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热门】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集合九篇

【热门】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集合九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5W 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门】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集合九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利用长条制作成圈,再按物体排列的次序制作彩链。

2.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提问:小朋友们,马上要到农历新年了,老师想要搞个“迎新年”的联欢会,所以,我们要布置下我们的教室,你们觉得该怎么装扮我们的教室呢?

2.小结:我们可以做美丽的彩链来装饰我们的班级吧!

二、讲解示范。

1.师:那今天就请小朋友们来一起帮助制作彩链,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吧!

2.出示范例,提问:这是老师制作好的彩链,看看有什么颜色?

3.小结:一个红色、一个黄色、一个蓝色。

4.讲解示范

(1)拿一个纸条,在一头涂上浆糊,然后把它的另一边和这边做好朋友,变成一个圈圈。再拿一张纸条穿过这个圈圈,在一头涂上浆糊,然后把它的另一边和这边做好朋友,变成一个圈圈,两个圈圈手拉手。

(2)记住,一个红色、一个黄色、一个蓝色。

5.请个别幼儿进行示范。

三、组织幼儿制作。

1.提出制作要求。

2.巡回组织幼儿制作彩链。

四、展示幼儿作品,共同进行评价。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时,谈到如何打扮教室,孩子们的建议很多,有的说贴上蝴蝶结,有的说挂满气球……在我出示彩链的时候,小朋友都拍手叫起来,都说好漂亮,这样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所以,在我示范彩链做法的时候,他们看得非常认真,并能跟着我一起空手练习。在操作环节,发现孩子们对于粘的方法掌握得不是很好,很多孩子都把纸的两头对粘,而不是重叠粘,这个也是因为我当时没有重点强调,所以我也及时进行了提醒纠正。最后我和小朋友们一起把彩链挂了起来,看到教室变得更漂亮了,他们都非常高兴。

小百科:长条形的彩色纸可做成彩链。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猴子是小朋友特别感兴趣的动物之一,《猴子爬树》这段音乐轻松、活泼,符合小班孩子的理解水平,有利于孩子充分地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趣味性,激发孩子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活动中老师是猴妈妈,小朋友是小猴子,快乐地去摘桃子,在采摘桃子的过程中自然学习爬树动作,音乐的烘托把小猴子爬树摘桃的情景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上行和下行,能有节奏地做猴子爬树和下树的动作。

2、尝试用不同动作表现猴子顽皮的样子。

3、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韵律活动。活动准备:音乐磁带《猴子爬树》、小猴子的头饰。

活动过程: 1、模仿活动。引导孩子模仿猴子爬树时的各种动作,表现猴子顽皮的样子。

师:妈妈带小猴子去摘桃子,桃子长在哪里?(桃树上。)小猴子怎样爬树的?(从树下往树上爬。)爬到树顶上看一看,哪里的桃子长得多。(模仿猴子看的动作。)这边的桃子多,和妈妈跳过去摘。(模仿小猴子跳的动作。)桃子吃完了,真舒服。我们一起来挠痒痒。(模仿挠痒痒的动作,鼓励孩子帮同伴和妈妈挠痒痒。)

2、感受音乐。启发孩子分辨音乐的上行和下行,根据音乐做动作。师:小猴子爬累了,来休息一下。欣赏一段“猴子爬树”的音乐。仔细听一听哪里是爬树,哪里是从树上滑下来。注:教师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启发幼儿配上相应的动作。特别注意爬树和下树的部分。

