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巾帼心向党征文:当村官的“金凤凰”

巾帼心向党征文:当村官的“金凤凰”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3W 次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妇女能顶半边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巾帼心向党征文:当村官的“金凤凰”,欢迎大家阅读!

巾帼心向党征文:当村官的“金凤凰”

  【巾帼心向党征文:当村官的“金凤凰”】

严克美,重庆市巫山县当阳乡红槽村党支部书记。她也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在前不久闭幕的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上,她又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这是建国以来巫山县第一位全国党代表。是什么让这位身处三峡库区大山里的年轻女党员有这样大的“魔力”呢?

  家乡,永远的心灵呼唤

红槽村距当阳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离县城147公里,全村平均海拔1200米,有耕地975亩、山地9265亩,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县里最有名的贫困村。严克美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边远贫困山村的农民家庭里。大山的挺拔、环境的艰苦,造就了她坚韧、执著的性格,也铸就了她为改变家乡面貌而不懈追求的梦想。

2004年,严克美考入四川宜宾学院,成为红槽村第一个大学生,乡亲们都赞叹“山沟沟里飞出了金凤凰”。品学兼优的她,大学还未毕业,重庆主城多个知名企业和单位已争着和她签约。大城市,是山区年轻人的向往,稳定而又体面的工作,也让严克美犹豫着、挑选着。然而,那雄浑的大山、落后的村庄、乡亲们对幸福渴望的眼神在她脑海中时时闪现。在一番痛苦的挣扎与徘徊后,她毅然决定去追寻那个儿时的梦想,背着行囊回到了家乡,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

  梦想,在曲折中追求

回乡的路,并没有想象那般一帆风顺。严克美回乡的消息像一枚重弹,把平静的山村炸得闹腾起来。大家在惊讶之余,作出了种种揣测,关于她“找不到工作回家啃老”、“定是在外面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等流言蜚语传开了。村里人的不理解让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她硬下头皮,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倔劲,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人们观念,改变乡亲们的生活,为最边远最艰苦的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

2008年底,严克美找到乡党委汇报自己回乡创业、带领群众致富的打算,并主动请缨进入村班子工作。在经过慎重考察之后,乡党委将红槽村致富发展的重担交到了严克美身上。2009年1月,乡党委任命她为红槽村党支部书记。

虽然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农村工作仍然是摆在她面前的一项全新课题,加之刚大学毕业,缺乏基层工作经验,这让群众心中难免产生一个大大的问号,担心她能不能吃得了苦,安心工作,带领村子发展。乡党委的厚望和百姓的质疑让她倍感压力。关键时刻,“我要回家去,跟乡亲一起致富”的豪情再一次激发了她继续向前的斗志。

  道路,在艰难中行走

红槽村下辖7个社,总人口261户890人,其中党员29人。这里山高坡陡、气候恶劣、交通闭塞,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不到2900元。特别是群众观念落后,眼光不长,缺乏创业意识,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成为致富增收的最大困难。

走马上任,严克美做的第一件事是走遍全村7个社261户农家,详细记录每户人家的情况,建好村情民意档案卡。红槽村方圆11平方公里,农户之间相对分散,有时从一户到另一户需要走上好几十分钟,一天下来,多半时间都花在了路途上,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山村公路,坑坑洼洼、曲曲折折,为方便工作,她把自己当成男子汉——学骑男式摩托。对于身材矮小的她来说,这并非一件易事,但凭着自己的倔强与勇敢,在摔了几跤、跌了无数次跟斗以后,她硬是大着胆子骑着摩托奔跑在颠簸崎岖的山村公路上。

初春的红槽,咋暖还寒,依然寒风凌厉,时而还伴着雪花飞舞。为了早日摸清全村每家每户的情况,白天,她靠着那半生不熟的技术,骑车在寒风中驰骋;晚上,回到家挑灯夜战,一张接一张填写村情民意档案卡,归纳乡亲们的发展愿望,思索全村发展思路。花了近20天的时间,走了近300公里山路,跑遍了全村每社每户,摸清了家家户户的基本情况,她脸上也因此留下了两块具有特殊意义的“高原红”。

