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集锦9篇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集锦9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7W 次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集锦9篇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集锦9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10月17日,我有幸到范县实验小学观摩了李香芝,于秋存两位名师的授课过程,领略了他们的风采。名师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都是经过他们的精心挑选和安排设计的,因而,每一堂公开课,每一次报告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整个教学观摩活动下来,我感受颇深,我认为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主要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课前师生互动交流

注意课前与学生的沟通,采取玩游戏、聊天等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课堂学习的枯燥感。从中我发现,有效的课前热身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必备条件。

二、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对学生的关注

课堂上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教师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器重我,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三、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

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前来授课的老师们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通过朗读,学

生能自主地体会课文的主旨。要培养学生的朗读教师应该在授课之前认真熟悉课文,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及阅读带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当然,动情的阅读必须建立在理解文本,融入文本的基础上。比如于秋存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花,一路黄过去,满楼清香;叶,一路绿过去,娇嫩滴翠。”这句描写丝瓜的语句时,先让学生朗读,然后指导学生抓关键词“黄、清、绿、滴”进行朗读,学生的朗读在情感上有所提升,然后于老师又通过自己动情的朗读让学生打心里喜欢上了这个语句,然后都想试读一下,都想把它读好,于是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反复读,再反复指导,从而达到了感情朗读的效果,让在场听课的教师如沐春风。

四、师生互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者。名师们的课堂上,老师不是简单的把所要教授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各种方式的积极地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知,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得到知识这些知识也就更牢固地为学生所掌握。比如李香芝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等方式自己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这次课堂观摩活动,让我再次开阔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思考的问题: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我们的教学回归本真?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教师所要考虑的。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名师零距离接触。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

星期一,孩子们还是一如既往兴高采烈的走进校园,大部分孩子甚至带着激动的心情走进课堂,这时的课堂显得异常的热闹,但是作为数学老师,好像缺少了数学课堂该有的那一丝严肃和紧张。今天,同样是星期一,我变了,孩子们似乎也变了……

虽然我一直努力创造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氛围,尽量多的给孩子们说的机会和权力,但是又觉得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重,每天每个孩子仅有这么一节数学课40分钟,除了处理前天晚上的家庭作业,还要学习新课,脚步一刻都不能慢下,孩子们大多时候都跟着我的频率走,有部分孩子似乎明显的跟着跟着就懈怠了。反思自己,似乎真的做的很不到位,没有大胆的放手,没有让孩子们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今天一反常态,而是开始的时候就总的告诉孩子们本节课的大致任务和目标,随机依次请了三个孩子走上讲台进行百分数的应用一第二课时的学习和练习,结果却真的出乎我的意料。

百分数的应用一的第二课时是在孩子们有了第一课时的引导、并且学习了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和分数应用之后的应用部分,略有拔高,但旨在锻炼孩子分析和应用百分数的意识和能力,借助画图等策略分析问题,担心走上讲台的他们会胆怯,会紧张,会不自信,可是课代表带了一个好头,表现的异常出色,有条有理,不慌不忙,有理有据,每个同学讲完都会得到同伴们的掌声和表扬,为了让孩子们讲的更好,提高其它同学的听课效率,我一开始就让同伴做好点评的准备,其它同学只有认真听讲才能客观的给予评价。

这样的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虽然只有三个孩子走上了讲台,但是私下里问了几个孩子,上台的孩子觉得这样的模式很好,即新颖又刺激,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还有倾听的孩子说自己的同学讲的听的更仔细了,还敢于提出自己不同与小老师的看法,自己的老师跟我们是同学,一点都不紧张,原来老师也有那么多“问题”呵呵,我喜欢站在孩子们中间的感觉,做他们的朋友,喜欢下课他们三三两两的找我问问题,这才是作为老师的价值。我将继续推进,慢慢的放手多一点,也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胆小的、不自信的孩子们,别害怕,一定要加油哦!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开学初学校组织了我们全体教师听了四场关于高效课堂,在听了几位专家的讲解之后,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受颇多。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

