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纸书与电书散文

纸书与电书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4.75K 次

在号称江南纸都的铅山石塘古镇,有一栋清代纸号古建筑,上书“品重洛阳”四个大字,至今仍沥沥可见。“品重洛阳”应出自史上著名典故:“洛阳纸贵”的成语。说的是晋代文学家左思写成《三都赋》巨著,由于当时没有印刷技术,喜爱《三都赋》的人们争相抄写阅读,一时间造成洛阳城纸缺价高,成语“洛阳纸贵”由此产生。而“品重洛阳”则标示石塘出的纸品比当年洛阳城抢购的纸张品质更好,以此来宣传自己。这就是最早的纸书记载。

纸书与电书散文

十多年前有一个美国恐怖小说作家斯蒂姆·金写了一本《骑弹飞行》的书稿在网络上发布并声明付费发售。每下载一次付费2.50美元。一个月后,斯蒂姆·金称已获得45万美元的收入。这就当今的电子书。

书籍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具有宣传,教化,授业,娱乐等功能。从结绳、甲骨文、竹简到“洛阳纸贵”的手抄书,再到今天的印刷书,在人们的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巨大。然而新兴在互联网不断上传的电子书,大有挤垮纸书的架势。无纸化办公已经在有些部门推广。许多经济部门的财务统计报表都是在网上发送。我们面临的将是一个完全无纸化的世界。是否纸书将走进历史博物馆呢?

确实,现在已不可能见到10元钱以下的纸书了。更可恨的是一些无良出版商,才几万字的篇幅,却要弄一些图片什么的充充门面,题花,空白等增加印页,硬是卖到了20元、30元以上。相比之下看电子书就太便宜了,免费阅读的电子书多的是,即使是付费下载也不过一两元。走书店一趟,又舍不得空手而归,结果买几本书一张百元的大钞就没了。为了买到特价书,在城里到处跑书店,那是如淘宝的风尘仆仆的.辛苦。可一个大容量的“U”盘硬盘就能装下不知道多少本藏书。高兴的话,你还可以把巴金、鲁迅、老舍等名人的作品收录,随时抽出来细细品味。更妙的是可用关键词查找功能,想找什么更深的内容或解释,更是手到擒来。那怕是古怪刁钻的《红楼梦》第几回林黛玉品茗的茶叶产地,也一样可以搜索出来。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电书的种种优势毋须多说,但我们是否就要贬低纸书?忽略它能让读书人读出来的书香味呢?武夷山北麓的铅山县在元明清时期盛产手工纸,行销全国。其中的“连四纸”广泛用于朝廷的文书和典籍印刷,如“四库全书”等和民间的宗族家谱的传代字典。文学家梁实秋先生在《书》中有一段文字说:“从前的书,所用的纸张不外乎是毛边、连史(现称连四)纸之类,加上松烟油墨,自然生出一股气味,似檀非檀,名之曰:‘书香’”。又说:“现代的西装书,纸墨不同,好象有一股煤油味,不好说是书香了。这是因为我国古籍用纸墨都是天然的竹木与烟油为原料制作的,就是入腹也无恙的,满室的线装书自然就书香飘扬了。”我想,这种书香味是已经沉淀在读书人的脑海里,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消散的。

之所以对读过一本书刻骨铭心的记忆,可能是曾经的“红袖添香夜读书”。可能是你不想忘记的人留给自己的惟一记念。也可能有一段故事打动过你……人们收藏书的理由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是对它有了感情,不忍心舍弃,当时随手在扉页上写下的三言两语,也许后来就成了反复回味的细节。我就爱好收藏地方历史资料性的纸书,几年来,在上饶路边地滩上的旧书滩淘来10多本老书,我视为珍贵之宝,爱不释手。因为非正规出版,更不可能再版。电书的记录方式能和白纸黑字一样的纸书引起心情的激荡吗?我认为不一样。

欧阳修认为读书的最佳处有“三上”:枕上,厕上,马上。看来能体会到读书的真乐非纸书莫属。我就有几十年半趟在床上看书的习惯。纸书阅读方便,一书抓在手,爱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爱在那儿看,就在那里看。看到一半折个角,睡一觉起来接着看,悉听尊便。可以说躺在床上读书是热爱纸书一个最好的理由。这比你一动不动的凑在电脑前强多了。一般来说,对着电脑荧屏一小时就应该休息一会儿,但看电子书紧要关头又怎么肯停下来?手机上看书看连续剧,时间长了,刺眼的荧光是无法避免对眼睛的伤害。结果通常是,花好几个小时看完了电书,却早已是腰酸背痛,眼睛酸涩,身体也不是自己的了。

电子书是否会最终取代纸书,没有人敢妄下断言,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纸书还不可能退出人们的视线,因为大量的学生读书求知还是纸书好。收藏纸书有利于随时阅读和查找资料。同时纸书也是家居展示文化氛围最好的装饰。例如买上十几本铅山“连四纸”印制的古文线装书放在家里的书柜上,是弘扬文化信息的亮点。不可否定,和许多过去生产、生活的老物件一样,也许纸书最终将存在博物馆、民俗馆里,就像今人收藏纸书连环画和青花瓷、青铜器一样。

“书香中国,全民阅读”。纸书、电书都是阅读者的好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