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设计 >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2W 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七色花》。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她就是小姑娘珍妮。谁来说一说在她身上发生了哪些神奇的事情?【指名复述第一~五自然段】

二、过渡

七色花这么神奇,大家想不想知道珍妮用剩下的花瓣都做了什么事情呢?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89页,先自己默读课文,再与你的同桌合作完成学习卡。【同桌合作学习】

三、研读七件事

这真是一朵神奇的七色花,每撕一片花瓣,就能实现一个愿望。你觉得哪个情节最有趣,你就选那一段读一读。边读边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

【出示思考题】

【花瓶】指名读,找关键词,分析珍妮当时的心情。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北极】指名读,评读。师:你觉得珍妮的愿望实现后高兴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师:珍妮穿着夏天的衣服到了寒冷的北极,她冷不冷啊?

“哎哟,太冷了!”她大哭起来,不够冷啊!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玩具】

指名读,相信所有同学都会有这样的梦想,拥有所有的玩具。说说如果是你,你想要哪些玩具?那会是什么心情?读句子“让世界上所有的玩具都归我吧!”(高兴、惊喜若狂、得意)然而,这个愿望实现了,珍妮真的.高兴吗?为什么?省略号是什么意思?读句子,这时她怎么想?前后对比读。

【健康】

现在神奇的花瓣只剩最后一片了,珍妮在大街上遇见了一个小男孩。他们之间说了些什么呢?请你们把这组对话找出来,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小组合作学习】师:珍妮想让小男孩跟她一起玩捉迷藏。可是小男孩却说:“不行,我的腿有毛病,不能跑着玩。”想象一下,小男孩说这句话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他现在最渴望什么?师:珍妮是怎么应答的?生:你一定能跑!师:珍妮说的时候心里是怎样想的?

珍妮的愿望实现了吗?书上是怎么写的?

生:小男孩的腿马上好了,他从板凳上跳下来,同珍妮玩起了捉迷藏。师:你现在就是小男孩,可以和珍妮一起玩捉迷藏了,快乐吗?生:快乐

师:把你的心情也送到句子中读出来。师:珍妮现在的心情怎样?生:快乐

师:是啊!珍妮送给小男孩健康与快乐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

师:你把快乐写在脸上,请你读——

你把快乐流淌在心里,请你读——

师:你们此时快乐吗?让大家心里充满了快乐吧。读——四、总结

师:这七片花瓣,哪片的使用最有意义?

【板书: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五、拓展延伸

如果现在老师再问你,你有什么愿望,是不是有些同学的愿望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大屏幕】(配乐):假如我有一片神奇的花瓣,我要送给(),

让我心里充满了快乐。

师:原来快乐是可以传递的,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只要你有一颗善良的心,所有的愿望就

能变成现实,七色花就在你的心中。老师已经把这朵美丽而又神奇的七色花送给你们了,希望你们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快乐、才会变得有意义。

《七色花》教学反思

《七色花》是一个传统的故事教学活动,活动围绕珍妮的这朵神气的七色花展开,让孩子在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世界里,在理解故事内容,会说故事里典型的句子之后,再去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并尝试着让孩子们去幻想自己也拥有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在出示教具“一朵七色花”,猜测了七色花的神奇魔力之后,我给孩子们完整讲述了整个故事,并运用图片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回答了七片花瓣实现了哪七个愿望?讨论哪一瓣花用得最有意义。孩子们的思维都非常活跃,说了很多种,有的说第一片花瓣最有意义,没有这一片,她根本回不来,后面的事也就不存在了。有的说倒数第二片有意义,玩具太多了,交通堵塞了,这片花瓣帮助了全城的人。老师就逐个引导分析,最后让孩子们得出统一的结论,最后一片花瓣最有意义,因为安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威嘉站立起来,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快乐,这也是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之一:尝试分析故事的主题“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最快乐!”

其实,虽然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不得不认为最后一片花瓣最有意义,但是在内心,他们不一定接受。在最后的游戏环节,“假如给你一片花瓣,你会实现什么愿望?“在游戏中孩子们暴露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与做法,”“假如我有一片七色花瓣,我想买下全世界的玩具。”“假如我有一片七色花瓣,我想得到好多好多的糖果。”“假如我有一片七色花瓣,我想有很多很多钱。”这些是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你能否定他不应该有这样的愿望,应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吗?

关心他人确实是美德,是应该引导幼儿去感受,但是我们不能过于强调语文的教化作用,把我们的体验强加给孩子。这样做导致的后果是什么呢?

