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反思 >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集锦15篇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集锦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3W 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集锦15篇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

我们班在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中成绩虽然居于年级前列,但是,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试卷上的失分情况,发现还有很多不足和薄弱点。比如: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很牢固;阅读、分析能力较弱;作文水平也有待提高……

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觉得我们班学生的表达能力比较差。虽然我在课堂上尽量让多数的学生去发展,但是由于我们班级的学生都不主动要求表达,于是出现课堂还是较多学生只是听众,学习较被动。这一点我也该反省:也许是自己的独断,快节奏,使得自己没有多少耐心让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改正自己。也没有耐心引导学生克服内心的胆怯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在学生的作业方面,我能做到作业按时认真批改,而且设置的作业也较完整。抄写生字、写字本、《补充习题》《同步探究》认真指导批改,日记一周一次,习作三周两次,批改有眉批、总批。听写、背诵也要求学生一个个过关。所以,这一方面我的努力还是很有成效的`。

总的来说,我们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不够,班级凝聚力不强,学习竞争氛围不够浓!打算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着手:

1、“六认真”工作要按要求努力做好、做实。

2、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抓得更细,更实。课本知识要求百分百地掌握。

3、利用空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语文一些技能的专项练习、指导。

4、认真做好补差工作。

5、更扎实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6、家校配合要紧密,尽可能获得家长的支持,以期提高家庭作业的质量。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2

从整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充分读,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总的来讲,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多,积累语言这一练的环节因时间把握不够,如一词多义等的训练就稍显不足了。另外,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跃,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于提高。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通过这次教学,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弥补我的不足,尽全力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

1、《观潮》一文是以写景为主的散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为了让学生更能入情入境,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材料,并用录像引入课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2、“潮来之时”的.景象是全文的精华。教学时我采用变序教学方法,直奔重点,突破难点。为了加深对一部分精彩语言的理解和记忆,我帮助学生在理解和辩析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潮来时的声间和气势,注重朗读,做到读中悟,悟中读。

3、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眼点。本节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索“潮水从远处涌来的形态和声音是怎样变化”这个问题,并要求学生画一画,读一读,在不明白的地方打问号等,学生在合作中体现了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探讨氛围,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4、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给予学生思考问题,朗读课文的时间,耐心等待学生思维的结果,同时,延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最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当一回讲解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值得探讨的问题:

⑴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尝试,充分地交流,但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存在着矛盾,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⑵课堂上有一些学生的思维敏捷,抢着发言,而一些学生却反应迟钝,可是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的参与面、而对这两个极端,我们又该如何协调?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3

今天,课堂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学生是否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下面我就谈谈一下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贝瓷枨榫,导情激趣。

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的确如此。一个精彩的开场白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投入到自主的学习当中。因此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激起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例如:在上一节口语交际课"编故事"时我在课的开始设计了这样的开头"同学们老师最近又有了一项新的爱好,今天我把我的作品带来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同学们都好奇的期待着,这时老师适时的运用资源课件出示用的各种画面再加以相应的配音,声情并貌,生动有趣。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这样大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编故事的兴趣,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求知欲空前的高涨,收到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科学,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指导点拨,自主探索

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自主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充分发挥远程资源的功能,可以十分有效的突破课堂的重难点。

四。重视朗读感悟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为了使这些精彩之处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在朗读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4

《麻雀》出自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中通过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仅刻画出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凶暴,“我”的同情怜爱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样一种强大的力量。

一、教学效果

依据教材特点和孩子们的生活储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比较理想,先总结如下:

1、批文入境揭题激趣。

在学生初读课题后便引导快速浏览课文——文章写了哪几个角色?指生交流并相机板书:小麻雀、猎狗、老麻雀和我。再次走进文本,抓住关键词句段说一说彼此之间的关系。一下子就把紧张的气氛烘托出来,也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关键句段简单概括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可谓是一举两得。

2、潜心感受体会情感。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重点词句,仍然是先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相互检查,尽量读出自己的感受。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作者是怎样将下面的内容写清楚的?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攻击和退缩。这一环节大约需要十几分钟,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感受不同角色在此时的心里状况,从而更好地感受角色的品质。比如,聚焦小麻雀时,抓住它的样子,为感受它在危险境地的无可奈何的无助埋下伏笔;聚焦老麻雀时,抓住关键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与“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飞到猎狗面前”。通过比较,体会它飞下时的速度、救孩心切时的不顾一切。这种果断勇敢坚定的形象如一座丰碑立在孩子们脑海之中。

