吗?

(3)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关系的?从哪里知道的?(最后一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4)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升华内涵。

(1)团结为什么能使力量变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发挥各人的作用,凝聚成一股合力;大家互相学习,互相支撑等。)

“团结就是力量”

(2)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最优效果,从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a.造房子,既需要房梁也需要椽子、砖块……方有方的好处,圆有圆的作用。

b.社会职业分工情况:既要有教师、医生、科学家,也要有工人、农民、清洁工,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自食其力,为社会尽一份责任,都是高尚的,值得尊重和尊敬的。

c.火箭上天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但少不了其中的任何一环,任何一环一个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全局失败。只有每个直接和间接参与者团结合作才能成功。

d.班级大扫除的分工,扫地,擦玻璃,抹桌子,倒垃圾等缺一不可。

四、品读课文,感悟写法,迁移运用

1.你喜欢读这篇文章吗?为什么?

意味深长:受到深刻启发有趣:语言幽默、生动。(拟人、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快速找出这类句子,朗读回味。)

2.(课件出示)“阅读链接”的小诗《手》,自读感悟。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人。1941年进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1925年创办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对我国的艺术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丰子恺最负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注意用语言状物绘形,表现视觉色彩。他写散文,总是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表达自己的感受,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在朴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倾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而引起共鸣。

五、作业布置

小练笔,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学习本课的写法写一写,写出事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悟。(如:五官的对话;标点符号的争论;文具的争吵等。)

六、板书设计

手指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团结就是力量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补充板书:26郑和远航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4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出示投影片)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三)精读课文

1.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馈,交流。

②指导朗读。出示投影片: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b.角色表演。

2.自学第4、5自然段。

(1)分组讨论: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导朗读。

①练读第4自然段,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读一读。

③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

④组织讨论,反馈。

(四)略读第6、7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体会: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对郑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

3.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4.组织学生反馈、交流。

(五)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主要内容

2.你能试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吗?

3.分小组反馈,交流。

4.总结:我们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

六、教学结束:

1.完成习字册上的练习。

2.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互相交流。板书扬帆起航第一次远航友好交流26郑和远航(详写)战胜凶险其余六次远航(略写)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2、 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

1、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从中领悟到读书的方法和背课文的好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情感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四、合作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说一说课文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

五、重点品读、感悟。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对背课文一直是充满热情和兴趣。第一部分中,因为所背内容简单有趣,在作者看来背书就像唱歌一样。可随着课文越学越多,越来越长,背书的难度不断加大,又是什么使作者对背书仍然充满热情呢?请自由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思考这个问题。

2、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自主思考。

3、全班交流。(以下为预设的教学板块,不分先后顺序。)

(1)所背课文隽永有趣。

品读义小引用的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厂,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结合文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匆匆》的喜爱。

指导学生把感受带进朗读。

(2)教师的示范激发了“我”背书的兴趣。

扣住“一字不差”体会作者当时的惊奇、佩服。教师可以适当介绍《匆匆》,让学生认识到

一字不差地背下《匆匆》并不容易。

指导朗读,突出“一字不差”。

(3)妈妈的激励。

“妈妈拿着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引导学生关注妈妈的语气,体会到“平静”的语气说明妈妈的分析理智客观,还要体会到妈妈的责备之情。

“妈妈接着说:‘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啊,就让背。’说完,她就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师可以以结合作者引用的妈妈背的孔子名言展开教学:指名读读孔子的这句名言;教师给出这句话的译文;比较古文和译文,体会背古文的难度较大。

“我听着很新鲜,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背得那样起劲。”理解“容光焕发”,说说为什么妈妈背得容光焕发,那样起劲。

再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感受。

4、小结:虽然背书是个艰难的过程,但作者多找积极因素,不断树立背好课文的信心,童年的学习生活也因此变得趣味横生。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4

《酿》是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下面是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酿》教学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教学内容(课题或章节内容):16酿

二、教学目的的要求:(第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受到感染。

三、教学重点、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人物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四、教学时数:二课时

五、教学准备:1、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含教法及要求)

一>回顾全文

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全文写了件什么事?

二>默读课文,用笔画出“东东”心理变化的句子。

三>引导质疑

1、指名读,东东心理变化的句子。

2、出示:

①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

②第二天语文课,看见老师一进教室,东东就有些紧张,难为情地低下了头,生怕老师看他。老师站在讲台上,坦然地环视一下大家,清澈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他吓得突突乱跳,一动不动,担心老师挑他的毛病……

③他高兴地坐下,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他想,要是这时能返回家去,那该有多好啊?这样,他就可以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

[①]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东东心理有担心、紧张、高兴)

[②]读出这种心理变化。

[③]再读东东心理描写,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四、深入学习课文

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带着问题读文,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

二>随机点拨,指导朗读。

1、东东办什么会感到委屈?

出示:

下课时把教案放在窗台上,不是跟男生掷飞碟,就是同女生跳橡皮筋。

①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到这是怎样的一位女教师。

2、下课时,她还可能和同桌一起玩什么?

你能用“不是……就是……”说说吗?

这样的'教师你喜欢吗?

3、带着喜爱之情,再读读这句话。

4、想象一下东东听到老师的朗读,他联想到什么?

