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听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

听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7W 次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听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听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

听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1

7月11日,对于我来说,是平凡的一天,也是不平凡的天。平凡就在于在这一天里,没有什么突起的波澜,突然发生的状况,还是平常的过日子;不平凡就在于在这一天里,我学到的东西比以往每天学到的东西多得多,自己从熊哲昆哥哥那儿学到了很多东西,那些东西都是不平凡的,在以往的生活中所汲取不到的。

天上午,我揣着一颗好奇的心来到了熊哲昆哥哥的讲座现场,静静地等着他传授给我们他长年累月从生活中体会出的一些道理。讲座开始了,熊哲昆哥哥侃侃而谈,绘声绘色地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并谈了他对那些事的见解和看法,把他从中体会到的东西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我们。经过这一次讲座后,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具体如下:

一、我们应该抓住课堂上的一点一滴。老师上课的四十分钟是最精华的部分,老师所讲的一点一滴都是他们从多年的生活中体会到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听老师讲课,不能漏掉老师讲的任何细节。如果你上课不听的话,你课后再认真,花两倍甚至三倍的时间都不一定能把课堂上漏掉的知识补回来。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课堂上的一点一滴,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注入到每一堂课中去。

二、我们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熊哲昆哥哥考得长沙理科高考状元这个头衔之后,许多家长就问他,你在哪里上的培训班,为什么考得这么好?而熊哲昆哥哥只是莞尔一笑,说:“我没有上过培训班,我只不过是认认真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老师出的习题罢了!”其实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一个很好的复习点,我们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去做,并要做到高速度、高效率。做什么作业就把全部的精力给灌进去,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只能看到这一方面的书,不能在桌上放两本小说,放两袋零食,从而扰乱了你的思路,就不能安下心来做作业,就会降低效率。做作业时还有一个妙招:先做自己感觉最乏味的作业,做到你不想做为止,再拿出你最感兴趣的作业,提高自己的兴致。当你的兴致非常高的时候,再做你感觉乏味的作业,就为样循环下去,再加上你的全神贯注,就可以做到高速度、高效率了。

三、我们要有求知欲,不懂就要问,直到自己理解了为止。现在有很多同学,在学习上过于腼腆,遇到自己绞尽脑汁也想为出来的问题时,不去问老师,没有要把这道题弄懂的欲望,从而导致考试时类似的题型不会做。如果他当时自己勇敢一点,鼓起勇气向老师讨教的话,说不定还能举一反三,做出别的题呢!还有,上课的时候,很多人心中有疑问,有自己的见解,可他总是畏畏缩缩,不敢举手,生怕自己的见解是错误的或提的问题别人认为太容易从而取笑他,让他难堪。其实,那些人应该放下心灵的包袱,如释负重,敢说敢问,勇敢地提问,绘声绘色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不要顾忌周围其他人的感受,只要你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你就成功地在人生的康庄大道上跨出了一步。

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们应该多放松,多进行体育锻炼,多开展活动。有很多人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不知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放松自己,在这里,他给我们推介了一个好方法: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那样你就会感觉很快乐,把自己所有的烦恼抛到脑后,紧张的神经自然也就松弛了下来,还能增强自己的'体质,那岂不是一举两得?

五、对梦想要有追求。我相信在每个孩子幼小的心灵中都有着一个梦想,也许很大,也许很小,不过都没有关系,但是你不能放弃对梦想的追求,因为那是你学习中、生活中所有力量的源泉。没有它,就等于缺少了一根顶梁柱,就等于缺少了一只手臂,你的生活就会变得迷茫、乏味、没有色彩,你也就只会盲目地指挥身体做一切又一切,而自己只会变得不知所措。没有一个目标存活有你的心中,你就不会去努力,你也不会试图用自己的能力去改变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心中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目标,并朝着这个梦想、这个目标目标去不断奋进,这样,你就会成功。

六、对奥数、课外阅读、英语的培养。很多人认为,语文是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只要抓好语文就行了,可事实却不是这样。从小就要抓好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为以后的考试做铺垫。如果他科科成绩都很好的话,可以多方面培养他的兴趣,奥数比赛得了奖,高考可以加分;课外阅读量大的话,作业可以下笔成章;英语口语好的话,还不愁以后出国留学,真是硕果累累啊!就算只对某一科感兴趣,也不能灰心丧气,重点抓好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个东西,在这一个点上做个突破,将来把它当成突破口,为别的科目拉分,也可算是个好事吧!

