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月圆饼甜甜散文欣赏

月圆饼甜甜散文欣赏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26K 次

“月儿圆啊,月儿圆,月儿圆哪又过了一年”一曲《离家的孩子》让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纷繁,又让节日团圆的脚步紧迫,又到仲秋,伴随着一阵秋风,一场秋雨,日益浓稠。

月圆饼甜甜散文欣赏

喜鹊枝头喳喳叫,唤醒了舌尖上的味蕾,炊烟袅袅,皓月当空。该是一年中最为温馨的时刻,该是能够品尝到父亲亲手为家人制作的人间美味的时候了,该是儿时一年中姊妹们翘首以待的美好时刻。

那时的父亲正当年,行伍出身的他英俊魁梧。一直在大队当村干部,克己奉公,铁面无私,素有“黑老包”之美誉。但是面对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为了一群七高八低的的孩子,却练让他练就的一身过硬的生存本领,远近闻名。不要说庄稼地里一把好手,农机农具制造、操作、修理样样精通;不要说缝纫机、钉鞋机、磨面机使用、维修不在话下;更不要说肌肉注射,挂挂面等,等闲视之。这些不可思议的技能,是父亲赢得了周边村落的普遍敬重,也赢得了儿女的膜拜。

家里因为父亲喜好,置办的稀奇古怪的家什儿还真不少,时常总有东家借,西家还的事儿,父亲都是热情相助。

那时候,曾经一度对家里的月饼模具情有独钟,什么“嫦娥奔月”、“花好月圆”,牡丹富贵图和一种叫不上名字的小花都让我爱不释手,飘飘渺渺。当然,与其沉浸在囫囵吞枣、无边无垠的传说中缠绵,或者无休无止的星月对话,都不如触摸近近在眼前在小小模具锁定的味蕾中的酣畅淋漓来得实惠,所以这种欲罢不能和蠢蠢欲动伺机而发。

不用看日历,婆姨们的频频造访就是节日的'前奏。捷足先登的是村子里人口少,日子过得油和面的新姑新嫂,接踵而来的就是娃们多,负担重的大娘大婶,有的请教制作月饼的配方,有的借用工具,大门吱吱呀呀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后来索性敞一直开着,任由出入。因为村里人多,模具这时便会让棉清油浸得黑里透红,起明发亮,里面的图案易发清晰明朗,让我爱不释手。

就在在月饼模子在村里周游时,自家的用料也在紧张筹备中。父亲铁钳般的粗实双手这时候却是十分的灵巧,随着“嗞啦”一声巨响,铲子在铁锅里欢快地叫着,白糖和植物油在高温下就熬成琥珀色的琼浆,如饴糖一般的透亮,用筷子挑起来能拔丝即好。放凉后加入面粉、碱水和成松软的面团醒发,绵软可口、入口既化的皮面胚子就做好了。

与此同时,母亲把一大盆面粉上锅蒸好晾凉,加上父亲买来的白糖、青红丝、、冰糖,再加上自家产的芝麻、核桃仁等搅拌均匀,一大盆甜丝丝、香喷喷、五颜六色的馅料便让姊妹们垂涎三尺,围着案板团团转。

父亲楸好?子,喊来母亲、大姐、二姐帮忙团馅,三姐、哥哥和我负责包皮,最后经父亲查验后合格后放入模具中按平,压实,模子往下一磕,一个油皮月饼就做好了。小弟们经受不住乒乒乓乓、此起彼伏的扣模具的声音诱惑,也来跑前跑后的凑热闹,小脸上不是蹭着面粉,就是馅料,整得跟一只小花猫似得,惹得家人笑作一团。

等到月饼在铁锅上烙得金灿灿,香喷喷,姐妹们手中捧着、攥着自己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果实,口水哗哗乱流,却不忍下口。等到父亲敬神、祭灶之后,欢呼雀跃的姊们才能分而食之。

那时候甜点是至高无上的美味,不是逢年过节,很少有机会能够奢侈一回。就是用料有时候也不一定那么严格,多一样、少一点也无所谓,完全不影响皓月对空而食的那份虔诚和甜蜜。月是故乡明,饼是家乡甜,离家时间越长,这种思念就更加浓烈。

时过境迁,会为我们亲手制作美味的老父亲已然仙逝,姊们们各自成家,各奔前程,童年时的那份浓情已成为记忆中的彩虹。睹物思人,不免几多感伤,几多泪流。

如今,月饼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包装精美,让人目不暇接什么甜咸口味、水果、莲蓉、蛋黄、鲍翅、燕窝应有尽有,那种天人合一的淡泊和恬静就一去不复返了。

今夜月朗星稀,一位孤独的老人在桂树下的守候,是否有了月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