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德国人老有所养散文

德国人老有所养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13K 次

德国的老人,都享有优厚的退休金和比较系统的、良好的社区医疗服务。

德国人老有所养散文

在汉堡街头,城市和乡村,留意过往的行人,你会发现最引人注目的没有衣着性感的时髦女郎,而是穿载漂亮整齐的老人。德国年轻人除了上班或参加正规活动才正式着装外,平时总是一身休闲装。然而,在超市、邮局或是公共汽车上,人们却经常看到头载红帽,抹着鲜艳口红的是五六十甚至七八十的老太,和西装革覆,线条笔挺的老头。听朋友说,德国老人购物时非常看重牌子,喜欢买名牌。谁不喜欢名牌?问题是条件是否允许。的确,比起许多国家的老人,德国老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相当富裕和舒适。

德国各社区都有老人院。女儿住处附近有座老人院,建筑高大,阳光充足,房间带卫生间与阳台。我们从老人院前经过,地面、阳台上盛开的鲜花分外夺目;鲜花旁,常有耄耋老人在进行日光浴。老人定时供应一日三餐,专人打扫卫生。有子女的老人,有的也选择去老人院,他们认为,在家养老,寂寞孤独,愿与同龄人过集体生活,有共同语言,周末和假日子女去老人院看望他们的父母。这样子女也感轻松,老人心情也很舒畅,老少都欢,何乐而不为呢。

就是说,在德国一般老人生活能自理的,虽有儿孙满堂,也愿意单独居住,过自己的日子,过自己的生活。在我们看来,是子孙不孝,天伦不乐,孤老无靠,实感遗憾。德国老人有儿有女不依靠,自有乐趣与寄托,而且没有家庭纠纷。那么,他们的骨肉之情又是怎么表达的呢!据我观察,可概括为:儿女电话“遥控”,老人吉日“出访”,相互礼尚往来。

女婿每到周日,必给老人去电话,雷打不动。一年里,几代人聚会两次:一次是老人寿辰;一次是圣诞节。为了这两个日子,女婿母亲往往要张罗好些天,屋里屋外,都要装点美化一番,准备丰盛的食物。逢到这一天,寂静了半年的老宅子,迎来了儿子、儿媳和孙子们,时间虽然短暂,而心情却是喜庆和欢快的。

独居老人,平时照例户外散步,有的牵着自己的心爱的宠物——狗作伴,有的老人推着专门为他们特制的“拐棍手推三轮车”,既当拐棍使,购物也可入内。

女儿家对门就独居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常见她推着这种车出门散步,也购物。据说,老人生小病,既不叫儿女,也不惊动邻居,自己挂电话,医院派救护车接送或上门服务,真正做到有求必应。

德国不论城乡,各社区都建立家庭医疗与服务体系,行动不便的老人、孕妇和病号,只要一个电话,就会有受过良好训练的医生、护士等上门服务,免收一切费用。

老人生活非常简单,面包、罐头、饮料等,全是现成的。有时打牙祭,叫外卖,拔个电话十几分钟即送来热饭热菜,包括一次性餐具,连涮锅洗碗都免了。由于有安静悠闲的独居条件,几代同堂,老少合居的家庭很少。关键在于养老观念上的转变,这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看到德国的独居老人过得如此有滋有味,中国合居的老人也该清闲、幽静的享受一下属于自己的晚年生活了。我们有些家庭美其名曰是三代同堂,天伦之乐,只是名声好听,其实是背着养育孙辈的沉重包袱,有苦难言,老人活得挺累,并不开心,何不也来个一年难得几回聚,相敬如宾,乐天伦呢!看来我们的老人还是想不开。晚辈们也意识不到,也许要等到自己做了爷爷奶奶时,啊!那时怎么就没想到呢!希望现在已经意识到的.年轻人,马上还给父辈们一个安静的、自由自在的、心身轻松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晚年。

老人选择了独居,当然一般不靠子女,有的想靠也靠不上,更靠不住。

女儿有位住在基尔市的朋友,是位年过半百的老太太,专程从基尔乘火车来汉堡看女儿的小宝宝,送了小孩礼物。

老人和善温厚,她有三儿一女,在德国数子女最多的母亲,现已儿孙满堂。四个子女都是大学生,其中三位博士,均在外地,全部成家,生儿育女。

俩老于基尔市区养老。老太都有高等学历,年轻时因孩子多,弃职从家,无劳保工资——德国政府规定,妻子无工资收入者,丈夫工资减税。就是说丈夫的工资也有妻子一部份。老太手巧能干,孩子学成自立后,闲居无事,发挥自己的特长,能制作各种小手工艺品(送了几件给女儿),既充实晚年生活,又有收入。

一九九三年,俩老出国旅游,老伴因心脏病发作,没能回到德国,去逝于他乡。老伴在世时,俩老由于感情上的嗑嗑碰碰,老头在经济上吝啬(德国夫妻一般是AA制),她手头经济并不宽裕,主要靠出售自己的手工艺品自给。老伴走后,按照德国的养老规定,她每月可享受丈夫在世时工资的75%,作为她终身养老金。从此,她的经济条件比老伴在世时大有改观,宽松多了。

所以,生活在那里的孤寡老人,无儿无女,晚年也不会被经济拮据而困扰。老人经济条件好转了,仍照样制作手工艺品,以充实晚年时光。

德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传统的家庭观念远不如中国人。老人四个子女,据说一年中,按各自的方便,顺道时才回基尔看望母亲,逢年过节就显得寂寞不已。一九九四年元旦节,我女儿出于同情,将老人接到汉堡自己家中,同欢节日。同年圣诞节,因女儿全家要到婆婆处渡过,否则她又准备请老太来家欢渡。后来从电话中得知,老人圣诞节是在住基尔市的上海夫妇家里渡过的。

所以,女儿很有感概地和我谈起德国人,甚至不少西方人,为什么对生育看得如此淡漠,不能说这不是其中原因之一。因为他们养儿不防老。现代人更开朗、潇洒。他们认为:年轻要子女,家务缠身,年老寂寞家空,何苦来呢!故无子女精神爽的人越来越多。鉴于德国的现状和趋势,以女儿的性格,本来打算不要孩子,多享受些人生的快乐,可女婿比较传统保守,家庭观念重,不但要孩子,而且是一个太少,两个一般,三个最好,四个不恼。我笑女婿想当“班长”呀!

一天,通过女儿翻译,我跟女婿开玩笑,我说:

“你这个慈父,将来莉莎(小宝宝)会把你永远带在身边,孝敬抚侍你的!”

“噢,她将来有了男朋友,成了家,把我俩往老人院里一送……”

他这番话,把我和女儿给逗乐了,听起来好像是笑话,其实他心里明白,即使现在他这样不辞辛劳,将来也不免有进老人院的思想准备,未雨绸缪嘛。

德国人老有所养,享受优厚的养老待遇,主要是得益于德国有一套完备的福利体系,这是建立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基础之上,他们成功地将养老的系统工程,从家庭转移到了社会,解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