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纪念抗战周年征文

纪念抗战周年征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9W 次

  中国梦,抗战绪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纪念抗战周年征文

芦沟枪声刺苍穹,日寇铁路破中原

恐怖残忍法西斯,三光政策绝人寰

南京屠城三十万,非人兽行罪滔天

家国破碎山河泣,中华有难谁人救?

百年屈辱血泪史,国殇民恸添新恨

华夏悲歌唤英雄,风卷狂潮赴战场

地道地雷麻雀战,铁道游击声震天

百团大战壮军威,平型大捷转乾坤

华夏儿女气如虹,血染疆场埋忠骨

八年抗战血腥风,日本军国终覆灭

满目疮痍九洲地,百废待兴举步艰

重整山河开天地,建国大业踏新程

改革开放风云起,敢立潮头搏巨浪

经济腾飞史无前,中华军魂铸辉煌

一国两制促祖统,一带一路新飞跃

壮志凌云中国心,民族复兴中国梦

民族危难永不忘,历史真相不可篡

硝烟散尽七十载,敢叫世界看东方

改革开放舞利剑,强军卫国举重器

和平崛起风帆竞,犯我中华必受诛!

  凝聚民众力量 点燃抗日烽火

统一战线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时刻,我们党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更是深入人心,作用巨大。它团结亿万民众,凝聚一切积极力量,形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使华夏儿女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共同抗日。经过八年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统一战线工作最成功的实践和胜利,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专门就本地历史上的高邮县闵塔区,在抗战时期的统战工作进行了调研挖掘,并形成了一些粗浅的探索与思考。

一、民族危亡,呼唤建立统一战线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团结爱国的优良传统,尤其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更体现出华夏儿女团结抗争,驱除外虏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这在抗战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大中城市是这样,在我们偏僻的乡村也是这样。共同抗击日寇,挽救民族危亡的共同理想,把一切进步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正义的洪流。

1937年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全国上下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广大爱国人士,热血男儿,都在为动员全民抗战奔走呼号,从思想上、组织上、武装上为抗日积蓄力量。当时本地隶属高邮县第八区的闵桥、塔集还没有正面接触日寇,但抗日的烽火已经在这里点燃。1937年10月,著名爱国人士陈文高举抗日大旗,在扬州痛歼日寇后,挥师转移到闵桥镇,在集镇上安营扎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拥戴。陈文所部的官兵军纪严明,善待百姓,秋毫无犯,并积极向群众宣传抗日主张,他们印发传单,颁发《告人民书》,编演抗日题材的话剧,激发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陈文所部的到来,使高邮湖西的偏僻的水乡古镇沸腾了,人民群众踊跃报名参军,开明商人士绅纷纷出钱、出物、出粮支援这支抗日武装。陈文所部也积极帮助地方建立抗日武装,培养军事干部,训练民众自卫队,使整个闵塔区形成了浓烈的抗战氛围。

当时陈文的部队是一支既不投靠国民党,又不参加共产党的民众抗日义勇军。严峻的形势迫切需要我们党的帮助和引导,通过统一战线工作,把它建成一支党领导下的抗日力量。1938年冬,地方党组织根据陈文倾向我党的抗日主张,积极参加抗战的出色表现,以及国民党企图拉拢和收买这支抗日武装的严峻形势,并针对陈文部队内部出现的一些复杂的情况,立即派出地下党员到陈文身边工作,对其进行教育引导,向他宣传我党抗日主张,使陈文深受启发和鼓舞,他认识到只有与共产党合作抗战,才是真正的出路。根据陈文的要求,在苏北地区抗日的新四军,公开派出了两名共产党员帮助陈文培训政训干部,传播革命理论,发展共产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并于1939年7月,经苏北工委批准,建立了中共陈文部队支部,成为高邮湖西第一个党支部,使之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日武装。接着本地一批进步青年在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下,又先后在闵桥,塔集秘密发展了12名党员,成立中共高宝湖西党支部,成为金湖县党史上的第一地方党组织。从而为领导地方统一战线工作,凝聚一切积极力量,构建起抗日阵营,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也为地方开展抗日战争时期的统战工作指明了方向,体现了党对统战工作的正确领导。

