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中心 > 励志文章 > 2016年写于秋分的文章

2016年写于秋分的文章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4.82K 次

导语:又是一年秋分到,秋已深,凉意浓,下面是写于秋分的文章,欢迎阅读。

2016年写于秋分的文章


篇一:写于秋分的文章

秋分那天,天气很好,从浦东到浦西,阳光温暖,还有柳絮一样的风,丝丝入扣,当我坐在地铁里,看不见天空。但我知道,云一定在惬意地行走。云行走的样子很舒缓,我比它更悠闲,速度却比它快很多,我听不见风声,但可以闻到云的味道。云吐纳的空气,是流淌在我心底很多年的积攒,像是家乡的芦苇荡,又像是院子里的茉莉,夹杂着最自然的乡音,和故事里点点滴滴的哀愁。

在我很年轻的时候,写过很多秋天的故事,那时候云淡风轻,音乐也总是和弦的样子。我喜欢跳舞,喜欢在月光的草地上,喜欢在街灯伴奏下,只要跟着音乐的节拍,脚步就会慢慢移动,走出比梦更轻柔的痕迹。喜欢秋天,关于秋天的文字,多得像南京的雨花石,一捧一捧,渐渐就满盆满钵地藏在属于我的抽屉中。

很喜欢秋天,于是将所有的秋天都写成爱情的模样,画了许许多多的小荷尖尖,诗行一串一串地在秋风中摇曳,思绪却总是固执地安守着静默。那副关于秋的主题画,永远是一幅枫叶林,满满的落叶,远远的背影,大提琴拉着音乐,小鹿一样调皮的心在画外轻轻地行走。想说是离别,可素白就那般与青春无缘,实在是温暖的底色,一个眼神就点亮了整个画面。

如今,往后看的日子渐长了,就着这早晚漫不经心的凉意,只单说说节气吧。

立秋那天,我站在菜场外犹豫,是折回身,去家里翻一翻书,看看该吃些什么,还是就在路边找一个比我更年长的阿姐问一问。走走停停,终究还是没有返身,也没有遇到合适的人让我去打听。生存,有时候就像两面镜子之中的如履薄冰,朝前,往后似乎都能在镜子中清清楚楚地看见,却走不进去。似乎,往回走,一种平静就会被打破,而往前走,另一种安宁又从此不再。那一刻,我在两面镜子的呵护下,围着菜场转了一大圈,到底买了什么,已然记不清。

二零一二的秋啊,我一边渴望,一边又抗拒着。事实上,我在这种无法回头,又不能前行的境遇之中,安睡了很多年。即使,从江的这一头走到江的那一头,也未曾改变所有的现状。似乎每一天,都可以听见自己的双脚在奔波,像是听着列车在铁轨上滴滴答答地拍打,可列车行驶在梦中,人只在床上。恍恍惚惚中要拍历史大片,铁马冰河均可飘然入梦,角色却只在剧本中定格,我像一个声嘶力竭的哑巴导演,苦苦呼喊着演员。最后,连自己都没有被叫醒。

梦靥,有时比现实还纠缠人心。不说梦了,只说日子吧。

翻翻捡捡地查看了几次衣箱,天就真的凉了。仿佛穿着裙子,一个转身就到了秋分。听说南方是从这一天开始入秋,我的心突然就安静起来。那些前世今生的阻隔,梦里梦外的鸿沟,瞬间销声匿迹。原来,那些梦,只是入秋前的序曲。秋,还是美好的。

又见到苏州河,想起去年秋天初见它时的心境,那时很悲凉,却看见河床里满满的玫瑰,我站在河边,像个忠诚的卫士,捍卫全世界的爱情。这一次见,苏州河还是那样浪漫,平静的水面,牵着一衣带水的温柔,不偏不倚,不蔓不枝,却坚定执着地打破所有的禁锢,从此地,再到遥远的另一方。像是无可安放的灵魂,看到了可以相托的方向。

自秋分过后,大露台上的风更凉了,午时的阳光却妩媚得动人。大多数时候的中午,我只能坐在苏州河另一侧的写字楼里,看看近处的绿化,近处的高楼,远处的风景只能透过天空,天空中大片大片的云,去很远很远的地方采撷。

 篇二:写于秋分的文章

夏日之后不是秋天。

并非所有的人和事都会似夏去秋来如此自然而然,太多时候只能看到表面,更多的是内心或内在发生着变化,但自己并非知晓。

薄暮时分的雨,总显得很凄迷。百无聊赖的看着雨丝,只希望所有在石缝里长出的杂草可以带点绿色。没有衰败的如此之快,毕竟雨依旧很滋润,一片落叶不至于覆盖了整个季节。沉浸在漫无边际的思绪里面,喜爱如此似听非听地欣赏着持久的雨声。银杏或许真能一夜飘零,灿然的金黄似迷蒙晨光里闪耀着,挂在檐廊上如释重负地心仿佛失而复得,重又回到了心里。

