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精选幼儿园优秀教案汇编五篇

精选幼儿园优秀教案汇编五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6W 次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优秀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幼儿园优秀教案汇编五篇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1

活动过程:

一、热身。

老师:小朋友,森林里什么动物最聪明?(狐狸,兔子,猴子……)

老师:对!猴子最聪明!他们会跑会跳,还会玩游戏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当小猴吧!我是“猴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鼓!)

老师:让我们用鼓点来玩游戏吧!我的鼓声快,你们就跑的?(快!)我的鼓声慢,你们就跑的?(慢)我的鼓声停下来?(我们就停下来!)

二、学抓尾巴。

1、(幼儿原地坐下)老师:小猴不仅聪明,还喜欢揪尾巴呢!小猴们,你们的尾巴呢?(我们没有尾巴……)

老师:你们的尾巴在这儿呢!让我们先听一听揪尾巴游戏的规则吧!

2、游戏规则:请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在“猴山”(大圆圈)内分散站开,当“猴王”(老师)敲击鼓面时,小猴们就开始相互揪尾巴,只能躲闪不能用手护住尾巴,被揪掉尾巴的小朋友要到“河边”(休息区)休息,当“猴王”(老师)停止敲鼓时,游戏结束,手上有最多尾巴的为胜利者。

3、教师示范

教师请一名幼儿共同游戏,示范躲闪。

4、教师小结:老师能够胜利是因为会躲闪,分享多种躲闪方式:左边进攻向右躲闪,右边进攻向左躲闪,躲闪后快跑。

三、集体游戏。

教师分发尾巴。

1、个人游戏:教师击鼓开始游戏,游戏中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请胜利的幼儿分享经验,怎样能更好的躲闪过别人,怎样能揪到别人的尾巴。

3、分组游戏:教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尾巴颜色进行分组,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组长保护并带领组员去揪其他组的尾巴,游戏结束时游戏区哪组组员最多,哪组获胜!反复游戏两次。

4、教师点评。

四、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揪尾巴”的游戏幼儿适应性比较强,可适合大中小各个年龄阶段,而且其取材便捷( 以布条为主),能动性强,不仅能提高孩子们快速跑和躲闪的能力,体验民间游戏的快乐;而且能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活动我以提问“森林里什么动物最聪明?”开始,引导幼儿回答出猴子最聪明,再提示幼儿“猴子能跑会跳,还会玩游戏呢!”带领幼儿用鼓点走,跑,停进行热身。在学抓尾巴的环节中我先讲解了规则,然后请一名幼儿共同游戏,示范躲闪。游戏分为个人游戏和分组游戏,个人游戏是孩子们分散游戏,在保护自己尾巴的同时,揪别人的尾巴,最后手上尾巴最多者获胜。分组游戏是孩子们按照尾巴颜色分组,推选出一位组长,保护队员,组织队员去揪别组的尾巴,最后哪组剩下的组员多,哪组获胜。击鼓开始个人游戏后,孩子们兴致极高,个个积极参与,大家争着、抢着揪别人的尾巴。当然,也有一些小朋友一直在往前跑,而忽略了反追、抢的权力,还有些孩子在游戏开始时没有迅速做出反应,马上就被揪掉了尾巴,没能在游戏中得到锻炼,这些在今后的游戏中也需要我多注意和解决的。分组合作游戏时,直接游戏,没有经过练习,许多孩子还没有认清哪个是自己组员时就被揪掉了尾巴,甚至有的孩子揪掉了自己组员的尾巴。活动最后以摘桃子的形式进行放松活动。

整个活动较清晰、流畅,但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活动设计上对于大班孩子来说难度不够,在孩子们熟悉游戏后应该适当增加难度;其次,情境带入,角色意识都不明显,这个环节太匆忙;再次,对躲闪技巧讲解的不够,没有给孩子充分的时间练习躲闪,游戏规则也没有交代清楚,使得游戏过程中能力不同的孩子们落差明显,应该在集体游戏前再讲解一次规则,讲清楚每一个点,使游戏能有序进行,;最后,分组合作游戏时应该给孩子们30秒分组讨论的时间,认识队友,讨论揪尾巴策略,再进行一次练习,然后再开始游戏。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