(一)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而心理学家也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欢快的课堂,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学中我们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而且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能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其次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的方式。要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新的课堂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

(三)导学案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提前让学生对新知识做一下预习,学案是最好的载体。学案应包括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预习解决疑难问题。学案分学生能自己学会并掌握的内容和需教师点拔的内容两大部分。学生能自己领会的,让其自己学习并掌握,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主探索、动脑思考。学生通过自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需要教师重点讲授的问题。

(四)高效课堂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高效课堂学习克服了以前教学的覆盖率不高、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够多、训练不够充分的缺点,逐步改变了学生惰性较强、懒于开口、过分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素质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解决个别差异,缩小两极分化,有助于因材施教。

总的来说,高效课堂学习使用得当,不仅可以发挥教学民主,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可以开发同伴群体资源,解决个别差异,有助于因材施教,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密度,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也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形成教与学互动的最佳境界。总之,高效课堂是挑战更是机遇,相信它我们会闯出一片新天地。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4

对冲突妥协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但是在什么时候才要用妥协呢?

妥协是通过让步来避免冲突和争执,妥协并不等同于投降,而是以独立为前提、以尊严为原则的适当让步。教师和学生有时会成为冲突双方,有时教师在在批评学生时,因不明情况或言语过激,引发学生的对立情绪,使师生双方陷入僵局;有时教师与学生在讨论问题时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让课堂教学无法继续进行;还有时学生“挑战”教师的权威,发生师生冲突。教师常常将自己当成教育的权威,不容的眼睛里有一点沙子,自己没有错,对学生的要求决不妥协,这并不是智慧教师的做法。

我们不妨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学生是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个体,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自我满足的表现。妥协也是一种美,妥协不是权威的丧失,恰巧是权威的树立。妥协更是一种尊重,一种以退为进的尊重。当我们看到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以一种朝气蓬勃的气象去学习时,我想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教育。

学会妥协,很多看起来严重的问题,就变得很简单。相反,同样很多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如果被我们忽略,就会变成很棘手的问题。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而赢得学生的心,才是教育成功的真正标志。

学会妥协,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和谐融洽,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效率,更有利于师生主体性的相互尊重。妥协往往是一种“双赢”,通过妥协而达成协议就是胜利。当然,这里所说的“妥协”,是一种教育策略,在行军打仗中,这叫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但这绝非是对学生盲目屈从。 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教师,由于有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必然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分歧和对抗。教师要尊重事实,向学生的现有水平妥协;批评有度,向学生的承受能力妥协;提升自我,向教师的职业要求妥协;和谐共生,向和谐的课堂和和谐师生关系妥协。通过教师的妥协智慧,让学生少一点自卑、多一些自信,少一点指责、多一些欣赏,少一点挑剔多一些合作,从而走向人格独立、身心健康的理想彼岸。教师的妥协更是一门艺术,展现着柔性的坚持,追求坚韧、无畏之美,它的智慧在于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坚持,是一种对基本道德规范的坚守。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5

随着各学科XX版《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和许多基层教师一样,曾为那些全新的理念而震撼,曾为自己的努力而兴奋,曾为诸多的不解而困惑。回首十年,到了要为它做个总结时,却是一片茫然。记得有位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新课程改革,关键在于学校,成败在于教师。”教师是课改的具体实践者,我们该如何践行新课程标准,如何以其理念来改变,或者促进我们的教学的改进?

一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是这个学科的纲领,规定了这个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我们的一切教学行为,都不能违背这个纲领。

然而,实际的英语教学是怎样的?“教师讲讲讲,学生抄抄抄,活动无意义,或者乱糟糟,除了把书背,再也没新招,新课程理念?全都脑后抛!”