七、积极参加谭外活动、学校组织的活动,积极参加各项比赛。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根本,从而忽视了孩子们的活动,这样长年累月,那孩子就会变成一个“书呆子”,变得不喜欢运动,不喜欢活动,身体也会越来越经不起考验,抵抗力越来越差,到头来孩子动不动就生病,害的也是他们自己呀!所以我们应该多多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绚丽多姿。还有,我们要积极参加区、市、省甚至国家的活动、比赛,增强自己临场考试的能力,测试自己到底有多高的水平,也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为以后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

总而言之,那天我学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数也数不清。哎呀,快要十二点了,我得赶紧去睡觉了,下次再叙!

听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2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任何一次听课或听讲座,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经验,因此我怀着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想法,带着理性的思考,欣赏了各位专家教授精彩的讲座,专家们的讲座就像丰盛的大餐,精美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真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使我们对德育有了新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理解。下面我谈谈听讲座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做有魅力的德育工作者。

通过听高玉丽教授的讲解,让我知道让教师德性成为德育首要素,德育的目的是育德,育学生的德先育教师的德,师德是对教师人性的考验。人格是教师的最高学历,对小学生而言,教育的全部就体现在师生交往之中。因为我们手中的权力可以给孩子一个阳光高尚的灵魂天堂,也可以给孩子一个阴暗恐怖的心灵地狱。教师人格的伟大就体现在师生交往中。

系列活动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班级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文化的现象,班级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在社会主流文化、学校教育文化、教师文化的影响下,由班集体中全体成员自己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班级生活方式。如果把班级比作容器的话,那么学生就像水,在不同的容器里,会被塑造成不同的模样。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构建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听了隗金枝教授的讲座让我知道班主任可以以系列主题活动为载体,创设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用活动引领学生完成从他律到自律,从自育到自塑的过程,引导学生们在快乐中体验成功,在活动中健康成长。隗教授组织学生写心语馨愿、班日志、成长手册,让孩子在思考中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举办开学典礼,参加秋运会、校庆、布置教室,小小百家讲坛,最美女生、最帅男生、天天读书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技能、磨练意志。

通过零距离接受专家指导,对话,启发,对话,交流,使理论与实践的思想再一次发生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受益匪浅。当然我也深知,要做到高起点,就要对自己高规格,严要求,人的本性都是安逸的,可是在其位,就要谋其职。所以我要有忧患意识和较强的敬业精神,加强学习,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不断的积累和储备,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锤炼自己,提升自己,踏踏实实得做好德育工作。让我们播种希望,收获成功,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吧!

听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3

四月份,我有幸听了牡丹江师范学院孙朝霞教授的有关小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讲座,受益匪浅。为了预防和减少学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特制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我仔细阅读,知道可能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有:课间学生追逐、打闹,学生自行到校外活动或者放学后滞留学校活动;体育活动中不慎碰撞、摔倒;学校使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安全标准;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等维护、管理不当;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等,都会引发学生不可避免的伤害。因此,如何应对校园伤害事故、妥善解决和处理此类纠纷,明确法律责任已经迫在眉睫。通过学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我有以下体会。

学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体会到,对于在校老师、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予以妥善、正确处理,这不仅有利于维护老师、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也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老师、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它不仅避免了家长和学校之间不必要的扯皮,让我们老师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严抓教育管理和校园建设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出台,以法律的形式划定了学生事故伤害的责任范围及其责任人,将学校、老师、学生及其监护人所负的责任明确,将有助于更妥善、更准确地解决处理学生在校期间遇到的人身事故伤害,兼顾学校和学生两方面的合法权益。