3、合理想象迁移运用。

如果是你,会对老麻雀说些什么?先交流,试着写一写。通过交流再次去感受老麻雀的果断与勇敢!生活中有没有如此感人的一幕呢?此话题一打开,学生的生活储备便被激活,交流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知道的特别多,感恩的心受到洗礼,很好地落实了课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二、成功之处

生活化场景的预设很受学生喜欢,他们个个乐于参与,情绪高涨,思维有深度。

三、不足之处

课堂的危险境况展示不充分,致使孩子们的感受流于表面,略嫌肤浅。

四、改进措施

如果重新再上这堂课,我会通过各种手段再现文本展示的场景,引领学生真正地感悟文字内涵,让教学更圆满!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5

这篇课文与前几篇课文不同的地方是作者不是冰心,而是山曼,主要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冰心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有过着怎样的童年生活,体会童年的大舞台对冰心一生的.重要影响,并由此文收到教育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既注意观察,又用心思考。

针对于教学重点,我教学本课时主要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所谓的“大舞台”就是指他玩的地方:山上、海边、炮台、营房等,而正是这些经历让冰心有了以后书写的素材,为她能成为作家提供了不可剥夺的经历。经过引导,我班的学生基本能够理解,为了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这些内容,我还在教学完第一课时后,进行了拓展:你的舞台有哪些,你准备如何利用你生活的舞台?我觉得这样的拓展才是让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而学生们也愿意将自己的舞台给他带来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通过教学本课,给了我深深地启示,那就是多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来教学,会使他们的学习更有兴趣。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6

又一学期即将结束,依据本学期的教材特点,还算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并且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潜力,离期末考试不远了。静心思索,本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成功之处,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为了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以后的

工作打下基础。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结合课文和语文园地,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2、根据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平时教学中,做到了认真备课,用心设计教案,及时批改作业,落实三维目标,根据班中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理解知识潜力的状况,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3、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的培养,重视发展学生智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潜力。结合“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激发学生的想象潜力和创造力。

4、对课前的预习工作也很重视,不断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渐渐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5、尽量做到面批作业,重视学生的书写,及时表扬书写整洁的同学,并在全班交流,稍有进步的,及时写上鼓励性的语言或鼓励性的标记,经常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资料,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6、加强家校联系,加强与家长间的及时沟通,把每位同学家的电话号码都记载下来,以便和家长联系,把学生在校的状况及时反映给家长,共同搞好学生的学习。家里没有电话的学生,把写好自己电话号码的条子,让学生带回家,以便家长和老师联系。告知老师学生在家的表现。

二、不足之处。

1、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比较努力学习,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三分之一的同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不用心,理解潜力差、记忆力差,大多家长忙于在外打工,顾及不了孩子的学习生活,需和家长继续做思想沟通。

2、媒体教育手段的运用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持继续学习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自己的教学潜力更上一个台阶!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7

回顾十二年的教学生涯,已参加了三次学校举行的教学策略研讨会了。这次第十五届小学策略研讨突出“学生参与”的主题,本身就贴近了真实的课堂,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我由衷地为大道语文课迈进了真正的课堂生活而高兴。

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本课属第五单元一类文。首先从课题来看,生命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个沉重的话题,如何把这个人生成长中很重要的话题让十岁的孩子有所思考,有所领悟昵?我们知道不同阅历的人,不同经历的人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是大不相同的,于是我以作者的身世经历为线索展开教学。随着对作家杏林予的了解、敬仰、到对生命的感悟层层深入,从而彻底领悟了生命的不同含义。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的参与。说到参与就要考虑到主动参与、被动参与,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等问题。为了使学生很好的主动参与。课堂上我十分注重学习的自主性,问题的开放性、师生交流体现民主和平等。体现课堂生活的真实、自然,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使认识更深入,学习更有效。主题教育理论的滋养使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如何在课堂生活中定好位,能真正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并在学生需要时能适时地给予指导和点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有效的,高效的,也能体会到课堂上弥漫着人文关怀的气息,如:学生感谢同桌的提醒,老师感谢学生的补充,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对课题中的两个“生命”的不同解释,课堂上呈现出辩论的情景……。这种精彩的生成说明了学生的思维被焕发,被激活,说明学生真正进入了认识生命,领悟生命的学习中,课堂上学生的情绪由平静到泛起微波再到波澜壮阔和奔涌不止,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这精彩来自于充分的预设,来自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认可,来自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尊重,来自教师对课堂生活的理解。