如何切实改变这种状况?我想,我们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掌握其精髓,而且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加以实施:

一、认清英语教学的目标

英语是一门交际性的工具,交际是语言的生命所在。我们进行英语教学,不是要学生当研究者来研究单词、句型和语法,而是要他们在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的、也是最终的目标。所以,课堂上,切忌教师揪住语言知识点满堂灌。语言知识点的教授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教授过程中,要营造真实,或接近真的语言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教学的趣味;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着手引出,启发学生去感悟,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形成他们的认识;新知识教授之后,要及时、充分的组织学生进行模仿操练,以达到真正的理解掌握;随后,教师要设计丰富的、能被学生接受的活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这样的教学,必将是更生动、更有效的,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运用自如,我们何愁他们不懂?何愁他们记不住?

在七年级上学期,要学到house、home和family这三个单词。大多数教师,只是对这三个单词的汉语意思进行解释,最多再举几个例句,然后就是教会学生认读、记忆。虽然教师的解释不可谓不充分,所举例句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对于一个抽象思维能力不高的七年级学生,要达到真正的理解、掌握,远远不够。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安排这三个词的教学顺序,先教house,再教family,最后教home。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要以图片等直观手段,呈现出house,强化学生的直观印象,使学生在头脑中将“一座座房屋”与house形成紧密的联系,明白house的真正所指。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模仿着用这个单词说话,以达到真实运用,并为family教学做好铺垫;教师可以在house里面,“放入”一个个家庭成员(都是学生已学过的),帮助学生理解family得含义:指家庭中的人,即“成员”。在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单词之后,教师再进行home的教学就显得很顺畅:home也是指“房子”,但它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教师可以图片的形式呈现“warm home” 的温暖和“cold home”的冷漠,以及“homeless”的可怜。综述上面的做法,可以看出,在教授每个单词时,教师总是呈现了一定的场景,营造了一定的语境,让学生在其中去感受、去思考、去理解,然后,再引导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去运用。而不是简单地解释之后,将理解和掌握完全抛给了学生,学生最多只是掌握了读音和汉语意思。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人们都说“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指的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确保每节课的生动与有效。虽然教无定法,但我个人认为,一节生动有效的课,应该是层层递进的,应该是活泼的,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始终有着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参与。我觉得,英语课堂应该有这样几个环节组成:复习,呈现,新知教授,模仿操练,巩固运用。

1.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着手,复习是为了学习新知做铺垫、做渲染。学生已经学过了很多内容,但复习环节应该选择与即将进行的新课教学内容有关联的东西,比如,要教授询问价格的句子how much is it/are they?应该复习数字(one, two, three,…),要教授方位介词,应该复习学生已学过的有关学习用品的单词和句型。这样就很容易由旧知过渡到新知上,显得“顺势而生”,避免了新知出现的太突然。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三模块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是几个食物、饮料的单词,以及在超市购物时的句子。复习环节,教师应利用图片,通过看图说单词,或者猜谜语的形式,对已学过的像hamburger,bread,ice-cream等单词(包括可数与不可数名词)进行回顾,接着,教师呈现图片,教授新单词(sweet,orange juice等等),这样由旧到新,保持了教学的连贯,还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他们对新知的感受更深刻。

2.在复习环节,教师一定要精心安排,有目的地将即将要教授的新知适时引出,呈现给学生,像上述的sweet,orange juice等单词。对于新知的呈现,应该坚持由旧到新,比如,要教授how much is it/are they?这个句型,教师可以在已学过的实物旁边注上¥和数字,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就很容易明白这是价格,教师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来呈现新句型,学生理解的就很轻松。板书句型,只要略加解释,就可以安排学生模仿着问答有关物品的价格。

3.新知识引出之后,经过前面充分的铺垫,学生有了一定的感受,此时进行课文教学,就会显得轻松自如;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对新知进行必要的总结。