我认为,小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一些伤害事故是在所难免的,但在事故的解决过程中往往要牵扯学校、老师太多精力和财力,并且学校往往要成为事故的主要责任人而被推上被告席。不管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学校担大头,这对学校而言是不公平的,因为学校成了事实上的“弱势群体”。

仔细阅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后,体会到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维护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是为了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而不是帮学校摆脱责任找一个合理的借口。但是《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也在教育我们学校老师在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作为老师、班主任,一定要尽责尽力教育好学生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当然学生也必须遵守学校纪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当根据自身的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在学校期间听从老师的教导,不得从事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的活动。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还提醒我们,如果发生伤害事故,学生或其监护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完全推给学校,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如不能协商解决,可依法起诉。每位教师都要牢记:当学生发生伤害事故时,要及时通知家长并紧急救助。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避免了老师、家长和学校之间不必要的扯皮。也让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

听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4

4月10日下午,在学校阶梯室,我们有幸聆听了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李季教授的《三尺讲台上的师德星空》的专题讲座,这是一场精彩的演讲。在场的100余名教师被李教授积极乐观的职业情怀、敏锐的职业视角、睿智的教育思维、深厚的职业素养所感染。李季教授用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些感人的故事让在场的每位教师内心一次次受到洗礼和震撼。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何汝玉老师的“细节德育”。何汝玉老师老师的德育工作做得非常细致,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德育对学生乃至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何老师从细节的角度去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果我们敏锐地抓住细节,深入挖掘细节,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让学生的心海漾起,我深刻地体会到班主任每发现一个细节,都会成为班主任工作成功的'铺垫,使班主任工作的成功多一份希望。“好习惯是你一生用不尽的财富,坏习惯是你一生换不清的债务”,我们班主任细节德育还是得从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抓起,从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弯腰拾垃圾)来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也深刻地体会到细节德育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是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教材去教育学生。

关于“细节德育”,李季教授进一步讲到:在德育教育中一定要落实“一问好”,就是学生要举止文明,彬彬有礼,遇见教师长辈、嘉宾、同学,都应该主动敬礼,或微笑点头问好;“二弯腰”,就是学生在校园看到纸屑、食品袋等废弃物弯腰捡起放到垃圾箱内。李季教授同时强调,落实这两点离不开教师的引领示范和以身作则。李季教授的精彩报告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触动,那就是做班主任不仅要有爱心,而且还要有智慧,班主任工作再“细”也不为过。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细节才能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其次打动我的就是“学会微笑”。李教授说“笑声、歌声、读书声应该成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线”,学生进校的第一个见面礼就是“一微笑,二点头,三问好”。微笑就是笑起来有鱼尾纹的,发自内心的笑。因为微笑是人类最甜美、最动人的表情,微笑可以表达人们的喜爱,传递友善的信息,使人们显得可爱而有魅力。以前,我总是一进教室就是板着一张脸,一副凶巴巴的样子,因为我觉得不这样学生就管不住,于是微笑着上课离我越来越远。不可否认,不苟言笑的老师学生是会怕,学生是会听话一点点,可是当老师真的是让学生害怕,让学生畏惧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后来,学校领导首先给我的建议就是:上课时不能表情太严肃,要着微笑走进课堂,讲课的声音要温和。自那以后,我慢慢的改变自己,走进教室前我都会把自己情绪调节好,大部分时候是微笑着面对学生,学生的确很喜欢,从而使我的课堂教学很和谐、很温馨、很快乐,师生关系很融洽,课堂环境很和谐。微笑是老师与学生的心灵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我们也希望学生喜欢自己,喜欢听我们的课,喜欢与我们交往,我们也喜欢微笑着过每一天。微笑就像一缕缕晴朗灿烂的阳光,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甘露,温暖着学生的稚嫩的心灵,学会微笑,做一个快乐而又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吧!

