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七年级教案 > 初中语文《泊秦淮》教学设计大纲

初中语文《泊秦淮》教学设计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6W 次

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泊秦淮》教学设计

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的内容。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和背景的把握,学生可以就诗意自学,然后老师点拨,通解诗意然后背诵默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的诗文浩如烟海,能流传千古,靠的不是诗人的地位和名气,而是诗人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争连连,但统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危险已经近在眼前,依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诗人面对此种景象,写下了《泊秦淮》一诗,抒发内心的愤慨。

 二、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背景

杜牧,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

  三、鉴赏诗歌

⒈写景中蕴含凄请暗淡,为本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的句子:烟笼寒水月笼沙

⒉使诗人产生亡国,历史又重演的忧患,借古喻今的句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亭花。

3.杜牧的《泊秦淮》: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首句两个“笼”字用得好在哪里?答: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5.本诗最后两句用的是曲笔,怎么理解?答:这两句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实际是在批评那些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6.诗的末句写《后庭花》,这在艺术手法上叫什么啊?答: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7.“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8.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9.“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

  四、课堂检测

十分钟测试。

 五、拓展延伸

比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体会不同的人生境界,不同的追求。

这首诗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不同点是什么?

 六、小结

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实际是在批评那些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七、作业

1、 熟读、背诵。

2、完成学案。

 八、板书设计

泊秦淮 唐朝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