3、表演活动。幼儿根据音乐模仿动作。

4、结束活动。活动分析: “猴子爬树”是一次充满童趣的音乐活动,虽然它已经历经数年,依然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如何将旧的活动上出新意,需要的是老师的创新和思考。本次活动,完全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就像一段有趣的故事,小猴子在妈妈的鼓励和引导下能够积极地学习爬树时的各种动作和情态,根据音乐大胆地表演。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孩子们轻松地分辨出哪里是爬树,哪里是下树。在活动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孩子的自主表演不够,很多孩子虽然学会了根据音乐做动作,但没有自己的创造。配合表演时,有些孩子不敢帮别的小猴子挠痒痒,更不敢帮妈妈挠痒痒,说明孩子与老师和同伴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感。当然任何一次活动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重要的是孩子在活动中学习了知识,体验了快乐,我认为这次活动已经做到了。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会运用图配文线索图的形式,表现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认读文学作品中相关的汉字。

2、能用指读文字的方法进行阅读活动,对阅读活动有兴趣。

3、能积极参加活动,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

活动准备:

大字卡若干,标记图《婴儿画报》30本,小字卡若干,白纸,浆糊,抹布,水彩笔。

活动过程:

出示故事名称的字条“萝卜青菜都爱吃”,幼儿认读。

教师清讲故事。

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学认汉字。

——故事里有谁?(出示相应字卡、认读)

——小猪到哪儿去?干什么?小白兔请小猪吃什么?小猪吃的怎么样,发出什么声音?(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字卡)

——依次提问“小白兔、小山羊”到哪儿去,干什么?(出示相应的字卡)

——熊奶奶请了谁?招待大家吃什么?(出示字卡认读)

教师按线索图再次讲述故事。

幼儿按线索图和教师共同讲述故事的内容。

幼儿阅读图书。

——集体认读故事名字。

——请幼儿阅读图书的第一页,指出不认识的汉字,幼儿之间相互学认。

——集体阅读第一页内容。

——幼儿自由完整阅读。

幼儿操作,发散阅读。

——请幼儿选择动物字卡,自制图书“谁到谁家做客,请谁吃什么?”

——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图书内容。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有顺序地观赏景物,喜欢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2、感受花圃里的美好景象。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常见的花卉。

2、环境创设:在幼儿园事先选择好适合幼儿观察和讲述的花圃。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园到花圃,引人活动。

引导语:这是我们幼儿园的花圃,种了各种的鲜花,可美了,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讲讲"幼儿园的花圃。

二、引导幼儿整体观察和描述花圃的景象。

1、提问:

(1)花圃是什么形状的,像啥?(圆形,像个大大的盘子。四周还砌着围栏,上面还贴着瓷砖,我们可以做在围栏上面观赏花卉)

(2)花圃里种了很多的花,你认识哪些花?

2、教师小结:我们花圃的花很多,有茶花,桂花,灯笼花等。

三、幼儿自由观赏,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花圃的景色。

1、引导幼儿闻闻花,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发现。

2、启发幼儿比一比,说一说花朵和花叶的颜色及形状。

3、知道幼儿用完整句介绍花圃里的景物。

四、示范讲述花圃的景象。

1、示范讲述:幼儿园的花圃真美,花圃的长方形的,里面种着许多的美丽的鲜花,有茶花,桂花,灯笼花等,春天一到,花圃里就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好看极了。

五、幼儿讲述。

六、教师小结活动。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倾听和理解故事《大狮子的许多许多辫子》,感受狮子惊讶、害羞、快乐的情绪变化。

2.尝试讲出故事中感兴趣的部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配具有音效的对话),大、小图书各一本,狮子表情图片(大、小若干),可操作的背景卡若干。

2.经验准备:日常生活中有更换发型的经历;欣赏过动物角色的故事。

活动过程

1.采访小朋友换发型的感受,调动对发型的已有经验。

(1)指导语:今天的发型有什么改变?换了新发型有什么感觉?

重点:引导幼儿在观察伙伴发型变化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经历讲出换发型时的心情,为故事中的线索做铺垫。

(2)指导语:有一只狮子也梳了新发型,你猜“他”的心情怎样呢?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对故事情节的猜想。

(由于调动了孩子们对发型的经验,在引起共鸣的同时,孩子们用较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出对改变发型的看法。)

2.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边播放PPT边带领幼儿欣赏完整的`故事。

(2)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指导语:你最喜欢故事里的哪一段?