长期的、模式化的思想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养成了说假话,空话的习惯,童真、童趣在慢慢消失。很难听到孩子们真实的声音,你们要听什么,爱听什么,我就说什么。这是多么悲哀的现象。语言教学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悲哀,让课堂呈现她特有的生机和活力,真正焕发生命的色彩。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叠、喻、屏”3个生字,会写“瀑、滩”等7个生字,掌握“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背诵课文;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写法的好处;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瀑布?你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

2、书中描写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自学情况。叠(提醒学生:中间是秃宝盖,要写在横中线上)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析结构复杂的字的字形,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2、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3、小结: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语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三、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了解主要内容。(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2、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诗。

(3)、小结:把诗读熟,试着背一背。

四、指导写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新词放入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检查旧知,引入新课:

1、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交流抄写的语句。

二、自学思考:

1、出示要求:

(1)默读全诗,思考:哪些诗句是写瀑布声音的?哪些诗句是描写瀑布样子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去欣赏瀑布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自学讨论:

3、班内交流。

三、重点研读问题:

1、瀑布声音的特点。

(1)、指名读这一节诗。

(2)、出示文字:

瀑布的声音,好像(

),又像(

)。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瀑布声势浩大,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朗读、齐读。

2、远望瀑布的样子。

(1)、自由读有关诗句。

(2)、从“忽然一转”这几个字中,你能想到作者刚才是在瀑布的哪一面听到声音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背面听声音大,现在转到正面声音就更大了,感受到瀑布的声势巨大,一定雄伟壮观。)

(3)、“啊”字该怎么读呢?为什么这么读,或从他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4)、瀑布什么样,作者是怎么打比方的?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又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5)、读出情感(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展示)。

3、近看瀑布的样子。

(1)、指名读这一小节。

(2)、“仰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站在山脚下仰望?(用诗句中的语句回答)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3)、为什么把瀑布比成“珍珠的屏”?

(4)、为什么说被风吹过的瀑布如烟、如雾、如尘?

(如烟:轻柔飘逸,弥漫如雾:白茫茫一片,朦朦胧胧如尘:纷纷扬扬的落下。)

(5)、赛读,读出美感。

四、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1、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2、根据板书提示,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五、作业:

1、用“好像……又像”说一句话,再写下来。

2、背诵全诗,整理《我的采集本》,继续丰富内容。

板书设计:

浪涌上岸滩

风吹过松林 声(听觉) 雄伟壮丽

瀑布 青山衬着白银 色 由远及近

珍珠的屏 形(视觉)

如烟 如雾 如尘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宣、处、诱”等12个生字,理解“争先恐后、七上八下”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体会他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美好精神品质。

突破重难点:

重点:准确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突破方法: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一共四次给蚂蚁们下达命令,从中感受他下命令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并抓住最能反映内心活动的词语“七上八下、生气、犹豫”等,深入体会其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难点:懂得具有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美好精神品质的重要意义。

突破方法: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的不同态度与其他蚂蚁的反应进行比较,感受蚂蚁们因为蚂蚁队长首先做到遵守纪律、严于律己才激发更多的敬重之情;另一方面,还要借助其他关于遵守纪律的小故事进行补充感知,进一步树立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主观意识。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提纲挈领法,结合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师要抓住课文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这根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实现对故事内容及主旨的准确感知;质疑导学法,借助教师精心提炼的问题作为学生探究交流学习的突破口,引导他们深入到故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深刻主旨,从蚂蚁队长的身上受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学法:自主探究与交流延伸相结合学习法,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感知故事内容,并通过与同学、老师交流,不断深化对故事内涵的体会,再将从课文中获得的感悟延伸到生活中,实现认知的内化;想象体验法,感悟蚂蚁们面对诱惑时的表现,学生需要将自己假想成故事角色,从而深入到蚂蚁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和纪律性的可贵。

师生齐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纪律的名言警句。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搜集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小故事。

课时巧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一:

一、谜语激趣,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谜语:“忙碌小兵丁,工事勤又精。力气何其大,合作又热忱。(打—昆虫)“引导学生边读边根据谜面的提示,试着猜出谜底。

2、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谜底(补充出示“蚂蚁”),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对谜语的理解,简单说说蚂蚁都具有怎样的精神。教师归纳(勤劳、团结),同时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勤劳、团结的小蚂蚁。孩子们,你们想了解故事的内容吗?那就赶快打开课本,翻到第11课吧。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指导读准“奶酪”(“奶”的声母是鼻音,“酪”的声母是边音)。

【设计意图】利用谜语创设趣味导入情境,不仅遵循了孩子的认知心理,也能够让他们在初步感知蚂蚁特点的基础上自然引出了要学习的童话故事。

导入二:

一、话题交流,引出课题

1、板书“奶酪”一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词语,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读准字音(“奶”的声母是鼻音,“酪”的声母是边音),同时出示一组奶酪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图感受(特别想吃、感觉非常诱人……)。教师适时激趣:不光你们想吃,小蚂蚁们见到奶酪也会馋得流口水呢。孩子们,小蚂蚁们面对这样美味的奶酪,他们会有怎样有趣的反应呢?接下来让我们到童话故事中去一探究竟吧!