任何一节课不可能完美无瑕,我们要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我们要牢记教师的厚重沉淀,知识的广博,充分的预设,先进的教育理念才是衍生精彩的基础。

本课中“交流新发现”和“书写生命感言”的设计都体现了读与写、言与书,工具与人文,自主个性张扬与教师指导的融合。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课结束了,我的思考和研究又开始了,如果教师们评价中说我成熟了,大气了,那要感谢我的学生们。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只有自己刻苦钻研,深思熟虑,力行实践过的东西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相信我以后的路会走得更坚实!

最后想提出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1、参与的广度与参与的人次之间的关系。

2、教师的评价语言与学生的参与深度的关系。

3、教师指导的时机与学生参与的热情之间的关系。

4、课堂所提问题对学生参与的影响:

影响参与的因素有许多,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每个人的课堂都能精彩纷呈,让我们都来享受充满活力的课堂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吧!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8

《威尼斯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句展示了异国风情和小艇的重要作用。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是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多次教学,不断反思,我深切体会到,教学设计的思路对于课堂气氛及学生学习、精神、思维的状态,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教法一:

一上课,揭示课题,齐读后问:本文是写“威尼斯”还是“小艇”?接着介绍威尼斯的地理状况及当地的风土人情。

接下去的环节,先引导学生定向自学,帮助学生扫除阅读课文的障碍。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单元提示“按课文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方法并给课文进行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接着让学生根据问题,逐层理解课文:(1)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2)坐在船舱里的感觉又如何呢?(3)船夫是怎样驾驶小艇的?(4)小艇在威尼斯起了什么作用?最后学生朗读体会。

这种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步步紧扣,师生达标的意识很强,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有条不紊。但这种设计,学生学习空间受限制,无自主选择机会;教学环节虽步步紧扣,但死板而机械,教学流程具有不变性和明显的指向性;串问串答,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的兴趣不高。

教法二:

首先多媒体播放威尼斯的风光片。教师充满激情地介绍威尼斯的风光。让学生被美的风光所吸引,被美妙的语言所感染,然后启发学生思考:画面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引出课题。

二、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习。(1)学生轻声、自由的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说说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描写小艇样子奇特的段落。然后引导学生回答:通过学习,你了解了小艇的哪些特点?能读出韵味来吗?学生回答,同学可补充、评议,也可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再画画小艇。(3)我采用读演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和同桌合作,解决疑难问题,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一人学船夫驾驶小艇前行,一人为船夫配音。(4)在学习最后两段先让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引导欣赏精彩的语句,指出精彩在什么地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相机播放威尼斯夜景课件,让学生尽情地体会“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的安谧静寂的美。

课末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1、让学生想象在生活中都有哪些人用小艇?他们坐小艇做什么?用总分的段式写一段话。2、指导学生用“操纵自如”说话,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假如你坐在小艇里会说些什么呢?4、课外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苏州图片或资料比较一下苏州和威尼斯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法二,威尼斯,异国他乡的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在教学之始,让学生通过课件“游览”一下威尼斯水城,让学生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全文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增长了知识。

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当我在讲到威尼斯城夜里宁静,再一次用了电教媒体,“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课件,给学生提供了一“动”一“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会起着“呼应”的作用。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堂课中提倡学生充分地读,用自主阅读取代老师分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溶入情感中进行阅读,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感悟和思考中,受到情感熏陶,注重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引导,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倡导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9

苏教四下习作4是要求针对某一话题发表看法——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请围绕最近发生的这类事情,相互间谈谈看法,再写下来。

