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博尔赫斯的偶然世界散文

博尔赫斯的偶然世界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W 次

博尔赫斯创造了一个奇诡的、充满梦幻色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偶然”有时会充当主角,命运变得难以逆料,不可捉摸;精神与现实彼此交织,又互相颠覆,亦真亦幻,表现出一种残酷的真实。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尴尬和选择。

博尔赫斯的偶然世界散文

一个自由思想者的《马可福音》

博尔赫斯在这篇以《圣经。新约。马可福音》为题的小说中,对“福音”进行了一次颠覆。

一切都因为那部《马可福音》。

埃斯比诺萨是一位自由思想者;或者说他是一位玩世不恭的青年似乎也不为过;因为他对世上的事情一贯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一次他去表哥的庄园度假,被洪水所困,于是这才把他与那里的总管古特雷一家联系在了一起。生活中不乏这种偶然的事件,因此才会不断演绎出许多关于命运的故事。不过在这里叙述者讲述的可不是埃斯比诺萨和古特雷一家与洪水搏斗的故事,而是由《马可福音》引发的一起荒谬的事件。

开始埃斯比诺萨觉得,古特雷一家很难沟通,“他们几乎不开口”。他们虽然没有宗教信仰,但他们的血液里仍残留着一些冥顽不化的东西。可是埃斯比诺萨并不知道,其实这种潜伏在人的血液里的东西才是最可怕的。因为无聊,埃斯比诺萨找到一本《圣经》,把其中的《马可福音》念给他们听,没想到他们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于是他觉得原来“他们的血液里就有宗教信仰。”也许正是人血液里的一些东西决定了“从古至今人们老是在重演两件事:一条迷航的船在内海里寻找向往的岛屿,一个神在各各他给钉上十字架。”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地寻找,而结果又寻找到了什么呢?一条迷航的船,人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古特雷一家也在寻找;埃斯比诺萨“在房间里和走廊转悠时,古特雷一家仿佛迷途的羔羊似的老是跟着他。他朗读《圣经》时,注意到他们把他掉在桌上的食物碎屑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这简直就是耶稣虔诚的门徒。然而,谁也没想到,古特雷一家正在悄悄地酝酿着一个荒谬的“造神”计划,而且一切正在暗中付诸实施。没有比潜伏在血液里的东西更冥顽不化了。对于古特雷一家来说,正是由于《马可福音》点燃了他们血液里的那些冥顽不化的东西。埃斯比诺萨却被蒙在鼓里,浑然不觉,直至终了:

古特雷他们一家“三个人跟在他背后。他们在石砌地跪下,请求他祝福。接着,他们咒骂他,朝他吐唾沫,推推搡搡把他弄到后屋。姑娘直哭。埃斯比诺萨明白门外等待着他的是什么。他们把门打开时,他看到了天空。一只鸟叫了;他想:那是朱顶雀。工具棚不见了;他们拆下大梁钉了一个十字架。”

谁能想到,埃斯比诺这样一位自由思想者,到头来竟然被一种冥顽不化的东西逼到死角;而且命运居然让他如此尴尬,而无可选择。《马可福音》没有给他带来福音(他也没有指望得到福音),反而让他成为古特雷一家造神的牺牲品。

无可奈何的“尼尔森兄弟”

在《第三者》这篇小说里,故事叙述者声称“我认为这个故事是旧时代城郊平民性格的一个悲剧的缩影。”但睿智的博尔赫斯显然不是仅此而已。

在介绍尼尔森兄弟时,博氏似乎别有用心地首先提到他们家里的那本破旧的《圣经》,兄弟俩家徒四壁,这是他们家族绝无仅有的一本书;这连他们教区的神甫也觉得诧异。然而这仿佛暗示着这对兄弟在艰难困窘的生活中,仍然有一种潜在的精神依托;因此,他们同甘共苦,相依为命;在当地人的眼里兄弟俩简直就是一个人,“你得罪其中一个就会招来两个仇敌。”