2、补充板书,指导学生齐读课题,再次强调读准“奶酪”的读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直接由关键词语创设话题交流情境,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也让他们瞬间产生了认同心理,进而渴望了解蚂蚁们面对奶酪时的反应。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边听边试着简单交流自己对故事都有哪些了解。教师及时肯定他们对故事的初步感知,同时引导他们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同时想一想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

2、指名分自然段轮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字词的朗读提醒,重点范读指导生字:“诱”读“yòu”,不要读成了“秀”的音节;“舔”读第三声,同时引导他们借助动作理解词义;“禁”的韵母是前鼻音,且在文中读第四声;“稍”是一个多音字,在“稍息”一词中读第四声,教师同时用肢体动作引导学生明确词义。

3、指名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课文讲了由“一块奶酪”所引发的故事(重点讲清楚故事的经过、结果),并予以归纳(主要讲述了一只蚂蚁队长带领蚂蚁们在搬运一块奶酪时,面对美味的诱惑,他选择了遵守既定的禁令,从而赢得了其他蚂蚁的敬重的事),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对故事的了解,说说故事中的“禁令”究竟是什么,又是谁定下的。

4、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第1—3自然段,找到“禁令”的具体内容,同时体会蚂蚁队长宣布“禁令”时能够做到一视同仁,正因为如此,所有蚂蚁才能够争先恐后地参加到搬运粮食的活动中来(随文理解“争先恐后”:文中指蚂蚁们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自主读课,初步扫清了文章认读障碍,也整体感知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更感知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三、探究交流,感知人物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蚂蚁搬运奶酪的内容所在段落(4—13),同时认真朗读课文第4—13自然段,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奶酪?蚂蚁们面对奶酪时又是怎样反应的?

2、学生交流对奶酪的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第5、11两个自然段感知奶酪“味道香”,同时引导他们从蚂蚁队长以及蚂蚁们对奶酪的反应“多诱人啊、淌口水、趁机舔一下、趁机吃掉它”以及“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子”等词句,体会奶酪对他们充满了诱惑,他们每只蚂蚁心里都想偷着吃奶酪。

3、质疑: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喜欢文中的这位蚂蚁队长吗?简要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喜欢,因为他虽然想吃奶酪,但是因为遵守纪律放弃了,还让一只年龄最小的蚂蚁吃了奶酪渣)。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同时引入:那么,这位蚂蚁队长是不是从一开始就能够坚持做到遵守纪律呢?孩子们,再认真读一读故事,相信你们会对他有更多的.了解。

4、引导学生再读故事第4—13自然段,看看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心情都有什么不同变化,找出最能反映其心理活动的词语,想一想自己从中都体会到了什么,简单写出自己的理解。

(1)学生读画、思考,同时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生:蚂蚁队长一开始特别想偷吃掉在地上的奶酪渣子,但又害怕犯禁令,所以心里十分矛盾。

师:你从哪个地方体会到他的矛盾心理的?

生:我从课文第6自然段对蚂蚁队长想法的描写中体会到的。

生:我还从第6自然段中“七上八下”这个词语看出他已经拿不定主意了。

教师板书(七上八下),引导学生随文理解词语(形容心里慌乱不安),并进行同类词语的拓展(忐忑不安)。同时想象自己面对奶酪时的反应,更好地体会蚂蚁队长的感受。

师:再找一找,看看蚂蚁队长的心理接下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导学生继续交流表现蚂蚁队长心理变化的词语,教师适时归纳板书(生气犹豫坚定),同时引导他们随文理解词语(犹豫:心里拿不定主意),引导他们想象蚂蚁队长的心理活动,并朗读几次“下令”的话,读出语气所发生的微妙变化。

(3)引导学生说说,面对这样的蚂蚁队长,自己会产生怎样的感受?(敬佩)同时引导他们再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蚂蚁们对于蚂蚁队长的敬佩之情,更加团结)。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蚂蚁队长对于奶酪的态度变化直接影响着其他蚂蚁的态度,因而明了作为“领袖”人物对于团队战斗力的影响意义。

