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关于文明基因孝诚爱征文

关于文明基因孝诚爱征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5W 次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道德传统,源远流长。古人云:“百善孝为先”,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哺育我们,恩情天高地厚。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6家风家训征文2000字,希望大家会喜欢!

关于文明基因孝诚爱征文

  【关于文明基因孝诚爱征文1】

美好的事物总被人所珍视,美好的人,总让人愿意好好珍惜。尽管,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有的美好都不是不变。但我们依旧愿意追随美好。

也许,这追随的心无关其他,只是一份天性使然。也许,这美好不是必然,只是因为心之所向。

孝、诚、爱、德。这世间的一切,都逃不离一颗心所能触及的美丽。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孝

百善孝为先,孝道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着极大的比重。在儒家学说里,孝道亦是重要的一部分,儒家经典著作《孝经》中便体现了这一点。孔孟儒学更是认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的源泉。

尽管历代封建当权者所推行的“孝行孝道”是为了稳定其统治,但不可否认,这一行为对于孝文化的推广具有一定的作用。尽管此行为使得孝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其本身的世道人伦,从而出现了一些“愚孝”的行为,但并不能磨灭“孝文化”本身的正面意义。

在我们的生活中,“孝”确实是良善的起点,是“仁德”的根本。家七经之一的《孝经》中记载: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论语·学而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由孝而忠,由孝而仁,这些皆是对孝为仁德之本的体现。

“少年不识双亲意,养儿方知父母恩”,父母之恩,即便尽心侍奉也难以报答。唯有尽心尽力,方能报答一二。侍亲以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确的看待和推崇孝道孝行,也是修心的根本。

  仁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

“孝”是一切德行的起点,“仁”则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孝”是“仁”的基础,“仁”则是“孝”的最终目标之一。

“仁”是儒家学术中道德规范的最高准则,在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中,“仁”字出现了一百多次,由此可见“仁”在儒家学术中的地位。

仁的内容包容甚广,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也就是指对他人的友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能推己及人,方是“仁”的最终体现。

“仁”是一个人道德品格的基本体现,是对于人权的尊重,是一个人为人立身的根本,“仁”更是礼的灵魂。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针对不同的对象,所应遵从的“礼”不同,“仁”亦不尽相同。

“克己复礼,仁在其中”,“仁”的境界并不容易达到,只有通过不断的自省和反思,才能使自己更加接近“仁”的境界。

  智

作为儒家“四德”之一,“智”是知识智慧的象征,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所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儒家看重人的自身修养,认为人的知识和智慧在人的自身修养中至关重要。要达到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与人的知识和智慧不可分离。

无论是知还是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非常重要。无论是通过书本学习的知识还是在日常交流中从别人身上学到到智慧,如果能吸取并善加运用,对于我们的生活必然会有一定的影响。

“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对知识的尊重,“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对比自己与别人从而学习和反思。

人的自我觉醒不可能离开知识和智慧,只有通过学习,使得自己的思想精神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完善自我。

  信

信,即诚信,人言为信,指待人处事诚实不欺,言行一致。

诚以待人,诚以待己。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那么容易做到。然而,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必须要待之以礼,待之以诚。

信包括信自己,信别人以及被人信。如果待人不能真诚守信,在语言和行为上不能真实无妄,那么便很难取得他人的信任。而自己,如果不能信人,那么很难得到真正的快乐。

《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信”不仅是一种个人修养,更是诚实、信任,甚至信仰。我们的每一天都有很多种可能,每一种可能都是一种未知,而诚信的对待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则是这些可能更加美好的根本。

  【关于文明基因孝诚爱征文2】

孝,是生命的本质力量,是生命的觉悟和智慧,是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延续。

那么,问世间,诚为何物?

《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是天道,是宇宙的真相,是本来如此的存在。是的,世界就是这样子的,就是原原本本的那个样子。它是一种真实客观的存在,它就是万物和万物运动的规律。诚,就是真实客观的世界。

《中庸》还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是的,世界本来如此,真实无妄,童叟无欺。承认这一点,认识到这一点,还世界本来面目,这就是人应该做到的“诚”。

人的认识和客观存在的完全融合统一,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诚”的境界。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哲学内核,可以说,集中地体现在了“诚”字上,“诚”,是世界本身,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世事无常,变幻无方;大千世界,瞬息万象。宇宙从何处来?又去何方?我的朋友, 你从哪里来?又要去何方?草何以长,莺何以飞?落叶又为谁而枯黄?小溪涓涓,又为谁流淌?人在远方,又为谁而彷徨?正如那位摇滚明星崔健所唱:“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关于文明基因孝诚爱征文3】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华民族具有孝亲爱老的传统美德,不孝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孝老爱亲是做人的根本,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要把这种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小时候,父母亲就给我讲了“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的故事,我就像一颗小树苗,在孝老爱亲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今年寒假,我爷爷生日那天,我送了一包豆奶粉、四个绿豆沙“事事如意”、六个月饼“六六大顺”。爷爷看了,笑着说“我的大孙女真乖,等她长大我就享福了!”我高兴地说:“将来,我要买一栋大房子,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住进去,里面有空调、电视、电脑。以前你们没见过的高级装饰,我还要请一位手艺精湛的厨师和一位开车技术高超的司机,而且功夫深厚,我还要带你们去环游世界旅行。好不好啊?”他们听了,激动地流下了晶莹的泪珠,说:“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报答父母了,真好!"我自信地说:“今后,我要好好学习,奋发图强,当国之栋梁,长大了,工作了,我要挣好多的钱,让你们尽享清福吧。”他们满心欢喜对我说:“没有辜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你的期望,记住你说过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就是孝老爱亲!”

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孝,就好比人已经失去了灵魂,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经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呢?孝敬父母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这样,长大后方能为父母撑起一方晴空,让他们老有所依,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