重点: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故事中喜欢的部分。

(这是个开放的提问,孩子们根据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内容进行表达,有的“喜欢小兔子帮狮子梳头”,有的“喜欢狮子跑”,有的“喜欢动物之间对话”,有的“喜欢最后大家都梳辫子”。由于在备课时考虑得细致,所以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关注的地方基本与预设的关注点一致,在帮助幼儿分享的同时梳理和提炼需要掌握的要点。)

3.分析故事中狮子情绪的变化,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并尝试讲述。

(1)集体讨论狮子表情的变化。

指导语:狮子喜欢这个发型吗?你从哪里知道的?狮子一共出现了几次不同的表情,我们来学一学。为什么狮子会有这样的表情,狮子心里是怎么想的?

重点:充分感受狮子表情的变化以及内心的变化。

(孩子们理解了狮子的表情变化,包括现场探讨了大狮子最后躲在洞里的孤独,让大家印象深刻。可在这个环节孩子们表达的热情不高,与设想的表现以及平时参与活动的激情很不一样,问题出在哪里?调整后,在这个环节我加入了“如果你是狮子,心里感觉怎样”,效果也不十分明显。)

(2)幼儿操作材料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或故事中的语言再现故事。

指导语:在什么情况下狮子出现这样的表情变化?

重点:摆表情图的重点——情节;讲的重点——使用故事中的语言。

(由于材料十分吸引孩子们,大家在操作环节比较投入,但请孩子们讲时,大家都按照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喜好,把故事简单呈现,但讲时也没有更多的热烈气氛,显得比较沉闷。)

活动延伸

教师展示故事的原版图书,拓展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故事梗概(略有改编)

大狮子来到小兔子的家,发现小兔子头上梳着一条大辫子,可爱极了!小兔子说:“大狮子呀,你的头发真乱啊!”大狮子说:“是呀,真不好意思!”小兔子站在高高的梯子上说:“那我来给你梳梳头吧。”大狮子坐在矮矮的凳子上说:“好啊,谢谢你!”小兔子给大狮子梳头,梳着梳着,给他梳了许多许多辫子。大狮子一照镜子,吓了一跳:“哇,你给我梳了这么多辫子啊,可我不是女孩呀!”头上有许多许多辫子,大狮子一点也不喜欢。“太难看啦,太难看啦!”大狮子用手捂住脑袋,逃出门去。大狮子跑过小马(陆续跑过水牛、山羊、骆驼)的身边,小马(水牛、山羊、骆驼)说:“大狮子,你的头发好特别啊!”“特别,特别难看吧?”大狮子反问。“好看,你的头发就像麻花一样,多可爱啊!”最后大狮子躲进山洞里,藏起来了。第二天,大狮子从山洞里出来了。他看见了小马、水牛、山羊、骆驼。小马把辫子梳在鬃毛上,水牛把辫子梳在尾巴上,山羊把辫子梳在胡子上,骆驼把辫子梳在驼峰上。大狮子看到大家,笑着说:“哈哈,原来你们也梳辫子啦,真好玩啊!”由《大狮子的许多许多辫子》带来的反思

邓老师:

您好。看了您的教学案例,活动中有思想有层次的引导式问题,勇于质疑并挑战自我的反思性问题,使这篇案例充满了创新、质疑、探索的精神气质。和您一样,初接触这一案例时,我除了感到童话故事文本的文学性稍差以外,也对孩子们对大狮子的情绪变化不感兴趣颇感疑惑。是您在反思中质疑的“难道是描写心理活动的绘本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欣赏”,提醒我去查阅有关幼儿情绪认知的相关研究成果,试图从解读幼儿的经验水平和学习特点入手来思考与探讨这一问题。

