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诗人杨如絅散文

诗人杨如絅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4K 次

那天跟一群老三届的大哥大姐们喝茶,听他们在共同缅怀一个人——杨如絅,不禁引起了我的好奇。杨如絅何许人也,让他们说起就满脸的悲戚,说到情深时竟难掩激动之情。慢慢地聆听,终于知道了,原来他们崇拜到无以复加的杨如絅,曾经是隆昌一中他们最喜欢的一位语文老师,一位出色的巴蜀诗人。今年正好是杨如絅逝世30周年,他们眼里泛着泪花,争相述说着杨老师爱学生爱讲台爱写诗的点点滴滴往事。

诗人杨如絅散文

命运多舛的杨如絅,1930年生于江苏高邮,7岁随父母南迁重庆,在重庆读了小学和初中。抗战胜利后,随家人回到了南京,然后高中就读于金陵大学附中。由于家境困难,他19岁就开始辗转在富顺和隆昌教书,20岁出头的杨如絅就成了隆昌一中响当当的语文老师。爱文学爱写诗的杨如絅,15岁发表了他的处女作,写诗成了他生命的.重要部分。他利用课余时间写了大量的诗,他写爱情、友情、师生情。诗中的真情流露,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很快学生们就喜欢上了这位才华横溢的老师。许多学生集聚在他周围,天天讨论诗文。

那一时期他创作了新诗,《人民都爱你》、《我的祖国》……讴歌祖国和人民。可是,正当他尽情地遨游在诗海里时,1957年,刚刚27岁风华正茂的他没有逃过厄运,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农村劳动。面对这不测的风云,他没有向命运低头,仍然醉心于写诗。1961年平反回到了他心爱的讲台,他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桔颂”;从唐诗宋词到《再别康桥》;从中国作家到托尔斯泰、莎士比亚;从诗歌的写作到散文的构思,讲台上的杨如絅娓娓道来,讲台下是一张张如花的笑靥,如饮甘泉。

但命运总是捉弄他,1970年,他又被打成现行反革命,遣送劳改。74年提前释放,79年平反恢复工作,回到隆昌一中继续当语文老师。这时虽然生活清贫,但诗给了他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那笔下流淌的是他对生活的热爱。诗让他羽化为蝶,他把心灵的风雨向它倾诉;诗是他的精神家园,灵魂得到升华,思想打开了枷锁;诗斑斓了他的人生,他用诗演绎了“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

正是有了这样的心境,历经沧桑的杨如絅,在《星星》《红岩》《人间》等诗刊和杂志上创作发表了大量的作品。他经历了这么多磨难,但他对祖国仍怀有一颗赤子之心,“菊花把它的诗写在崖畔/睡莲把它的诗写在水边/可是它们终究都要凋谢/不凋谢的花只开在人民的心田。”他在《祖国啊!》一诗中写到,“你是晴空/我不过是一颗流星/你是战鼓/我只是一个鼓点/你今日的忧患就是我的灾难/群星灿烂的时候我在翘望/从心里翘望你明天的容颜/随着你的新生/我得到了新生/正是你/给我的诗注满了信念。”这些是镌刻在他灵魂深处的难能可贵的爱国诗篇。

几经轮回,为了诗,他把沧海守望成了桑田。他的诗清新自然,他为一位妻子写悼亡夫诗“山在/水在/石头在/你不在……”多么悲痛欲绝的深情告白,多么强烈的画面感。这样的诗句很多,“当他心跳着在她发上簪春花一朵/我只能默默地捧给你一片霜叶。”“天明就把我叫醒/不要误了我赶路的时辰……”这样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对诗有千千结的诗人,却在55岁就英年早逝,嗅着墨香独眠了,直到逝世后他的诗集《篱畔集》才问世,震惊了巴蜀。

他的绝世才华,征服了无数的人。难怪早已儿孙绕膝的学生们,几十年如一日地怀念着他,那些像珍珠般的往事他们还记忆犹新。12月5日杨如絅逝世30周了,诗人的离去,撕破了文字的馨香,在学生们心扉深处一笔一划刻下了重重的伤痕,留下的是一曲离歌幽咽的传唱。一声横笛悠扬,那天籁的笛音是他对诗歌的思念,还是学生们对他不能释放的怀想?他的人格和诗文都永远定格在学生们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