教学目标

1、发现生活中值得关注的事;学会倾听他人的话语,学会到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

2、思考值得我们关注的事。用一颗爱的心,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

3、把自己所听到的描述下来。

4、知道有详有略的记叙一次班级讨论会的经过。写好人物对话片段,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

1.学会有详有略地写作方法,注意写好人物对话,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做个有心人。

这次习作,话题的选择很重要。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具有普遍性现实性的现象才会让学生有话可讲,有理可据。以前我引导学生就“雾霾”展开讨论,从四个方面入手:雾霾是什么?雾霾形成的原因。雾霾对身体的危害,我们该如何预防雾霾。但总觉得不痛不痒。这次上习作4课前的晨会在表扬刘睿哲同学在春游时捡到20元交公的好事时,有同学反映小S同学捡到60元却偷偷花了的事实,我灵机一动,就此事确立讨论话题“捡到钱自己花,该不该?”课上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增强了。再辅以写作方法,学生写得都得心应手,解决了一直困扰的写作难题。

附:

学生习作一

捡到财物不能占为己有

20××年4月13日,一场原本美好的春游,被搅乱了,因为两位同学的不诚实——他们捡到了60元,自己花掉了。一时间“捡钱”成了我们班人人都关注的话题。为此,老师在班里举行了一次讨论会,要大家谈谈对捡钱自己花了的看法。

讨论会开始了,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捡到钱不能占为己有,要交公;有的同学觉得捡到的钱不花白不花;有的.同学提出钱要还但联系不到失主怎么办?有的对失主表示了同情,万一捡到的钱要付用医药费的呢……

徐慧妮斩钉截铁地说:“捡到了钱一定要交公,诚实善良是做人的根本。”

王欣仪推了推眼镜说:“如果找不到失主,也可放到失物招领处呀!”郭子舒连比带画:“失主该多着急啊!万一那钱是别人用来交医药费的呢?你竟然把钱用了,你就是见钱眼开!”

汝老师来了一句:“你俩上次捡到一元钱交给了我,为什么这次六十元钱就没有呢?数额大了,就抵不住诱惑了吗?”

“别人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就算捡到了也不能贪财!这次春游中赵佳琦的手机丢了,但有拾金不昧的好心人放到了售票口。你们捡到的钱也可以交给老师啊!”陶淳像大人一样说得语重心长。

............

汝老师说:“古有‘路不拾遗’的好风尚,我们要拾金不昧,做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样社会风气会越来越好。”

学生习作二

60元?!

今天春游时,发生了一件大“新闻”------某同学在wc门口捡到60元,私自花掉了。为了养成同学们拾金不昧的好品质,班主任汝老师借此机会展开了一场讨论会。整个讨论会上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甲方的观点,认为捡到的钱应该立马交给老师或警察。第二种是乙方的观点,认为捡到的钱归自己,自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甲方的A同学对乙方的B同学的这种行为表示强烈反对,并说道:“如果捡到了钱不归还,是违背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但乙方的c同学却撇撇嘴说:“不偷不抢不骗,‘天上落下,地上捡着’不捡白不捡,捡到60元交给老师和警察太可惜了。”对此,甲方的D同学义正辞严回应道:“如果你丢了60元,你会怎样?从小就贪小,长大会怎样?”瞬间,全场死一样的寂静,但紧接着却是雷鸣般的掌声,这不仅仅是对D同学的敬佩,也不是对甲方的敬佩,而是对中华民族美德的一种敬佩。钱,固然重要,但守住自己的底线更为重要!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0

本课的重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和难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地学习、理解、品味,来感受小詹姆斯的情感变化。由钓到大鱼时的兴奋、得意,到在父亲要求下被迫放掉大鱼的痛苦、悲哀和无奈,再到三十四年后对父亲做法的理解,最终在钓鱼中获得启示——抵制诱惑的勇气和力量。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读为主。围绕“‘我’钓到一条怎样的`鲈鱼?由钓鱼到放鱼,‘我’心情的变化?”“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鲈鱼放掉,他做得对不对?他是怎么想的?‘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等问题引导学生朗读,同时让学生结合实际想象:“如果这事发生在你身上,你的心情会怎样?”最后让学生探讨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诱惑”?告诉学生做有道德的人。