填空题目:

听着老师的朗读,东东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听到了,他真想 。

5、这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教学水平高)

6、怀着敬佩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7、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为什么?

五、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觉。

六、作业。

请你和家人说说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酿:

东东:委屈害怕激动

老师:承认错误(真诚)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课文。

(1)针对第2自然段。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板书:举世闻名

举世闻名,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这个词说明了圆明园是一座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的皇家园林。

②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弄清楚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进一步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清哪里是“月”,哪里是“星”。

(2)针对第3自然段。

细读第3自然段,在网上搜集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板书:建筑风格

①圆明园中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边想象画面。(出示课件4)

A总写:

板书:……有……也有……有……也有……

B举例

板书:如,海宁的……,苏州的……,杭州的……

②园中不仅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出示课件6)

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列举了哪些?

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师总结: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不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有山乡村野。

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期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板书:美----赞叹

(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四、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1、在网上搜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了解历史。

2、继续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在圆明园前面填一个词。

________的圆明园

(出示课件11)

(举世闻名 金碧辉煌 诗情画意 建筑雄伟 万园之园……)

二、深入领悟。(出示课件12)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之情。

2、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这个自然段运用了总分的结构,第一句既是过渡句,又总领了全段。这样使段落结构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3、“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

板书:历史文化---珍贵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运用时间顺序,点明圆明园收藏之丰富,同时也说明宝物之贵重,其价值不可估量。

4、圆明园中的文物到底有多么珍贵,它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请大家看一下资料:(出示课件13)

其价值难以估量。仅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4个生肖铜首,20xx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元人民币。

5、这些价值连城的“圆明园”中的文化瑰宝飘零在世界各地的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一说。

6、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就曾经在我们的圆明园中。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三、研读“毁灭”。(出示课件14)

1、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里呢?请同学们阅读第5自然段。

2、 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第5自然段中出现的时间是1860年10月6日和10月18日、19日。10月6日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10月18日、19日写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两个时间点揭示了侵略者所犯罪行,令人发指。

3、有感情地读一读让你感到愤慨、痛恨、痛惜的句子。

重点感悟:(出示课件15)

(1)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加点的词语体现出了什么?

板书: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2)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出示课件16)

①思考:圆明园中化成灰烬的是什么?

(建筑艺术的精华 文化艺术的瑰宝 中华民族的尊严)

②圆明园就这样在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损失吗?

四、品读体味(出示课件17)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圆明园的损失巨大,无法估量

(2)这一句中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板书:痛惜、痛恨、悲哀

五、感悟写法(出示课件18)

这篇文章题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的篇幅却是描写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

(这样写可以说是匠心独运。课文以大量的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而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傲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热爱。)

六、小结。

面对帝国主义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木笛》这一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句子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让学生用不同方式的阅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恨、对祖国的热爱,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自学来解决生字词、来把握课文的内容。同学们又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了整合,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3、 美中不足的是在学生课堂展示收集的资料的过程中,我的引导有不到位的地方,对部分应该深化的内容,没有深化到位。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设计思想:

1、充分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教师利用学生已有搜集信息的能力和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对长征进行多角度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

2、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创设学习氛围的工具。

3、利用网络环境开放课堂,开放学习过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宽泛的空间与条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抓住第 7 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 、感受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感受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

2、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教学方法 :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内外结合,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引入。

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红军爬雪山的行军画面,满怀激情地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丰碑 》 生:齐读题目。

3、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课文讲的是一块高大的石碑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为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二、自渎、质疑、合作、探究。

1. 感受艰难:这就是那只装备极差的红军队伍,在已经被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的云中山艰难地跋涉着,这支队伍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

2. 从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中知道环境恶劣。天气恶劣,装备很差,遇到很多困难。

3.品读重点。课文哪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军需处长?(第七自然段)找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及外貌的句子。

4.感知形象。从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穿着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对严寒的体验,了解军需处长冻僵的直接原因,认识人物形象。

5.入境体验。军需处长在死神面前表现得怎样呢?画出重点词语:坐、夹、伸、镇定、安详等词,体现了他舍已为人的精神;从“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体会到他死时,心境平和,无所求、无所怨、死得其所……)

6.指导朗读(用敬佩、深沉的语气朗读这段文字)范读,指名读,齐读。

将军看到此情景,神情有什么变化?读描写将军神情变化的句子,体会将军“严峻、抽动、吼道”的原因。

读将军“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的原因是什么?(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战士们是什么原因既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因为他们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他们知道冻死的正是负责发棉衣的军需处长!)

过渡:当将军知道冻死的是军需处长时,他有何表现 ?

7、自己作为将军看到自己的军需处长被冻死了而难过。从哪里体会?

(我是从将军久久地站在雪地里,眼睛湿润了。 我体会到将军很敬佩的心情,从“将军向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知道。)

体会此时将军的思想感情?

体会到将军自豪的心情,他为军需处长的精神而自豪,为红军队伍有这样的好同志而自豪。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这句话,换个说法怎么说?

胜利只属于这样的队伍,不会属于别人。

为什么胜利只属于这样的队伍,不会属于别人 ?