李教授精彩、生动、详实的报告,如一阵温暖的春风给我的灵魂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洗礼和震撼,在学习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一个优秀的老师,必须多为学生着想,用真情打动他们,用细节感化他们,用爱心关怀他们,这样才能赢得他们的理解和尊重。

听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5

自从听了贺庆国教授的讲座,我反复思考着: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渴望快乐,追求幸福”是人的本能。但是,在物质条件相当优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不到幸福;在教师行业,职业倦怠情绪大有人在。在重重的压力下,不少教师的精神空间越来越狭小,常感身心疲惫心力憔悴,在这种情况下,又何谈幸福。

人人渴望幸福,但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又有许许多多的烦恼,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呢?为了孩子们,也为了自己,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有自己的文化存款

“文化存款”就是阅读经典!为教师终生幸福打算,幸福地活着。教师要想发展起来,就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个阅读经典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

“经典为伴,幸福一生”。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经典诵读可以使人趋真向善。其次,经典诵读可以使人宁静致远。同时,经典诵读还可以使你宠辱不惊。再次,经典诵读还可使人气质高雅。我的感受是多读书、读好书,阅读经典,享受读书的幸福。

二、要充满自信,提高自己的业务修养,体验成功

自信者的心理状态在任何境况下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只要始终充满自信,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遭遇多少波折,最终就一定能够成功。在要求学生背诵的同时,自己也和学生一起背,与学生比赛,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作为教师一定不要说学生笨,时时刻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我时刻注重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利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时刻尽心尽力地参与教育教研工作,让自己有足够的能量驾驭课堂,给孩子带来成长的营养。信心是成功的基础,有了信心就会有成功体验,在成功的体验中收获幸福。

三、宽容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一名教师,对违纪学生、不学习的.学生、甚至逃学的学生,只有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他们,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就象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耐心地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不足,才能建立起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宽容并不是纵容,宽容也不是对学生的过错无原则地袒护,而是以我们博大的胸怀去激励学生自己改正错误,追求进步,争取成功。在工作中、生活中,学会宽容,也是为自己留下一份轻松,一份快乐,一份幸福。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这不仅仅影响着自己的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

听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6

今天星期六,没有休息,去中心学校参加继续教育“上好课”专题学习培训,听专家讲座。这次主讲的专家是至德小学的秦斌老师。秦老师是省教坛新星,人很年轻,30岁左右,戴着眼镜,面容消瘦,显得文质彬彬;秦老师普通话标准,语调抑扬顿挫,两个小时的演讲很有激情;秦老师理论联系实际,从一线教师的视角为我们诠释了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的理论,讲座深入浅出,我受益匪浅,体会颇深。

一节好的语文课首先应该是真实的。有许多语文公开课、竞赛课,教师在设计时就把追求完美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课前训练学生的有之,课中“诱导”学生的有之。于是,教学变成了演戏。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哀。殊不知,真实的才是最动人的,真实的也才是最美丽的。虚假的美丽只能取悦于一时,真实的精彩方能恒久地打动人心。让语文课远离虚伪的美丽,永远焕发青春的活力与真实的生命力。一节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这种课可以称为真实的课。

一节好的语文课还应该是科学的。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事物的规律,语文教学也不例外,遵循母语学习的规律的语文课才是好的语文课。教学目标要科学,要体现三维体系,要符合学生实际,要突出教材的重难点;教学过程要科学,要过渡流畅、衔接自然;教学方法要科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形成能力。

一节好的语文课更应该是高效的。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讲求效率。语文教学也不应例外。一节好的语文课,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之中,都能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赏与运用能力有了最大程度地发展和提高,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及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否有效,收到了怎样的效果”是评价一节课的最终标准。

听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7

在通小校本培训很荣幸能聆听到李群教授的讲座,她给人的感觉亲切自然,语言富有魅力,专业术语信手拈来,但又丝毫不做作卖弄。她真诚地与我们交流,并没有空洞地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故事与我们分享、分析,引领我们从中体悟“快乐”“乐观”。真不愧是教授级别啊!

