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工作报告 > 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情况报告

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情况报告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4W 次

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实现村容整洁的有效手段。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2017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情况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情况报告

  【2017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情况报告】

3月17日,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会议后,大部分街镇迅速召开了动员大会,根据各自实际安排部署工作。3月22日—24日,区督导组分别对各街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情况进行了督导。3月24日,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办公室对各街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本次检查采取暗查方式进行。现结合日常工作情况,将四月份业务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四月份各街镇重点针对村内垃圾死角等突出问题进行了整改,并逐步配置垃圾收集车和垃圾收集桶,整体环境卫生水平较上月有了显著提升,但同时各街镇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现将主要问题汇总如下:

1、 垃圾死角清理不彻底。王舍人东沙河村路边、鑫瑞电子公司西侧已形成垃圾带;郭店虞山渣土场北邻、东方家村(转运站西邻)有大量生活垃圾;唐王镇镇政府驻地龙泉

大街、韩东村村内路两侧以及荷花路沿线两侧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垃圾堆;荷花同华路沿线河道内、兴华路裕华路交叉口处存在大量生活垃圾;港沟燕棚窝村内河道积存大量垃圾;柳埠镇柳埠大桥西侧坑内垃圾成堆;彩石玉龙河道沿线有多处垃圾死角。(垃圾死角照片附后)

2、保洁员在岗率低,普扫率不高。此次检查除鲍山外,其余街镇保洁员在岗率普遍偏低,普扫后未按规定进行垃圾捡拾,尤其是村级保洁员队伍仍不健全,导致村内散落垃圾较多。另外,垃圾桶设置不合理,唐王韩东村内、绣川云河村内都未见垃圾桶,经询问村民,村内也并未设置保洁员。

3、部分街镇管理机制存在漏洞。对于采用市场化体制管理的街镇尚有部分未实现全覆盖,保洁范围和责任主体不明确,从而导致互相推诿、扯皮,形成新的垃圾死角。

二、工作要求

针对此次检查的问题,各街镇应结合自身实际,统筹部署本辖区工作,落实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查缺补漏,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快清理垃圾死角。针对以上重点区域的垃圾死角各街镇应迅速组织人员彻底排查清理,对已形成大规模垃圾堆的区域要立即采取措施限期清理。同时,清理后应在适当位置摆放垃圾桶,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的垃圾倾倒习惯。对容易形成垃圾死角的位置适当增加清运频次,及时清理垃圾桶周边污物,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2、建立健全村级保洁员队伍。各街镇应尽快根据本辖区人口数量,按每百户居民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建立村级保洁员队伍。并组织对新招聘的保洁员进行业务培训,明确工作标准、工作流程、作业规范等,并在村内统一设立保洁员责任公示牌,接受群众监督。

3、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宣传、广泛动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每个村内设置宣传标语。并通过给村民发放一封信等方法引导村民支持和参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

  【2017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情况报告2】

为深入贯彻全市规划建设暨“三八六”环保行动推进会议,近期,市政协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对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其间,赴昌乐、昌邑等县市进行了学习考察,深入部分镇街区、环卫公司及职能部门调研了解,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城乡环卫工作作为践行群众路线、惠及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城乡环卫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晰权责抓落实。市委、市政府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连续两年列入承诺为群众办好的十件实事。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协调推进城乡环卫工作。近期,又召开全市规划建设暨“三八六”环保行动推进会议,将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重要方面作出安排部署。市政府出台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实施意见,明确具体思路和措施,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初步建立起市为核心、镇街区为重点、村居为基础、环卫主管部门为指导的责任体系。各镇街区相应成立环卫工作领导机构,积极推进环卫工作责任落实。

(二)努力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设施强保障。积极探索城乡环卫资金投入方式方法,不断完善环卫基础设施,促进城乡环卫工作正常运转。先后争取上级资金近亿元,改造升级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推进农村四小垃圾场和垃圾中转站建设,配备大型环卫车辆、垃圾桶等环卫设施,提高了环卫服务能力和作业水平。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采用BOT方式引进投资2.7亿元的生物质能发电项目,投入使用后全市生活垃圾可集中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实行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在城区和农村分别按每户每年120元和92元的标准收取垃圾处理费,缓解了环卫保洁资金压力。