因为军需处长的精神和信念感染和鼓舞着每一个战士

还因为红军队伍中有无数像军需处长这样的同志更因为他们凭着坚定的革命信仰,顽强的革命意志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所以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我还知道了“这样的队伍”是一支不怕困难、怕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队伍,所以才有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三、真情朗读,颂扬英雄

气氛熏陶,读中升华。

1、在低沉的哀乐声中教师总结。

2、引导学生齐读第13自然段,男女组读,个人读。

3、讨论“晶莹的丰碑”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大雪覆盖中的军

需处长身躯)再一次出示军需处长冻死时的镇定、安详的画面。理解“晶莹的丰碑”的深层含义。军需处长那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他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不朽精神在我们的心目中更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4、指导怀着对军需处长的无比崇敬与怀念一起来读读12——14自然段。

再次感受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崇高精神.

四、课堂训练 填空:

你是一座( )

你把( )给了( )

而自己却( )

你用你的( )告诉我们,红军队伍

一定能经受得住( )

你用你的( )鼓舞我们,同样告诉敌人,红军队伍是( )

啊!你的确是我们心中的一座( )。

五、总结拓展,升华中心

总结:正因为 在我们队伍中,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好军需处长,有关心战士的好将军,因为有许许多多这样的队伍组成了我们革命的队伍,他们凭着坚定的革命信仰、顽强的革命意志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所以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自然更能理解“丰碑”的含义。)

板书:

丰 碑

神情镇定安详 冻僵的老战士 衣服单薄破旧

军需处长 毫不利已 专门利人的革命精神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指导学生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唆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指导学生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培养其对相声艺术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相声的表现形式,感受幽默风趣的语言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练习说这则相声,增强对相声艺术的'理解。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相声吗?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春节联欢晚会、大型文艺晚会上是必不可少的节目。我国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你们都知道哪些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发言。)今天,我们就要来欣赏一则由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这则相声讲了一件什么事?(讲了一个人打电话约朋友看戏,却很啰唆,最后甚至还耽误了看戏的时间。)

3.请同学们和同桌的小伙伴一起合作读读这则相声,看看两个人的分工有什么不同。

说说你们各自读不同的角色的体会。(甲主要是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说的话也特别多,也比较好笑,他的语言推动故事的发展;乙是在一旁针对甲的每一句话发表感慨或作补充的,他的话比较短小,就像一个尾巴似的,但他的话使甲的语言更富感染性。两个演员的对话互相配合,才能呈现相声的艺术性。)

三、拓展练习

1.刚才同学们是“读”相声,那么,怎样才是“说”相声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则相声的原创者——相声大师马季、郭启儒的精彩表演。(多媒体播放相声《打电话》。)

2.看了相声演员的表演你有什么体会?(说相声的时候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可以夸张一点,配合语言表现出它的感染力;两个人的配合更要默契。)

3.找自己要好的小伙伴合作说说这则相声。

4.集体交流,评选“最佳搭档”。

四、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相声这种语言表演艺术,从同学们的笑声中我们体会到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当然,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化是相当丰富的,同学们可以在学习中积累语言,在学习中运用语言,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五、板书设计

打电话

语言表演艺术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8

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3.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4.抓住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总分式的构段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导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导学难点: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导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预习学案:

(一)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生字字形;

卑 欧 涯 馆 饰 坪 雅 巷 辉

2.读顺每句话,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把全文读通读顺。

3.边读边想,画出不懂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要做上记号,课堂上解决。

(二)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想一想:课题中的“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题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

2.课文告诉我们些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

一、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又是个百花盛开的季节,载着这美好的春光,听着优美的乐。今天让我们踏上维也纳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一起读课题。那么维也纳究竟在哪?又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音乐之都”就座落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之中,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在开始学习本文之初,我们有不少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把维也纳叫作音乐之都?这一堂课,我们一起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二、自学

自学要求: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音乐之都维也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维也纳为什么能称得上是世界音乐之都呢?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呢?

3. 课文从这四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看了这四个方面,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请学生当老师,向大家提问题)教师板书:

①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②为什么说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③为什么说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④为什么把维也纳歌剧院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三、想知道答案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认真仔细地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将自己读后的感受在小组中交流。

四、合作探究——体会重点句子

1.同学们,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与后面几个句子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几个自然段也是这样写的?(突出要写的主要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你能谈谈你所理解的“摇篮”吗?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古典音乐的摇篮?

五、指导归纳写作方法

回顾全文,思考:1.本篇课文是围绕文中的哪一句话来写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2.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在学生回忆、整理,有条理地说出四点之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紧扣“音乐之都”从不同方面介绍维也纳这座城市的写作方法。

六、教师小结:

是啊!维也纳每天都沉浸在悠扬的乐曲之中,难怪人们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失去了音乐,维也纳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美。”学完课文,你一定会对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由衷地赞叹吧!请你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课题吧!

七、主题学习:

学习主题学习丛书《千载余韵》,要求:

1.自读学习丛书中“都市漫步”这一部分,通过读书,你又知道了哪些国家的风光?