让我们针对您所设计的引导性问题和反思性问题,循着分析幼儿、分析文本素材的思路,来反思这一教学案例。

一、“狮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幼儿应具备的情绪认知水平与社会认知经验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大狮子的许多许多辫子》这一故事的欣赏要点。我们知道,多数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以其有趣的情节、紧扣主题的清晰线索、文学戏剧冲突点的设置以及为此而做的巧妙铺垫,来吸引并打动读者的。《大狮子的许多许多辫子》也是这样。这一故事的戏剧冲突点是“惊讶”,因此您将教学活动的首要目标确立为“感受狮子惊讶、害羞、快乐的情绪变化”,准确地抓住了这一故事的欣赏要点。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引起幼儿与大狮子产生“惊讶”共鸣的话,就能取得预想的教育效果。但无论是面对教师的精心设计、引导,还是主动反思后的调整,幼儿一直不“惊讶”,也就无法沉浸到故事所营造的特有的情感氛围中。

“惊讶”,也就是心理学所指的“惊奇”这一情绪。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告诉我们,惊奇情绪是一种基于信念的情绪,这里的“信念”指的是人们对客观情境的主观看法或认知评价,是理解客观事实和人类行为的中心。通俗地说就是人们的“想法”、“看法”等。当事物或情境表现出与人们原先的“以为”、“认为”反差过大时,“惊奇”才会产生。研究证明,4~5岁儿童才逐渐理解“惊奇”这一情绪状态,但对他人情绪的理解及共鸣离不开自身的愿望与信念,而且幼儿虽然能够正确说出他人所持有的信念,却较难根据这一信念正确推测他人的愿望(想要还是不想要)。

结合故事情节,大狮子为什么会对自己的新发型感到“惊讶”呢?虽然“他”并没有明确说出自己认为什么样的发型好看,但通过“你给我梳了这么多辫子啊,可我不是女孩呀”,以及后来大狮子看到全体小动物都梳了辫子后释然的情绪,我们可以读出“他”对“难看”发型的看法(信念):第一是大家比较少采用的“特别”(各色)发型,第二是男生梳了女生的发型。于是“他”开始时不想要这样的发型,尽管众多小动物当时就告诉“他”大辫子“多可爱啊”。但当第二天“他”发现自己的发型不再“特别”、“各色”时,“他”也就不再纠结于“男”、“女”,欣然接受了自己的新发型。

按心理学研究的结果,中班4~5岁幼儿对理解大狮子的这一信念以及由此带来的情绪变化,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还处于以自己的信念和愿望推断他人的阶段。对于发型、衣着,他们会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情感、想要和不想要的愿望,却并无性别成见以及让“会不会各色”这类的想法来束缚他们自由自在的思维与心灵,而且当今社会对于个人生活方式的态度是十分宽容和开放的,幼儿也很难有机会接触到有关发型的明确的男、女界限,以及“标新立异是难为情的”这一类几乎是二三十年前的社会观念。因此他们难以由己推人地理解大狮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情绪反应,倒可能有点儿迷惑于狮子的“大惊小怪”。

让我们循着教师的提问,层层递进地分析幼儿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进程。“你猜他的心情怎样呢”,引导幼儿对改变发型提出了自身的看法;“为什么狮子会有这样的表情”,引导幼儿“明显可以理解到这些情绪变化”(其实这里的“理解到”更准确地说似乎应该是“识别到”,即幼儿只是进行了情绪判断与识别)。但对于“狮子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一真正指向个体信念的提问,幼儿则是“表达的热情不高”、“效果也不十分明显”,说明幼儿并不能深刻地去理解故事中基于大狮子信念的看法。即使后来教师使用移情的方法再提出“如果你是大狮子,心里感觉怎样”,他们仍然不能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大狮子认为“标新立异、男扮女装是难看”的想法。于是幼儿无法和大狮子一样“惊讶”,无法感悟由“惊讶”而营造的故事意境与效果,教师期待的“平时参与活动的激情”没有出现,孩子们复述故事时更是“简单呈现”、“没有更热烈的气氛”、“显得比较闷”。这些表现证明了“充分感受狮子表情的变化以及内心的变化”的教学目标基本上没有实现。