5、讨论交流:你觉得文中的蚂蚁队长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带头遵守纪律……)教师归纳补充板书:遵守纪律、严于律己。

6、深化巩固: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故事,然后再选择1—2组班内展示,师生评价,重点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抓主线”法,让学生重点抓住蚂蚁队长的心理及情感的前后变化进行品读感悟,不仅准确感知了人物,还深化了对文旨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1、延伸拓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对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重要意义的理解(也可以说说不遵守纪律、不严于律己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课件适时出示关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名言警句(A、不要过分地醉心于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克雷洛夫B、在危险关头,要拯救大家的生命,所有的人就得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恩格斯),学生齐读句子。

2、可爱的蚂蚁队长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有懂得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也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有魅力的领袖!

板书设计:

11、一块奶酪

七上八下→生气→犹豫→坚定

遵守纪律、严于律己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4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组教材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花钟》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蜜蜂》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玩出了名堂》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一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并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 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38个、词语49个。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观察的`习惯,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学习写观察日记。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

2、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3、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教学方法:

一、加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

1、话题提供习作的素材。

2、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

二:加强小练笔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写写观察日记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宜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3、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感觉。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文中“喜出望外、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词语。

3、通过自主识记、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朗读实践等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语句,并能够体会水罐发生的一次次变化。

4、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5、学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对待生活。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通俗易懂、富有想象力的童话故事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且这篇童话故事旨在告诉学生对待世界万物要有一颗爱心,要学会分享,很有教育意义。

【教学重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体会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爱心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只有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3分钟)

1、图片引入:

师:同学们,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读过的童话故事中经典的人物形象,伴随着我们快乐的童年。每个童话故事中都蕴藏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也先来认识一个人,他也写了一篇很有名的童话故事。(出示图片)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么?——生:列夫·托尔斯泰

师: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生:书下注解

师:关注注释,也是读书的好办法。里面蕴藏着不少知识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位俄国大文豪的作品——学生齐读课题《七颗钻石》。

2、师:在我们的北方有七颗排列成勺子形状的星星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为我们指引着方向,它就是美丽的大熊星座,也就是我们口中的北斗七星。下面就请大家再来回顾下这个美丽的故事,大家打开书本,小声朗读。

生读课文。(3分钟)

二、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请一位同学读“水罐”这个词语。

师:那么我们在上学期也学习了一篇有关罐子的童话故事,你还记得么?——学生回忆说出答案。师出示:陶罐和铁罐。

2、请一位同学读“一瞬间”,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一瞬间表示时间过得特别快,你能在说出一个表示时间快的词语么?——学生回答,师出示:一眨眼一刹那(齐读)

3、分别请三位同学读:咽唾沫忍不住喜出望外

三、教师引导:体会水罐的第一次神奇的变化

1、师:同学们,读了这个小故事,你知道主人公是——生:小姑娘。

师:她是怎么出场的?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么——生回答,师出示第一自然段。

2、师:平时我们要喝水很简单,为什么小姑娘偏偏要出门找水呢?当时人们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生回答:大旱灾。

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当时的生活处境么?——生回答:水深火热、极其艰难……(可有多种答案,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拓展学生词语储备量)

3、师:从文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这次旱灾之大?画出这些词语。

根据学生回答分别理解“干涸、干枯、焦渴而死”。

师:干涸和干枯都表示没有水分的意思,但可以颠倒么?生:不可以。

师:干涸的“涸”三点水旁,干枯的“枯”是木字旁。河流和水井没有水了,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生答:干涸。

师:水可是生命之源啊。没有了水,大家想象一下地球上的情景。花草树木都干了、枯了,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生答:干枯。

师:我们以后理解词语的时候,也可以关注字的偏旁。

师:先板书“渴”,大家伸出你的小手,跟着老师一起来板书。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扁日。撇、横折钩,一个人渴得连嘴都合不上了,这就是渴。

师:你渴过么?生答:渴过。

师:你渴的时候能够马上喝到水,但大旱灾底下的人行么?生答:不能。

师:他们渴得喉咙都冒烟了,这就是——(引导学生说出:焦渴)。人三天不喝水就会——(引导学生说出:焦渴而死。)(顺势板书)

师:你能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么?(2-3名同学个别读)——我们全班酝酿一下感情,齐读。