2.你对那一部分最感兴趣,为什么,和同学交流一下。

3.你还积累了那些好词好句,和同学交流。

课堂检测

1.我会连

波光粼粼的 圆舞曲 谱写 音乐会

优雅轻快的 多瑙河 陈列 乐章

美观大方的 协会大厦 放置 乐谱

金碧辉煌的 歌剧院 举行 胸像

2.我会填

(1)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 )之都,是欧洲( )的摇监,是一座( )的城市。

(2)18世纪以来,世界上 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 )、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 )音乐生涯,谱写了( )优美的乐章.

3.照样子,写句子: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1)少年宫是( )的摇篮。

(2)( )是( )的摇篮。

(3)( )是( )。

课外拓展:

1.课外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请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

板书设计: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古典音乐的摇篮

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9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师补充叙述: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是真善美的情感,让我们终身难忘。当我们被一幕幕事情感动着,我们的心灵正一次次得到洗涤。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感动画面或场景,营造表达氛围。

二、抛砖引玉

1.谈话,拨动“琴弦”

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我想你曾开心地笑过,痛苦地哭过;也曾感动过,懊悔过;更沐浴过爱的圣洁,遭遇过烦恼与无奈……这些情感是什么造成的呢?你若能把这令你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说出来,定能感动听众。老师我也有种种的情感体验,特别是我亲爱的学生最让我感动。

观看一则公益广告: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稚嫩的双手颤巍巍的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他妈妈洗脚。

看一部电影简介: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病患的父亲去上学。

2.阅读87页口语交际内容提示,说说你通过阅读明白了什么?想一想你喜欢选择什么内容来和同学交流?

3.学生整理自己的材料。

4.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感动的事。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畅,感情要真实。

5.全班交流

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要求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让学生”说自己最难忘、最动情的事”,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提取“存货”,发言交流。教师适当进行点拨。(教师多作鼓励性点评)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4、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积累有关礼貌待人方面的谚语、格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研读、感悟三个事例中不同人物的表现,感受使用礼貌的内涵以及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教学难点:感知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说明礼貌待人的好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清楚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

3、指导学生写字。

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来学习19课,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礼貌这个词你们一定不陌生,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或者看法?(态度和善、热情、主动、周到、尊重女性、爱护幼小、仪表端庄、言行一致、整洁卫生)

那文中的.作者对礼貌又有哪些看法呢?

2、打开课文,轻轻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要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4、这些词语认识吗?试着读一读:

5、老师想请5个同学来读课文,要求读得既正确、流利又声音响亮,能达到要求吗?自由地练一练,自己读得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6、指名读,请刚刚读得特别认真的同学来读

7、课文读通顺了,谁来说说,对于“礼貌”,作者有哪些观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最后一节),文中还讲了三个故事,能用自己的语言告诉我们讲了哪三个故事吗?

指导学生概括

8、指导写字:嫌、傅学生描红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1

一、快板引入,梳理文路

1、师:当哩个当,当哩个当,当哩个当哩个当哩个当!

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山东好汉武二郎。

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膀大腰圆赛金刚。

这一天,思念哥哥回家乡,中途路过景阳冈。

那山上,斑斓猛虎把人伤,英雄挺身上山岗。

这才有,赤手空拳打老虎,为民除害美名扬!

2、师生交流:这段快板说的是谁?(武松)

什么事(打虎)

打虎之前还干什么(喝酒、上山)

【板书:武松、喝酒、上山、打虎】

3、这篇课文和以前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4、【文白夹杂,是古代的白话小说,例如:老虎——大虫,喝酒——吃酒】

二、学习“喝酒”(第二段)——研读语言,体会“倔强”

1、体会喝酒——酒量大,动作爽

师:武松怎么喝酒?

(1)酒量——一般人三碗酒,武松喝十八碗,顶六个人酒量。

【出示:十八碗酒】

(2)豪爽——一般人小口喝(比划),武松一饮而尽

【出示:一饮而尽】

2、体会语言——豪爽、倔强的性格

师:武松不光喝酒还喜欢讲话!那么武松讲些什么?我们来研究研究!

出示:

武松(敲着桌子)∶“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店家∶“客官,你应该看见,我门前旗上明明写着‘三碗不过冈’。”

武松(奇怪地)∶“怎么叫做‘三碗不过冈’?”

店家(得意地)∶“我家的酒虽然是村里的酒,可是比得上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过往客人都知道,只吃三碗,就不再问。”

武松(笑)∶“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店家∶“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门倒’,初入口时只觉得好吃,一会儿就醉倒了。”

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学生练读——学生对读(指导读出人物神态,体会性格)——师(店家)和众生(武松)对读——师:读得不错!不听劝告,要酒喝,你读出一个怎样的武松?(执拗、骄傲、倔强、豪爽)——【师:对!这就是倔强的武松!(板书:倔强)】

三、学习“上山”——研读心理,体会“犹豫”

1、师:武松喝完了酒,提了哨棒,大踏步走上景阳冈来。大约走了四五里路,看见一棵大树,树干上刮去了皮,上面竟写着这样两行字——

【出示: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过冈,请勿自误。】

这官府的公文要说什么?谁来解释一下?(解释请勿自误)

这正是——【出示(逐渐变大):山上有虎,单身莫行!】

2、师:原来真的有虎,原来真是错怪了店家,原来我真的错了!怎么办?武松却有了这样的想法——

【出示:

(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害怕了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死要面子,犹豫)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硬着头皮上山,碰碰运气)

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给自己打气,还不相信有虎?自欺欺人)】

师:用心的读读,你读出来武松的什么?(害怕、犹豫、要面子、侥幸心理)

知道有虎,他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回去—害怕了吧?)

