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抵达与朦胧散文

抵达与朦胧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8W 次

“抵达”与“朦胧”二字放在一起,充满了缓冲与不确定性,本就指向“虚”,可积极,翻越一座座文字的山头,为抵达梦寐以求的盛景而不曾停下脚步;可消极,驻足于前行路上的曼妙景致而“抵达”心头景。写作唯有时刻保持一份警醒,才会给自己和读者真正带来惊喜。

抵达与朦胧散文

懒了很久,终于有机会捧起纸质版的《还我爱情》,将之前平台上阅读部分引发的疑虑一步步打消,之前生出的惊喜不断保持,并且发现更多新亮点。对于作为熟悉作者文字几年的我,这次阅读也让我看到更多文字之外的东西,也为我的文字之旅开启新的模式。

下面还是进入正题,从自己的视角着眼来解读这部小说。

一、在小说结构上,作者以黎小宁的成长心路为主杆,草蛇灰线,延生出生活圈的各种角色,枝桠丛生,用“事实”填满主杆和枝桠,让其郁郁葱葱。

这样的设计,利于纵横驰骋,在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素材的取舍上都有很多便利,可以更好地把握和强化小说主题。

几场酒桌宴请,无论是作为引子引出夫妻矛盾,还是给情敌司颜施压,让其知难而退,亦或作为答谢黎晨宴,却生出更大的矛盾和误会,这些无疑都是主导小说走向的典型事件

作者在行文中巧妙地铺设悬念,运用各种叙事手段演绎波澜起伏的事件,让人物的心境、行为、性格、抉择变得圆润饱满。

学生王安安的死亡,对于遭遇围城之危而郁郁惆怅的黎小宁是个更大的打击,她的心病不再拘泥婚姻爱情等具体的一人一事,对于人心、人性、自信、希望等等于她都产生了颠覆。

林源的死对于江一帆来说同样也是一道心坎,规则、责任、强硬、使命等等往日笃信并坚守的东西在他那里也都有了不同的疑义,对他日后的改变和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

对黎小宁的心理治疗、教育理念与方法创新、各种案件的发生与分析处理、同学聚会等等,都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对情节推动、人物塑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展示了爱情之外更广阔的社会风貌。

二、内容主题上,作为都市爱情题材,自然以还原、探讨爱情这一宏大复杂的情感生活命题为主,但生活绝非只有爱情,爱情也必定附着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

因此,《还爱》与其说是寻找失去的爱情,不如说是在寻找我们失去的那些美好的品质,规则之外尚有人情,强势的外壳下应该有一颗包容与理解的柔软心,责任与义务之外要不拒成长,执着与坚守的同时当有悲悯的情怀……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战胜人性的弱点,去遇见人生葱茏的景致。

王国维在评冯延巳词时说“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我们虽不似正中身系偏安南唐小国,又饱受满朝朋党的`诋毁攻讦,作为个体而言,我们可能渺小如尘埃,但是作为推动社会前行的一颗螺丝钉,我们应该将格局放大,将更广阔的天地纳入视野,用全心灵及全生命的感受和精力凝聚走心力作。

而《还爱》作者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三、风格基调上(不知这个词准确否,暂且如是说),贵在“平衡”二字。

《还爱》在静小说上集中看了前面二十多章,一度有种很强烈的不和谐感。开篇前十章黎小宁是泼辣、任性、张扬、戏谑、女汉子式的,尽管作者时不时地穿插一些温馨浪漫的情节,却并没能改变这种“闹”。在阅读后面十多章的时候她却安静下来,也是由于加入刑警办案的理性严肃内容以及司颜这一文静内敛的形象和不适合孕育的邱梅梅怀孕风波,都让小说的基调走向低沉,但是单看小宁的变化总觉突兀。

直到这次通读下来,才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追溯全文,不难发现:“闹”是因为之前的简单幸福生活被打破而表现出的猝不及防,她的情绪是负面的、反击是愚笨而夸张的,接下来的“静”一方面是不愿承认的婚姻爱情危机这道伤被坐实,有不知所措,也有反思;当她明确出路后去包容婆婆的一次次误解及责难,去接受司颜的存在并化解这场危机,她的改变很努力,也很辛苦,虽然依然会有小矛盾,司颜依然会抛出难题,但她和江一帆的关系毕竟好转了,貌似生活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可是王安安的死又给了她沉重一击,自责、无助、愧疚、人心的险恶都让她无法接受事实,她也变得更敏感、脆弱、不自信直至封闭心门。此时,生活中一系列的挫败已经让小宁迷惘,不知不觉中开篇的“闹”与接着的“静”早已平衡而走向更为波澜壮阔。

谈诗词我们常常会提到节奏韵律,它既指向形式上的平平仄仄,外在的篇章结构起承转合,同时,又与内在的心理情绪起伏暗合。其实不论什么文体,都有它内在的韵律节奏,只有循着这个节奏走下去,文章才会合乎自然。

四、描写手法上,多变的笔法凝聚于点滴之间

1、对黎小宁的外貌描写可谓精妙。古人有以“画屏金鹧鸪”“和泪试严妆”这样以诗评诗词的先例,形象精准而富含美感与想象,而作者以水墨丹青、“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样的诗意语言写黎小宁的形象,可谓精彩妙绝。

2、对景境的摹写同样有其独到处:作者写景往往不是单纯的景或借景抒情,而是将小说人物的心灵感受融入眼前的景与境,又不局限于一事一物触动的感情,而是掺入某种可以给予读者以启发联想的生命、人生境界的感悟,从而使得所抒的意境变得深美闳约。这样的笔法在小说中多次出现,对于刻画人物、深化题旨、丰富小说意蕴都有独特的作用。

当然,文中同样有大片的意识流式的内心剖析,来得更直接、也不失深刻,同时也是行文所需。

3、不吝用诸多琐碎的生活小事去点缀其间,让小说丛林叶繁花锦。作者在思绪天马行空的间隙,捕捉灵犀的一瞬,重续断掉的线索、剔除不合理的情节,杂取生活诸多细节,揉入小说人物的行事,才使人物变得更真实、立体、丰满。作者正是这样用匠心去写境、去造境,汇聚出一个真实而完整的小说世界。

王国维曾提到: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偏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全乎自然,所写之境奕必邻于理想故也。此言不虚!

在此顺带说说小说的结尾部分吧,作者让江一帆通过博客走进黎小宁的内心世界,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从实走向虚,而这些“虚”则通过各种方式真实地反照着现实生活,可以让读者和自己滋生出无穷信念和力量去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进而通过这样的沟通走向积极,使生活达到新的动态平衡,来抵挡生活琐碎对意志的消磨。同时,这种“虚”的方式更暗示现实中沟通的难,想走进一个人之不易。

《还爱》以薰衣草的诗意场景给我们展示出一个团圆的结局,唯美浪漫充满梦幻色彩,是所有人心中理想的团圆。

当然每个人都有生活的局限,表现在小说中会有这样那样的力不从心,也会有一时构思局限而使某些章节显得不那么完美,但正如开头所说,“抵达”是相对的,“朦胧”也是必定存在的,我们只有尽心尽力在这个中间地带不断俯冲、蓄势,才能一步步接近完美。