4、师:那现在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最需要什么啊——生答:水。

师:小姑娘也带着一个空木罐出门找水了(板书:空木罐)。大家觉得大旱灾的情况下,小姑娘能够找到水么?——生答:不能。

师:但小姑娘放弃了么?——生答:没有。

师追问:为什么?——生答:因为她想着生病的母亲。

师:好,同学们,那你们觉得小姑娘为着生命的母亲都去哪里找水了?(想象,说话练习)——出示幻灯:“小姑娘心里想着生病的母亲,来到()找水,可是()。”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填到空内,用自己的感悟试着将语气读出来,3-4名学生,个别展示。)

师:是啊,大家感悟得都很到位。她哪儿也找不着水,小姑娘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带着你的感受,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幻灯:“小姑娘哪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2-3名同学,个别读,教师指导。)

师:在睡梦中小姑娘依然在想着——生答:我要给妈妈找水喝。

5、师:这个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空木罐突然变成了——生答:装满水的木罐(顺势板书)

师:你能在文中找出是哪个句子告诉你的么?——生答: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预设:能够读出“竟”的语气,直接体会“喜出望外;没有读出“竟”的语气,给大家强调小姑娘此时的惊讶,小姑娘又惊又喜,在下文有个词语叫——生答:喜出望外。)

师:所以我们下次在理解词语的时候,可以联系上下文。找2—3名同学再来感悟小姑娘的`又惊又喜。

6、师:水罐由空木罐直接变成了装满水的罐子,你不禁感叹“这是一只()的罐子”(出示幻灯)——生答:神奇(师:顺势板书)

师追问:那么是什么让水罐发生这样神奇的变化的——生答:是爱的力量(师:板书)

师:水罐可不止发生这一次神奇的变化,它最后竟然变成了星星(引导学生说出),大家想一探究竟么?生答:想。

师:老师已经带着大家了解了第一次的变化,我相信大家已经会学习了,现在我们两个一小组,合作着说一说水罐第二、三、四次是分别怎么变化的?(出示幻灯,给予引导。(3-5分钟,教师巡视。)

四、自主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两人一组讨论,理解水罐第二、三、四次变化,并试着说说。(3-5分钟)

2、点名三位同学分别说一说第二、三、四次变化。(怎么变的?——变成什么?——为什么变?)幻灯片提示图片,教师根据学生答案,顺势板书。

3、教师引导:看来水罐神奇的变化不在于水罐本身,而是在于得到水罐的人是怎样对待它的,只要用“爱”来对待它,水罐就会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变化。

4、师:那让你最为感动,让你感到最神奇的变化是哪一次?——第四次

五、重点感悟水罐的第四次变化

1、请学生在文章中找出描写水罐的第四次变化的段落,指名进行文段朗读。

2、师提问:如果你是小女孩,你把水罐递给陌生人么?(学生举手表示愿意和不愿意)

3、分别探讨下给与不给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不给的理由。

生答:大旱灾,人人需要水,所以不给。

借水的是个陌生人,完全可以不给。

小姑娘本身很渴很需要水,所以不给

……

师引导:尽管有这么多不给的理由,小姑娘仍然——生答:给了。

师:她有一个小举动——生找出:咽唾沫。

师引导学生说出:咽唾沫说明她很渴。

师:她用口水来解渴,却把水罐递给陌生人。你能把小姑娘当时的想法写下来么?

4、配乐,学生写话练习(5分钟,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

6、教师小结:孩子们,是小姑娘对陌生人的爱让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但这次的爱不同于以往的爱,先前的几次爱的表达是亲情、怜爱。但这次的爱是一种牺牲、大爱;是一种爱心,是分享。

7、师范读、情景朗读: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世界也因为这股水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股水流唤醒了天上的星月舞蹈,唤醒了枝头的鸟儿歌唱。干涸的河流水井不见了,变成了涓涓细流;干枯的草木丛林消失了,变成了枝繁叶茂、阵阵清香。世界又恢复了美好、生机、灿烂。(配乐铺设情景,图片解说)老师已经从你们的小眼神中看到了你们的震撼,现在请你也动情地朗读。

8、学生读诗。(教师出示幻灯)

9、师:是什么让世界变得如此美好?(出示幻灯)——生答:爱

师:星星就代表着美好的祝愿,作者希望让什么遍布全世界(出示幻灯)——生答:爱。

六、课堂作业:仿照句式,把你心中的爱写出来。

从这里,我懂得了:爱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从这里,我懂得了:爱是一座连接你我的桥梁,使人们之间的距离缩短。

从这里,我懂得了:爱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使长途跋涉的人品味到滋润甘甜。

……

从这里,我懂得了:爱是……,使……。

七、[板书设计]:

19、七颗钻石星星

焦渴而死

空木罐钻石水流

神奇(爱)

装满水金罐

银罐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6

秋天的色彩

——抓住特点,有序的描写

教学目标

1、按一定的顺序写出秋天田野、果园、草地、山林颜色的特点,内容要具体。

2、要注意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表达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不从心。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写本次习作一定要突出秋天的特点。

2、语句要通顺、连贯。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同学们还记得这句诗是哪个朝代的哪们诗人写的吗?