二、“你最喜欢的故事是哪一段?”——该班幼儿喜欢的童话故事的特点

这一提问体现了鼓励幼儿个性化、自由欣赏故事的理念,孩子们的回答也为我们分析他们喜欢的故事类型提供了依据。他们有的“喜欢小兔子帮狮子梳头”,有的“喜欢狮子跑”,有的“喜欢动物之间对话”,有的“喜欢最后大家都梳辫子”。可见,幼儿喜欢的故事显著呈现着对话重复与有趣、动作性强、大家都一样以及互相帮助等状态描述的特点。而教师作为第一目标提出“感受狮子惊讶、害羞、快乐的情绪变化”,在故事文本中只以一个比较抽象的“吓了一跳”来交待作为戏剧冲突点的“惊讶”,这怎么可能使“惊讶”产生异峰突起的文学效果,从而鼓动起孩子们的欣赏热情与兴趣呢?对比来看,故事中以“捂着脑袋,逃出门去”、“躲进”、“藏起来”等相对生动的动作描写了大狮子的“害羞”,就使孩子们“现场探讨了大狮子最后躲在洞里的孤独,让大家印象深刻”。可见,能打动幼儿、让幼儿浸润其间的文学作品,必须充分运用有趣的对话、形象的动作以及能打动孩子的状态描写这些文学手段,来巧妙地编织线索、铺垫情节并揭晓结局。

其实,教师对幼儿的故事欣赏特点与经验是心里有数的。案例中,您虽然将“感受情绪”作为了故事的首要目标,但却在教学的设计中使用多媒体技术重点描画了大狮子的一路狂奔以及与小动物的对话,“我为孩子们准备了经过截图、特技处理的动态PPT,将故事里动物的对话提前做成录音音效”,果然孩子们对这一段是感兴趣的,他们喜欢的故事部分基本都集中在这里。

三、“描写心理活动的绘本不适合孩子欣赏?”——激发幼儿热情与主动参与的策略

难道描写“惊奇”这一基于信念的情绪与心理状态的童话故事真的不适合幼儿欣赏吗?还记得一本名为《兔子先生去散步》的绘本吗?它通过兔子在散步路上遇到的重重险情,以“标志”为线索,以“看见标志——形成个性化解释(看法或者信念)——意想不到的结果反馈”的情节铺垫方式,以滑落、跌倒、掉进、逃出等构成戏剧冲突点,最终以“哥俩好”这一孩子们喜欢的“在一起”(大团圆)的状态为结局,生动描画了与“惊奇”相关的惊讶、惊恐、惊喜等一系列情绪。对于“标志”,生活在当今社会的孩子们并不陌生,诸如交通标志、公共设施标志等,早已为孩子们初步形成“标志是便利人们生活、提醒人们小心的”这一信念打下了基础。曾有教师把这一绘本改编成童话故事,给中、大班的幼儿欣赏,孩子们完全被故事吸引,跟着兔子先生不安、疑虑、惊恐、惊喜,较好地体验了相应的情绪变化,基本上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果把《大狮子的许多许多辫子》与《兔子先生去散步》相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本案例中教学活动没有达到教学效果的重大原因之一就是选择教学资源(故事文本)的失误。根据中班幼儿的欣赏特点,教师选择的童话故事应具有以下文学特征:

语言表述,以生动有趣、充满机智、韵律感强、语音语调感强且重复较多的对话和大段的动作性叙事描述为主,描述场景时的语言要具有画面感、色彩感强的特征;

叙事情节,三段对比式的叙事方式较多,带有循环重复的元素,属于开放式的重复,情节在角色的行动与结果的对比中推进,使读者被故事情节牵引而深入地对比;

情感线索,较紧密地随故事结构展开,故事虽有悬念,但在幼儿可联想的心理空间内起伏,符合幼儿的心理承受力,还有的作品出现了心理活动描写;

