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工作报告 > 2016关于中等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2016关于中等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1W 次

自2006年以来,国家进行教育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教育建设投入。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基本实现每一个县至少有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目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6关于中等教育情况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6关于中等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2016关于中等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摘 要】

通过对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关注他们当前的家庭教育及学习现状,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解决民工子女的入学教育问题,规范对民工子女的招生,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同本地市民的子女教育同等对待。在对这些孩子的因材施教中,我们教师树立起了一种全新的大教育观,为学校的优化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民工子女 教育现状调查 发展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椒江区的国民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健康发展的状态。在经济的带动下,外来务工人员也不断的涌入,因农村房租便宜,大量的民工租住在海门、白云、加止等几个街道,紧靠市区的海门、白云、加止等几所学校就势必担负起这些外来民工子女入学的重任。怎样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推动学校教育继续向前发展?2004~2005年,我校成立了《民工子女教育现状调查研究》课题组,在实践过程中,对在本校就读的民工子女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勿庸置疑,外来打工者总是会受到种种限制,民工子女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他们很难融入当地的教育、学习生活,我们成立本课题小组,是立足于学校的长远发展,重视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并尽一切可能做好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本课题提出有以下历史背景:

1.社会大背景

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化过程必然出现的教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春光表示,要警惕农民工子女心理“边缘化”倾向,他说,农民工子女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城市孩子的种种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这样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扬州大学社会学专家也认为,要注意“边缘人第二代”社会心理素质。

民工子女教育工作稍有失当就可能增加社会边缘人群,他们就有可能滋生出多种反社会心理,这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抚慰和恰当的矫正,就有可能外显为非正常的,甚至违法的社会行为,其中一部分,可能会走上犯罪,乃至反社会道路,其结果必然给社会治安带来压力,给城市生活造成威胁。据悉,椒江区现有外来民工10万多人,政府十分关心外来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今年接收了7000多民工子女就学,同时出台了多项举措保证民工子女的就读,给他们以同等的“市民待遇”,使他们与城市儿童一起茁壮成长。通过问卷调查发现,34.4%的外来打工者全家月收入不足800元,而每学期要为孩子花费400元以上的打工者占81.7%。62.5%的外来民工子女将课余时间花在看电视上,生活极其单调,只有13.5%有课外阅读的习惯;48%的孩子渴望能得到与当地孩子同等的待遇,他们在学校里常常感觉自己是一个异类,这使他们缺乏自信;73%的孩子成绩中等偏下,他们幼小的心灵承受着家庭经济压力和来自社会的压力,地域差别与成绩不理想的现状使他们在学校里更多地选择沉默和独处,学校因此要及时制定应对策略,不断缩小民工子女与本地生的差距是当前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

2.学校现状反思

我校共有学生1725人,其中外省民工子女333人,省内民工子女175人,占全校总数的30%左右。今年招收的一年级新生中,本地学生199人,外地生132人,民工子女就占了将近40%。按目前发展趋势,明年的比例将会上升。且这些生源参差不齐,打架、乱拿乱翻同学书包及学习用品的现象经常发生;中途离校;(这些现象各段亦有)一年级新生上学、放学家长接送不定时等等。另外表一显示,外地学生人数比例逐年攀升(表一中的二年级栏即为2003学年的一年级新生,以下类推),本地生人数比例逐年下滑,每学年转入学生为零,而2004学年第一学期转出学生就达60人,这60人当中分两类:首先是外地学生莫名其妙的离校溜走,其次是本地学生的择校转学。这些给学校的管理,班级的学习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免令人担忧。从学校的未来发展,学校的定位考虑,我们不得不考虑民工子女的招生问题,但既已来之,就要安之,已加入海门小学,就是我门家庭的一份子,我们一视同仁。鉴于此,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学校成立课题组,对此进行调查。

  二、调查与分析

在2004学年第一学期的一年级招生中,新生入学工作给学校带来了诸多麻烦,其中民工子女的招生就是首当其冲,严重影响到学校的常规工作的开展。我们的调查研究就从学校、家庭开始,再回转到民工子女的现状教育。现将调查研究分析如下。

近几年,民工子女不断地涌入我校,可家长仍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有些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正确,将教育子女的责任依赖于教师、学校。为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引起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对民工子女教育的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各种办法,通过多种途径,协调好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我们对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以本校508名学生及所在家庭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座谈、家访等形式,对学生专项调查的要点有:(1)你爱你的父母吗?(2)你希望父母怎样教育你?对家长的专项调查的要点有:(1)你平时管孩子吗?怎样管?(2)你们是怎样起示范作用的?(3)当孩子做出成绩时,或做不正确的事情时,你们怎么做?(4)你认为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否重要?在仔细研读调查、家访和谈话记录的基础上,综合起来作个案分析,探求共性原因。

(一)家庭现状方面

1.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程度

在受调查的508名学生家长中,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不多,仅占18.3%,由此可以看出,有一小部分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家庭应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儿童心智发展的基础,据了解,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家长,其子女在学校各方面表现也都是非常不错的。表中显示认为家庭教育比较重要的家长占67.3%,占大多数(但这类家长说话模棱两可)他们认为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孩子的品格形成主要取决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孩子成长的道路很长,很艰巨,需要家庭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此表还可看出,认为家庭教育不重要的占14.4%,这一小部分家长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孩子从生下来到上学前班这段时期还不懂事,家长没法教育,孩子上学前班开始,就进入学校,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责任,这种错误的想法及做法,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或造成严重的后果。

2.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有些家长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子女的教育只能泛泛而谈,过于简单,只会说“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而对老师嘛,说些“××老师你对孩子严点,越严越好”、“他不听,你就打他、揍他好啦,”——这些话没有错,但当孩子一旦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时,这些话的作用是不大的,或者说不起作用的。更有甚者,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教育子女,如打、骂,不给饭吃或赶出家门。从表三可看出,对孩子实施“打骂”式教育的占42.3%,大有人在。据了解,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在学校里不是油滑成性,就是性格孤僻。有10.4%的家长能对孩子进行榜样教育,他们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子面前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希望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树立良好的形象。有9.6%的家长提倡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但据他们自己说,有时家长自己做得就不够,不能以理服人,所以根本说服不了孩子。另外,还有37.7%的家长干脆不管孩子,听之任之。据了解,大都的说工作太忙,为生活奔波,无暇顾及;有的干脆就不想管,认为有学校、有老师管,家长就不用管了。

3.小学生对家庭教育方式的选择

现在很多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有些家长不是不管孩子,而是管得过多,时时事事都管,不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不给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也使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人格、自尊心和上进心受到伤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由表四可见,希望父母管得多的占总数的4.8%,据他们自己说,平时父母管惯了,离开父母什么都不会做。而希望父母少管的孩子占11.6%,他们希望父母给孩子点自由,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小孩子都愿意听赞扬的话,不管做的对与错,都希望得到家长的鼓励,这样的学生占65.4%。没有一个孩子喜欢父母打骂,有的孩子甚至当着父母的面说:“如果你们再打我,我就离家出走。”可见,打骂这种教育方式是万万要不得的,还有18.2%的孩子希望能自我教育,要求家长给提出计划或指导性意见,让孩子自行处理一些事务,最后家长可检查验收。不过有一点值得提出,民工子女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较强,这正应了一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由上述调查可以看出,当前民工子女小学生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