上完课,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在感受儿子的心理变化时,我分析儿子在月光下乞求父亲和依依不舍放鱼的心理活动体会不够深刻,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思考他可能在心理想什么?会对父亲说些什么?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明白:道德实践起来却很难!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说会遇到的诱惑,学生列举的事例特别有限,比如说过马路不闯红灯,捡到钱要交。我在心里努力想让他们多说点其他的,可是因为我没有及时引导,如果我说:你想想在将来的生活中,你还可能遇到其他的诱惑吗?我想答案肯定是丰富的。

在以后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好好反思,争取一次比一次进步。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1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学生是否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下面我就谈谈一下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贝瓷枨榫常导情激趣。

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的确如此。一个精彩的开场白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投入到自主的学习当中。因此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激起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例如:在上《巨人的花园》时我在课的.开始设计了这样的开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美丽的花园中住着一位巨人,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看一下这座花园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同学们都好奇的期待着,这时老师适时的运用资源课件出示用的各种画面再加以相应的配音,声情并貌,生动有趣。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这样大大的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求知欲空前的高涨,收到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科学,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指导点拨,自主探索

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自主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充分发挥远程资源的功能,可以十分有效的突破课堂的重难点。

四。重视朗读感悟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为了使这些精彩之处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在朗读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2

课文所描写的内容因为与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学生不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振,所以在教学上我先播放了颐和园有关的教学视频,先给学生做一个铺垫,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前对颐和园有个大致的了解。

我设定的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因此在环节设计上,先让学生整体感知颐和园的“大”和“美”,在这样的感受的基础上,再理一理本文的写作顺序,抓住每一自然段的开头一句话,强调按游览顺序写作的方法。在这些的基础上,再突出课文的3、4自然段,也就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万寿山部分。在重点部分,又穿插一些课堂中的小练习以及背诵、小练笔,让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巩固。

像这种写景作文,应该是读和悟结合得非常好的,可是在真正教学过程中,我又犯了老毛病,为了上完内容而上课,追着时间跑,没有好好地处理好读与悟,再悟再读的关系。这样所导致的一个最大的后果就是,学生对昆明湖的静与绿的感受不到位,感受不到位,那么后面的再读再说就一个个地脱节了。直接导致后面的“滑”与“划”的区别与好处也理解不到位。

而且我总是会忽略了朗读的.重要性。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平时上课,总是匆匆讲完,很少让学生有机会能和文本对话,这是大忌吧。语文本来就是师生对话,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而这点,我做得不够到位。在本课中,讲到昆明湖的静和绿时,真该多给学生点时间,放下教学速度,让他们自己带着理解与体会,边想象画面边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感受昆明湖的静和绿。

还有我的备课似乎总是局限于自己设定的框架里,单一的线条感,学生一没按照这样的顺序出牌,就满盘皆乱,用其他老师的话说,就是喜欢把学生塞进我安排好的步骤中,带着他们往东往西,而不是顺着学生的方向。

同时,对于一篇课文,似乎大家都只是流于表面,没有很深层次的去挖掘。我自己没有深层次地去挖掘,学生也没有深深地沉浸在其中。自己总是问,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这么懒,都不动脑筋,我想这和老师也有关系吧。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刻,对学生内心情感的挖掘不深入,只是浅浅地就满足了。大家也只是交流交流词句的好坏,没有达到真正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流。

还有一些就是本文中的一些知识点没有落实,比如说表示移步换景的句子同时也是过渡句,这个没有好好落实,甚至没有提及。同时,课文第4段是按照方位顺序写的,小练笔也是根据方位顺序,可是这两者却没有适当的提及,适当的联系起来,而成了孤零零的两个孤岛,毫无作用可言,甚至学生也根本想不明白,用不起来。

不得不说的是我的一个不足,教师语言语调上的变化,可能跟我看的视频有关系,视频中那些老师的声音都是温柔可亲的,不自觉的我也变得温柔可亲了。但是整体的基调不能改变我的声音缺乏抑扬顿挫的事实。还记得上次在我们学校比赛的《掌声》,其中第一个老师的语音语调,教态给我印象很深刻,让我非常喜欢。但是师傅们又说上课要有激情,这个激情具体指什么呢?我想应该是一种忘我的状态吧!而不是刻意地表演!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3