我通过观察发现,班级幼儿对于音乐旋律的特点、音乐节奏的变化比较敏感, 且感兴趣。将音乐教学游戏化,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由此来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因此,我设计了这个以情境创设、角色扮演为线索的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一、通过分段欣赏音乐,能区分连贯和跳跃的音乐旋律。

二、结合音乐,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皮球的滚动与跳跃。

三、通过“变身小皮球”进行音乐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区分连贯和跳跃的音乐旋律。

难点:结合音乐,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皮球的滚动与跳跃。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文件、多媒体设备、图谱一张、皮球。 经验准备:事先引导幼儿去欣赏一些对比性较强的旋律。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音乐

教师哼唱:“呜呜呜呜呜~火车开来了,小朋友们请上车,谁上车?……XX 小朋友请上车。”

教师:“小朋友们坐着火车,我们来到了音乐王国,这里正在演奏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结合皮球,熟悉音乐

教师:“在音乐王国有位小朋友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猜猜是谁呀?哎!是一个皮球,小皮球想和大家一起做游戏,我们一起看看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吧。”

(一)幼儿边听音乐边看老师玩球

(A 段:左右手来回滚球; B 段:拍接球)

教师提问:“刚才老师是怎么玩球的?那刚刚除了眼睛看到老师玩球,耳朵还听到了什么呀?”(引出音乐)

教师提问:“老师再跟着这音乐来表演玩球,请你们听听看老师滚球时音乐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柔柔的、连贯的。”

教师:“拍接球时音乐又是怎么样的?”教师小结:“有力的、跳跃的。”

三、感受连贯与跳跃的音乐旋律

(一)手指在地图的旅行

教师:“小皮球还给大家带来了音乐王国的音乐地图,铛铛铛~”(出示图谱)教师:“你们在这音乐地图上看到了些什么呀?”

(根据幼儿回答引出圆滑线和断点符号,引出圆滑线出表现的是滚球,而断点符号表现的就是拍接球)

教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边欣赏这段音乐边看看这张音乐地图,看的时候注意老师的小手要开始在音乐地图上旅行咯,仔细看看老师的手指会跟随着音乐在地图上做什么动作。”

教师提问:“刚刚老师的手指在这地图上做了些什么动作呀?”(引导幼儿边说边做)教师小结:“这圆滑线时手指是划、摇来表现皮球滚动的,在断点符号时食指是点来表现皮球的跳跃的。”

(二)身体动一动

教师提问:“那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很多的肢体部位,那还可以用什么肢体动作来表现皮球的滚动与跳跃呢?”(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来分别表现)

引出跟着音乐选择喜爱的肢体动作表现皮球的滚动与跳跃(正式开始前可请个别幼儿演示一下要表现的相应肢体动作)。

幼儿跟着音乐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可换一下肢体部位再次表现) 四、皮球游戏

(一)介绍游戏玩法

教师:“小皮球朋友说你们可真厉害,我要出个难题考考你们。仔细听清楚规则哦,这样我们才能挑战成功!等下请小朋友们来做小皮球蹲在地上,老师先做拍皮球的人,听音乐在前面两段圆滑线处也就是表现皮球滚动的地方请慢慢的左右摇动身 体,等到音乐断奏处也就是拍接球时老师会拍某一个小朋友,那个幼儿就快速的蹲着跳一下。”

(二)幼儿游戏

可进行两次,第二次可请幼儿来当拍皮球的人,教师也扮演成皮球,与幼儿一起玩。游戏过程中,根据幼儿对游戏规则掌握的程度,适当增加难度及趣味性,如:轻轻拍,跳的低;重重拍,跳的高。

五、结束部分——小皮球火车旅行

教师:“小朋友们很厉害挑战成功了!在挑战中,我们也变身成为了小皮球,那现在我们的新朋友也该回家了,我们一起送它回去吧。”

教师哼唱:“呜呜呜呜呜~火车开来了,小皮球们请上车,谁上车?……XX 小皮球们请上车。”