4.新知教学之后,必须要有充分的操练。这种操练,可以是简单的模仿,或者是替换练习,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新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5.巩固运用环节,是一节课最有价值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精心的谋划,活动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紧扣所学新知,更要考虑学生的差异,具有层次性;活动形式要多种多样,要能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进来;活动的评价,要及时,要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激励,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说得容易,做起来难!要想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主观意识,要能静心学习新课程理念的精髓,不断去体悟,去实践;还要多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养成自我反思的好习惯。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6

20xx年12月14日,高二年级一行5人在吴成主任的带领下,赴盐城市第一中学参加主体性课堂教学改革观摩研讨活动。聆听了阮献军、唐秀兰等优秀老师的基础年级课改观摩课、高三年级一轮复习课及各位老师的精彩点评,受益匪浅。

盐城市一中正进行课堂改革,他们的宗旨是“问题引领—发展学生思维;自主展示—激发课堂活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上课前我发现有的班级里学生还是面对面坐着的,课堂上教师也的确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上课前首先展示学生的预习成果,然后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因为学生在课前的准备工作很充分,因而课堂进度很快,我发现他们一节课的容量是我们的2~3倍,从检测效果来看,也是很好的。

课后和同去的其他学科老师交流后,发现不仅是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也都是如此,老师在课堂上几乎没讲什么内容,没有帮学生梳理知识点,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复习,然后再展示总结。

现在是小高考的复习阶段,到底以什么样的形式、进度来推进复习进程、提高复习效果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学生在高一的时候重视程度不够,因而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的复习课上得很慢,几乎和新授课差不多。而且课堂上还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把每一个考点细细梳理之后让学生记忆然后习题巩固。但是观摩了他们的课后,我才知道为什么我的课堂上总会少了那么点“生气”:学生只有在自己去寻求答案的过程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而我们是不是剥夺了他们的这份权利?

听了两位教师的课,也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要先有情感,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

评课的时候听市一中的老师讲,他们很重视集体备课,共同确定每一个考点的讲解方法,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实际,分层合理得当。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提高了老师的课堂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市一中的学生给我的感觉很阳光,看到陌生的老师会很有礼貌的问好,我想他们肯定也有学习的压力,但是在他们的脸上没有看到疲惫,真心希望我们的学生也能和他们一样,放下包袱,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努力去为他们创设有生命的课堂,让他们有兴趣学、愿意学,并且能自主地进行尝试。师生共同努力,阜中的教育事业定会越来越好!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7

诗人何其芳说秋天是宁静悠远的,而我觉得其实秋天也不乏夏日的激情。

月5日,xx年级简短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这堂课沿袭余老师创立的“板块教学”,这堂课他安排了“朗读、辨析、品析”三个板块。余老师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朗读,从学生齐读初步感知文章,到“进行有力度的训练”,指导学生读出课文的两个层次,再深入指导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余老师又用两两相对的五个小问题认真梳理了全文的知识点:“两个意义难解的字或词”、“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美字”、“两个同形而意义有别的词”、“两个不同形而意义相近的词”、“两个能表达全文要义的字”,教学思路异常清晰。最后是品析文章: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在余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恰到好处地讲出了“这是一个开门见山的故事,这是一个有详有略的故事,这是一个余味悠长的故事”等。最后总结“读文析———语;读文识———礼”。整堂课井然有序,余老师总是和颜悦色,慈祥地为学生解答疑难,使学生在这堂课上不仅熏陶了文言意蕴,也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也是余老师“新简实活”教学理念的实践体现。