经过这学期的学习强化与教学指导,本班的绝大部分同学各项行为习惯已基本形成,大部分同学对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形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取其精华、弃其不足,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将来,为了下学期语文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为了每个学生的语文水平有一个大的进步。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作一反思:

第一、继续强化识字写字教学。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虽然这学期已经是四年级了,但仍然要重视识字和写字的教学。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要讲究方法,提高质量,坚持多认少写的原则。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和熟识的语言因素,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识字,在识字过程中一定重视写字的指导,不仅要求学生把字写对,还要做到姿势正确,把字写好,写漂亮。

第二、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探究,认真备课,转变以前那种单一教学方式。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以前那种老师想放又不敢放,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前那种因引而不随,启而不发则包办代替的教学方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学中,要把握课文的特点,既要体现老师的主导,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充分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放飞的舞台。

第三、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掀起了学习的高潮。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自得自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第四、注意德育渗透,体现语文的情感性。“新课标”指出:“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应该因势利导,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蕴藏的德育因素,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做到“披文入情,以情悟文,情文结合”。

第五、培养语文素养,体现语文的学科性。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要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第六、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今后的教学,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到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学充满活力。另外,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有时为了赶进度,阅读教学不够扎实,学生普遍阅读能力很差。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家长配合不够,由于各种原因,自己辅导又不到位,造成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落后。

第七、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今后的教学,我要力求学会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使语文课上得更活泼、更生动、更形象。还有,对课堂气氛调动的能力上还需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艺术,还要在现有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思想品质得到陶冶,从而进一步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的思想感情,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4

《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描写了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这对从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这篇课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思想意义方面都让我班学生感到新颖、高兴。故对这篇课文的读书积极性相称高,可以说是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自然收获也相当多。无论是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还是审美的.乐趣。总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真正做了一回主人。

学完课文后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漫游欧州,毕竟是好,还是不好?”辩论会。这是我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正反双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口水之战”:

正方认为只要作好充分的预备,可以一人外出旅游,这对乌塔今后的成长有好处;乌塔真勇敢,让人好佩服;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乌塔是那么自由,离开爸爸妈妈的管束,像小鸟那样飞出去了。哪像他们除了学校就是家,活动的空间那么小,简直是井底蛙,笼中鸟;什么时候他们也像乌塔那样出去走走,闯闯,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出色……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5

《雾凇》一课语言美、意境美。通篇都展现着“奇美”的景象:雾凇的“奇幻”、形成条件的“奇特”、形成过程的“奇妙”。这节课中,我关注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以情为基础,重视感悟的过程,追求内化的终极目标,引领孩子欣赏优美文字中所蕴含的美妙绝伦的画面,让美充溢着整个课堂。

一、在朗读中感悟体验雾凇的美

教学伊始,我首先让学生欣赏雾凇的视频,带领学生走进吉林雾凇,拉近学生与雾凇的距离,填补学生生活体验的空白。学生一下子被洁白晶莹、银光闪耀的话面,我适时的让学生谈感受,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抒发了自己的感想,这说明雾凇已成为雾凇的思维对象而有所感悟。接着我让学生品味语言,感悟形象,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课堂中,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了朗读、理解和感悟。这样由景入情,走进文本,学生真正感悟到了雾凇的奇特,壮观。

二、探究中朗读感悟情感美

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感悟作者的情感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学完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同学们除了找到雾凇形成的条件,还找出了松花江畔雾凇形成的条件,接着让学生朗读,感悟雾凇的形成,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还感受到了雾凇凝结过程的美,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自然得到激发。这时,指导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雾凇的壮观、作者的喜悦就读出来了。

三、想象后朗读内化语言美

抓住文本第三自然段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这一关键处进行拓展,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作合理的想象,开拓孩子思维,产生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充分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对于雾凇的形态,文中没有具体描绘,给孩子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创设北国风光特有景观。结合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让孩子充分获得感官上的愉悦,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完成了说话练习:在出示一些有代表性的雾凇景象图,让学生想象后,练习说话。雾凇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这样丰富了孩子的表象,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更助孩子内化了语言文字。

此时再让孩子朗读课文语言文字的优美已经深入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