2、这句诗是描写哪个季节景色的?诗中哪个词语是描写秋天颜色的啊?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

3、好,古人以诗赞美秋天的色彩,那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看谁说出描写秋天色彩的词语多。引导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回顾积累的词句。

4、展示字词,说词比赛。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课件出示,让学生观赏关于秋天色彩的图片。

(1)、说一说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

(2)、说一说秋天的`果园什么熟了、是什么颜色的?

(3)、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东西是什么颜色的?

(4)、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东西是什么颜色的?

2、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色彩特点。

3、请学生单独按顺序说一说自已对秋天色彩的描述。

二、写一写

1、秋天的色彩是这么丰富多彩,那就用自已的笔写下对秋天的喜爱吧!

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如何写秋天色彩的框架并板书要求:叙事清楚完整,语句通顺,用上好词、好句。

三、朗读欣赏,修改习作

四、交流、欣赏

1、抽生上台读,大家评价。

2、佳作欣赏,师生点评写得好的地方。

3、自己再次修改。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啦”。正确认读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4.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鸟会搭船,奇怪不奇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船的鸟》,看看会搭船的是什么鸟?(板书课题)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

4.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5.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6.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它句子,让学生再认。

7.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自由阅读课文,看看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位,理解课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多么的美丽。”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作者对小鸟的赞美之情)

你想怎么读这句话?

2.出示翠鸟图片,结合第2自然段,观察翠鸟的外形,引导学生感受翠鸟的美丽。

3.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预设:它站在船头做什么呢?

它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4.引导学生读好文章第3自然段的问句,体会“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5.读第4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透过“一下子”、“没一会儿”想像翠鸟的动作,体会小作者好奇欢快的心理。

引导学生一边想象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使学生进入情境,自由发散思维,有利于自由在读中品位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二、积累与扩展

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三、识记生字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然后进行小组间交流。

2.利用动作识记“搭”、“吞”。

3.指导书写时,引导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清每个字的占格位置,把字写匀称美观。强调:“舱”这个字要注意“舟”字旁的横不能写出头。

在指导中注意老师的示范,便于学生模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掌握汉字结构规律和特点,写出美观的字。

四、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嘴 红色

美丽 羽毛 翠绿

翠鸟 翅膀 蓝色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它季节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1、会认20个字,会写34个字。正确读写两篇精读课文中30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2、积累好词佳句。

四、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2课时风筝2课时秋天的雨2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课时

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1+习作2+其他1=4课时

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教学目的: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会认读、书写本课生字。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含义

教学时数1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准备朗诵录音和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入情

1、听歌曲《太阳太阳,你真好》

2、见到太阳,你的.脑海中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

3、揭题,板书,读题。

二、小组合作,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并画出不会的生字、词

2、为诗歌划分节奏

(二)合作探究

1、齐读诗歌

2、先组讨论诗歌每一节所讲内容。

3、汇报:

生: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第一节)

生:一天之中太阳做了好多好事(第二节)

生:太阳落山其实是走向另外的国家。(第三节)

生:在别的国家,小朋友和鲜花都在等太阳。(第四节)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1.学习第一节

(1)指名朗读课文

(2)朵朵白云为什么变成红彤彤的彩霞?

2.学习第二节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本节是围绕哪句诗写的?画出来

(2)太阳做了什么好事?

3.学习三、四节

(1)学生齐读三四节

(2)太阳就要从西山落啦!她要去哪里?

四、小结:

太阳是大家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团结起来,和平共处。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太阳是大家的

东升西落

团结如一家

做好事走向另外的国家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会用“无论……都……”、“既……有…..”造句

(3)理解文章,说说人类的方面受到那些“老师”的启示

(4)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5)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从小样成爱方面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用“无论……都……”、“既……有…..”造句

3、讨论你不懂或感兴趣的内容

4、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教学幻灯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脉络,初知文意

3、学习课文1。2段

4、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揭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16、人类的老师

2、本文题目有什么特点?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自由发言,师无须引导)学生:题目中老师为什么要加引号

学生:人类老师是谁?

学生:人类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

……

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录音范读

2、生用笔圈出生字,新词。

3、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找出人类的老师们

4、反馈信息。

人类的老师是谁呀?