后来又想——(不能回去,怕人耻笑—死要面子)

再后来想——(上去看看—硬着头皮上山,碰碰运气)

最后他想——(哪有大虫—给自己打气,还不相信有虎?自欺欺人)

师:哈哈!原来武松也害怕,也犹豫?这——好像不是英雄所为吧?英雄应该没有缺点啊!我要写,就写“武松一看有虎,说,上山去,我打死他!”怎么样?【学生:武松以前从没打过虎,怎么可能主动去打老虎?写他犹豫,这才真实,才是对人的描写,英雄也有凡人的一面。)对,武松也是人,也有人的害怕和犹豫【板书:犹豫】但他还是提着哨棒上了山,说明他还是有凡人没有的——【板书:胆量】这就是人的—犹豫,神的—胆量!】

四、学习“打虎”——研读动作,体会“智勇”

1、读——理过程,品动作

师:我们来看最精彩的打虎描写——

【出示:那只大虫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往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指名读第一段——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战,谁先进攻?(老虎进攻(扑、掀、剪—学生演示),武松(闪——a和躲对比b三闪不同)——师生对读,读出紧张场面;

【出示: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2)齐读第二段——武松进攻(抡起劈折)

【出示: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3)师读第三段——中间注意关键动作(按住、脚踢、拳打—做出简单动作演示)

2、看——看录像,品惊险

师:了解了打虎场面,你们想不想看看?我们来看一段精彩的录像!

3、说——讲感悟,品写法

(1)师:多么精彩的打虎场面!在这场生死搏斗中,你看出一个怎样的武松?(惊慌、机智、勇敢,力大)

【1、力大——按住

2、慌乱(板书)——抓住两处

a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

b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2)体会一波三折——

酒后上山(揪心)——店家劝阻(放心)——不听上山(揪心)——看见公文(放心)——执意上山(揪心)——老虎进攻(揪心)——武松棒打(放心)——急打棒折(揪心)——按住打死(放心)就这样多次一上一下(手势),这就叫一波三折。

你看,经典文章就是这么折磨人啊!这正是——武松打虎真过瘾,我们阅读真揪心!3、智慧——先闪后攻】但他还是凭借机智勇敢战胜了老虎,而且他还是有凡人没有的——【板书:力量】这就是人的.—慌乱,神的—力量!【板书:智打、力打】

五、总结拓展

师:过人的酒量,过人的胆量,过人的力量——这就是武松!倔强、犹豫、慌乱——这正是武松作为普通人的一方面。但是他的酒量、胆量、力量——是凡人所能有的吗?所以,清代伟大的评论家金圣叹说,武松是人也是神。【板书:人,神】这就是人的—倔强,神的—酒量;人的犹豫,神的胆量;人的慌乱,神的力量!后文书还有他的精彩故事——《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2

一.文本分析

珍珠鸟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教材里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冯骥才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悉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本文学习要求是: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本文特色是:语言质朴,清新而有文采;文尾的点睛之笔,亮出主旨,语言明快意赅,毫不含蕴遮掩。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珍珠鸟》一文线索清晰,情感细腻,语言质朴,含义深刻,学生爱读、能读,但不一定读得懂。幸好课文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教学中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三.目标阐述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信赖”等词语。

(2)能理解课文内容,能感受到由于“我”为小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的信赖。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能在学习关键词字过称中运用诵读和品味的方法。

能在体会课文情感中运用入情体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

4.教学重点

能了解“我”是怎样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这“信赖”又创造了怎样的美好境界。

5.教学难点

能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你们平时有养什么小动物吗?你们愿意和小动物们交朋友吗?老师想知道你们都和什么动物教过朋友?

探求新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熟悉一种小鸟,它就是珍珠鸟。同学们翻开课本68页。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请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同学们,说说通过朗读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珍珠鸟的习性?)

3.细读重点赏析语言

课文的第8到11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学习这一段,主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阅读、想象、品味感悟语言文字。

(1)感受小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

A.通过让学生找出反映小珍珠鸟活动地点变化的词:“笼子四周”、“屋里”、“柜顶”、“书架”、“灯绳”、“小桌子”、“杯子”、“笔尖”、“手指”,来感受小鸟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胆子越来越大,与“我”越来越亲近。

B.通过让学生找出描写小珍珠鸟动作变化的词:“飞”“落”、“站”、“撞”、“落”、“挨近”、“蹦”、“喝”、“瞧”、“啄”,继续感受珍珠鸟胆子越来越大,越来越亲近“我”。

(2)创设情境,想象小珍珠鸟亲近“我”时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把这一过程按“起先渐渐地后来”的顺序进行想象。

(3)找一找写“我”的反应的`词句,体会“我”对小珍珠鸟的友好态度,让学生感悟到是“我”对它的喜爱和友好态度,才使小珍珠鸟对“我”那么亲近。

4.美读课文体验情感

(1)请学生自读第1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这一幕情景。再请学生来说说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

从“居然”一词中体会:小珍珠鸟能与我如此近距离接触,出乎了我的意料。

从“生怕”一词中体会:我真是非常喜欢小珍珠鸟,为了不吓到它,我连写作都停下来了。

从“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中体会:珍珠鸟和我之间已经没有任何距离了,它对我是绝对地信赖了。

(2)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你们看,小珍珠鸟睡着了,还在不停地咂着嘴呢,好像在说着梦话。它可能会说些什么样的梦话呢?

