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文章一块老玻板散文

文章一块老玻板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2W 次

大约在80后、90后心灵的词典里,已经无法搜寻到有关“玻板”的概念了。

文章一块老玻板散文

记得八十年代初,在好多文化之家的书桌上都能看到玻板,里面压着各式的照片和字条。当时,它的确是一件很前沿、很时尚、也很让人羡慕的物品。我参加工作时,也追赶潮头,挤到百货公司的柜台前,买下一张玻板,作为我参加工作后置办的第一档家具。这张玻板长60公分、宽45公分、厚5公厘,玻板下,有一张配套的、黑色压膜托垫,四个角上都用一个深蓝色的塑料片围成一个直立的角,这个垫既护着玻板,又方便搁置。记得去村小的前夜,我在家里,拿出玻板,给它裹了一层又一层废旧的报纸,还在外面包上自己的衣裤,俨然是块宝贝疙瘩,上下客车,抱在胸前,像初生的婴儿,碰都不让人碰一下,生怕弄坏了,这样一直捧上高高的杨家梁。没想到,这玻板真成了一件令满室生辉、让人眼前一亮的宝贝,好多百姓围着这张放有零星照片的玻板,问这问那。我也饶有兴趣地一一给他们介绍。尤其是当年我们被接班的六个人,在短训结束后,我们怀着那份沉重的依依不舍,在当时安居食店对面的“二轻工艺美术服务部”照了一张黑白的照片,照片的正面,我郑重题写了一首稚嫩的小诗:严冬腊梅怒放,同志将散各方,携手并进相馆,留此笑影一张。这张照片,因为是集体照,又因为它特别的纪念意义,当仁不让地被搁置在玻板中央最显眼的位置,我每次都津津乐道地向询问它的人,详尽地介绍我们每个人的情况。后来,许是生活所迫,怕被人瞧不起,我从玻板里悄悄剔除并扔掉了那张扫皮的照片,许多年以后,我们几个人,居然没一人保留这张我们步入社会前留下的最珍贵的照片!

后来到了中心校,玻板仍作为我生活中的必需。那时照相机贵,会照相的人少,因此照片也就特少,每一张都似乎来之不易。

再后来恋爱了,女朋友分配去了本不该去的遥远的东安。怕她寂寞,用一个背篓,我把玻板背去了她那儿,用白纸垫平坑坑洼洼的办公桌,把她学生时代神采飞扬的黑白照片按年代顺序依次摆进去,也悄悄投放一张两张我的生活照片,还煞费苦心编了一幅反映当时心境的对联,歪歪扭扭写在玻板左右边框的两侧:路远天遥阻断朋辈音讯多,人近心通常见笑貌忧愁无。这半通不通的所谓的联语,大概也只有我自己才能读懂。

再后来,我们在区里建起了一个小家,玻板就又从四十公里外的东安飞到了这里……

九十年代初回城后,先是和父母挤在老河街吊脚楼的贫民窟里,一家九口,生活在40平米不足的`破木楼中,我仍想尽办法给我的宝贝玻板,安放一个合适的安置!

到了1996年,教育系统第一例安居工程在我的热切期盼中竣工,我才从小木屋内逃了出来,终于给我心爱的玻板找了一个能够不要灯光照耀也能看清里面照片上人的地方。这时的玻板里逐步替换上了一些彩照,远来近去的客人,一进客厅首先围着玻板叽叽喳喳的品评议论一番,我也在给他们的一番番介绍中,找到一丝骄傲和乐趣!

时光倏忽到了二十一世纪初,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响应政府的号召,靠着赊、拉、借、贷在城北建起了私人住宅,搬家的那天,我仍不放心搬家工人,自个儿小心翼翼地把我心仪的玻板捂在胸前,带到了北城的新居。把它置于书房的电脑桌旁,依旧把经我精心挑选的我们夫妇、孩子、父母的照片摆进去,也把我这些年当先进领奖状的照片穿插在里面,时时刻刻当作一份荣耀。后来照片越积越多,在不断的更替中就悄悄把那些和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越来越不相干的人挤了出去,尽管这样,老玻板仍承载了许许多多厚重的历史,使它多多少少有些不堪其苦!

直到终于学会了电子照片、学会了扫描、学会了设置照片墙,时代也慢慢从听晶体管收音机,到看十四吋黑白电视,再到贴彩色塑料膜看“彩电”,逐步走到了大彩电时代,我们也从打手摇电话、腰挂BP机逐步过渡到使用移动电话、台式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邮箱、网盘、云盘,如今,再多的照片,也能分门别类找到存放的区域,且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居住的空间。

我的老玻板,终于退休了!随着家用摆饰越来越多,它先后从书房退到了杂物间,又从杂物间隐居进了卫生间,但我们两口子都舍不得丢弃它,平白如话的“玻板”,成了我们怀旧的不离不弃的信物!

曾几何时,面对老玻板,回首几十年的人生、回首那些苦乐年华,我不止一次以泪洗面,唏嘘感叹,不能自持!不知赋闲的老玻板,是不是也和我如今的心境一样?

留住玻板,留住我们曾经的历史!愿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