5、再次读课文,小组交流

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蝙蝠的启发,发明了雷达

第二个自然段:写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的老师很多

第三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鸟,蜻蜓,苍蝇等生物的启示,造成了性能优良的飞机

第四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鲸鱼的启示,提高了了轮船的`航行速度

第五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鸡蛋薄壳结构的启示,设计出许多轻便,生料的建筑物

第六个自然段:写人们模仿袋鼠造越野汽车,模仿贝壳造坦克

第七个自然段:写广大生物界是人类的好老师

1、录音范读

2、生用笔圈出生字,新词。

3、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找出人类的老师们

4、问题假设:

学生:是鸟类

学生:是蜻蜓

学生:是苍蝇,蚊子,蜜蜂

学生:是大海中的鲸

学生:是鸡蛋

学生:是袋鼠,是贝壳。

……

5、再次读课文,小组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学习生字1、请小老师带读文中的有拼音的字和词。并及时给与正音。

2、出示本课学习的生字。全班齐读。重点指导:前鼻音:研(yán)究蚊(wén)子均匀(yūn)坦克(tǎn)后鼻音:机毁人亡(wáng)工程(chéng)模仿(fǎng)直呼音:均匀(yūn)型近字:末(mò)未(wèi)齐读、开火车读

3、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也来给他们找找朋友(组词)

4、现在我们把这些朋友请到家里坐坐,不过他有个要求就是必须把他的名字叫准确。齐读课文

5、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读,全班交流并及时正音。1、读文中的有拼音的字和词,认真读准字音。

2、注意读音:前鼻音:研(yán)究蚊(wén)子均匀(yūn)坦克(tǎn)后鼻音:机毁人亡(wáng)工程(chéng)模仿(fǎng)直呼音:均匀(yūn)型近字:末(mò)未(wèi)

3、给生字组词。

4、齐读课文

5、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指导写字1、认真观察生字,说说你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2、重点指导:“毁”“祸”“末”“某”

3、书写生字。1、认真观察生字,说说你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2、重点提醒:“毁”的左边部分中间的横没有连在一起。“祸”的右边中是一个“人”字。“末”有什么好方法来学习这个字吗?(末是没有的意思所以第二横短)。“某”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3、书写生字 请点击下载word版精品教案: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难点:

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认识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通过实验来论证自己的设想。今天,我们来认识另一位荷兰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简介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早年,学会了磨制玻璃透镜的技术,制成简单的显微镜。1675年发现了原生动物,1683年又发现了细菌,对动植物的显微构造也有所观察。

1、同学们,你们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

板书课题:玩出了名堂 齐读。读了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a.?什么是“名堂”??b.?谁玩出了名堂???c.?他玩的是什么?????d.?怎么玩的?e.?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并解决问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交流。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4、课文中说的名堂是指什么?

5、?怎么玩名堂的,我们下节课再学。

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朗读、探究、发现

1.学习第二自然段。

齐读第二自然段,了解列文虎克是荷兰人,喜欢玩镜片。

2.学习第三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③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④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⑤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b.说一说。列文虎克怎么会玩起镜片的`?用“因为……所以……”句型来回答。

因为看守大门这份工作很清闲,所以他就磨起了镜片,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

c.想一想。从他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这一段有四个多音字,谁能找出来?(看、待、薄、磨)分别组词。

五、作业:

1、给生字组词

2、找出需要提醒的,难写的字:随,腿,是左中右结构,拜,具的注意点。

3、剩下的字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4、仔细观察发现特点,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5、学生写字。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2

课 题

学生猜测花名、花开放的时间。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一、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二、初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二、自读自悟

二.读读背背

学生讨论交流: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

可以是可爱的小动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你心爱的物品……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说它的动作`姿态……

把自己的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

3.学生起草。

4.写好后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5.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6.全班交流。

7.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8.誊写作文。

作业设计

练习写习作。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

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课后反思

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观察不够仔细,因此在写作中有许多学生写的观察日记不太符合要求,需进一步引导。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露珠的美好。

3、能用“越来越”造句。

4、能积累好词佳句,练习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认读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露珠》。

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小露珠与动植物的交往。)

二、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知道了什么?小露珠是怎么出现的?(越来越)

2、指导朗读第二句:练习,指读。

三、第二——五自然段:

1、轻声读,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用文中哪句话来概括?