(3)再配乐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读出这一段的情趣。

(4)教师:“我”看着熟睡的可爱的小家伙,不由自主地从心底里发出了呼唤。出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齐读)

教师:同学们,课文中是谁信赖谁?

教师:看着这美好的境界,我们也会被作者和小珍珠鸟之间的互相信赖所感动,也会从心底里发出这样的感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再齐读)

5.模仿造句总结升华

教师出示文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师:老师想请大家仿造这种方式写一句话,把你对“信赖”的独特感受写出来,和大家感受交流一下。

仿句练习:信赖,往往。

五、板书设计

信赖

珍珠鸟我

怕不怕

创造美好的境界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天然动物园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多途径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理解详略得当的好处。

教学重点:

感悟语言文字,感受天然动物园的乐趣。

教具准备:

录像、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理念:

(1)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泼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教师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就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学习不能仅仅限于课堂,今天学生周围的环境中信息量丰富,引导学生多途径搜集资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任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去米库米天然动物园,去看看那儿的动物与我们平常见到的动物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好不好?(好!)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喜欢的动物,自由发表看法,方法自选。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3、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1:我最喜欢长颈鹿,因为它有细长的脖子,长的亭亭玉立,一动不动宛如风景画。

学生2:我也喜欢长颈鹿,因为我了解一些有关它的其他知识。(读资料)

师:你的资料是怎样搜集的呢?

学生2:从图书馆找来的。(师:真不错)

朗读:喜欢长颈鹿的同学一起读一读这段文字。

(2)学生1:我最喜欢基马猴,你看它蹦来蹦去,挤眉弄眼,奔前跑后,多么活泼可爱,调皮好动啊!

学生2:我也喜欢基马猴,我愿意为大家读读描写基马猴的文字。

学生3:我属猴,所以对猴感兴趣,就上网查基马猴的资料,却查不到它的资料,不过我知道了它有许多兄弟,如:金丝猴------

学生4:我觉得猴与长颈鹿放在一起写很有趣味,一静一动,富有情趣。

师: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学生1:我喜欢河马,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河马,它是很可怕,是庞然大物。

学生2:我给大家学一学河马的叫声。(模仿)(其余学生听了哄堂大笑)

学生3:我能读好这一段。(朗读)

学生齐读

(4)学生1:我喜欢大象,它力大无穷,看它慢腾腾踱步,扇动着大耳朵,长鼻子能齐根打断小树。

学生2:如果我家有大象,夏天它的长鼻子能帮我洗澡,大耳朵帮我扇风。(大家大笑)

学生3:大象是一种聪明的动物,当它们即将死去的时候,它们会悄悄地躲到一个隐蔽的地方。这是我从书上看到的。我还想读一读这段文字。

学生齐读。

(5)狮群:(母)打哈欠伸懒腰

(雄)漂亮威武

(幼)打滚玩闹兴高采烈

4、体会详略

师:课文中除了讲这些动物,还讲了哪些动物和趣闻?

学生讨论

师:这么多的动物,作者一一详细写的呢?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学生讨论

师:当作者游览完天然动物园,发出了怎样的感叹?(乐趣无穷)

师:作者为什么会觉得这儿乐趣无穷?

学生讨论(动物的可爱、动物的自由------)

师:为动物的可爱、自由而高兴,觉得乐趣无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

师小结:作者抓住长颈鹿、基马猴、河马、大象、狮子等动物的特点,向我们进行了详细介绍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有美的享受,有紧张刺激的体验。游览天然动物园,有着与参观一般动物园迥然不同的乐趣。

5、指导朗读。

(1) 自己练读你最感兴趣的一个自然段

(2) 指名读, 师生评价。

(3) 自由练读, 注意结合老师、同学的评价指导。

三、复述课文

1. 谁愿意做小导游,介绍天然动物园的动物。可以任选自己喜欢的动物。

2. 指名介绍。

3. 师生评价。

四、总结

1. 师:同学们,今天大家表现可真棒,特别是部分同学能在课外搜集许多的资料,这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老师想给大家一个奖励,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学生纷纷猜测)

老师请大家看录像,好不好?

2. 看动物录像

五、作业

介绍录像中的动物,注意有详有略,并抓住它们的特点。

附板书: 来到动物园(略)

长颈鹿:优雅娴静

基马猴:调皮好动

游天然动物园 河马:庞大笨重

(乐趣无穷) 游览见闻(详) 大象:力大无穷

狮子:满不在乎

漂亮威武

兴高采烈

结束野游(略)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4

一、教材解读

课文《郑和远航》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理清课文的条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课文,知道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写出郑和初次远航的规模之大,意义之远的。初步知道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创设情景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在交流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5、凭借约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郑和在航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感受郑和在克服困难的过程所体现出来的胆略和智慧。体会远航的意义。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练习抓住重点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

教学用多媒体课件。通过阅读或者上网,查找有关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准备交流。

五、总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者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比较流利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有那些的航海家吗?