李群教授首先为我们讲解的是“压力”,她谈到正确认识压力,压力产生的因素,压力的影响等问题,我记住的一句话是“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强调的是适当的压力也会创造佳绩的事实——我相信这句话,也相信生活中要不断的给压。

李教授谈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乐观”的,她引用马丁-赛得格曼的《学习乐观》,在 “乐观型解释风格”中,李教授借曹操的乐观来说明这个问题。“赤壁之战”曹操大败,逃回的路上,曹哈哈大笑。属下不知为何,故疑惑问之:“主公,我们打了败仗,为什么你还哈哈大笑呢?”曹操笑着回答:“胜败乃兵家常事,我的失败只是暂时的。”曹操的这种气魄让人折服,我们且不论这个历史人物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形象,但他的.开朗和乐观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我很喜欢李教授对教育的诠释,她说“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幸福”,“一个好老师的标准,是能从大家都认为的差生身上找到10个优点”,她还说:孔子最欣赏的,不是子路的勇敢和帅才,不是子贡的外交和商务能力,也不是冉有的可以面南为王的谋略,而是颜回的“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高尚人文精神。

李教授说,乐观是可以修炼的——在我们的心理银行,每天都要存下资本——别人对你的好,你要敏锐地感受到;别人对你的不好,你要迟钝地反应。伟大的“不可救药的乐天派”苏东坡,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但苦中作乐,不断创作,开荒种田,研制服饰,打猎引渠,无所不能;痛并快乐着,烦但不闲着,苦日子好过。。。

李群教授的讲座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们该怎样做人,做个什么样的人,做个什么样的老师?我们的性格特征和价值取向都会极大影响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我们不仅要反思,更要行动!

听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8

提前安排好了课,早早地等在电脑前,就怕错过了周四上午温儒敏教授《谈谈中小学语文的备课》的讲座。可以收听到现场直播的讲座,实数机会难得。一个半小时的精彩讲座让我耳目一新,听到了好多新鲜的声音,我一边做着记录,一边也思考了很多,回来将自己的思绪整理了一番。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去落实新课标的每个环节,到底该怎样去备课等等,很多地方都引起我们年轻教师思考的。

首先:温教授在讲座中指出了当代很多教师的一大通病,就是在备课前对新课标缺乏整体的认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仅仅是把自己的视野限制在自己要讲授的一课上,对于每个年级段的目标自己也只是简单的了解。那么究竟如何落实教学目标?怎样能对课程目标有个通盘的'认识?怎么把课程目标真真切切地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去呢?温教授指出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对整过的小学,初中的教学目标都要有整体的把握,甚至要有量化的标准。要尽可能了解每个单元在整过教学目标中的位置,努力做到一课一得,教学目标遍地开花,面面俱到,就会导致重点不突出,目标达成度不高。我想,如果教学目标都错了,再好的教学方法都没什么意义。所以对于课标我们要反复读,仔细读,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把课标牢记在心。曾看到一位名师的做法,就是把每一个学段的课标贴到自己的教案上,这样就能随时温习课标,时刻把课标铭记于心。

温教授还提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要有梯度,有年段的针对性,并举例说明,要求我们广大的老师一起摸索或者尝试确立教学的梯度,能真正做到根据每个年段孩子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其次:温教授指出很多教师对课本不能深入探究,过分依赖教参和名师教案是一线教师的一大通病。很多教师都是在临上课前,简单地看一看要上课的教案,殊不知有些教案在自己的课堂上根本就没办法实施,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每个地区的学情有所不同。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循序落实课程目标,还要备学生。不同年段,每个班级学生的学情不同就决定了在备课中如何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落实教学内容。信息化时代是对教师敬业精神的考验,如果过分依赖现成的教案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教师工作的亵渎。语文教师首要的是要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高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都是很多老师要不断追求的。所以即使是自己再熟悉不过的课文,教师也不能轻车熟路,也要重新阅读,针对每一篇课文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要学会知识的变通,绝不能把自己变成一味的教书匠。

第三:针对温教授提出的另一个通病,我也很赞成,就是很多老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的花架子,课堂程序太多。眼花缭乱的教学设计让课堂非常活跃,孩子积极性很高,但实际上孩子的收获很少,知识点被分离的支离破碎,潜心阅读的文字太少,孩子只停留在表面的字词句上,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

温教授的讲座实实在在提出了老师在备课中的很多问题,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真是受益匪浅!更多的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去探究和改变。