然而,当老大克里斯蒂安把胡丽安娜带回家同居时,从此,这个女人便使兄弟俩陷入尴尬的境地;成了他们感情的潜在危机。对此,两人都清楚,只是心照不宣。为了维系兄弟情感,避免危机爆发,兄弟阋墙;两人都为此作出了努力。随之,老二爱德华多也从外面带回一个姑娘,可是他并不喜欢“没过几天,又把她轰了出去。”显然,他也喜欢上了老大的那个女人胡丽安娜,于是他陷入到深深地痛苦之中。这样,老大只好作出“姿态”决定让胡丽安娜为他们兄弟俩共有;这种无可奈何的.肮脏的苟合(尽管他们也感到丢人),似乎缓解了兄弟俩之间的感情危机。其实不然,因为爱情是人的天性中最自私的东西,是无法调和的;一切精神和理性的东西,在她面前只能显得苍白无力。兄弟俩就这样,似乎过了几个星期相安无事的日子。可是随后“两人存心找茬儿,老是闹些矛盾,表面上仿佛是争论卖皮革,实际谈的是另一回事。争吵时,克里斯蒂安嗓门总是很高,爱德华多则一声不吭。他们互相隐瞒,只是不自知而已。”同时,由于胡丽安娜对老二产生了无法掩饰的好感,这就使得兄弟俩的感情危机一触即发。然而,这时理智占了上风;于是两人商量,决定快刀斩乱麻,卖掉胡丽安娜;重新恢复他们以前那种男子汉的生活。他们自以为这样就可以解除痛苦和烦恼;维系兄弟间的情感;其实这只能是自欺欺人罢了。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他们仍然经不住诱惑,各自又暗中去卖掉胡丽安娜的那个妓院,找那个他们共同喜欢的那个女人;终于有一天,兄弟俩在妓院邂逅了;面对尴尬和无奈,两人只好再把胡丽安娜从妓院赎回来。于是他们又回到以前的状况。由于这次兄弟俩的互相的欺骗,使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到了崩溃的边缘,“该隐的幽灵在游荡”也许两人谁都不愿意作出像该隐那样的事来;然而又别无选择,最终只能让胡丽安娜这个不幸的女人作为他们兄弟感情的牺牲品。老大亲手杀死胡丽安娜,并与老二一起将她埋掉。难道事情就这样了彻底结了吗?没有:“兄弟俩几乎失声痛哭,紧紧拥抱。如今又有一条纽带把他们捆绑在一起:惨遭杀害的女人和把她从记忆中抹去的义务。”

面对现实,尼尔森兄弟虽然作过多次选择,但最终都没有选择互相残杀;这一点看起来他们似乎要比那位埃斯比诺萨幸运,因为埃斯比诺萨毕竟没有选择;但他们仍然以另一种悲剧的形式收场,而这种悲剧性似乎比那种兄弟反目,拔刀相向,表现得更加深刻,更加耐人寻味。

爱情原本就是自私的,这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也是人的一种无奈。它是潜伏在人的血液里的一个冥顽不化的家伙;正是这家伙把尼尔森兄弟逼到死角,而不自知;也正是这家伙,让人类爱情的悲剧一幕又一幕;一代又一代地上演着。

永远的《南方》

《南方》说到底还是人面对现实的选择。这一次主人公达尔曼先后经历了两次生与死的选择,而他的第二次选择,却使他在精神层面上得到了一次升华。人虽然不能像猫那样生活在永恒当中,但人可以在生活中领略瞬间的永恒;这是猫做不到的。

因为一次偶然的事故,使达尔曼住进了医院,;在饱受肉体和精神的痛苦折磨中,他觉得生不如死,这时候,死是他一心向往的;当时如果能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我想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然而,事实上他只能对死做一次被动的选择。

结果达尔曼终于奇迹般地康复了;他从死神那里又逃回到现实生活中。

现实是残酷的、荒谬的、不可理喻的;

命运既然让达尔曼作了一次“生不如死”的选择,似乎冥冥之中还要让他再做一次“死不如生”的选择;这是在一种精神的支撑下,对死的一种主动选择;这是一种“生”的极致。达尔曼正是为了这种“生”宁可选择死。

一个非常老的男人背靠柜台蹲在地上,像件东西似的一动不动。悠久的岁月使他抽缩,磨光了棱角,正如流水磨光的石头或几代人锤炼的谚语。他黧黑、瘦小、干瘪,仿佛超越时间之外,处于永恒。

这就是达尔曼在南方的一个杂货铺里见到的那个老人的形象;很显然,老人身上集中体现了一种南方精神;或者是一种南方精神的象征。这正如达尔曼喜欢的那本不朽的《一千零一夜》一样;为了这本书他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疗养院里出来“他带上这本书出门就表明不幸已经勾销,是对被挫败的邪恶力量一次暗自得意的挑战。”可见达尔曼是一个非常重视精神生活的人。当杂货铺里的醉汉找达尔曼寻衅时,起初他并不想理睬,他于是“打开《一千零一夜》,似乎要掩盖现实。”这是一种主动回避,也是一种选择,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现实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

那个长相粗鲁的醉汉走到达尔曼跟前,一边骂声不绝,一边掏出匕首。可是达尔曼没有武器。命运再次将他逼到死角。这时,蹲在角落里的那个老人,朝他仍去一把亮晃晃的匕首。达尔曼再次从他身上看到了南方精神“仿佛南方的风气决定达尔曼应当接受挑战。”当达尔曼从地上捡起匕首时,他立刻意识到这是怎样的一次挑战;对不惯于玩刀子的他来说,接受这样的挑战意味着他将他死于拼杀,死于械斗;显然,这是他对死亡的一次主动选择。南方的精神促使他去领略那超出时间之外的——瞬间的永恒。

注:《马可福音》、《第三者》、《南方》:《博尔赫斯小说集》(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