心里的自语,也同样摇晃在秋日的晨风中。

每当空落地的心思无着落,又喜又哀又如此殷勤期待。夜是否也真似融进了水里的月色,荡漾着把心藏在深深旧墙里,独自一个人时静静拿出来思念。何必让闪亮的涟漪拨动欢乐的琴弦,又忘了现在的彼此隔得比月亮还遥远,只将那句话留在长长的梦里,当做一幅最美的画温馨芬芳在逐渐消失的良辰美景里去。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能有那么一刻,感觉到了迤逦与黯黑可以同存,深浅起落都不过时顺从的规律,才更体谅,更从容起来了吧。秋意渐浓的晨起,不再遥望更适合低头收藏。斑驳的阳光浸在金光晕色里,跟着生活缓缓老去的感觉不算忧伤。沿途的心思在天地里浩渺涤荡,或该让心灵在长风里送别思念。该落脚的心卸下归途后的疲倦,刻骨的等待换来幸福的醇厚回忆。如果实,单薄地落在相似的田地里,却有着不同的滋味,甘美亦酸涩。

中秋前,老屋前的那株又高又老的树开满了小花,风过处隐隐飘香。花香里有的记忆,似会有新的颜色慢慢浮现,凝目看着当年的守候和如今明媚的收集,不变的直觉里古趣盎然的静美。经过的路人都像会沾染上了那香气也都舒适温馨了许多,昏黄灯影下的人多了一脸的文静一身的优雅。

微醺的时候能细心读上几则入目的故事,总算是幸运的。嫌自己瞎操心的人总算看见了太过安静的可怕。那些沉实的故事像点了灯的幽窗,需要用心去体谅或宽解。不免被怪责人少沾染到了旧时的遗絮,书堆里捡拾出凶巴巴的恶理来修整当前不舒心的人来。永存着那么一个距离,现实与不现实之间。

每年的雨都不一样的落着,几天看不到太阳就想念。郁郁光阴里听着收音机的故事堵上几页小说也能睡着。一丝冷风吹醒,不管是半夜还是天明,都会朦朦胧胧地走去关窗。恍惚里看到手机里的晚安,像是喝醉的人酒醒后的告别。够晚的,寻梦呢?坐起来回想起因,是固执还是不甘心?人回复道:爱听这话,所以记得回音。记恨每一次天亮前的晚安!

秋夜风大,或太早有了寒意。

 篇三:写于秋分的文章

又是一年秋分到,秋已深,凉意浓。“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秋分”的意思是日夜时间均等,并由日长夜短逐步变为日短夜长。再则就是气候由热转凉。左河水诗曰:“暑退秋 澄转爽凉,日光夜色两均长。”即为“转秋凉”。

每一个秋分,总能让我想起儿时在乡下曾吃过的甘蔗粥,此时想想,那甘甜的感觉,似乎还在唇齿之间弥散。粥香,甘蔗甜,这种香甜的味道,远非白糖所能替代,以至于吃在口中,竟丝毫不觉得腻。

每次煮粥,母亲总会守在炉子边,说这粥要煮好,就得有人在旁边守着,干了则不成粥,稀了吃在嘴里没有绵软的感觉,只有恰到好处,这粥才算是成了。那时的我,又怎能懂得母亲的心,饿了,只知道守在母亲身边要粥吃。

母亲首先会将甘蔗洗净榨汁,而后再将高粱米淘洗干净,将甘蔗汁与高粱米一起放入锅中后,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成薄粥即可。此粥具有补脾消食、清热生津、养阴润燥的功效,特别适合秋季食用。

母亲曾说,秋分一过,天气就转凉了,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此时调理肠胃是最重要的,而粥则是调整肠胃的上好食物。同时,在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

秋分在古代不仅只是一个节气,朝廷会在这一天举行祭月仪式,称为“夕月”。夕是黄昏,月亮在黄昏时出现,在黄昏时祭月,所以叫“夕月”,也就是“秋分”的意思。古人之所以会在秋分时祭月,是因为日代表阳,月代表阴,秋分以后,阴气加重,世界归月神所主宰,故而要向月亮祈福。不过现在,秋分代表的只是秋天的一个节气,这个节气告诉人们,秋天渐已来临,要从各方面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切不可因贪凉而致病。

如今,我会选择在秋分这一天,给女儿煮些甘蔗水或是甘蔗粥,只因它有清热生津的功效,特别适合在秋季食用。年年秋分,时间如流水,儿时的一切,注定随着时间的年轮一步步前行,所能忆起的,只能是当年那些美好的片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