建兰中学的王旭东老师挥洒自如,他的教学风格具有创新性。在教学中他的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人文积淀,张扬学生的个性。他执教《水调歌头》,开场以自己满含感情的朗读导入,初步将学生带入《水调歌头》特有的情境中,继而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朗读、诵读方式来与文本进行沟通,从而走进文本,走近诗人。一直以来自己比较惧怕上诗歌,一是因为自己的文学底蕴不够,因而底气不足,再是这样的课型没信心把握,听了王老师的课才发现诗歌的课也可以上得如此激情澎湃,如此有效。但是谈一点本人拙见,王老师设计的展现学生预习成果这一环节,我觉得不妥。学生的预习成果体现出学生课前预习非常成功,有老师提出质疑:既然学生在课前已经基本“吃透”诗歌,能写出高质量的感悟,那么还上什么课呢,不是画蛇添足吗?所以我们建议在诗歌赏析之后让学生当堂写感悟呈现杰作,效果会更好。总之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下,让我们明白了:诗歌也是可以这样上的。

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选取的不是我们成人的视点,而是一个与我们的学生年龄相仿的少年人的视点。一个少年在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观察和感受我们成年人的世界,观察和感受我们成年人的“思想”和“感情”。我们成年人看待世界、看待人,是与少年人有所不同的。这篇小说由特级教师韩军执教,韩老师的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便是领着学生跳跃性地读文本,在朗读文本的过称中,弄清人物基本关系,梳理故事基本情节,听读故事情节高潮,动作外貌心理语言,风景描写称呼变化。这堂课的设计给在场老师眼前一亮的便是两份信的设计:《一封没有寄出的信》(于勒写给家里人的第三封信)、《菲利普未公开的日记》(父亲的信),学生通过设想这两份信的内容,更好地通透了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

赵富良老师执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赵老师的课紧贴文本,注重感悟,让学生能深刻体会课文充满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这堂课老师带着学生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借助文本蘸满情感的语言与鲜明的对比手法,体悟文章内容;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用朗读震撼心灵巧妙的延伸,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杨聪老师是有个性有才华的年轻老师,他的课也如他人一样有个性有才华,他上了鲁迅的《雪》,从文学语言角度解读文本。阮长海老师教的《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两篇短文,用夸父和共工的共同点作为切入点,教学设计独树一帜,充分体现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8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为学生减负,规范办学行为,要求我们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严格控制学生课后作业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加班加点了,不题海战术,我们以问题为向导,以小组建设为主线,打造有思维过程、有追问、有质疑的灵动课堂,以课型、题型为突破口,以知识点、合适点为工作维度追求有效的数学教学。

一、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合作是问题的延伸。

问题反映学生“在这里”,学习目标反映孩子应该“到哪里”,教学设计不应该是钻研教材的结果,而要根据“在这里”和“到哪里”的距离进行设计,不知道来自学生的问题,不知道学生要到哪里,只能是满堂灌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的、无效的教学。问题怎么来?问题从通过有效预习新知识中来,新知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学生看到懂得新知识和学生看起来起疑的新知识,看起来起疑得新知识就是问题。

合作是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有效自主学习时发现他们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启动合作交流了,合作要有意义,合作的内容要有探究的价值,主要包括重点难点内容,涉及知识联系的内容,有争议的内容,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内容,能够拓展的内容。面对有思维的挑战问题,我们要进行分组,在合作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老师要适时地进行角色转换,老师退一步学生进一步,从教班变成教组,从个人教群体变成团队教团队,学生也从个学变群学。

二、建设、培训好学习小组就把握住了有效课堂的灵魂。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找到知识学习的伙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养成积极主动、乐于表达、善于沟通的习惯和能力。我们怎样组建小组呢?最简单的办法是每个学生发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上1、2、3、4、5、6的序号,请同学们按照相同的序号组成一组,学生很快的就组成了6个小组,随后就要确定小组长,取一个响当当的小组名字、小组口号、小组目标。

三、学生、老师面对面讲话,思维、思想在小结中闪光。

小结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新知识模块的建立,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思想方法的提炼。梅川中学数学组总结了如下几种比较实用而且有效的课堂小结形式:

(一)点睛归纳式课堂小结。根据教学内容的区别,教师在小结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1、提问式归纳小结。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将当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结构。如:《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时,我是这样小结的:①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②你学到了平移变换的哪些知识?③结尾时可以画龙点睛,将所学的知识用顺口溜的形式加以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掌握:平面内点的平移规律是“右横加,左横减;上纵加,下纵减。”

2、列表式归纳小结。在教学《矩形》的判定时,我是通过填表进行课堂小结的。学生通过对表格的填写,一方面明确了当堂所学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便于和前面所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让学生明白无论是性质还是判定定理,都是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来探究的,也是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前后呼应式课堂小结。为了体现一节课的整体美、形式美、和谐美,导入与小结要遥相呼应,使整节课浑然一体,数学课堂导入时,我们常常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开始,以便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但是在一节课结束时我们也不能将开始时设置的悬念抛在一边不管不问,使其悬而未决。因此,在结尾时,不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新知识,分析解决上课时提出的问题,消除疑虑,解决悬念。这样的结尾方式,既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能首尾相应,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三)思维拓展式课堂小结。在小结时,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容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把课堂小结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如在教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我这样进行课堂小结:对于勾股定理的探究,古今中外都有无数的数学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从我国西周初期的商高到公元3世纪的赵爽,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到美国第20任总统加菲尔德,他们都给出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同学们回去以后不妨也可以查阅资料、自己悉心研究,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些什么?

小结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昂首挺胸大声的跟老师面对面讲话,要求他们展示思维思考过程。我们还借鉴了优秀学校的好课堂展示歌:我自信,我最棒,聚焦点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嘴里说,心里想,脱稿不用看师长。吐字清,声洪亮,嗯啊口语别带上。一握拳,一挥掌,肢体语言来帮忙。展示完,忙退让,褒贬评价记心房。

四、细化复习课研究,让反馈灵动有效。

梅川中学组要求数学教师在复习课上运用基本结构为6个环节模式的实施教学。

1、创设情景,引出课题。根据复习的内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需要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将复习的数学知识融入问题的情境中去。

2、激发欲望,回忆知识。通过回忆与看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有些已被遗忘知识要让学生结合课本,通过回忆再现,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弄清每一知识点的意义,这是梳理知识的重要基础。

3、合作交流,梳理知识。整理时要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简洁、清晰地把知识整理出来,整理中初步形成自己的脉络。

4、认识点面,完善脉络。对于蕴藏在知识之中的一些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学生自身难于发现和整理,教师应提炼出学习方法,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5、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练习是复习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形成熟练的技能与技巧。练习设计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针对知识弱点,如易错易混内容的练习,可采取填表、选择、判断等形式;第二层次是综合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层次是创新运用,训练思维,即拓展提高性题目。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6、扩展知识,提高能力。通过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使他们获得的知识得以进一步发挥,兴趣体验得以进一步延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9

“园丁杯”课堂教学竞赛已经落下帷幕,但我似乎还没有从竞赛中走出来。痛苦和煎熬虽然已经过去,但我的内心却一直处在对竞赛过程的不断反思中,那从备课到最后赛课之间的一幕幕情景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之中,也总有一些感触萦绕在心头。央视名嘴白岩松十年前写了一本随笔叫《痛并快乐着》,而我参加这次园丁杯课堂教学竞赛后的感觉就是“痛并幸福着”。

相信每位参加“园丁杯”的老师都有很多感触体会,从教师素养、教学设计、师生互动、个性特点到上课细节处理等等,但我感触最深的是在我们南昌二十八中温暖的大家庭,在整个竞赛准备过程中的团队协作精神。

我抽到的签是第三组的第一堂课,课题是《面积的计算》。拿到课题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思考该怎样确定教学内容,如果只是讲单纯的图形面积计算问题,这方面的教学素材比较多,也好讲,但是很难有特色。而要上出特色的话就必须要有新意,更要让学生从这堂课中学到在生活中有用的东西。于是我确定了通过“计算面积来解决数学问题”这样一条主线,这是一个较新的尝试,教学素材比较少,学生平时接触也少,所以很难讲。在拿到课题的第二天,余达峰组长就特地召集我们组的老师来一起探讨,还让每位老师回去后帮我找与面积计算有关的一些素材,他又特地到教务处找来课表为我的试讲安排换课。