1940年初,抗日的战火蔓延到了高邮湖西。为了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发动全民抗战。中共高邮县委在高邮湖西设立四个区,将闵桥镇和塔集镇划分为闵塔区,作为抗战区,并成立了区委。这时整个闵塔区党的中心工作,就是动员和组织一切力量,建立人民武装,全面投入抗战,保卫人民政权。残酷的现实,严峻的形势,迫切的任务,需要我们党唤起民众,结成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凝聚一切积极力量,迎接血与火的考验。

二、以诚相待,真正形成统一战线

陈文部队在闵塔地区的抗日宣传和抗战活动,以及我们党早期党组织的建立,为地方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为了全面建立抗日统一战线,1940年底,中共高邮县委专门在本县金沟区,召开了有各界代表参加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动员大会,向他们积极宣传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和我党的抗日主张,组织他们献计献策,共商抗日大计,并选举产生了具有统战工作性质的各级民间组织。一大批具有爱国进步思想的开明乡绅,社会贤达,商人老板成为统战对象和抗日积极分子,并在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当时在本地影响最大的,具有代表性的统战工作是“三请欣德风”。欣德风,又名欣树声,闵桥镇欣家沟头人。早年毕业于上海政法大学,曾任国民党泗阳县财政科长,上海嘉定县县长。抗战爆发后,因看透国民党腐败和消极抗日,又不愿当汉奸,就辞官回乡躬耕田园,过起了隐居生活。

1941年,高邮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不久,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要求任用一批民主人士参加抗日民主政府工作。经过走访调查得知欣德风是一位理想的人选。他虽地主出生,但为人宽厚,善待乡亲,乐于助人,扶弱济困,有正义感和爱国情怀,在当地口碑好,德高望重。更可贵的是他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的政策,拥护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是一个有正义感和民族自尊心的爱国进步人士。因此,请他出山参加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和说服力。根据高邮县委指示,第一次以闵塔区委名义向他发出了邀请函,他以身体不好为由婉言谢绝。第二次,区政府又派来人上门相邀,他仍未所动。当时闵塔区正处于抗战一线,情况比较复杂,驻守高邮、宝应县县城的日伪军不时下乡扫荡,引起人心浮动,加之反动派的一些反面宣传,使欣德风对我党的统战政策还心存疑虑。他要静观其变,等待机遇,并有意考验一下我党的诚意。中共高邮县委和闵塔区委研究了有关情况后认为,欣德风在高邮湖西是一个有抱负,有能力,有影响的民主人士,做好他的统战工作,请他出山,为抗日政府工作,对团结和争取其他爱国人士和社会贤达影响极大,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意义。为此,时任闵塔区区委书记、区长卜明亲自出马,第三次登门相邀。卜明和欣德风坦诚相见,开诚布公地向他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日主张,诚恳欢迎他与抗日民主政府合作共事,共同抗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的态度,热情的相邀,欣德风深受感动,欣然同意参加抗日民主政府工作,他先后担任了高邮县民政局政科长、副县长、县长等要职,为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欣德风的出“山”,在闵塔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他的带动和说服下,太平乡的开明绅士闵诫之,也参加了民主政府的工作,担任了高邮县司法科长,接着闵桥集镇的富商吴曾范也积极为抗日政府工作,担任了闵塔区的商会会长,参议员,还担任了副区长。在这些社会贤达的影响和带动下,闵塔区先后有了50多位乡绅富商,开明人士参加到抗日阵营中来,为动员一切积极力量,形成抗日统一战线,全力支持抗日,发挥重要的作用。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和有力的支持。

