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教案 > 小学五年级上《望天门山》教学反思精选3篇

小学五年级上《望天门山》教学反思精选3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4K 次

  小学五年级上《望天门山》教学反思 1

小学五年级上《望天门山》教学反思精选3篇

 一、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件使用让学生看到25岁的大诗人李白朝气蓬勃,乘江而下,欣赏到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诗性大发,理解诗的写作背景。古诗语言精炼,学生又缺少生活经验,年龄小,坐船的机会也不多,在理解“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句中的“出”字是很有难度的。这时多媒体的运用,使诗句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之感,也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以发展。

  二、 难点适当点拨。

抓重点字理解这首古诗,感悟这首诗的非凡意境。让学生从“出”字中体会诗人敏锐的观察力,精炼的语言,更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天门山的形态美。这个“出”字,让学生真正融进古诗中,融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

  小学五年级上《望天门山》教学反思 2

李白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人们称作“诗仙”。他的诗一方面豪迈狂放,另一方面又不失优雅自然之气。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或为豪放派,或为婉约派,惟有李白能兼而有之两派的精华,而且能自然地将其汇容。单凭这一点,他就可以在诗坛独领风骚。

拿《望天门山》这首诗举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一个"断"字就生动地表现了天门山山势险峻的特点。人们眼前会浮现出一幅画面,在很久以前身高万仞的山神手持一柄大斧,用力向天门山一劈,顿时山石崩飞,一座大山被劈出一条裂缝。而汹涌的楚江水由西向东奔腾而至,一下子将裂缝冲大,形成了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景象。这是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而"断"字就是表示一种急促有力的动作。李白选用这个字真可谓独具匠心。而第二句中的"回"字更是用的精妙绝伦。一泻千里的大江,在人们不注意时突然转头冲了回来。这种气势就如同你抓住了老虎的尾,它立刻回过头向你猛扑过来。你虽然知道情况十分危急,但是身子却已经完全僵住了,无法动弹一下。这种能让你心跳加速的描写,除了李白谁又能写得出呢?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赋予了山生命,使它有了动感。人们可以想象两边山崖走向远方的情景。前三句气势恢弘,节奏紧促,而第四句却笔锋一转,一切都仿佛慢了下来,最后定格在一幅画面上:夕阳西下,将要沉入江水中,一片金色的霞光洒向湖面,就在这时有一叶轻舟从远方飘荡过来。作者由动写到静,由紧张写到舒缓,作者就在一紧一缓之间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诗仙"的称谓的确是名副其实。李白的诗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的性格中有仙人的一部分。他的洒脱、高洁使他的诗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诗是人思想的载体,人又是诗的基础。所以李白在诗歌上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有不同于凡人的性格。也许过去有很多的诗人想去模仿他的诗风,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的名气能超过他,那时因为他们无法像李白一样作生活中的仙。无论过去、现在或是将来,"诗仙"只有一个,那就是李白。

  小学五年级上《望天门山》教学反思 3

  碎思一:关于解读中争议较大的三个问题

确定了执教内容,才发现这首诗不好教,最主要的原因是关于这首诗的文本细读争议太大了。比如:

1.李白之“望”,立脚何处?是“孤帆”上还是江岸边的某处?

2.“至此回”的“回”是“回旋”还是“回转,改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