利用大家为我提供的和我自己准备的一些素材,在双休日我做完了课件,也做了较充分的备课。周一下午试讲时,数学组大部分老师都去听了课,我还自以为胸有成竹,可是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只有几个反应快点的同学掌握了,包括听课老师都一头雾水,听完后几乎所有老师都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这堂课的构思很好,但前面的铺垫不到位,以致于学生跟不上节奏。课后李巧莉老师专门为我设计了课前的铺垫,我又作了修改。

第二天,我再次满怀信心地投入第二次的试讲,虽然效果比第一次好些,但是总觉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上完后,两位组长都说要把这个设计重新翻盘。我一听,蒙了,如果真是这样,时间怎么允许?总共才只有六天的准备时间。但我还是下定决心重备这堂课,于是我反复思考到底怎样上。当晚我再次和李巧莉老师电话商量,李老师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干脆上成欣赏课,让学生欣赏一些利用面积计算巧妙解决数学问题的素材,从而接受面积的巧用。我又和余组长、刘燕老师、涂义华老师商讨,他们给了我另一个建议就是讲透利用面积计算解一元二次方程这个问题。于是我突然来了一个灵感:先通过欣赏学过的利用计算面积解决数学问题的妙用,再重点讲透利用面积计算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最后再欣赏几个利用面积解决数学问题的例子。得到这个构思后我又向远在日本出差的李仲华老师请教,听听他的意见。李老师同意我的想法,同时还给了我一些修改意见。于是我连夜把课件重新修改,第三次的试讲果然得到比较好的效果,我看到很多听课老师都满意地笑了。课后,同事们又指出我的另外一些问题,如语言表达很随便,口头禅太多,还有板书不到位,让我在这些方面多加注意。最后一次试讲刘校长和杨校长都来听了课,听完后都给出非常好的建议,让我利用最后两天再修改,包括与学生的交流、自己的教态等等。

此次比赛对我而言收获最大的并不是比赛的结果,而是在整个准备过程中的磨练。每次的试讲,每次反复地修改,每晚深夜的伏案,历历在目。比赛的确很辛苦,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一切又变得如此欣慰。各方面都有收获,大到教学理念和策略,小到教学细节都收获颇丰,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很大,在不断地尝试中,汲取了营养,完善了自我,提高了教学效果。如果不是这次比赛,我不可能把一节课的内容那么详细地研读;如果不是这次比赛,我不可能把相关的课标内容倒背如流;如果不是这次比赛,我不可能同样的授课内容反复尝试不同的教学设计;如果不是这次比赛,我不可能做出如此精美课件;如果不是这次比赛,我不可能一举手一投足,每句话每个字,都精心审查,细心雕琢。“园丁杯”比赛对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心理素质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能经过这样优质课比赛的磨练,也算是我教师生涯中的一笔丰厚财富。

回顾整个历程,我得到太多人无私的帮助,我心怀感恩:感谢精心安排试讲一直陪伴我的余达峰组长;感谢一直为我出谋划策的李巧莉组长;感谢在国外也为我提出宝贵意见的李仲华老师;感谢深夜为我修改课件的刘燕老师;感谢都已经睡觉了还被我深夜打电话吵醒的涂义华老师;感谢为我提出要用准确精炼的数学语言建议的淦平老师;感谢我们数学组所有为我提出宝贵意见的老师;更要感谢刘校长、杨校长以及所有的校领导。

我们行走在路上,即使还没有走到那个彼岸,一路的风景也会成为我们宝贵的收获。不管是欣慰,还是遗憾,或是一路走来的痛苦与煎熬,我都觉得是幸福的!经历了,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