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范文三篇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范文三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94K 次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范文三篇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范文篇1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在很早的时候就听说过,一直没仔细读,最近才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一番。

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可是怎样蹲下来?我们应以怎样的身份去对待身边的孩子?变成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书中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案例说明了应该怎样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平等的对待孩子,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所提到的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我们关心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也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其实,在我们与学生的相处中也是一样的,放下教师权威的架子,和你的学生们做朋友,用爱与尊重作为引导,让你的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当你理解了蹲下来的真正含义,你将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蹲下来,而是能真正尊重孩子,去了解孩子,尊重他们的需要,因为我们的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要想与孩子的沟通有效,那要做到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了解孩子,达到有效的沟通。

孩子希望与我们交流,希望被尊重,希望以平等的方式进行朋友式沟通,只有平等沟通,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范文篇2

冬天的天空,高高的。读完《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一书,陷入了深思。

回想起彦彦小时候经常会说:妈妈,你为什么不对我温柔一点?我会理直气壮地对她说:妈妈这样做是爱你的。此刻回想起这句话觉得很苍白无力。显然,我对孩子使用了家长的绝对权威,只要冠以“爱你”之名,妈妈怎么做都是毋庸置疑的。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对你产生敬畏,不会对你敞开心扉。

读完这本书,我尝试一次蹲下来的姿势和彦彦说话,我发现即使是略带严厉的语言也变得温柔一点了,和孩子眼神交流也有惯常的居高临下的“俯视”变成了四目相对的“平视”,我们顺利结束了一次愉快的交流。

然而,蹲下来不止于是一种姿势,更是一种心态,一种与孩子平等交流的态度。沟通是双向的,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的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又有多少家长能将这个尊重揉入日常亲子教育的点点滴滴中去的呢?尊重的“尊”加个足字旁就变成了“蹲”,显然尊重孩子要求我们家长放低姿态,更加主动地与孩子沟通。这种姿态与心态,能够帮助孩子消除对家长的绝对敬畏,敞开心扉,更准确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不仅能让你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还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包容和尊重,很多时候更有利于事情的解决。

作为父母,生活的种种压力难免有时候会让我们对孩子失去耐心,喜欢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然而身教永远重于言传。这让我想起了一次,因为一些琐事心情略烦躁,女儿的水杯被我胳膊一碰打翻了,洒了一地,女儿说:“妈妈,水杯打翻了。”我说:“谁让你把水杯放到身后的,你看洒了一地!”女儿委屈地看着我。现在想来,其实我有两种选择,一是如上所述呵斥女儿,二是,放低姿态,跟女儿道歉:“对不起,妈妈把你的水杯打翻了,给你重新倒一杯。”也许女儿就会开心地说:“没关系,妈妈!”知错认错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是不能仅仅用于孩子,同样要反思自身,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尊重,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教育。

记得中学时代读过《傅雷家书》,很难想象上世纪50年代的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就会与孩子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去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去指责,教育孩子的同时永远在深刻反思、检讨自己,彼此像知心朋友一样相互学习探讨,我想最理想的亲子关系大概莫过于此吧?

孩子的成长不是瞬间,而是时间。我想我们要有更多的耐心、爱心、信心、平等之心去陪伴、参与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天性,陪她沐浴阳光、陪她经历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范文篇3

身为父母的我们,虽然有时候也会蹲下来和孩子对视、谈话,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始终贯彻着“蹲”的姿态?也许,很多时候,我们是直挺着腰杆、颐指气使地呵斥着孩子,或者为了图自己的方便,直接弯下腰去和孩子说话。

就在我们种种的不经意之间,我们依然忽视了“蹲”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是将自己放在了与孩子平等的地位。

虽然我们给了孩子生命,但是孩子并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更不是为人父母者的活的玩具,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倘若我们想让孩子对我们敞开心扉,我们就必须成为孩子的.朋友;倘若我们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陪伴逐渐老去的我们,现在我们就必须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更应该真诚地请求孩子陪伴我们去走亲访友、去采购物品;倘若我们想真正地尊重孩子,我们就不要替孩子做出决定,而应该由他们自己进行选择,我们不应该否定孩子的合理选择,而应该鼓励他们自己克服困难……这些,正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所要告诉我们的。

“父母的责任不只是把孩子养大,而是陪孩子一起长大。”

蹲下来,我们就和孩子处于同一高度,更能够通过他们的视角去观察这个视界。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还告诉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接纳孩子。父母应当把自己也变成孩子,陪孩子观察和感悟他眼睛看到的世界。

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一样,教育方式也应该不一样。父母只有蹲下来,才能真正地接纳、理解孩子;才能承认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异,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作比较,而是真正地走进自己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让孩子以最符合自己个性的方式、按照自身的需要,健康愉快地发展。

蹲下来,更意味着父母将自己的身姿降低,不再是那个万能的造物主,而是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的伙伴儿。

父母们,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在抚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孩子一同成长。切不可情绪化地对待孩子。父母的情绪化也会成为孩子处理情绪化的榜样。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要随时反思自己,总结经验,与孩子一同成长。

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孩子教育得好坏,完全取决于父母。只有真正地尊重孩子,从孩子的视野去尊重孩子的发展,才能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