三、抗战胜利,全面体现统一战线

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根据不同职业、年龄、性别、身份、爱好,建立起各种群众团体,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凝聚成共同抗日的力量。为此抗日民主政府注重加强基层群团组织建设,为开展统战工作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当时在闵塔区就建立了民间商会、参议会,还有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以及工抗会、文抗会和儿童团等群团组织,以充分发挥各阶层人士的作用,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全民抗日,一致对外的共同旗帜下,他们积极工作,各尽其责,发挥各自的作用。民间商会为抗日武装筹集粮饷,提供军需物资的支持;参议会群策群力,为抗日献计献策;农抗会斗地主、分田地、修水利、搞生产,全力支援抗日;青抗会组织青年模范民兵报名参军,站岗放哨,配合主力部队反霸除奸;妇抗会组织妇女做军鞋,纺纱织布,动员丈夫参军抗日,救护伤员;工抗会兴办工厂,发展生产,为抗日军民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物资;文抗会编演文艺节目,印发传单、标语、办文化补习班,宣传抗日。他们还创办了闵塔区青年剧团活跃在乡村,编演了许多抗日题材的文艺节目,为宣传抗日,鼓舞教育民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他们以闵塔区地下交通员杨瑞芝为抗日捐躯为内容,编排的话剧《杨瑞芝殉国记》真实感人,催人泪下,先后在全区演出30多场次,场场爆满,并推荐到全县演出,观众达2万人次,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激发了人民群众抗日救国,报仇雪恨的爱国激情。连儿童团都行动起来了,他们查路条,送情报,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在那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里,由于我党统战工作深入人心,在我们闵塔区真正形成了无坚不摧的抗日力量,真正达到了上阵不分男女老少,抗日不分农、工、商、学,支前不分穷人富人,形成了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物出物的全民抗战格局。

在我们闵塔区的抗日统战工作上,对抗日贡献最大,表现最为突出的有三个群团组织。一是民间商会,他们是抗战的同盟军。当时在闵塔区最有实力的有“四大家族”,他们都是商会会员。排列第一的吴氏家族,拥有良田数千亩,开有多家粮行,庄园内有家丁护院,并有吴宗英、吴跋奇在国民党军队里任要职,在本地是一名门望族。经过我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吴家把看家护院的枪支献给抗日武装,并把大批粮食借给抗日民主政府,还动员在国民党任职的家人积极抗日,光宗耀祖。排列第二的嵇氏家族,主要以兴办酒坊和钱庄为业,家道殷实。在抗战中,他们以民族大业为重,积极为抗日民主政府捐钱、捐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排列第三的是徐氏家族。徐家世代行医,悬壶济世,医术精湛,闻名杏林。在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积极主动,义务救治新四军等抗日武装的伤病员,还个人出资建造一艘义渡,方便抗日军民的交通。排列第四的是丁氏家族,以开绸缎布庄为业。丁家兄弟众多,人丁兴旺,他们积极为抗日武装提供了大批布匹和生活物资的支持,并积极送子参军,还为地方党组织做地下工作,利用社会地位收集情报,传递信息。其他商会成员也都为抗战出钱、出物、出力,其数量已无法统计。二是农抗会,他们在抗战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农抗会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组织会员为抗属代耕代种,开展拥军优属工作。他们还根据闵塔区地势低洼,常年受涝的情况,组织会员们抗洪保家,发展农业生产,并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肩挑人推,开挖了一条在金湖历史上有名的大河,名叫“农抗河”。在农抗会的积极努力下,使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军民坚固的大后方,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人力和物力支持。三是青抗会,他们是抗日统一战线的中坚力量。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他们不仅以模范民兵队,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日寇,还动员优秀分子参加党的工作,或报名参军。在抗日战争期间,参加闵塔区党政组织工作的就有40多人,其中有名的人士主有嵇华、闵权、何培、马秀升、曹永清、杨瑞芝, 朱元祥等一批领导抗日的地方干部,他们有的在抗战中英勇牺牲,有的在建国后担任了重要领导职务。在抗战期间全区报名参加新四军的模范民兵有400余名,这些优秀儿女在抗日战争中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他们有的在抗战中英年早逝,名垂千古,有的参加了解放战争,直至全国解放,成为人民的功臣。

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胜利。值此纪念抗战70周年之际,重新打开尘封的史册,追寻光辉的足迹,探讨抗战时期我党的统战工作,将有助于我们发扬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