听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9

聆听钱志亮老师关于《解读入学成熟水平》有感 聆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钱志亮老师关于《解读入学成熟水平》讲座有感如下:

幼小衔接的话题不仅是现在多数家长在幼儿教育问题一大困惑,同时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实践的一项课题,更像一条摸索之路。教育改革的初衷始终是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基础,以国家的发展为根本的实践之路。 幼儿升入小学低年级时许多家长都会对于幼儿入学适应困难,上课不专心,坐不住等问题过度集中关注,有时小学低年级的老师也会出现同样的困惑,但多数认为是因为幼儿还“太小”,或者家长期待性过高,幼儿园没教好等等之类。而钱志亮老师一句话点明了这些困惑的诱因:“幼儿没有达到入学成熟水平提前上学的结果!”。诚然,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其一生中最早也是最大的艰难转折之一,学习环境、人生使命、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师生关系、生活规律乃至社会要求与家庭期望的变化等等这些都以近似对立的情况放生了明显的改变。这些改变的前提基本都是以幼儿的生理年龄为界定,而幼儿与幼儿之间在学习中是存在客观差异的。不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甚至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起跑缓慢者”的.情况。

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指的是从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能力、神经协调能力等心理发展水平与状态判断幼儿是否达到作为小学新生应该达到的要求。——钱志亮

关于幼儿入学成熟水平的解读,有的老师会将其作为幼小衔接的评判标准,或者作为大班幼儿进入小学前的准备方向。但同时我们从一些事例当中不难发现,在一些以家长期盼为核心的地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扭曲现象: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教育片面化等等这些不仅伤害了幼儿的身心,更重要的是束缚了幼儿的独立个性和想象力的发展,过早的扼杀或者灌输不适合其现阶段的思想也容易为幼儿种下厌学和不良人格的种子。

作为专业化的幼儿园教育、幼儿教师,我们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开展首先应有一个与教育方针较为统一的方向:幼小衔接从幼儿踏入幼儿园接受教育时做起,而不是从大班做起,同时清晰明确幼小衔接的研究思路:幼儿园目标——小学课程要求——寻找接轨之处——实施方案。通过幼儿园目标与小学课程要求的对比、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间的探讨交流从而制定出适宜本地区的衔接策略,并且应注意一个原则:幼小衔接在于专注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迁移而不是将小学教学内容下移至幼儿园。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年轻、受教育水平高、有自己的教育主见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幼儿的教育问题上不能关起门来做教育,要走出去,面向家长、面向社会大力的走出去,只有与家长、与社会衔接起来,对于幼儿的教育转折才能更好、更快、更适宜的发展前进。

听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10

20xx年10月16日,我参加了教育学院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有幸聆听到钱志亮教授的讲座《教师职业的基本逻辑》,他的个人素质,个人魅力非常值得我们做教师的好好揣摩,好好学习,钱老师的报告主题内容清晰,理论联系实际,从遗传学、心理学、伦理学、宗教学、儒家道家哲学、文字学等诸多方面论述了人的涵义,人的差异,人的教育等内容,这些问题不少都是老师们、家长们非常关心的实际问题;他用幽默、睿智、富有哲理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引领我们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顺理成章地导出——爱生,导出教育的原点是爱!由爱生而产生的责任。他的语言诙谐幽默,生动、活泼,幷善于运用各种方式与听者沟通,钱老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大家听起来很舒服、很有感染力,他的论述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参与互动,把较深奥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学校文化及管理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能够紧紧抓住我们的兴奋点,吸引在场的.每个人,时刻打动我们的心,讲座内容更引发我深深的思考:在当今教育中我们应该做什么,用心走出自己生命的轨迹。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给学生正确的、饱满的爱,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我们又有谁能真正做到了呢?有时我们也看不上班上的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有时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也冷言冷语,听了报告后,我会改变这种态度,我会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人都不是完美的。让我们爱班级内的每一位同学如同爱我们自己!我们应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我们应珍惜这份“教育缘”,我们相遇不容易,正如钱志亮教授所说:“五百年修得擦肩过,一千年修来一回眸”。同时我们更应庆幸我们活着不孤单,我们的身边有好多陪伴我们的人,我们要感谢上苍,让那么多的学生来陪我,我们不但要善待自己的生命,也要善待陪伴我们的人,呵护比我们弱小的生命,因为我们能够因为教育而结缘,这是何等的荣幸。我们用我们教师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他们、用理智去教化他们、用知识去武装他们、用爱去感化他们,让我们正视差异的存在!让我们珍惜相遇的这份缘,让我们关爱学生,让他们快乐的成长。钱教授用他那大师的智慧、幽默和深刻的思考,无不启迪着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要感激生存,敬畏生命!珍惜缘分,用心感动!倾心相助,激发潜能,促进发展!我们要把爱学生当做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当做教育艺术的核心。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画上完美的句号。

