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八年级教案 > 课文《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课文《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4.84K 次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课文《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结合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教学中我在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和晏子与楚王的三次斗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晏子的语言巧妙之处。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读读、画画、议议中完成学习目标,达到学习目的,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感受了语言的魅力。

(一)紧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强化文体知识。

本课教学中我紧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强化文体知识。首先利用知识树带领学生理清整篇课文的脉络,紧接着让学生明确楚王和晏子的三次斗智内容。分别是“进城门”“初见时”“酒席上”。因全文是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所以每一个小故事都有起因、经过、结果;都有时间、地点、人物。因此学生在学习中能根据知识树自然而然地总结出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二)先扶后放,引导学生由会学到学会。

课堂伊始,我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从一上课便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方法。首先,理清事件发展的脉络。然后,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等体会人物品格。教学中我做到先扶后放,在全班学习第一个斗智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学习后两次斗智,使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并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主动学会了后面的内容。

在本节课教学之中我能够以学生的学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学法,由不会到学会。并通过动手动脑地学习,既学到了语文知识,又达到了逻辑思维训练的目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可谓一举三得。

(三)理清文章层次,注重语言的积累。

知识树的运用让学生由了解本单元入手到理清本课脉络再到理清事件脉络,从而感悟到作者的写法。教学设计采用的是先拢后收,先果后因,先找后议的方式,突出本课的教学研读重点,即体会晏子语言的高妙之处,把焦点对准了晏子的言行。在进一步深入的阅读理解中,学生就很容易把握住晏子的机智,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因为,语言材料积累的多寡,是语文素养高下的重要指标。

在课堂上我巧妙地让学生进行了积累。当学生根据书中的描写主动积累成语时,我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补充成语“张袂成阴”并及时地说:“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这样一来,使学生积累的语言进一步内化,并在运用中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总之,在整个备课过程中,由于对教案反复修改,反复推敲,因而对新课程标准领会得也更加深刻。对我校的教改实践中,通过知识树的运用把握更加清楚,并在课堂上做到人人清、堂堂清,这是我感触颇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