教师:“小皮球乘坐着火车回到了自己的音乐王国,小朋友们想小皮球的时候,可以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根据音乐节奏画出属于自己的音乐地图。我们可以寄给小皮球邀请它又来我们的音乐王国玩。”

活动总结

整个活动以音乐王国的旅行为主题,以“小皮球”为线索。由充满趣味的“坐火车”音乐游戏导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导出主题,引出音乐。活动环节由结合皮球分段听音乐感受音乐节奏,到听音乐看乐谱,小手跟画乐谱来强化对节奏的区分,再到用身体其他部位表现乐谱节奏的拓展,再到最后以“变身皮球”听音乐, 身体表现旋律节奏。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都以情境代入。

活动开始由开火车导入,结束由开火车结束,首尾呼应。最后还通过让幼儿给

“小皮球”寄出音乐地图进行拓展,进一步强化幼儿对不同的旋律、节奏的感知与表达。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植树节快到了,三月的天空温暖和很多,路边的大树在随风舞动,植树节的日子快到了,这是春天的气息,这是大地母亲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植树节的味道越来越近了,每年我们的小朋友都会到郊区植树,为城市的绿化做出自己小小的义务。义务植树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全球人类的.义务。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并懂得在植树节里我们要干什么。

2.了解树和人类的重要关系,知道如何爱护花草树木。

3.体验种树、浇树保护环境的乐趣。

  活动准备:

沙尘暴的图片、小水桶、小铲子

  活动过程:

一、认识沙尘暴的危害

1.老师出示沙尘暴的图片,幼儿自由讨论在沙尘暴的天气里的自身感受。

2.比较沙尘暴与绿色环境的不同,并说出喜欢哪一种环境,为什么?

二、切入植树节主题

1.老师请幼儿猜猜今天是什么节日?(老师适当提醒是有关于树的一个节日)。

2.老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在植树节里我们该干什么?怎样爱护小树?(浇水、施肥、松土等等)。

三、我们一起行动在植树节

1.老师带领幼儿去户外活动,并带上工具(水桶、小铲子、舀水的容器)。

2.老师组织幼儿浇树,邀请两个或三个小朋友一组把水舀到树坑里,或者拿小铲子给树松土,要求全体幼儿都参与到其中,体验植树节的乐趣。

3.老师拿照相机记录幼儿在植树节的活动。

  四、活动延伸

老师要求幼儿从家带盆栽,放到教室里,教会幼儿如何照顾好花草树木。

  活动反思: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是增长知识的手段,动手动脑是探索发现的途径。这次活动课,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性极高,不但知道了各种树木的名称,而且对其特点和功用也有了大致了解,更是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有的幼儿对观察到的不能运用比较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还有待于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说多教多引导。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及他人交往,体验交往的乐趣。

2、制作名片,以简单的图画或文字符号的形式给朋友写信,学习初步的交往技能。

活动准备:

1、收集不同的名片、各色卡纸、彩色水笔等。

2、准备学习包《健康/社会·我会交朋友》

活动过程:

1、导入:

欣赏名片,激发幼儿制作"名片"的兴趣。

2、活动开始:

引导幼儿说说名片上有什么,名片有什么用处。比较不同名片的图案或标记,了解它们所代表的含义。

讨论:名片上主要应有哪些内容?(照片、姓名、属相、生日、地址、电话、爱好、特长等)鼓励幼儿尽可能多地提出设想。

3、制作名片:

启发幼儿思考:你想设计怎样的名片?

幼儿进行设计制作活动,鼓励幼儿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名片来。

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名片,比较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统计活动。属相有几种?每月过生日的小朋友有几人?有相同爱好的小朋友有几人?