下面是我对建构有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第一,充分做好上课前的准备。除了要做好体现教学内容的精细的备课,还要做好心理、形象方面的准备。这方面钱教授讲了生动实际的例子,在某个班级,喜欢数学老师的学生数学成绩较高,喜欢语文老师的学生语文成绩相对较高。这就告诉我们教师的形象很重要,我们应该注意自身形象,尽量使自己让学生看起来赏心悦目,同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潜在因素。

第二,抓住学生的感觉通道。钱教授主要展开讲了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两个方面,深入细致地告诉我们如何确保学生的感觉通道的通畅。使我们一下子注意到很多平常教学中容易忽视的细节问题,比如学生对色彩的喜好与厌恶可能导致学习心理的千差万别,甚至给我们讲到人眼睛的虹膜色差造成的对光线的不同需求。使我们了解到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的个体差异,都有可能影响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收。

第三,回顾自己每节课的课堂效率。随着钱教授深入浅出的科学理论指导,对有效课堂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把握。在分析自己课堂效率的时候有了一些比较详细的指标,比如是否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掌握规定教学内容,比如看课皇冠网址堂是否兼顾优差生,学生的参与程度等等。这样就使我们在分析自己课堂效率的时候有章可循,尽快找到课堂的不足之处。

此外,有效课堂的评价以及好课的标准等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在此目标的指引下,我们要潜下心来钻研方法,分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自己的素质,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打造自身独特的教学魅力,才能真正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有效课堂。

听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11

31日,我非常荣幸的在贺州学院聆听了来自xx师范初等教育学院的蓝卫红老师,以及来自x师院外国语学院院长陆云教授的精彩讲座,她们的讲课条理清晰、生动有序,时常举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浅出,渗透人心,我被深深的吸引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座,听起来一点累的感觉都没有,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通过学习,我领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与技巧,理论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更使我感受颇多。

一、英语课堂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影响人本身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在轻松、愉快中学好英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在快乐中学习英语。我认为首先老师要有良好的情绪。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良好的情绪能够感染和引导学生。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其次,老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寓知识于娱乐中,进行愉快教学。

二、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言语环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这次讲座中两位专家都提到英语课堂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既要在英语课堂中设法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言语环境。所谓“生活化”,不是要把英语课堂搬到社会,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从而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言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有购物、采访、自我介绍、游戏(如猜谜、竞赛)、问路、新闻广播等等。 “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设计,使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了真实的言语交际性质,其效果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更主要的是它能够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言语体验”,这种“言语体验”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塑造学生整体人格的切实途径。

听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12

xxxx年4月26日下午,我校邀请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教育专家李淑章教授到我校为全体教师做专题报告讲座,报告的主题是《教师的品格修养及其专业攻坚与守护》,李淑章教授结合自己多年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深刻的思考向我们诠释“何谓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何谓教师”等问题,听了之后,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讲座中,李淑章教授引用当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基础教育的丰富经历和深刻思考,具体、精要地论述了《教师的品格修养及其专业之攻坚与守护》这两部分内容。针对教师的品格、职责、基本任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以及师德、知识与方法的关系等重要课题,全面诠释了“如何履行教师的使命、成为一名合格教师”。

通过学习,让我体会到教师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先树人。”学生时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焰。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其次,要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学生,成为一名21世纪高素质的人民教师。

从李教授的讲座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水平,较强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