在世界上有许多的航海家中,他们在航海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说叫郑和。

板书课题:郑和远航

2、你对郑和知道多少?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

3、教师简介郑和

二、初读课文。

(一)明确要求,认真读书: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

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画出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联系上下文或者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写出你初读课文的收获,记下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进行个别的释疑解难。)

(二)检查自学情况,组织交流: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齐读

码头派遣仪器赠送范围珊瑚

拳头撕裂桅杆魁梧炫耀鬓发

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

镇定自若人山人海化险为夷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二、再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

课文除了介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形外,还写了写什么内容?

2、交流讨论,理清课文的条理。

(课文1—5自然段详细描述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形。6—7自然段简要介绍了郑和其他六次下西洋的情况以及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义。)

3、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三、课堂小结,完成作业。

1、今天我们初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讨论的吗?(学生质疑)

3、完成书面作业:

(1)描红,抄写生字

(2)联系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化险为夷――惊叹不已――

严阵以待――扶老携幼――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熟读、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次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的重点,练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2、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郑和远航》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主要叙述了郑和首次远航的经过情形。)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第一次远航

二、精读课文。

(一)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郑和远航,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课文中写郑和第一次远航的一段分为三个部分。用双//标出。

用自己的话归纳这段的内容。(同桌的同学可以互相探讨交流。)

(二)组织朗读,交流学习收获

1、讨论交流问题: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课文中写郑和第一次远航的一段分为三个部分。

2、指名朗读课文学习第1-3段——“扬帆起航”。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河码头)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交流,反馈。

(①这些船大,的长150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针、航炸弹图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③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

(3)将近中午,郑和登船准备起航,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什么?

(郑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

师:这是一个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该怎么通过读来体现?

3、朗读训练

4、过渡:宝船起航了,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的第4、5自然段。

5、生自由朗读课文4、5自然段。

小组交流。

(1)课文那些地方描写了郑和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抓住“郑和”“赠送礼品”、“友好亲切”等词语体会郑和以及随行个人员所体现的礼仪。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各国君臣……热烈欢迎”、“老百姓……争相观看,交换特产”、“各国商人……作生意”等,充分体现各国人民友好态度。

(2)指导朗读,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的字里行间做表达的'友好情感。(3)找出表现海上风险浪恶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4)交流,朗读课文,抓住重点的句子进行朗读,体会海上风浪的险,海盗之猖獗,体会郑和指挥若定的那种胆略与智慧。

(5)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海上风浪的惊心动魂,读出郑和的镇定自若。

6、小结;同学们,课文读到这里,你对郑和又有了什么认识呢?

(学生各抒己见,进行交流。)

三、朗读课文第6、7自然段。

1、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谈谈读后,你知道些什么?你对郑和远航有什么新的认识?

2、交流:重点谈谈郑和远航的意义。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课文重点向我们讲述了什么?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4、读完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讨论的?先小组讨论,再全班反馈。

师:郑和是我国杰出的航海家。他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再读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幕,还能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作业:

1、书面完成问题:

读了课文,你知道郑和是怎样一个人?

郑和远航的意义是什么?

2、课外延伸:利用网络或者图书资料,收集有关郑和远航的故事,和同学们交流。

附:板书设计

郑和远航

扬帆起航规模大信心足

首次远行友好交往增进友谊

战胜险情有胆有略镇定自若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

【教材简析】

《景阳冈》这篇略读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对人物音容笑貌的描写淋漓尽致;对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动作描写经典传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二是能讲述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等感受。”《景阳冈》这篇经典之作,刻画人物入木三分,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武松性格鲜明,个性彰显,他的倔强、豪放和无所畏惧能够吸引学生并使他们有表达自身感受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主品读、感悟、研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更多的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够绘声绘色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重点】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课文的重点,而“打”则是“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

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武松打虎”影片片断以及课文相关句子的课件。

2、学生读读或者请人讲讲《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趣读文

1、同学们,刚刚欣赏了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的片段“草船借箭”。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今天,让我们走进罗贯中的老师施耐庵所作的古典小说《水浒传》,学习节选自《水浒传》的一篇课文。

2、简介《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北宋末年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书中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你知道哪些?在说这个人物名字的时候最好加上一个修饰语。

3、今天我们学习的《景阳冈》写的是哪位英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武松的什么事?

《水浒传》可谓家喻户晓,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知道的人物并不难,名字前加入修饰语则需要他们对小说内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二、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里面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句也有一些容易读错的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争取读正确、流利。

课件出示:

但凡、揪他不着、筛酒、脊梁、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迸出。

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

(“脊”为上声“jǐ”,“踉”读liàng,不读“liáng”, “迸”读“bèng”不读“bìng”。)

2、体会词语的的含义:

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

如何: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

但凡:凡是,只要。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说时迟,那时快: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短促。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语。

三、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1、武松急着赶路,是回清河县寻找自己的哥哥武大郎,却在景阳冈意外遭遇老虎,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与个别学生交流。)

本单元学习的意图之一就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而阅读篇幅较长的名著,默读必须有一定速度,所以课堂上的默读练习是必要的。