  致富之路初显形

情况摸清了,摆在严克美面前的就是如何带领乡亲们自力更生、勤劳致富了。看着她为全村发展如此拼命,村支两委一班人感动了,也同她一起积极思索、认真探讨发展出路。严克美提出了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业发展的路子,并明确劳务经济、烤烟、畜牧养殖为全村经济发展主导产业。

抓劳务,劳力资源变收益。每年春节,是别人回家休息团聚的好时候,但却是严克美最忙碌的时候。外出务工人员回家探亲,她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再次走家串户,宣传各项惠民政策,了解外面用工信息,为其他乡亲牵线搭桥。同时,重点拜访那些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向他们介绍村里发展思路及现实发展难题,让他们看到家乡发展的希望,邀请他们回乡投资创业,支持村里的公益事业。通过深入感情交流,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为充分利用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村委鼓励群众外出务工,帮助留守家属解决生产生活困难。2009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280人,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仅此一项,全村每年增收280余万元。

抓烤烟,黄色经济见成效。红槽村是典型的高山村,适宜烤烟种植,一直是村里的重点产业。但由于种植方式落后,烤烟生产费时费力,见效慢、收益低,群众生产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情况,严克美想出了“大户带动、散户跟进”的发展方式。为培育种植大户,她将那些劳力缺乏的老年户、外出务工人员户的土地通过流转的方式集中到有能力种植的农户手中,让他们规模化种植,同时鼓励其他农户利用自己的土地自行种植。万事开头难,最初村民的积极性并不高。为了消除大家的后顾之忧,她带头行动,自己种植了20余亩烤烟。这让许多原本持怀疑观望态度的村民心动了,大家纷纷行动,你5亩、他10亩的种了起来。2009年,全村发展15亩以上的烤烟大户41户、建成烤烟种植示范片6个,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500亩增加到1200亩,新增产值近300万元,这个数目是种植红薯、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作物的好几倍,烤烟骨干产业效益初现。

抓畜牧,养殖收益最明显。针对村民的传统养殖习惯,村里将山羊、生猪作为全村产业发展重点,并同样把培育养殖大户作为工作重点。一是稳住现有养殖大户,给他们争取政策支持,鼓励他们改进喂养方式,提高出产效率。二是通过与现有大户交朋友、商讨全村发展大计的方式,增加彼此感情,让他们带动身边有发展能力的人加入养殖业行列,给予其技术、市场等支持。2009年,通过大户带动,全村发展养殖大户30余户、出栏山羊1500多只、生猪1000头,创畜牧产值18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大关,比一年前增加了1100余元,增长38%。

  信任,在无声中沉淀

经济发展了,群众思想意识如何进步、社会事业如何协调发展又成为严克美心中的一道坎。

红槽村村级公路年久失修,路面毁坏严重,部分路段路面窄、弯道急,大型车辆无法通行,烤烟种植的产前物资以及群众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常常无法正常运输。为解决这一问题,严克美多次组织召开村支两委会研究解决方案,决定采取筹资投劳方式整修全村5公里主干道。这个提议在群众大会上得到村民的积极响应,全票通过。目前,全村5公里道路已全部整修完毕。

虽然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在农村已经全面普及,但还有部分村民想不通,不愿意交纳合作医疗款。了解这一情况后,严克美再次走家串户,耐心帮助村民分析其中利害,动员大家都来参保。村里有一户人家家境贫穷,再三动员就是不愿意参保,她便悄悄地为这一家垫交了100元。有2户农户享受到了新农合带来的好处,逢人就说:“多亏了严支书,要不是当初让我入了农村合作医疗,我们家怎么也负担不起这么大一笔开支哪”。

村里的人,个个记得严支书的好。村民伍明虎腿有残疾,家境贫寒,严支书积极联系乡民政办为他办理农村低保;村民陈方平家庭负担较重,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严支书积极联系县职教工业园区,协调解决就业问题,为陈方平找到了一份月工资1200多元的工作。

红槽村今天的变化,见证着严克美的成长、成熟与不懈努力,让老百姓认识到了知识、观念可以改变命运,老百姓感到腰包鼓了、生活也滋润了,他们现在都眷顾着这只飞回的“金凤凰”。“克美担任红槽村支部书记那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啊,她有文化、有见识、有眼光,真心为群众办实事,我们相信她,她回来做我们的当家人,是我们的福气啊。”老党员孙善铜无不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