主题表达,以惩恶扬善的基本伦理、正义战胜的昂扬基调为主,具体分为表达朋友情义、爱的主题和想像的世界、聪明机智、诚实等。

四、“你从哪里知道的?”——教育活动反思中对幼儿反应的具体描述

这一提问本来是老师问孩子们的,目的是引导幼儿注意欣赏文学作品的细节、描画手段、氛围与意境。但这一案例还留给我的深刻印象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观察、记录幼儿的语言表达与参与状态的基础上进行的质疑与反思。正是教师对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具体记录,才使我们能从解读幼儿的经验、发展水平与学习特点入手,更加准确地锁定问题,正确归因并为找到解决策略提供有效路径。我在分析中不厌其烦地引用教师的原文,意在于此。

这一案例也有让我们感到些许遗憾的地方,在很关键的第三步“分析故事中狮子情绪的变化,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并尝试讲述”,幼儿没有如教师期待的热烈讨论狮子的情绪变化,没有热情参与复述故事。这里教师应该呈现几条有代表性的幼儿的具体回答,以使我们能够循着孩子们的思想,进一步探讨、分析他们究竟是怎样看待狮子的“大惊小怪”的。

当教师们把问向孩子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也用于反问自己时,我们将会更深透地理解并遵循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策略——“研究幼儿、研究领域学科与教学资源、研究教育教学策略”,使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会使用短句:“我用**交换你的**,好吗?”

  活动准备:图片,小兔手偶,各种蔬菜塑料玩具。

  活动过程:

一、 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有感情讲故事一遍。

提问:兔妹妹跟谁交换东西了?交换到一些什么东西?交换时应该怎么说?

2、出示图片,讲故事第二遍。

幼儿学说:“我用**交换你的**,好吗?”

兔妹妹为什么能有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呢?下面我们也像兔妹妹一样来交换东西。

二、 向幼儿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

幼儿先选一样东西,然后跟同伴交换,交换时使用短句“我用**交换你的**,好吗?”

三、 引导幼儿游戏

1、请两组幼儿上来,每人选择一种蔬菜,数量为两个,然后两组进行交换练习,会用交换句式“我用**交换你的**,好吗?”

2、幼儿每人选择一种蔬菜,数量相等,然后自由选择同伴交换。

四、 小结

交换可以让小朋友换到自己没有的东西,平时小朋友带来的书和玩具也可以和小朋友交换着看和玩,那么你就可以看到许多你自己没有的书和玩到许多你自己没有的玩具了。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组合创新的方法。

2、培养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

3、大胆想象,组合制作各种饭菜。

4、提高合作能力,增强肢体协调性。

活动准备:

1、小兔请客的多媒体画面。

2、制作组合饭菜的多种材料。

(1) 五彩面点:盐、面团、糖、花生、葡萄干、肉馅、彩面。

(2) 小小配菜员:各种各样的蔬菜(西红柿、白菜、黄瓜、菜椒、胡萝卜、洋葱、蘑菇、芹菜、生菜……)

(3) 水果沙拉:沙拉酱、各种水果(苹果、西瓜、草莓、香蕉、梨、桔子、猕猴桃、樱桃、葡萄……)

3、各种各样的头饰(面包头饰、面团头饰、蔬菜头饰、香肠头饰、水果头饰……)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小兔导入:“今天杜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它是谁呢?”

2、出示多媒体画面

(1)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小兔做了这么多菜,哪道菜又好吃又好看?幼儿轮流说。

(2) “我听到你们说了好多种,请小朋友仔细想一想,这些菜有什么不同?幼儿举手回答老师注意引导层次、种类以及没有说过的饭菜名称。

(3) 小结:刚才大家说了好多种饭菜的名称,并说出了它们的不同,咱们再听听小兔是怎么说的?