2、讨论,交流:

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冈下饮酒:(1~4自然段)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酒后上冈:(5~7自然段)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冈上打虎:(8~12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挨下冈来:(最后一个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板书:

冈下饮酒──酒后上冈──冈上打虎──挨下冈来

四、品读“打虎”,体验精彩

1、通过刚才的读书,你认为课文中哪部分的描写最精彩?(打虎)请同学们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段落多读几遍,可以边读边批注。

2、你对“武松打虎”中哪些语言最感兴趣,请读一读,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中相应内容,点拨引领。

⑴……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①“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都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般”,指种、样。武松灵巧闪过体现出他的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②体会“闪”用词的精当,感悟武松的机智灵敏:

A、“闪”这个动作词与哪个动作比较接近?(躲)“闪”与“躲”在这里用哪个词比较好呢?

B、小组讨论后交流。

③同学们,你们认为老虎凶猛吗?作者描写虎的凶猛其实是为了表现什么?

(写虎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用虎的“猛”衬托了人的“勇”。)

④朗读第九自然段。提示:读出虎的凶猛以及武松的灵活机智。

⑵凶猛残暴的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武松开始反守为攻,武松的哪些动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读一读。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①勾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可以试着做一做动作,从这些词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②武松的唯一武器就是哨棒,作者描写哨棒的地方很多,但所用的动词却不一样,请看课件:“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请同学读一读,思考:武松为何丢下哨棒?他的哨棒为何折成两截?

(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些动词运用的精彩有利于学生感受武松的豪放、勇武机智。

3、播放“武松打虎”电影片段,深化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五、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1、“武松打虎”让我们认识了一个豪放而又勇武机智的武松。《景阳冈》这篇课文主要写打虎,却为什么用了7个自然段很大的篇幅来写武松冈下喝酒,以及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

课件出示:

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不怕”的?说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当时武松会是怎样的心理?你读懂了什么?

(师生讨论交流: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2、如此无所畏惧而又骁勇的传神人物,最后却一步步挨下冈来, 你认为这么写是不是会有损于武松这个英雄的形象呢?

六、课外延伸,鼓励阅读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读读,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练习设计】

1、给加点词语换上合适的词:

⑴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⑵岂不枉送自家性命!

⑶但有过往客商……

⑷可趁午间结伙成对过冈,请勿自误。

2、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水浒传》这部小说刻画人物生动而鲜明,武松留给你___、___、而又___的印象。

今天的你应该从武松身上学习什么?摒弃什么?

3、通过课外的阅读,你还知道《水浒传》中哪些人物,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特点吗?

【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接着组织学生重点阅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讨论文章其他内容与“打虎”的关系,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

2、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学生感受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充分抓住这些运用准确而又生动的词语,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点拨,深化学生对人物性格、品质的感悟。

【资料链接】

课本剧《景阳冈》

人物:武松、店小二。

道具:武松的古装衣着,头巾,哨棒。

武松:(手拿哨棒上)连续赶路,走了几日,真是又热、又渴、又饿了。(抬头一看,喜悦地)啊,前面有酒家!(入内,找一张凳坐下,放下哨棒,大声地叫)喂!主人家,快拿酒来!

小二:(急匆匆地)哎,来了!

武松:(咕噜一口饮下,抹嘴)唉,好酒。有肉吗?快拿些来吃。

小二:好的!(退下,又上)来啦!熟牛肉一盘,二斤三两!(又筛一碗酒。)

(武松又咕咚一声喝下,小二又筛,武松又喝下,小二欲走。)

武松:(扯住小二)店家,怎么不筛酒了?

小二:(指指门前旗上大字)客官,你没看到门前旗上的大字吗?

武松:什么大字?

小二:三、碗、不、过、冈嘛!

武松:我正想问你呢,这是什么意思?

小二:(得意地)嘿,我们店里的酒啊,是上好的老酒,凡是过往客人,喝了三碗就醉了。喝醉了酒就过不了前面那座山冈了。

武松:哈哈,你真会讲大话,我喝了三碗为什么不醉啊!

小二:我这酒呀,叫做“出门倒”你现在不醉,等一会儿就醉了,不信,你试试看。(欲走)

武松:(拉住小二)别胡说,快去拿酒来,怕我不付你钱吗?

小二:(无奈地又筛洒,连筛了十八碗,摇头叹息)唉呀,喝了十八碗了,不醉才怪呢!

武松:(付钱给店家)真痛快,一连喝了十八碗,什么三碗不过冈。(欲走)

小二:(拉住武松)客官,不能走,不能走啊!

武松:为什么不让我走?又不少你酒钱!

小二:你不知道吗?这景阳冈上有大老虎啊!

武松:你别拿大老虎来吓人了。(欲走)

小二:你看,这是官府的榜文,有假吗?这大老虎啊,已经伤了三十几条性命了。你不能去送死啊,不如今晚就住下,明早再走吧!

武松:哈哈,我知道了,你是想要我在你店住下,半夜三更来谋我财,害我性命,就拿大老虎来吓唬人。

小二:好了!好了!我一片好心,你反当恶意,你要走就走吧!遇到老虎可别怪我呀!

武松:就算真的有老虎,我也不怕。(提着哨棒出,小二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