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信息化支持学习方式变革的思考

信息化支持学习方式变革的思考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3W 次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迅速扩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教育和学习方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化支持学习方式变革的思考

  【信息化支持学习方式变革的思考】

结合作者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体验,分析了基础教育领域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原因,提出了变革学习比变革技术更重要的观点,并对转变学习方式提出了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时至今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已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全面渗透到了教育的各个领域不同层面,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教育和学习方式。但在基础教育领域,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教学评价,依然还保留着习惯的方式,顽强地展现着传统教育思想,作为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与其相关的教育新理念的融合步履维艰,现代教育技术似乎是附属在教育上的一层皮毛,在教育中居于辅助地位。以我校为例,我校是韶关市一所享有声誉的九年一贯制学校,2004年为评上广东省一级学校,在每间课室都安装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但教师一般把它当作幻灯机使用,其投入与获取成反比,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益。一方面,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课室的运用只是着眼于教师的教,着眼于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我经常听到老师说:每节课都运用多媒体课件,现在很不习惯传统的上课方式;另一方面,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课室的运用虽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它并没有为课程和教学创造新机会,创建一个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通过把真实世界的问题带入到课堂,让学生进行探索和解决。学生依然还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去学习讲授式教学中或课文中的事实,还需要完成各章结尾处的习题。这种现象着实令人担忧,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二、教育信息化下学生学习方式现状

(一)什么是学习方式

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又译为学习风格)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Herbert Thelen)于1954年首次提出。然而,至今还没有一个受到广泛认同的定义。正如托马斯·贝勒(Thomas Bello)所说,“有多少理论家就存在着多少种学习方式的定义”。学术界对它的解释虽不完全一样,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因此,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它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改变这种单一的、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二)目前学生学习方式现状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彻底改变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相应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创造出了一种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创造性、充分发掘人的潜力、促进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的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及基于高新技术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从我校教育教学的情况看,学生最常用的学习方式是上课专心听讲,下课认真复习、完成作业(主要是书面作业且量很多),期中和期末顺利通过考试,取得好成绩。因此,一提起“学习”,许多学生就会想到“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等,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依靠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集体讨论、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研究这一类实践性或研究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教师、课本为中心”的现象,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久而久之,也导致教师厌教,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负担重,从而厌学。

(三)学生学习方式维持现状的原因分析

据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次为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而学生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依次是听讲、作业练习、实验。显然,中小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和他们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间有明显的差别。中小学生认为的所谓“有效”的学习方式,其实是目前学校教育中最常用的方式,也是应付目前考试和完成作业的主要方式。为数众多的学生还不能利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

无论生活常识或心理学研究都告诉我们,如果长时间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人们往往会感到压抑和不快,而且会越来越讨厌这样做。反过来,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事,人们不仅会在当时感觉痛快、惬意,而且可能越来越喜欢做该事。假如孩子们能在在学校里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那么他们不但可以在学习期间获得愉快的情绪,而且可能对学习产生积极的体验,越来越喜欢学习。这正是现代教育所期待的结果——让孩子们学会终身学习。而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接触计算机网络信息,对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升其地位,使其成为教育的一个强有力的重要工具——它不仅仅是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可以延伸人类的能力和拓展支持学习的社交环境。在教育信息化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依然维持现状,这涉及到人们的技术观与教育观,涉及到在教育中如何使用技术的问题。对于在教育中如何最佳地使用技术,人们有很不相同的看法,一种是把技术当作学生学习的媒介(Technology is a medium that people learn from),一种是把技术当作学生学习的工具(Technology is a tool that people learn with)。目前,在我校,教育信息技术更多地当作学习的媒介,旨在通过课件的展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教育信息技术既有技术的属性,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的特点,同时又有教育的'属性,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调性的特点。因此,教育信息技术既延伸了人类的能力,拓展了支持学习的社交环境,同时又打破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使得教育社会化、终身化、自主化。两者如何内在地融为一体,形成较为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观,从而指导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教育信息化下学生学习方式依然维持现状,究其原因,在于作为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与其相关的教育新理念的融合没有协调一致。在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中,一方面表现为重物轻人甚至不见人。教育需要技术,两者的有机结合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知识获取的效率以及用作促进学习的手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从根本上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表现为重教不重学。教是手段,学是目的,两者是内在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立足点只能是学而不是教,因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育需要技术,技术运用的核心在于为学生创建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学习、获得反馈和不断地改进他们的理解以及建构新知识。

  三、教育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意味着什么

信息时代的急剧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由此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21世纪教育的基点是终身学习,这是一种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的专业界限面向真实复杂任务的学习,是与他人协作、分享、共进的学习,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是依托信息技术将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融会贯通的学习,是以信息技术(包括通讯工具、网络、计算机等)作为强大认知工具的潜力无穷的学习。在这样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我们可以说,变革学习比变革技术更重要。而变革学习首先应从教师做起,教师不应该成为“信息的提供者”,而应该成为“专家型学习者”,教师应该是指导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可以从事高级互访活动,可以提出问题、解释问题、对观点提出反驳等。

教育技术为学生投身一个迅速发展的世界做准备,在这一世界中,不论是工作还是其他活动,越来越因各种技术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学生们利用教育技术以其责任心、创造力和辨别力来查找、探索、分析、交换和展示信息。他们学习如何运用教育技术快速地接触各种人士、社会以及文化的思想和经验。通过发展教育的使用能力来推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性,有能力判断何时何地以最佳效果来使用教育技术,并考虑其在目前以及未来对家庭和工作生活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手段,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其运用有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个性化的学习道路,每个学生在个人的学习道路上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真正理解信息社会的钥匙。

  四、我的教育信息化体验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我更关注的是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整合,如何有效地运用到学科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问题。在多年的学习、实践、探索过程中,有兴奋、也有困惑。

起初,我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从最简单的文字演示到比较复杂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要素的合成演示。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范围,丰富的信息量使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虽然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态度有了明显改善,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未改变,依然被动地接受知识。我困惑过并思索问题的症结。然后,我对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进行重新设计,从单一灌输的模式转变为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自己探索知识,获取信息,力争为学生提供有意思的、有用的信息,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有趣的活动,通过积极的反馈让他们看到自己探索和刻苦学习的成效。在教学中,我不再只是传授知识、信息,而是以陈述问题方式介绍知识,把它们置于某种条件中,并把各种问题置于其未来情境中,从而使学生能在其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转变,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探索知识转变,学习的态度、兴趣、能力和效率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但个性化的独立学习和合作化的竞争学习不明显。据此,我把信息技术作为网络资源的探究学习。我设计一个特定的假想情境或者一项任务,通常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一个需要完成的项目,同时,还为学生准备和提供一些因特网资源,要求学生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旨在让学生获取知识和整合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质的飞跃,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能力和效率越来越高,开始形成个性化的独立学习和合作的竞争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我和学生建立了一种新的师生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学习,得到了自主成长,人格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也解放了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我保持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热情。

  五、现实与未来:教育信息化,必要的乌托邦

教育信息化为我们展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理想的教育情境,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本身不能自然而然地引发教育的革命,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可能促进教育革新,也可能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有取决于它的使用者。通常,人们的教育技术观取决于他对技术和教育的根本看法,教育观念的更新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教育技术变了,教育观念也应与之适合。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面对教育信息化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在基础教育领域,不论是课堂教学、学习方式,还是教学评价等依然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新的信息技术与其相关的教育新理念的融合步履维艰,现代教育技术从教育的辅助地位上升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强有力杆杠,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教育信息化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其前景鼓舞着人们,帮助学生成为有能力的成人和终身学习者。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教育信息化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上依然是必要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