3、再次观察多媒体画面(小兔的话)。

二、我来做个小厨师

1、介绍做法并示范

将材料展示给幼儿,教师示范做面点

示范:将面团揉好,并均匀的分开。然后再擀成皮,可以包水饺,也可以包糖包,还可以做各种各样的点心。

2、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1)一组做五彩面点。

(2)二组做配菜员。

(3)三组做水果沙拉。

3、交流讨论

(1)说一说你们组做的是什么,互相展示。

(2)请幼儿说说,你用了哪种材料,分别是怎么做的。

4、小结:杜老师觉得你们实在是太棒了,想了这么多办法,做了这么多可口的饭菜,我希望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像今天这样多动脑筋,就一定能把问题解决。

三、一起做游戏

1、示范:请三位老师来帮忙(戴上头饰),两个老师面对面站好,双手拉在一起,其他两位老师分别扮演不同的食用材料,如生菜、鸡蛋、牛肉等。让她们站在中间,做成三明治,然后一起向左或向右跳动,并说出三明治的名称。

2、分组玩游戏

可以把幼儿分组,每组四个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3、小结:小朋友,你们玩得高兴吗?回家后再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好吗?

活动延伸:

回家后,再观察妈妈做的饭菜,或者以后去饭店,看一看大厨师是怎样做菜的。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收集并说出自己喜欢的食物名称。

2.练习剪贴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各种食品的广告单、宣传画、图片等(由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收集)

2.纸盘、安全剪刀、浆糊(幼儿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

问一问幼儿:“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的食物,你们最喜欢吃什么呢?”

教师展示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的图片,告诉幼儿这些食品的名称,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请幼儿和旁边的好朋友说说自己喜欢吃的食品,并讲讲自己喜欢这种食品的原因

2.剪剪贴贴:我喜欢的食物聚会了

告诉幼儿今天我们喜欢吃的食物都要到盘子里来聚会了

为幼儿做示范:先从广告单、图片等上面剪下食物的图案(只要求剪出大概的图案,不需要剪出精细的边角),再将其贴在纸盘上

发给幼儿每人一个纸盘,请幼儿剪下自己喜欢吃的食物的图案,贴在纸盘上面。

3.和幼儿一起将制作的“餐盘”贴在或悬挂在墙上,并命名为“我们喜欢吃的食物”(名字可以由幼儿讨论决定)。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表情表达歌曲的情绪。

2、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3、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内容的有关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1、你们生病过吗?生病了找谁帮忙?(医生)生病难不难受呢?

2、医生给我们看病,我们要对医生说什么?

二、熟悉歌曲内容

1、出示肚子痛、流鼻涕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上的小朋友怎么啦!肚子痛、感冒了是怎样子的表情?出示医生图片,医生会给我开什么拿回来吃,病就会好呢?我们对医生说什么?(医生,谢谢你)

三、学唱歌曲《医生,谢谢你》

1、教师范唱

2、在表演时教师引导幼儿生病时表情是怎么样子的,病好了又是怎么样子的表情。

3、教师与幼儿一起演唱歌曲,并随音乐作表演动作。

四、结束活动:

小结:生病了我们很难受,所以,我们平时要多锻炼身体,多喝水,这样子我们就不会生病了。

活动反思:

本活动贴近幼儿生活,所以,在本活动中很多幼儿都是有经验的,大胆说说自己生病了是如何把病治好的,在活动引导幼儿说说生病时是怎么样子的,根据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用图片和肌体动作让幼儿更快的熟悉歌曲内容、 整首歌曲的歌词孩子们很熟悉,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当我范唱这首歌曲时,孩子们马上有了感应,和我一起唱:哎哟哎哟肚子疼! 开始我并没有要求他们一起学,孩子们就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还很有节奏。可见,来自孩子生活熟悉的东西是很能为孩子们理解、接受的。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发展经验水平以及学习特点,通过音乐活动中的唱与肌体动作,使幼儿语言上的表述与动作协调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增强了幼儿表演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