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推荐作文 > 投之以桃 报之以李

投之以桃 报之以李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8W 次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曾祖父还在世时常常念着这话。妈妈告诉我,我剥一颗葡萄,放入他的嘴中,唤他一声“阿太”,他会很开心地牵动一下嘴角。这些,我几乎没有印象,但对曾祖父的话仍有着模糊的记忆。

投之以桃 报之以李

逢清明回老家,妈妈都会带我去一所简朴的学校故地重游,那是她读小学时的学校。我读小学了,她指着那幢三层楼的校舍,说:“这所学校是旅美华侨王广量先生在1988年拜祖寻亲的时候,看到家乡过于落后,村里的学校太陈旧,他想造福家乡,投资了35万港币建了它,还用他父亲的名字命名,叫乾明学校。”她的眼神里闪着亮光,充满了自豪与崇敬。

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故事,不禁出声惊呼:“他好厉害啊!”

妈妈笑着说:“这样的人可多啦,我读的‘锦堂师范’,也是吴锦堂先生创建的。还有大名鼎鼎的邵逸夫、虞洽卿、包玉刚……”原来有一批人叫“宁波帮”,他们四处打拼,仍为家乡做着善事——报效祖国、造福桑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在耳畔渐渐清晰起来。

暑假,我们来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洲。听说在我出生那年,这里的汶川发生了可怕的大地震,千里之外的宁波人捐钱、捐物,为救援当地献出了爱心。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我们走进这片荒瘠的土地,看到人们大多都穿黑色的麻布大袍,打着补丁。那天,我们路过一座经幡,一个藏民妈妈抱着娃娃在整理草地,他们的脸黝黑黝黑的,娃娃一边咬着奶瓶,一边呆呆地看着我们。大人们走过去用手势打招呼,几番沟通,原来家中的主力都外出打工了,常年不回家,妇人带着几个孩子种种田、养养牛为生。我们从车里取来几袋准备好的衣服,有一些是我穿了两次穿不下的,有一些是妈妈在出发前新准备的。我把衣服递给藏民妈妈,她笑了,露出两排雪白的牙齿,又想招我们喝茶,我们谢绝了,微笑着挥手跟他们告别。“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在我心里越加坚定。

我懂了,付出者不是为了回报,是感恩,回报者也不是为了偿还,是感恩的延续。我是多么幸福,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我也将传承宁波人“知恩图报”的精神气质,绘制最美阿拉宁波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