4、活动结束:

与好朋友交换名片。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数量与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2、学会使用新媒体设备,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

初步感知数量与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难点:学习使用新媒体设备进行活动

经验准备:

认识数字1-3 物质准备:

1、ipad 若干

2、课件:瓢虫找家(希沃教学软件)

3、画有1-5个斑点的纸制小瓢虫若干,布房子5座、小害虫若干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在认识它之前,我们先听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小朋友竖起小耳朵认真的听。

(一)活动导入:儿歌《小瓢虫》

师:小瓢虫,小瓢虫,飞来飞去的小瓢虫。专吃害虫本领大,我们大家都爱它。

师:老师有问题要问小朋友们,儿歌里说的是谁啊?

(教师示意幼儿举手回答)

(二)活动主体:

1、认识小瓢虫和它们的房子

师:今天我们班也飞来了许多小瓢虫,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出示课件第一页)你们看这几只瓢虫长得一样吗?

师:哪里不一样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师:小朋友们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数一数吧

背上有两个点,用数字“2”来表示,我们叫它什么? 背上有三个点,用数字“3”来表示,我们叫它什么? (引导幼儿自己寻找答案)

师:我们认识了瓢虫宝宝以后,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的家吧!(出示第二张课件)

师:这是数字几啊?(根据幼儿原有经验进行提问)

幼:1

师:数字1,我们叫它1号房子

师:这是数字几啊?

幼:2

师:数字2,我们叫它几号房子? 师:这是数字几啊?

幼:3

师:数字3,我们叫它几号房子?

师:小朋友们真棒,我们认识了房子以后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师:咦?一只瓢虫找不到家了,老师把它送回家(把一星瓢虫送回2号和3 号房子,小瓢虫进不到房子里面去)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它有几个点?它是几星瓢虫?它应该去哪个房子?(让幼儿思考并回答一系列问题)

师:又有一只小瓢虫找不到家了,哪个小朋友们能送它回自己的家?(出示二星瓢虫,请一个小朋友到大屏幕上进行拖动操作)

师:还有一只小瓢虫也找不到家了,哪个小朋友们能送它回自己的家?(出示三星瓢虫,请一个小朋友到大屏幕进行拖动操作)

师:孩子们,我们除了可以用拖动的方法把小瓢虫送回家,我们还可以选择连线和实物的方法。(教师分组利用材料对各种操作方法进行讲解)现在小朋友们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送小瓢虫回家吧。

2、帮小瓢虫捉虫子

师:瓢虫宝宝们肚子饿了,它们想要捉虫子吃,我们看一看看它们是怎样捉虫子的?(出示第三张图片的对应关系)

师:这是1星瓢虫,它吃一条虫子这是2星瓢虫,它吃两条虫子这是3星瓢虫,它吃三条虫子

师:(出示第4张课件)现在,瓢虫们来到了草地上,这里有许多虫子,请小朋友们用不同的方法帮助瓢虫捉虫子吧。(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利用iPad 给拖动组的一名幼儿录屏)

师:我们请 xx 到前面来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下他是如何帮小瓢虫捉虫子的。

3、送捉到虫子的小瓢虫回家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都帮助瓢虫捉到了对应数量的小虫子,现在小瓢虫要背着虫子回家了(出示第5张课件),我们再来帮帮它们(教师进行巡视,对各组幼儿进行指导,利用 iPad 给连线组的一名小朋友录屏)

师:我们请 xx 到前面来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下他是如何送小瓢虫回家的。

(三)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本领真大,都能把3星瓢虫送回家了,现在又来了两只小瓢虫, 你们仔细数一数它背上有几个点?看看你们能把它们送回家吗?(出示第6 张课件,加大难度,尝试是否可以将4星和5星瓢虫送回家)

(四)活动结束

师:“瓢虫宝宝们觉得有点累了,想休息了,小朋友们轻轻地离开吧”

(引导幼儿悄悄离开,养成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习惯)

活动总结

“点与数匹配”“点与物匹配”是活动的重难点,游戏“小瓢虫抓害虫”先让幼儿熟悉斑点数量与虫子数量对应匹配的方法,在游戏中学习匹配,幼儿非常喜欢;“送小瓢虫回家”再次巩固匹配知识,孩子们在情境中学到了本领,锻炼了操作能力,又为小瓢虫找对了家而感到高兴,体验到参与活动的快乐。活动循序渐进,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操作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