(三)积极创新运行模式,分类实施促整治。以“保质量、提效率、降成本”为目的,推进监督管理与环卫作业“管干分离”,促进环卫资源优化配置。在城区,对47条主街路和城中村道路,以人民大街和夷安大道为界划分4个保洁区域,公开招标4家保洁公司和2家垃圾清运公司,全面负责保洁清扫和垃圾清运。在农村,各镇街区按照属地管理、分步推进原则,采取托管、半托管、自我服务的方式,推行垃圾收运一体化处理模式,改善了村庄环境卫生面貌。

(四)完善工作标准体系,优化作业重监管。坚持制度管理与技术管理相结合,探索建立相对完善的环卫运行体系。环卫主管部门先后制定城乡环卫保洁、垃圾清运等制度,从保洁标准、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推动环卫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积极适应环卫新需要,推行机械化作业为主、人工拣拾为辅的作业方式,努力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环卫工作质量。强化垃圾无害化处理监管,新增设COD、氨氮在线检测系统,对环保排放指标实时监控,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二、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加快富强和谐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盼相比,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

(一)各级对环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到位,标准要求也不够高。一些镇街区存在重经济发展、轻环境卫生的思想,认为环卫工作投入大、任务重、麻烦多,畏难发愁,观望应付。有的镇街区满足于打造一条观摩检查路线,有的全市配套的环卫设施也搁置未用,部分农村村庄尚未配备保洁员。同时,环卫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健全,部门监管也不彻底,一些地方脏乱差现象没有解决,特别是一些城中村卫生死角和农村“三大堆”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群众对政府环卫工作的期望较高,但自身公共卫生意识淡薄,乱扔乱倒生活垃圾,见坑填坑、见湾填湾,造成二次污染。

(二)城乡环卫投入不足,经费较为紧张。一是投入的总量偏低。我市城区保洁面积560万m2,去年保洁支出1400万元,合2.44元/m2;农村环卫经费2400万元,城乡共计3800万元。而寿光市城区保洁面积约1000万m2,经费4500万元,合4.50元/m2,农村环卫经费6500万元;昌邑市城区保洁面积170万m2,经费600万元,合3.56元/m2,农村环卫经费按市、镇、居民4:2:4的比例分担,市财政划拨3000万元,两市城乡环卫经费合计均超过1亿元。由此,我市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环卫资金支出相对偏低。二是公共财政投入较少。我市环卫经费主要来自上级的环境连片整治资金和向群众收取的费用,市级财政对城乡环卫的专项投入很少。部分镇街区没有将环卫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用于环卫的财政支出占比很小。三是垃圾处理费征收率不高。我市垃圾处理费分别有财政代扣、水业公司和物业公司代收、城管部门和镇街区征收等多种形式,部分单位工作缺乏积极性,征收效果不理想。2013年,城区垃圾处理费征收仅完成300万元,占应收缴总数的25%;农村有近200个村庄没有征收,已征收的村庄群众缴费率约90%。如果不积极采取措施,今后的收缴率将进一步降低,加剧经费紧张的状况。

(三)环卫规划存在短板,制约工作有序开展。一是环卫规划不完善。我市环卫专项规划已经修编,但没有组织专家评审;大多镇街区没有制定环卫规划,环卫一体化工作缺乏指导性依据。二是环卫设施落地难。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规划与环卫工作衔接不紧密,大型中转站等环卫设施选址难、用地难;一些移动中转站、垃圾箱无处安置,只能安放在人行道,影响城市功能和形象。三是环卫责任区域划分不够合理。城区和农村保洁区域以主街主路为界进行划分,一些街道所属工业园区、社区被分割为二,分别由城管部门和街道进行管理,造成环卫工作的不便。城中村统一保洁只核定了村居主要街路,实际应保洁面积约为核定面积的1.9倍。绿化带未纳入统一保洁管理,卫生清理不够及时,影响整体环卫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