2、小动物们为什么都喜欢小露珠?出示三个小动物的话及图片

(1)从它们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对比图)

(2)小露珠多美啊,那么闪亮,那么透明,那么圆润,难怪小动物都很喜欢她。

(3)练习朗读,接读(指名读三个小动物的话,师读叙述,第六自然段齐读。)

四、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又写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能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吗?(熠熠格外)

3、出示课件,引导理解比喻句(就像戴上哪些珠宝?联系上下文来想象。)

4、小露珠不但自己美丽,还能把植物装点得更美丽,这是多么美好、多么温馨的情景啊!看看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我们美好的感受呢?练读,指读,接读(师第一句,男生至“格外精神”,女生读其余部分。)

五、第七自然段

1、自由读,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小露珠和大家道别,大家依依不舍。)

2、小露珠是怎么样变成水蒸气的?指导用“越来越”造句。

3、这时小露珠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知道的'?(笑着笑盈盈)

4、多么温馨感人的告别场景!练习朗读,接读(师读至“向空中飘去”,后部分学生读至“留住呀”,前部分学生读其余部分,可面向后加动作。)

六、巩固拓展

1、末段内容可以用文中一个词概括就是——“告别”,用科学术语概括就是——“蒸发”。

2、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的文章值得积累,练习背诵,齐背读全文。

3、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摘抄好词佳句;(3)了解“蒸发”的知识。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爆竹的由来。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民俗传说的趣味性;通过复述课文,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会本课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关于爆竹的传说,锻炼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趣引课题:

1、猜谜(课件出示)

有个小孩脾气暴,

发起火来不得了。

嘭啪一声蹦上天,

身上衣服全撕掉。

─打一节日用品

自己读,猜一猜.课件演示燃放爆竹的图片,出现课题和闹新春的音乐。

2、听这音乐,你联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价。

3、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给生字正音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后,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为什么叫爆竹)

2、在小组内读3 ─ 5自然段后,说说为什么新春时家家放鞭炮?

谁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从此,每逢过年,人们就要烧竹子来吓跑怪物,以求得新年的平安。你知道现在除了春节,还有那些场合也放爆竹?请用上“每逢……就……”说一说。

3、指名齐读6、7自然段后回答爆竹的制造是怎样演变和发展的?

再说说你还知道哪些种类的爆竹?

4、小组内练说。

学生在小组内把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讲出来,重点讲清放爆竹这个风俗的由来及爆竹的演变过程。(爆竹的作用有二千多年前开始时的吓跑怪物,发展到现在成为节庆时营造欢乐气氛的民俗。)

四、超越文本

为什么燃放爆竹?燃放爆竹的好处和缺点是什么?

我们一起去看看燃放爆竹和它的`孪生妹妹烟花好吗?

课件演示:燃放烟花爆竹的盛况。

同学们,我国的大中城市大多规定,只有春节期间可以定时定点燃放烟花、爆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和见解?

自由发言。

小结:美好的事情也有缺点,我们应该用科学的头脑和聪明的智慧去解决,那么世界就会越来越美好。(爆竹声和欢庆的音乐声又一次响起)

五、朗读课文,回顾总结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

主题:

通过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可贵的沉默》一课,从故事中受到教育,不仅要感受到父母的爱,还应当去了解、关心和爱戴自己的父母,通过实践活动要学生有意识地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学会如何去回报父母的爱。

活动计划:

1、课堂教学。学习《可贵的沉默》,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故事,上课时,老师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生日并向孩子们祝贺,知道父母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且没有一个孩子为父母祝贺生日。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懂得了怎样去爱自己的父母和关心别人。理解孩子们情绪变化有兴奋到沉默,有沉默又回到热闹的过程。

2、实践活动。积累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资料及父爱母爱的名言,组织学生向自己的父母祝贺生日,表示关心,送贺卡、写一封信等,帮助父母做点事,用实际行动表示对父母的爱。向老师、同学、邻居表示关心,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活动过程:

一、课堂教学。

一)、自学汇报

1、汇报朗读情况。

2、文章讲了怎样的故事?

3、汇报自学的词、句。如:传染、情绪、阻止等语句。

4、从文章中你体会到什么?

5、质疑。

二)、精讲重点部分。

1、练读产生沉默的过程,体会孩子们的可爱之处。联系上下文体会。

2、分段读孩子们沉默前、沉默中、沉默后的表现及家长的反馈,体会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体会“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的原因。

三)、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1、父母怎样给“我们”过生日的?

2、你要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四)、总结全文,安排实践活动。

二、实践活动。

1、采取恰当的方式了解并记住父母的生日。

2、动手设计一张贺卡。

3、给父母写一封信。

4、每天帮父母做至少一件事,用实际行动表示对父母的爱。

5、向老师、同学、邻居等关心自己的人表示关心。

6、将自己的感受写一篇日记。

7、集中展示,评价实践活动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